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军校改革

允熥回到乾清宫。虽然辩论已经结束了,但是他还是在想着这件事情。允熥并不是闲着无聊要与文官们辩论的,而是有着更为深层次的目的,为以后的计划做铺垫。

允熥把朱元璋抬得如此之高,第一是为了表明大明的正统性。正统这玩意儿现代人都不在乎,但是古代人还是很在意的,提出正统,有利于团结文人阶层,最起码在大明还没有明显的完蛋迹象之前,或者某个在大明陷入衰退的时候力所不能及的某个藩国的文人不至于说大明怎么怎么样,不配为正统啥的。

至于更多的就不必指望文人了,指望他们与大明同生死是做梦。

第二是为文学作品做准备。文官们不是傻子,随着一部部赞颂大明,或者控诉蒙古人残暴的文学作品,不管是小说还是戏剧,6续出现,他们一定会现这些东西的幕后老板与允熥脱不开干系的。

若是现在不把事情说清楚,到时候他们一定会进谏的,还不如趁着现在一并解决了,不费二遍事。

第三是与第二一脉相成的,就是提高老百姓对于大明的认同度。仗义的人屠狗辈比较多(词语被屏蔽了,我于是改为现代汉语,大家应该明白是哪句话),普通老百姓没有那么多想法,若是认准了大明,只要自己不至于饿死,总会拥护大明的统治的。

允熥想了一会儿,坐下开始批折子。一旁的陈性善与方孝儒不约而同的叹了口气,然后坐下来开始工作。他们倒是比较认同允熥的观点,但是还是觉得作为孙子这么吹捧自己的爷爷不太好。

并且他们私下里也与允熥已经说过了。但是允熥执意不改,他们身为允熥的亲信大臣,内阁成员,总不能公开进谏。

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文官们也只能认了。

第二日下午,总算把今日的奏折批答完毕的允熥决定出门转一转,想了想,决定去讲武堂看一看,所以带着侍卫们出去了讲武堂。

允熥轻车来到讲武堂。他带着两名侍卫,换上一身普通的衣服就进去了。

允熥之所以换衣服倒不是害怕被认出,他虽然来得次数不多,但是学生们用心还是能记住他的长相的,他只是不想一开始就惊动太多人。

看门的人马上认出了允熥,下跪行礼。不过看门的人也是老熟人了,一看允熥的衣服就知道他是想先偷偷看看,所以并未张扬。

允熥先看了看教室里边的学生。此时玻璃尚未普及,讲武堂用的还是胡窗户的纸,允熥轻轻利用已经存在的眼儿看了看。

之后允熥来到校场。允熥一到校场就被认出来了,大家,不论是学生还是先生,亦或是帮习都向允熥行礼。

允熥按照惯例让他们免礼继续上课。先生们固然是更加认真的讲,学生们也是更加认真的听,然后在练习的时候也是更加认真的练习。

允熥看了一会儿也就不看了,没觉得那个学生的武艺十分出众的,就去了司务长的公房。

可巧今日景清也在这里。司务长与景清见到允熥也赶忙行礼,允熥免礼。

现在的司务长名叫金纯,泗州人,之前当过吏部文选司的郎中,景清去了兵部之后讲武堂缺人,久在吏部的练子宁就推荐了金纯。

允熥之所以使用金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金纯是国子监的监生。洪武年间,朱元璋要求国子监的监生文武双全,所以国子监的监生大多也懂些武艺,对于领兵打仗、兵法之类的也学过一点,比科举出来的人强多了,不是每个文官都是景清,科举出身竟然学过武艺的。

允熥与金纯说了几句话,然后金纯问道:“陛下,今年的招学生的章程还没有出来,所以招募之事还没有开始。”

“陛下,若是现在还不开始,恐怕明年二月一些边远地方的学生来不及赶到京城的。”

允熥说道:“既然你问起,景清也在这里,朕就与你们说一说朕的想法。即使你不与朕说,朕过几日也要找你们进宫说一说的。”

“朕,打算对于讲武堂招生的章程再改一改。”

金纯问道:“陛下想要如何改?”

允熥站起来,在屋子中踱起步子。然后说道:“朕当年初提讲武堂之事的时候,还是洪武二十五年的重阳节。”

“当时朕提出设立讲武堂的初衷是让边远之地卫所的武将,也有面见圣颜的机会,也是朕当时觉得指挥佥事之上的武将袭职的考核太过儿戏。所以朕提议设立了讲武堂。”

“但是后来却不是非常合朕的心意。不过也是,当时谁也不知这样的办法能不能行,所以并未完全按照朕的想法来。”

“但是经过六年的试验,可以证明讲武堂还是可行的。所以现在到了回到朕初始设立讲武堂的目的的时候了。”

景清与金纯互相看了看,还是金纯说道:“陛下打算如何更改?”

