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玉玺?蹇义马上回过头看向楚智。楚智也把手中的玉玺递到了他的面前,说道:“这是我们从一堆尸首职之中捡到的一个玉玺,蹇御史看看这是哪位殿下的玉玺?”

蹇义从楚智手中接过玉玺。从楚智的眼看过去,蹇义一开始还是一副不在意的神情,但是在看到了玉玺底部的文字之后就紧张起来,又仔细看了看之后回过头对河難知府说了一些话。

河難知府也马上惊讶起来,从蹇义手中接过玉玺仔细看了多遍,然后和蹇义说了什么话。

随后整个文官队伍的人都聚到了一起,一边看着蹇义手中的玉玺,一边激烈的争执着什么。

过了许久之后,蹇义与河難知府带着一脸的不可思议和对楚智的羡慕之情,重新走到楚智的面前,对一脸懵懂的楚智说道:“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东西。”

楚智并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但是仿佛感觉到了什么一般,用很轻的声音问道:“这到底是什么?”

蹇义说道:“如果我们没有看错的话,这是传国玉玺。”

这时不知道怎么,包裹着太阳的乌云已经散开,冬日温煦的阳光照耀在了每个人身上,仿佛是天也知道了一件传世的珍宝重现人间一样。

“什么!传国玉玺!”楚智控制不住的大叫道。虽然他是一个粗人,但是如何没有听过传国玉玺!

一旁跟着而来的刑千户也是一脸震惊的表情。

可是跟着过来的张一得张百户却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见他们都是一脸震惊的样子,忍不住问道:“什么是传国玉玺?”

他这话一出口,一群人像看着白痴一样看着他。刑千户想说什么但是顾忌楚智没有说出口,可是楚智没有什么人好顾忌,张口说道:“你他妈连传国玉玺都没听过?吃什么长大的!”

“难道连三国的那些戏都没看过?孙坚夜入皇宫,从宫女身上捞得一物,……”

张一得这时露出了同样惊讶的神色,说道:“这就是戏文里面唱的传国玉玺?它怎么会在这里?不应该在皇帝的身边吗?”

蹇义不知道怎么想的,竟然耐心的为他解答道:“本朝之初并无传国玉玺。四百多年以前,传国玉玺就已经失踪了。”

“相传传国玉玺始于秦皇,秦皇以和氏璧雕琢而成,上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秦末战乱,刘邦率兵先入咸阳。秦亡国之君子婴将“天子玺“献给刘邦。刘邦建汉登基,佩此传国玉玺,号称“汉传国玺“。”

“西汉末王莽代权,皇帝刘婴年仅两岁,玉玺由孝元太后掌管。王莽命安阳侯王舜逼太后交出玉玺,遭太后怒斥。太后怒中掷玉玺于地时,玉玺被摔掉一角,后以金补之,从此留下瑕痕。……。”

“东汉末,十常侍作乱,……。后来袁术败死,“传国玉玺“复归汉献帝。”

“三国鼎立时,玉玺属魏,三国一统,玉玺归晋。之后就是五胡乱华,传国玉玺在各家流转。……。最后隋统一全国,玉玺归隋。”

“隋亡,萧后携皇孙政道携传国玺遁入漠北突厥。贞观四年萧后与皇孙政道返归中原,传国玺归于李唐。”

“唐末大乱,朱全忠废唐哀帝自立为帝建后梁,夺传国玉玺。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玺也到了后唐。”

“清泰三年(西元936年),后晋石敬瑭攻陷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于宫中自焚,从此传国玉玺就下落不明了。”

“之后历经后晋、后汉、后周、宋、金、元六朝,都没有传国玉玺。谁料想,今日在这洛阳城畔传国玉玺竟然重见天日。”

蹇义转过头对楚智恭喜道:“楚指挥使发现传国玉玺,居功甚伟,想来陛下不吝惜封爵之赏。”

楚智听到蹇义的话,想象自己封爵的美好日子,一时间心驰神往。

四百多年没有见过天日的传国玉玺重现人间,足以表明大明正统,表明陛下正统,对于刚刚有人叛乱的大明这是多么及时的宝物,对于陛下这是多大的臂助。直接封侯爵都没人有意见。

