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元宵

允熥当然也说道:“张爱卿免礼。”

允熥也大概知道张晓东的三儿子,也是最小的一个儿子今年大概有将近二十岁了,想让他上讲武堂的。不过自己又想了想,后门还是能不开就不开的好,还不如提拔出来做官的长子,所以就没有提。

然后允熥就让张晓东下去了。

第二天正月初十,礼部尚书进宫,与允熥商议起了正月十六祭天地的事情,同时也是建业元年的第一次拜祭朱元璋,以及朱家的列祖列宗。

拜祭天地和自己祖宗还有社神与稷神,是独立国家的国君才可以办的,像是允熥册封的封国国君,虽然也立了社稷,但是不能祭拜天地。只有‘天子’才可以祭拜天地,你一个封国的国君怎么可以?所以这非常重要,也正式代表着允熥是皇帝了。

按照古老的规矩,如果还没有轮到拜祭天地皇帝就去世了或者被废了,是不算是正式的皇帝的,比如由昌邑王当了皇帝,又从皇帝当了海昏侯的刘贺。也和古代的女子嫁人的时候如果嫁人的时候公婆已经死了,没有拜祭公婆的坟墓就死了不算是夫家的人,尸体要退回娘家去的是一样的。

当然现在到了封建时代末期了这些对于皇帝的规矩都不怎么算数了,后来朱由检的父亲当了一个月的皇帝就死了不是还是上了正式的庙号?但是祭天还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允熥是非常讨厌繁琐的程序的,但是祭天的程序是朱元璋时候结合历代的祭天程序反复推敲定下来的,允熥想着反正是最多一年一次,就老实按照程序来了。

不过即使如此,礼部的人也要提前与允熥说好,当日还要由礼部的官员陪着,以防出错。

允熥什么意见都没说,只是听着,然后拿出《会典》的礼仪部分,把自己要注意的都用笔划出来,然后就把他们打走了。

听了一上午的礼仪,听得允熥头昏脑涨的,也没心思干别的了,就回了坤宁宫。

到了坤宁宫,熙瑶大概是有什么事情要和允熥说,但是看着允熥好像不是很耐烦的样子就暂且没说,直到允熥吃过饭又睡了一个午觉之后熙瑶才找机会对允熥说道:“陛下。”她用的是正式的称呼。

允熥当然问道:“何事?”

熙瑶说道:“陛下,明日上午我娘家大哥来进宫看我,陛下可有空明日接见我大哥?”他也不想自己的哥哥来回来去跑两趟的

允熥想了想,觉得明日上午没什么事情,就点点头答应了。

第二天上午允熥自然是接见了薛熙冉。对于薛家人,允熥自然是要提拔的,薛家又不是像常家一样树大根深。如果常升、常森兄弟俩都是十分有本事的人的话,估计允熥是绝对不会放心的;当然,若是常家兄弟都和常茂一样有本事,估计也活不到允熥继位。常茂不就是在朱标还活着的时候就死了?虽说是事出有因,但是说不准朱元璋就是顺水推舟了。

所以允熥好好勉励了薛熙冉一番,把事情与他说清楚了,又赏赐了不少的东西,然后让他又去找熙瑶说话。

然后接下来几天允熥都是与礼部和太常寺的官员商议关于祭天地、祭祖的事情。

=====================================================

正月十五,北平城。

今日是元宵节,京城的允熥正在为了准备祭天地与祭祖而静处三日,但是北平的朱棣因为并未单独成为一个封国的国君,不能够立社稷与宗庙,所以只能在自己的王府中拜祭一下祖宗。

然后朱棣出来与道衍等亲信说话,说道:“谁成想郑赐也被陛下派了差事,我原想着把他叫过来当个长史,以后分封了也有个亲信。现在府里你也知道,多是武人,只有你一个可以商议事情的。但是偏生被陛下要走了。并且是还是去三佛齐为王相,估计是要不来了。”

道衍说道:“郑赐虽然出众,老僧万不能及,但是世上的牛人也是很多的,也不差这一个。”

“殿下可以在北平布政使司内搜罗未出仕的人才,北平这么大的地方,总是有不得意的人才的。不过殿下要快,老僧听说陛下也要在过完了年事情都处理完了也要搜寻野之遗贤,说不定到时候出众的人才都去了朝廷那里。”

朱棣微微叹了口气。他虽然现在没想着造反,但是也琢嚰着自己以后封国了得有几个人才。

武人不必担心,朱棣镇守北平十七年,几次出塞北打仗,有的是合适的武人,就算燕王三护卫的兵不愿意跟着朱棣走,这些朱棣看中的官员肯定愿意的。

但是文官就没法了,朱元璋没有给儿子们任用文官的权力,所以只能是与在北平当过官的文官接触。其中大多数要么死了,要么在朝廷上当着大官,肯定不愿意跟着朱棣白手起家的。可有这么一个合适的人才,还被允熥给挖走了,手里有本事的也就是道衍了,还有长史葛诚还算不错,其他的人都不行。