允熥说道:“从下一届开始,所有的父亲的世袭官职为指挥使、指挥佥事、指挥同知的,继承世职的人可到京城讲武堂入学,不再需要推荐名额。”

“以上之人,也全部取消之前设立的世袭考核,只要他们能从讲武堂毕业就可以世袭职位。”

“另外,还维持之前的推举不变,世袭职位为卫镇抚以下的,仍可以通过地方推举进入讲武堂上学,只不过名额缩减为一百五十个。不过之前有不少的名额被这些世职较高的武将所获,所以他们得到推荐的可能并没有小多少。”

“所有的这些入讲武堂的学生,一般上课,一般考核,两年学完之后统一进行毕业考试,计算分数。”

“凡是通过毕业考试的,都可以回去世袭自家的世职。”

“同时,朕再在讲武堂之上设立一个更为高一级的军事学校,名字朕还没有想好。在讲武堂的毕业考试中排名前一百位的学生可以进入这个更为高级的学校。”

“不过为防止有人考试挥的不好而悔恨终生,允许合格的毕业生下一年继续考,但是只允许多考一年。”

“朕暂时就想到这些,你们觉得如何?”

第1099章 战乌鲁木齐——公侯万代第20章 重阳节——续逛京城第1245章 真正的学校——教育的目的第1344章 南洋风雨——带路党第1510章 审问第1685章 行刑第884章 巫蛊问案(一)第448章 徐家四姐妹第1521章 劝说第1138章 陈立杰第392章 辽王的反应第1041章 最终决战前的间隙——转换地方第100章 后续第411章 北撤第183章 准备第1294章 萧家的应对第1376章 酝酿风暴第688章 蓝帐和金帐第812章 四王第1131章 克拉维约东游记——丝绸之路北线的意义第272章 掩护与实录第391章 兖州与辽西第821章 战安南——断后第1473章 对峙第1043章 最终决战前的间隙——兵力比第1481章 天文学大发现——夜观天文第928章 意外的火器人才第1344章 南洋风雨——带路党上一章的序号写错了,应该是871章第1713章 剑指……第1193章 第一次地理大发现——决定第1164章 蒙古谋划——全部第795章 诸事第782章 大案——李家的线索第734章 武郑敏瑶举兰福第1232章 敏儿和赛儿第1245章 真正的学校——教育的目的第34章 宝钞战争——间隙第927章 选择这么一间屋子接见他们两个的缘故第410章 德州之战——关键第148章 卡廷第1356章 南洋风雨——满者伯夷国的结局第52章 ……阴谋——搏第903章 回京前的杂议第1章 混乱的穿越者第1686章 总督府第204章 弥勒佛第1371章 吉哈诺与克拉维约的对话(下)第862章 南定——继续攻城第1737章 索科特拉岛大海战第548章 高科技产业园区第265章 突然的请求第1142章 相见赏赐第1090章 血色——不忍言第753章 南巡——扩散第972章 又毕业一批第932章 科学的开端第1108章 伊吾庆功宴——军之脊梁第1024章 守城——退却计划第310章 内藩与外藩第1343章 汉洲攻略(十)第704章 晚会第795章 诸事第1422章 朱赞仪的遗嘱与十年前的诏书第1443章 对欧洲的谋划—热那亚的解释和原因第620章 课程与世荫第588章 宗喀巴第679章 唵嘛呢叭咪吽第513章 怀孕与学习活动第1428章 重要的事第1005章 被夺取的乌鲁木齐(上)第1502章 苏州惊变——李家的决断第1746章 一条通道第861章 南定——不惜任何代价攻城啦第739章 色目后裔(完)——儒学第1488章 路遇色目——传教士第539章 再接见与游览第489章 胥史第1176章 出乎预料的任用第229章 民间舆论第1134章 甘州城之危第1805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印度的用处第980章 唱戏第1360章 教子与新发明第1660章 巴布纳——妄想用骑兵来反击?做梦吧第451章 接见使者——朝鲜、扶桑、阿依努第988章 朝鲜交锋第1709章 惊天霹雳第1074章 决战——包围与中心开花第339章 举荐与偶遇第1700章 为大家牺牲小家第136章 袭击将至番外6:体育课的重要性第471章 二次出宫第697章 永问第1388章 会面三件事第609章 姐夫之命第625章 体育第967章 再次祝大家新年快乐!第905章 相见不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