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多方的关注

深宫中的熙瑶姐妹又一次迅速知道了府试的结果,熙瑶当场赏赐了报信的宦官一个菏北磁州窑的茶杯。如果这个宦官能够将这个茶杯子子孙孙流传下去,等于获得了超过一千万的资产。哎,好像有哪里不对。

不过不管哪里不对,熙瑶都非常高兴,她不顾自己已经怀孕六个多月的事情,高兴的站起来走着,还对熙怡笑道:“扬儿又中了一个案首,这下子就是两个案首了。若院试仍然能够中案首,就是小三元了。小三元虽然比大三元容易的多,也没有几个人能得到。”

熙怡当然也很高兴,但她脸上却不只是高兴,还略带忧色说道:“姐姐,扬儿中了案首自然高兴,可是恐怕朝中的大臣会有些异议吧。”

熙瑶问道:“什么异议?”

熙怡诧异的看了一眼她,‘我都能想到的事情,姐姐竟然想不到?’

熙瑶被熙怡的眼神弄得有些迷糊,想了想才想到大臣们可能怀疑薛熙扬作弊之事。她刚才被这个喜讯所冲击,又可能因为怀孕智商下降,所以竟然一时没有想到。

不过熙瑶作了几年的太孙妃和皇后,虽然对允熥还是小心,但已经不是之前的她了。她说道:“作为身份不同于普通百姓的人,一举一动本就惹人注目并且引起不怀好意之人的猜疑,即使薛熙扬仅仅只是位列中游考过,一样会有人怀疑他作弊。”

“不仅仅是咱们家,就是一般的朝廷重臣,县试、府试、院试大家不会怎么关心,乡试和会试同样惹人注意,稍有疏漏也会被怀疑作弊。”

“现在薛熙扬中了案首反而是好事,因为大家都去争论他该不该得这个案首,而不是猜疑他是不是能够考过。”

“并且既然要做事,就不必考虑那些只会嫉妒别人的庸人想什么,说什么,自己问心无愧即可。”

“陛下继位已来对很多事情都进行了改革,可曾考虑过大臣们说什么?陛下只在意这个改革能不能推行下去,只在意能影响改革推行大臣的意见,根本不在意那些除了放屁和捣乱什么也不会的人说了什么。”熙瑶最后忍不住使用了一个粗鄙之词。

听了熙瑶的话,熙怡觉得很有道理,点了点头。她再幼稚,在宫中这么多年也不会是小白一个。

“不过,”熙瑶又转身说道:“黄淮定然不会透题,可是我现在也不敢肯定他是不是对扬儿有所偏向。所以,”她提高声音说道:“知易进来!”

等知易进来后,熙瑶吩咐道:“你马上去府里,让老爷派自家请的先生将府试的试卷都看一遍,看看扬儿的文章到底是不是最好的。”

知易答应着,行礼退下。

熙瑶又对熙怡说道:“现在等着结果就行了。只要扬儿的文章确实是写的最好的,其它的不必关心。”

……

……

关心薛熙扬科举之路的人不止他的家人,还有许多人关注着。县试之后就有许多来看榜的人是替这些人看榜,府试的时候同样有这么一群人来替他人看榜,看到薛熙扬的名字后马上去汇报了。

“哦,薛熙扬又得了府试的案首?”刚刚从皇宫中走出,要去史馆看一看《元史》编纂进度的解缙就得到了这么一条消息。

“连得两个案首,就算是江宁县和黄淮有所偏袒,也不敢如此偏袒,可见薛熙扬确实很厉害。看起来,他中秀才定然没有问题,就是举人,也未必不成。”

“这样,或许将来,我还会借助他的力。”解缙自言自语道。

解缙是现在公认的大才子,又是科举出身,所以薛熙扬如果遇到了他就会向他请教问题。解缙自然不敢得罪他,每次都认真解答,但其实他也不怎么在意,直到今天见薛熙扬的水平还挺高,起了心思。

“不过,他总不能未及弱冠就考中进士吧,这几年还暂且用不到他,不过以后他再来宫中清教问题,就要好好回答了。”解缙最后想到。

跟随允熥出巡的杨子荣、金善等人也会一样想,只不过他们此时尚未得到消息而已。

……

……

宋麟对面前的下人说道:“老爷知道了,你下去吧。”然后马上对身旁的刘政说道:“薛熙扬竟然能够连中两个案首?即使仅仅是县试和府试也了不得。”