但是他马上清醒过来。梦想是美好的,也很有可行性,但是这个所谓的传国玉玺到底是不是真的呢?要是真的封爵有望,但是若是最后查证出来是假的可就是欺君之罪了。

但是楚智自己又没有辨别真伪的能力,又不愿意放弃这个立功的机会,又不敢在自己身边放着。他眼珠一转说道:“蹇御史,这个传国玉玺发现的时候你也在场,也是有一份功劳的,不如蹇御史与我一起上书。我楚智不独享这个功劳。”

然后他又对河難知府说道:“尹知府也一起联名上书吧。”

蹇义与尹泰对视一眼。他们也有同样的担心,虽然他们与自己记忆中的传国玉玺相对比,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就连王莽、曹丕、石勒等人先后在传国玉玺上篆刻的文字也都发现了,不管是文字还是笔体都是对的,但是他们也不敢确定这就是真的传国玉玺。

可是这个功劳实在是太大了,太大了,即使只是占到一点边也一定是有肉吃。

蹇义犹豫了一会儿说道:“不管这是不是传国玉玺,都一定是前朝流传下来的玉玺。最后一个定都洛阳的王朝就是后唐,至少多半是后唐的玉玺。”

“既然如此,不如在奏折中写这是在洛阳城外发现的玉玺,臣指挥使楚智、御史蹇义、河難知府尹泰等人疑其为传国玉玺,请陛下察之。”

楚智仔细想了一下,觉得没有漏洞,马上命令随行的卫知事草拟奏折。奏折中自然是把自己的功劳摆在了首位。

之后蹇义与尹泰也看了看奏折,虽然也想自己的功劳多一些,但是现场这么多双眼睛都盯着,也没有办法,点点头表示没有意见并且盖上了自己的官印章。

之后蹇义对楚智说道:“此事事关重大,还请楚指挥使亲自带领大军送到京城陛下手中。”

楚智点点头。他当然知道事关重大。他说道:“我亲自带领骑兵千户快马加鞭送到京城。两千精骑,足以护卫传国玉玺。”他这次平叛除了自己的卫所还带了另外一个卫所,所以足有两千骑兵。

蹇义说道:“不管如何,请楚指挥使一定小心。”

楚智点点头,叫来另外一个卫所的指挥使吩咐他主持这里的事情,然后招呼着所有的骑兵就出发了,一刻也未曾耽搁。

================================================

允熥刚才看到的就是诉说着传国玉玺可能重见天日的奏折。所以他才那样失态,还在听闻江浙五府之人暗地里捣鬼之上。

杨士奇、郭洪涛来到这里的时候,见到的就是如此失态的允熥。

他们二人惴惴的走进来对允熥行礼。允熥刚才如此失态,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能够让他这样?就连知道齐废王造反的时候都没有这样吧。

杨士奇毕竟是允熥的亲信,又刚刚立下大功,出言问道:“陛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陛下如此?”

允熥说道:“现在朕这样失态的缘故与朕刚才叫你们过来的缘故不一样。”说着,他把手中的奏折递给了杨士奇。

杨士奇好奇地接过奏折,看了几眼之后也是目瞪口呆了起来。随后郭洪涛接过去看了几眼也是如此。

不过郭洪涛毕竟是经历过得事情多些,马上反应过来,跪下说道:“臣恭贺陛下,恭贺大明!”

杨士奇马上也反应过来跪下说道:“臣恭贺陛下,恭贺大明!”

允熥笑着说道:“你们起来吧。”不过允熥虽然笑着,但是内心却更多的是疑惑,而不是高兴。

杨士奇问道:“陛下打算如何公布此事?”

