第22章 重阳节——齐泰夫妻

齐泰下班回到家,他的年仅六岁的女儿颦(pin)儿迎上来,奶声奶气地说道:“父亲回来啦。”齐泰看到女儿就开心起来,摸摸她的小脑袋,说道:“嗯,回来了。”

然后颦儿看到了齐泰拎着的,装着糕点的袋子,眼睛顿时就亮了,说道:“爹爹买点心啦。”

齐泰“嗯”了一声,说道:“等给你爷爷尝过了,再给你尝。”颦儿“嗯”了一声。

进了屋,他父亲齐豫正坐着喝茶,兄弟齐敬宗不在,应该在后院劈柴;他妻子在厨房忙活着。

齐泰放下提着的袋子,拿出糕点,还没等说话,他父亲齐豫就说道:“怎么今天买了点心来,虽说是过节,但家里又不是大富大贵之家,何必在乎这些。”齐家只不过是京城东边zs县的普通自耕农,连两个读书人都供不起,因为齐泰从小聪明,读书好,所以家里最后决定供齐泰读书,其兄弟齐敬宗只能在家务农。好在齐泰还争气,二十岁就中了解元,次年又中了进士。但是洪武朝官员工资不高,齐泰又不贪污受贿捞好处,虽然当了官有免税的田地额度,但京城百物腾贵,所以日子一直过的紧巴巴的。是以齐豫有此一问。

齐泰苦笑道:“是三殿下硬塞给我的。”其父齐豫说道:“是你前几天提过的,被陛下派到兵部的三殿下?”齐泰点头。

他父亲齐豫说道:“我对朝政也不懂,但当时你不是说道要与殿下保持距离吗?”

齐泰说道:“我也想与三殿下保持距离,但是三殿下不与我保持距离啊!我有种感觉,三殿下是故意在与我接触。”他父亲齐豫接道:“人家一个殿下,跟你套什么近乎,是你自己想多了吧?”

“我不知道,但是好像就是这样。就好像今天,我提前了一点儿时间下班,正好遇到殿下,我当时以为他是责问我为什么早退,但现在想想,感觉他实际上是在问我有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在知道原因后,就给了我这些点心。”

“并且,殿下对于兵部其他的官员,包括尚书侍郎在内,都是淡淡的不怎么热络,只是对我这样,真是奇怪。”这时齐泰还只是一个普通的,仅仅只有六品的官员,实在是觉得允熥接近他没有任何道理。

齐泰当然不知道,在两年以后,他会被老朱看中,并亲自改名,所以允熥才刻意接近他。并且允熥不是不想掘其他牛人,但是兵部其他人他都没听说过,很可能在之后的六年内这些兵部的官员统统领盒饭,被判处死刑,或者缓期死刑,那他不是白付出了吗。

各位可不要以为全部领盒饭是笑话。有一年,朱元璋任命了三百六十四名官员,一年以后,其中六名官员被判处的死刑,另外358名官员被判处了缓期死刑。所以在洪武朝当官真的是高风险,低收益。

他父亲齐豫说道:“对了,你是不是说过,另一位殿下也被派出来做事?”

“是,二殿下现在在户部做事。”齐泰答道。

“那现在就是二人争皇位啊!我是不懂什么朝政,但是这皇位争夺是最凶险不过的事情,一不小心就是粉身碎骨啊!你还是不要牵连进去为好。”

齐泰的兄弟齐敬宗正好走进来听到父亲刚才那段话,也说道:“是啊大哥,咱们家老实当这个官,不要掺和这些事情。”

齐泰心下苦笑,这政治上的事儿,皇位争夺的事儿,是你想不参与就能不参加的吗?但这些没必要和老父亲说了。

倒是齐泰的妻子于氏正好端着菜进来,说道:“爹,这官家的事儿哪是你想避开就完全避的开的。隔壁村的王启年,中了秀才后到湖广当知县。王启年论起来还是我娘家的亲戚,我小时候还见过他,多么老实巴交的一个人啊,也从不敢贪污受贿,他当了官儿以后家里的日子没有过得好一点。就这么一个人,前几年空印案就因为是正堂官掉了脑袋。所以说,这一入官场就是身不由己。”齐泰的妻子于氏小名敏月,其父是前元的举人(蒙元的举人可比明代要难考的多,因为蒙古人和色目人试卷就和汉人不一样,简单的多,蒙人和色目人人数又少,但录取人数却大致相当),从小深受家传,对于时事感觉敏锐,所言多能切中要害,齐泰平时也有时跟夫人商量公事。要不是齐泰考中了应天乡试解元(相当于现在的沪、苏、皖三个省级行政单位的高考第一),也娶不到这么好的老婆。

齐泰的父亲一听,觉得于敏月说的有道理,叹了口气,也不再说什么。又强打精神,拿起一块点心对颦儿说道:“乖孙女,吃不吃点心?”。

颦儿哪懂刚才他们在讨论什么,只是一直盯着点心。见爷爷要给他点心吃,忙高兴地接过来吃。刚才的话题就这样过去了。

晚上,等齐泰的父亲齐豫睡下了,于敏月悄悄地问齐泰:“今天爹在,我也不好问,怎么三殿下会给你东西?”