“会不会是江宁县和黄淮故意偏袒他?”刘政有些怀疑。

“不会。江宁县主持县试之人我不认得,不敢随意评论;但黄淮的为人,要说他稍稍偏袒,这也可能,但绝对不会故意泄题。而他也知道定然会有许多人关注着薛熙扬考试,仍然点他为案首,足以见得薛熙扬的文章确实为本科第一。”

“一个秀才肯定能够考中,就是举人也未必考不上。薛熙扬以文官出仕,看来是一定的了。”宋麟说道。

“听说他家里请了先生?也不知这个先生的到底是倾向于咱们理学派,还是其它学派。”刘政说道。

“不管他到底倾向于什么学派,一定要将咱们自己人派过去为先生。一定要让薛熙扬接受理学。”宋麟说道。

早在薛熙扬要走文官入仕的消息传来后,宋麟就关注上了他。他可是皇后的同胞弟弟,未来皇帝的舅舅,将来应该会是朝廷重臣,对太子定然会有不小的影响。

理学派的人已经意识到了允熥不喜欢理学派,十分焦急,可允熥也不像是会被轻易改变思想的人,想说服允熥改弦易辙的可能很小。

但还有皇太子,如果他们能够让皇太子接受理学派的思想,就能在以后‘拨乱反正’,恢复理学派的荣光。

所以他们重视任何一个会对太子有影响的人,力争将这样的人都发展成理学派之人。

“可是,将咱们自己人送过去恐怕不太容易。已经致仕的年纪都不小了,请到京城恐怕不容易;在朝官员也不行;至于虽然有些名声但科举不顺的,薛家未必接受。”刘政说道。

宋麟听了刘政的话,也觉得不会像自己想的这么顺利。半晌,说道:“实在不成,就让他考取秀才后入国子监。国子监有咱们的人。”

第964章 钢铁厂续第1720章 退休第1190章 第一次地理大发现——登陆第855章 南定——前夜第317章 内宫贪腐案(一)第877章 胡朝的末路——誓言第522章 朱棣在南洋第273章 正名第1299章 简化字第208章 用方第951章 任官第1288章 传授两门技术的缘故和西学课(六千字章节)第456章 再至沙州第1670章 有所忽略的分析第167章 国力第1344章 南洋风雨——带路党第1028章 最虚弱之时第1018章 两个文明的战争第204章 弥勒佛第851章 忘了第648章 粮食第1152章 接见鬼力赤第294章 四国使臣番外8:曾经十分悲惨的第221章 三年守孝第804章 改名海南第1317章 金融改革——唐伯鹤的意见第687章 白帐第1528章 畅想与请求第965章 工业第731章 征讨安南——准备和计划第514章 伟大的管子第1333章 汉洲攻略(五)第1703章 朱芳远迎接天使第247章 郑国公府第1369章 欧洲的反应第815章 战安南——漂泊于水第1358章 回到京城第722章 不约而同——城外的袭击第123章 兖州事件——疑点第310章 内藩与外藩第673章 经纬西南——奴婢和佛教第1271章 教子第391章 兖州与辽西第568章 命名与赏赐第711章 要求第38章 宫廷内外的阴谋——二十一日第213章 发福利第646章 卫徽第32章 宝钞战争——户部准备第361章 济南城外第88章 造访齐泰家第114章 凤阳与兖州之前第14章 允炆和蔼,允熥发威第753章 南巡——扩散第292章 过年了第1104章 庆功宴——其它外番第618章 俸禄和特权第1672章 九年前在伊吾的两个与天方教徒有血海深仇的人第979章 要不要第859章 南定——粮草大营的对战第1512章 供词第1800章 护卫统领与拜见朱榑第159章 还是朝鲜番外8:曾经十分悲惨的第1476章 结束第594章 风潮第1312章 船与人到京第61章 ……阴谋——差点儿第1661章 巴布纳——人死如灯灭第1767章 为什么要攻打埃及第32章 宝钞战争——户部准备第1494章 苏州惊变——推脱第1474章 下旨第1524章 挂钩终于挂上了第1387章 过年后继续关心李家的事情第1699章 理番院迎来了他们意想不到的头儿第654章 岷王——舞蹈第593章 两处思量第1805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印度的用处第1064章 决战——决战第1660章 巴布纳——妄想用骑兵来反击?做梦吧第949章 儿子与非亲生母亲第1171章 继续调查第82章 抓海盗第1799章 文垣的北巡第928章 意外的火器人才第426章 谁来查案第1040章 铁门关之战——赐水第1052章 最终决战——永明左卫第253章 第一堂课第626章 好马第1814章 东方的资本主义第89章 识时务的名将第870章 年后议事第545章 审讯缘故第1706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第717章 安南王妃第1271章 教子第385章 与平叛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