最后朱棣也只能同意道衍的建议:在北平搜罗未出仕的人才,作为人才储备。

在燕王中卫为官的孙绍一家也是在过着元宵节。不过过年时一大家族的人聚在一起过年,元宵节就是自己的小家过了,所以孙绍与儿子孙睿、妻子王氏、儿媳谭纬儿在一起过节。

谭纬儿就随口问道:“公公,这以后燕王殿下要是有了封国,咱们家到底是跟着一起去还是留在北平?”孙绍在知道了谭纬儿的出身之后,稍微和儿子说了说这个儿媳出身不凡,所以谭纬儿能够光明正大的在家中说这件事情。

孙绍说道:“燕王殿下知道我是那个名牌上的人?怎么会要我跟着去?”

谭纬儿接着说道:“公公,那边的叔祖不是挺得燕王殿下的欣赏的吗?估计叔祖一家会被燕王殿下带走的吧。那么咱们家到底是跟着叔祖还是留在北平?”

孙绍想了一下,说道:“不管他,他是他们,咱们是咱们。不过说的也是,咱们是邱褔邱大人提拔起来的,而邱大人又和燕王殿下好,估计会跟着一起去的。”

“不过也说不准。算了,咱们就跟着邱大人吧,邱大人干啥咱们也干啥吧。”

第526章 警察和上直卫第1398章 李案的定罪第325章 两个皇帝的心思第260章 炼铁第1183章 军事改革——开端:文职武职第1178章 安排第330章 科举新制度第1800章 护卫统领与拜见朱榑第860章 南定——死人第182章 匆匆返回第131章 三王齐至第882章 终于要解决这个久拖不决的案子了第1365章 谁决定第1233章 去讲武堂的路上第1408章 接见——家属区第611章 马匹与徐第468章 罗贯中的遗憾第1811章 新的轨道列车第1184章 所有学校的变化第1393章 击鼓鸣冤与快速审理第794章 大案——广東的抓捕第432章 来自军方的证据第83章 告一段落第1758章 开罗——驱赶出城第939章 铸炮第1705章 哈哈哈,潘金莲初遇西门庆第535章 初到苏州第1295章 比试骑马与怒发冲冠的方孝孺第57章 ……阴谋——一波第一第二折第341章 讲武堂人才与整顿第1560章 印度之战——酝酿第997章 撒马尔罕城的决策——提前开始第1052章 最终决战——永明左卫第485章 天檽黑卡退位第782章 大案——李家的线索第1468章 我喜欢谁?我喜欢你!第760章 南巡——有关之事第1072章 决战——差不多了第742章 准备与再去讲武堂第126章 兖州事件——最后抓人第235章 做什么买卖第361章 济南城外第1062章 决战——践踏第1528章 畅想与请求第199章 四辅官第981章 本第954章 续婚姻第1697章 朝鲜之事的大幕拉开第803章 还是琼州第1705章 哈哈哈,潘金莲初遇西门庆第361章 济南城外第529章 喜脉第1079章 最后的围歼战(二)第384章 秦与浙第591章 各自的上元节第432章 来自军方的证据第187章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第986章 抱怨的目的何在第438章 功高莫过救驾第265章 突然的请求第358章 拿下调兵第217章 为何读书第1426章 好奇第397章 青州城(一)第1777章 第四件事与李泰元求见第1073章 决战——后撤第891章 再次见到未来的王妃第1121章 撒马尔罕城后续——丝绸之路第1799章 文垣的北巡第537章 盘算与算数第1797章 强调科学的重要与倒数第二次改革第81章 下基层下第306章 元宵第619章 约法三章第1020章 救援第70章 宝钞战争——应天府误事第11章 文官反扑第698章 说湘王第1279章 杭州事第283章 南洋之事第122章 偶遇罗贯中第929章 牧场骑马第564章 吴王府第1032章 最惨烈的一战——守住了第997章 撒马尔罕城的决策——提前开始番外2:允熥的疑惑第1038章 铁门关之战——中者必异第1555章 印度之战——损失与建藩第1232章 敏儿和赛儿第1756章 开罗——‘说服’他们第1117章 撒马尔罕城之战——破城第668章 攻缅——勃固的起义第918章 对战程朱理学——结束第1745章 他老婆也不一般呐第948章 笼络侍卫番外19:奇怪的问话第1794章 姐弟感情与插曲第1178章 安排第1452章 孩子—教育二第1426章 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