允熥说道:“现在并未见到实物,蹇义也不敢确定就是传国玉玺,所以朕也不敢当做传国玉玺来宣布,不然万一发现是假,就是天大的笑话了。”

杨士奇说道:“蹇同僚论起才识来在朝中仅次于解同僚,与齐东辅等人相仿,他虽然没有确定这就是传国玉玺,但是字里行间分明已经确定了,只是因为谨慎所以没有断定而已。”

允熥说道:“可是朕也是一样。不敢断定。”

“朕决定,等到传国玉玺到了凤阳之后就让凤阳的文武百官看一看,若是还不能下定论就送到京城,允许整个京城的官员鉴别其是真是假。”

传国玉玺的事情太大了,不仅是可能闹笑话,允熥还有其它的担心。

传国玉玺出现的时间太巧了,刚刚又发现了江浙五府的一条线、平定了燕、齐叛乱就出现了它,允熥感觉好像是有股阴谋似的。他很担心是某个人给他挖坑等着他跳下去打击他的声望。

并且如果他已经认定是真的传国玉玺,但是一个江浙五府的官员出来证明这是假的,他之后一段时间还不能对江浙五府的官员出手,不然就会被认为是打击报复。

如果这真的是某个人布的局,可以达到这样一箭双雕的作用。

所以允熥才会如此谨慎。

杨士奇倒是没有想这么多,觉得允熥的办法不失稳妥也就没有异议了。可是郭洪涛的眼神闪了一下。

第869章 同样过年做的事情不同第1436章 你是皇太子第272章 掩护与实录第346章 后续处置与反应第1684章 会有多少人第126章 兖州事件——最后抓人第388章 出征与阴谋第1366章 岱璇第1543章 印度之战——包围第120章 拿人第36章 祖孙相处——第一次第1557章 视察五城学堂第412章 合围第1425章 抵达京城第218章 从前之事第1351章 汉洲攻略(十四)第1478章 勠力同心第1744章 已经被遗忘的人第1432章 猜不透与想隐瞒第148章 卡廷第183章 准备第393章 徐州议事第1308章 反应第1765章 允熥与文坻的对话第1517章 有人叛变第886章 奸细案——公开第1239章 真正的学校——答疑解惑第254章 新书画与旧古董第1136章 上阵第513章 怀孕与学习活动第821章 战安南——断后第1050章 最终决战——铁笼子第94章 讲武堂——第一堂课第428章 下线遁第345章 去年的事情今年终于有个结果了番外22:女朋友与警察第1211章 再等等第1513章 斥责与奖赏第774章 大案——‘真’真人第488章 贡院第593章 两处思量第1339章 汉洲攻略(八)第1713章 剑指……第1708章 父亲和新世子找旧世子帮忙第435章 还有第55章 ……阴谋——误事第1334章 南洋风雨——下一步第152章 追悼第606章 棘手的公主第1429章 联姻与打通航路第1486章 不公平第595章 应对第682章 威信和武艺课第17章 重阳节——提议军校第1183章 军事改革——开端:文职武职第1752章 炮灰第1551章 印度之战——对策第1479章 嘱咐第1382章 联系前文第923章 由此所引发的——武将与武将第624章 惊奇的一课第594章 风潮第1730章 大明也要准备起来了第262章 医学进步第1665章 巴布纳——伏击第441章 北巡——扶桑第1078章 最后的围歼战(一)第114章 凤阳与兖州之前第304章 水师第1517章 有人叛变第857章 南定——目标是哪?第688章 蓝帐和金帐第1808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天津市舶司与山海关往事第1128章 克拉维约东游记——跪第1108章 伊吾庆功宴——军之脊梁第1400章 点评与《古文尚书》第504章 黄淮奏报第641章 李常问制第732章 征伐安南——选将之一第492章 阅卷第867章 又一份捷报第748章 雲南的两个反应(五千字章节送给大家)第870章 年后议事第296章 群臣宴解缙招嫉第1523章 朕之想法与诸位爱卿均不同第1525章 见面第1709章 惊天霹雳第1436章 你是皇太子第512章 军中与继续整顿第1285章 两个想要的技术第382章 安与郭与徐第429章 甄选舍人第1468章 我喜欢谁?我喜欢你!第1457章 怎么猜到的和为什么要猜第321章 内宫贪腐案(五)第1267章 七月第1673章 三日后第1689章 回到京城番外4:分封制的变化二第1389章 教徒与意外的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