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高科技产业园区

也不怪他们两个苏州数一数二的商户家主丝毫没有等同的气度,如此沮丧的说话,实在是朱元璋时代对于商人的限制太大了。

对于朱元璋来说,惩治贪腐的官员、处置欺上瞒下的胥吏和消灭为富不仁的商人是他毕生的三大追求,毫不夸张的说,朱元璋在位的三十一年间大多数精力都奉献在了这三件事情上。

这其中商人的运气要好一些。毕竟商人们的家财如何是最不好查的,况且大明再小农经济也需要商人,针头线脑等生活必需品都是普通百姓无法自制的。李家和尚家就在这小小的夹缝中艰难生存下来保住了家业。

可是现在皇帝不知怎么想的,突然就看上了他们这点儿与朝廷相比十分微小的产业,也不怪他们两个如此害怕了。

今日约定的时间是巳时初,但他们两个今日卯时初就起来了,申时初就来到了这间酒楼。

二人在这里交谈几句,越谈越是沮丧。哪怕是皇帝现在要没收他们的全部财产,他们为了活命也只能双手将家财都奉上。他们二人的表情还好些,跟随而来的家族晚辈都满脸悲愤之色。

也不知过了多少时侯,从二楼的门口传来了笑声说道:“李家与尚家家主来的这样早?是我的不是了,竟然让长辈等着我这个年轻人。”

李源立和尚铭听到外面传来的声音,知道是今日要和他们交谈的中书舍人杨子荣来了,忙站起来恭候。

他们二人刚刚站起,就见到一个大约三十余岁、长得还颇有些帅气的穿着一身便装的男子走了进来。

李源立与尚铭马上跪下说道:“见过杨大人。”他们身后的家族晚辈也忙跪下。

杨子荣笑道:“快起来,二位也都是士绅,岂可如此。”他们家中都有人为官、为举人,所以虽是商户,也算是士绅。

李源立与尚铭见杨子荣态度还不错,略略安心。不过他们二人也不敢托大,又行了一礼后才站起来。

之后三人寒暄几句,杨子荣气定神闲毫不着急,李源立与尚铭也不着急说话,只是陪着聊天。

但随即他们二人就明白了:他们是商人身份,与身为官员的杨子荣天生身份不对等,岂有让官员先开口的道理?所以他们二人对视一眼,李源立用眼神示意尚铭。

尚铭家业不比李源立,无奈开口说道:“杨中书,不知今日叫我们二人前来,有何事要吩咐我们?只要我们能做到的,哪怕是要我们这万贯家财报效朝廷,我们也愿意奉上。”

杨子荣笑道:“岂会要你们这万贯家财?圣人有言,商人逐利乃应有之义,商人的家财多也是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只要不是巧取豪夺,官府绝不会白要你们的钱财。”

虽然杨子荣说的是‘圣人有言’,但这话一听就不是先贤所说,而除了先贤之外能被杨子荣称为圣人的人还能有谁?所以李源立和尚铭顿时彻底放心了。堂堂天子,没收他们的全部家财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儿,岂会虚言欺骗?

尚铭在心中叩谢天恩一番,然后问道:“杨中书,既然如此,那朝廷到底要草民等人做何事?”

杨子荣说道:“是这样的,朝廷上想了这样一个事情……”

允熥所要在苏州实行的,是类似于后世的‘高科技产业园区’之类的玩意儿。这个年代因为技术条件的限制,上马类似于‘工业园区’一类的东西不会有什么用;但丝绸、茶叶之类专业性较强、高附加值的产品还是可以规模化生产的。

大概内容就是在苏州城内或者近郊设立专门的‘高科技产业园区’,朝廷以极其便宜的价格将地卖给他们,让他们将整个生产加工产业链全部搬迁到‘园区’中,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降低残次品出产率。