齐泰于是把今天的话和夫人又说了一遍。于敏月沉思了一会儿,问道:“你觉得这三殿下人怎么样?”

齐泰想了想,说道:“殿下做事能力不过是中人之资,反应度也不快,所幸还算勤勉认真;但殿下看问题十分透彻,常常能直指问题的本质(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且做事公正;更难得的是,从不轻易言,对于事情的真伪也不轻易下论断,少年人多轻浮,好表达意见,殿下几乎没有一般少年人的浮躁之气(一个现代的被社会打磨过的纯**丝怎么会还浮躁)。”

于敏月说道:“对于上位者来说,以后不需要实际做事,任用能人做事即可;我猜当今圣上去世后,继任者必当重设丞相之位;殿下看问题透彻,正是上位者所需的;更兼言语慎重,在今上把天下治理的井井有条之后,后代这一点更加重要。所以,这三殿下可能会成为一代明主,不过晚期也不好说。”

齐泰道:“那你的意思是,我投靠他?”

于敏月摇摇头道:“我只是说,根据现在的表现和你的观察,三殿下比二殿下适合当皇帝,但是其他的你自己拿主意。”顿了顿,又说道:“不管你怎么决定,我都支持你。”

齐泰颇为感动,但是他不知道怎么表达对于妻子的感激之情,只能用力抱住妻子,一切尽在不言中。

第1196章 教中的安排与自己的想法第571章 朝鲜劳动力第479章 科举(完)第1686章 总督府第178章 祭祖第794章 大案——广東的抓捕第1550章 印度之战——先消灭后治理第869章 同样过年做的事情不同番外14:大辩论下第1271章 教子第328章 侍卫们的话第628章 李家和兵部第1231章 借口第795章 诸事第1117章 撒马尔罕城之战——破城第1108章 伊吾庆功宴——军之脊梁第575章 回 道第1520章 猜到追击第289章 生擒第1096章 血战乌鲁木齐(一)第349章 文会的意外第42章 宫廷内外的阴谋——继续;正式开始第1325章 汉洲攻略(一)第1227章 抵达周王府的路上第654章 岷王——舞蹈第1771章 提前放出风声第56章 ……阴谋——重点第1294章 萧家的应对第1020章 救援第1393章 击鼓鸣冤与快速审理第848章 终于有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第159章 还是朝鲜第260章 炼铁第86章 北平生活开始第1276章 赦免和规矩第1459章 爵位改革——降等袭爵第1209章 贤才第186章 故第19章 重阳节——一逛京城第189章 各地的反应第254章 新书画与旧古董第438章 功高莫过救驾番外14:大辩论下第1210章 由一个笑话所引发的第243章 朝鲜的讨论第578章 南洋功臣第406章 德州之战——预料不到的意外第83章 告一段落第220章 家人和朝鲜请求第1409章 接见——托儿所第460章 拜祭功臣庙第619章 约法三章第1106章 伊吾庆功宴——皇族宗室第1106章 伊吾庆功宴——皇族宗室第376章 两地的变故(二)第913章 对战程朱理学(二)第1510章 审问第1719章 初谈进兵苏伊士第1351章 汉洲攻略(十四)第86章 北平生活开始第1437章 闲聊第35章 宝钞战争——锦衣卫指挥使第311章 杨栽第1298章 薛熙扬的任用(五千字章节)第1683章 屠戮与生擒第775章 醒来第1279章 杭州事第829章 多邦城——谋划献城第309章 何福与宋晟第1033章 见到之后第1024章 守城——退却计划第750章 西南与西北第1064章 决战——决战第1713章 剑指……第706章 接见使者之前第906章 充分发挥价值第30章 宝钞战争——计算的投入第293章 接见使臣第526章 警察和上直卫第834章 多邦城——想啊想第1042章 最终决战前的间隙——沙迷查干第426章 谁来查案第882章 终于要解决这个久拖不决的案子了第1314章 金融改革——货币兑换第1557章 视察五城学堂第1204章 外交无小事,还是第2章 太子将死第205章 劝谏第422章 洛阳发现第655章 岷王——出纳第917章 如何正确理解出题人的意思(四千多字章节)第704章 晚会第1156章 计划不如变化第1109章 伊吾庆功宴——为什么厚赏第172章 投奔第1039章 铁门关之战——夜袭第1184章 所有学校的变化第772章 大案——特别的时刻第1497章 苏州惊变——萧家谈话番外16:缓过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