同时,产业园区内的产业实行特殊税率,总体算下来,比在‘园区’外的税率会低一些,假定他们在‘园区’外不逃税的前提下。

更为重要的是,在‘园区’内的产业可以逃过火耗,也可以免除胥吏或者将来苏州警察的骚扰,这样算能省下来的钱就多了。

并且,‘园区’内产业的税赋算作苏州府税赋的一部分,可以提高苏州府每年的税赋——封建时代,一个地方的官员在不增加农税的前提下让本地上缴朝廷的税赋增加绝对是一项大政绩。这样地方官不仅不会反对,反而会愿意设立园区。

况且‘园区’内的税赋直接上缴皇帝的内库而不是户部的国库,让在园区内设立产业的商户类似于皇商,地方官府不敢随意碰触。

唯一的坏处,恐怕就是园区内的产业暴露在了光天化日之下,若是以后皇帝动了其它心思,连逃都逃不了。

这件事有利有弊,但李源立只略微思量一下,马上说道:“草民定然支持朝廷的举措。等这个园区设立后,草民马上就将自家的丝绸产业搬迁到园区之中。”

“草民还要叩谢天恩,对我等商家如此厚待。”他还跪下说道。

杨子荣笑吟吟的说道:“李先生起来吧,不必如此。”

但尚铭却犹豫不决。尚家和李家不同,李家虽然以丝绸为主业,但丝绸也只占了李家产业的五成。李家私下里还包揽苏州城中茶叶的销售,经营着数家珠宝店,甚至有一个分了家的支脉还经营盐业,不管官盐、似盐都经营,即使丢了丝绸这一产业仍是江浙一带数得上号的大商户。

他们尚家却不行。他们尚家九成的收入都来自茶业,他们家人也只会从事茶业,若是丢了这一行当,只能依仗家里这几年买下的田地过活了。

但,尚铭偷偷抬头看了一眼杨子荣,现在能说不吗?不能,只能答应。所以尚铭也跪下说道:“草民也支持朝廷的举措。草民等到这个园区设立后……”

杨子荣笑道:“既然二位先生都同意在园区设立后迁入产业,那事情就这样说定了,我也回去复命了。”

李源立笑道:“杨中书,现在已是午时初,草民知道这家店的烤鹅十分不错,不如杨中书留下来尝尝烤鹅再回去。”

杨子荣犹豫了一下,但还是说道:“不必了,等改天有空闲了我再来吃这家的烤鹅。二位先生,就此别过。”说着,他走出了这家酒楼。

李源立和尚铭又说了几句话,也各自回家了。

……

……

“他们虽然说了迁移产业到园区内,但迁移多少就不好说了,还要看朕所说的政策落实的如何。”允熥想了想,说道:“杨子荣,你暂且留在苏州府,兼吴县知县和‘苏州园区主事’,朕给你写一道手诏,你从苏州卫调些人来组成‘园区警察’,管理园区的秩序和收税。”

允熥随手任命了杨子荣暂代吴县知县和担任他刚刚设立的一个官职。

杨子荣也有心理准备:现在苏州府的官员都不太适合,允熥身边的人最适合担任这一职位的就是他杨子荣,所以此时他平静的躬身说道:“是,陛下。”

之后允熥看着苏州地图,心想:‘设立‘高科技产业园区’后,只要朕所说的政策都能落实,设在这里的产业生产出的产品将远比其他地方产出的产品更有竞争力。’

‘之后周边的常州、湖州、松江、扬州甚至杭州的类似产业为了有竞争力将不得不迁移到‘高科技产业园区’内。至于再远的就不可能了。’

‘不过,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只在苏州府设立园区么?’

允熥又想了一会儿,命人将苏州卫的指挥使曾国勇叫来,和他说了将在苏州卫中选战场伤残之兵和少数健康士兵为园区警察之事。

曾国勇并不知道‘园区’是什么玩意儿,但他知道京城前一阵子取代胥吏设置的警察,可以给战场伤残的士兵一个安身立命之地,对他也有好处。所以他并不抗拒设立警察,说道:“是,陛下,臣回去后就统计本卫的伤残之兵,和本卫的识字读书之人。”

允熥又与他分说几句,让他退下。

……

……

李源立回到家,他今日没跟去的二儿子李孝明凑上来说道:“爹,皇上到底让咱们家做什么?”

跟随李源立刚回来的大儿子李孝行呵斥道:“没看爹刚回来吗!”

李孝明忙跪下请罪。李孝行又训斥几句,才让他站起来。

过了一会儿,李家各个房头管事的人都来到家族的议事大厅,数十双眼睛看向李源立,虽然因为家族规矩没有说话,但都想知道今日杨子荣到底说了什么。

李源立抿了口茶,扫视一眼见各个房头的人都来了,说道:“既然人都到齐了,我就说了。”随后诉说了今日杨子荣所说的话。

下面顿时响起了一阵低低的议论声。各人的反应不一,有人忧心忡忡,有人却觉得这是个十分好的机遇。

过了半晌,李源立咳嗽一声,大厅内马上鸦雀无声。他开口说道:“不管如何,既然上头吩咐下来了,咱们就必须照办。三房,先将你们这一房的缫丝厂和编织机房迁到园区内,看看杨子荣说的那些到底能不能落实。其他的,以后再说。”

第202章 小说家第56章 ……阴谋——重点第1035章 铁门关第241章 国事家事第936章 要废除汉人为奴第605章 女子学校第927章 选择这么一间屋子接见他们两个的缘故第1章 混乱的穿越者第389章 兖州城下第1088章 内乱第316章 调换文武官员第68章 四名太监第1485章 天文学大发现——周伟三定律(五千字章节)第1271章 教子第970章 数理化基础第249章 乌龙第340章 继续与下棋第744章 不同的面馆第1106章 伊吾庆功宴——皇族宗室第804章 改名海南第438章 功高莫过救驾第660章 攻缅——破阿瓦城与伤员第982章 评论第608章 学校和秀才第155章 爷孙夫妻第1505章 苏州惊变——转折第312章 举贤令与开始第1170章 调查第1292章 萧涌和昀蕴的心思第243章 朝鲜的讨论第47章 宫廷内外的阴谋——面馆成为了主要场景第1390章 苏州府的行动第1182章 锦衣卫的消息与想法第946章 初入市井第851章 忘了第773章 大案——生路在哪第1030章 最惨烈的一战——开始第26章 内宫之患第582章 宦官家人第788章 大案——物件第1039章 铁门关之战——夜袭番外1:四百年后的世界第1493章 苏州惊变——狮子林的方向第715章 攀登新高峰第1692章 尴尬第526章 警察和上直卫第171章 上朝第1296章 为什么选择骑马第937章 其它第1734章 信心十足的李继迁第1668章 还是让你们人精的脑袋去想吧第1284章 好在哪里第1031章 最惨烈的一战——累第90章 除夕宴第1500章 苏州惊变——决断第1732章 夺回我们的财富第85章 失常的人第399章 朱榑异变第1220章 军事改革——四总部第384章 秦与浙第205章 劝谏第674章 流放的皇族第763章 李家子弟第670章 攻缅——杀第1350章 南洋风雨——援兵是怎么来的第53章 面馆以及徐家初出场第177章 端午第1479章 嘱咐第718章 不约而同的目的——安南谈论第366章 收拢第1032章 最惨烈的一战——守住了第1312章 船与人到京第3章 彻底融合第782章 大案——李家的线索第1660章 巴布纳——妄想用骑兵来反击?做梦吧第1095章 更加疯狂的计划第1197章 太子和藩王第1315章 金融改革——金本位第457章 放松的年后第385章 与平叛有关第1153章 谁指使的第456章 再至沙州第1020章 救援第415章 降与死第1506章 苏州惊变——尘埃落定第547章 再次清查第326章 现行的制度第649章 粮典婿第1497章 苏州惊变——萧家谈话第420章 回京之前答复本章说第1376章 酝酿风暴第1280章 于家父子第1344章 南洋风雨——带路党第1270章 儿女第1079章 最后的围歼战(二)第335章 去孝陵第393章 徐州议事第1412章 接见——建筑与雕塑第1091章 血色——血债必须用鲜血来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