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媒妁之言和钟粹夜话

三月二十六日,陈性善的夫人袁氏作为媒人前来提亲。当然在此之前,为了表示对婚姻的重视,三月二十二日,薛宁带着儿子出门去朋友家拜访,路上‘偶遇’了之前从来没带着女儿出过门的齐泰一家三口。齐泰仔细地和徐煕扬说了几句话,考教了他几个问题,薛宁也和齐泰、于敏月夫妻说了几句话。薛宁注意到,齐家借来的马车上似乎有人在偷偷地看着他儿子。

薛宁对于这门婚事当然是满意的。他二儿子要走文官路线,而齐泰不仅是允熥的亲信,更是科举正途出身的文官,考试中当然帮不上也不敢帮煕扬的忙,但以后做了官很有用处;何况那天晚上他见齐颦儿虽然受到惊吓,但丝毫不乱,是可以当家的主妇。

不过话说回来,即使他对婚事不满意也没用。他并不清楚这到底是熙瑶的意思还是允熥的意思,但无论是哪一个意思他都无法违背。

徐煕扬自己的感受则十分奇怪。他完全没有料到两个月前救了的女子,那个已经记不清容貌但镇定自若的女子,会成为他的妻子。这是他之前从未遇到过的事情,他自己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反应。

他知道婚姻是怎么一回事,他想象着自己以后和齐颦儿如同父母般过日子,并不感觉有什么不好。这是他对于这门婚事唯一比较明确的感受。

颦儿当然也有自己的思绪,但她的思绪更加迷乱,她完全不知道自己对于这门婚事应该作何反应。不过在传统的华式婚姻中,也不需要女方的当事人做出表态,只要她不向自己的父母明确表示反对就行了。对于那些不重视女儿的人家来说,女儿明确表示反对也没用。

正式提亲纳彩后,双方交还了婚书。虽然此时男女双方尚未成婚,但婚姻已经受到法律保护了,任何一方此后无权单方面解除婚姻,拒绝成婚。

四月初一,于敏月带着颦儿入宫拜见。熙瑶仔细端详了颦儿一会儿,随即褪下自己手腕上的金镯子赏赐给她。皇后赏赐别人并不稀奇,但褪下自己平日里戴着的金镯子赏赐含义就非同一般了,在此时就表明了对于颦儿的认可。

于敏月松了一口气,颦儿推辞一下后接受了熙瑶的赏赐。

之后薛齐两家开始依照六礼,按部就班地履行婚姻程序。正常情况下,大概一年以后他们两个会正式成婚。

……

……

允熥伸了个懒腰,指着桌子东北角的奏折吩咐黄路道:“将这些奏折送到通政司去吧。”

黄福对允熥说道:“陛下,是现在就点灯,还是等用过晚膳后再点?”

允熥一把推开面前的奏折:“点什么灯!剩下的奏折都是地方上判决了死刑请朝廷允许执行的,就算现在批答完毕了也得明日才发往地方,拖一天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明日再处置吧。”

说着,允熥站了起来,走出了乾清宫。

王喜追上来问道:“陛下,是去坤宁宫还是钟粹宫?”

“去钟粹宫吧。妙锦快生了,多陪陪她。”允熥说道。

王喜应诺,派人先去钟粹宫预备。

不一会儿允熥来到钟粹宫,直奔妙锦的寝殿。妙锦可不像熙瑶,怀孕九个月时还挺着大肚子到宫殿门口去迎接允熥。她就在寝殿内等着,一直到允熥走进寝殿后,才从床上站起来对允熥微微行礼道:“臣妾见过陛下。”

“哎呀,你这个时候行什么礼,快坐回床上。”允熥上来扶住妙锦坐回去。虽然孕妇多活动活动对身体有好处,但那显然不是指的快要临盆的孕妇。

今日已经是四月十七日,经验丰富的产婆和太医都说就在这几日她就要临盆了,允熥每一日都要过来看看她,有时会留下来过夜有时不会,但都会陪着她用晚膳。

二人面对面吃着饭,允熥说道:“你这几日就该临盆了,要不朕留一个产婆日夜在钟粹宫内看着,以防万一?”

“不必了,”妙锦甜甜地笑着:“妾听说女子生孩子前都会有感觉,到时候通知产婆和太医也来得及。”

“还是留一个产婆吧,就这几日的事儿,多给产婆些钱就行了。”允熥还是不放心。

虽然大姐的经验告诉她其实真的不必留产婆在府里,但既然允熥关心她,她又岂会推辞,笑道:“多谢夫君了。”

不一会儿二人吃完了饭,允熥今日没什么欲望,所以留在钟粹宫陪着妙锦。妙锦当然高兴,虽然每天都有人进宫来陪着她说话,但自己的夫君还是不同的。

“妾白日里并不孤单,大姐和三姐轮换着入宫陪着妾说话。三姐还罢了,毕竟安王府一堆事情都要她做主;大姐现在将事情都交给了高炽媳妇,空闲的很。本来去年底高炽媳妇生完孩子,就该带着高燧夫妻去苏藩。但一是看顾我,二是高燧媳妇也怀孕了,大姐就暂且又留了下来。”妙锦说道。

“哎,说起来,二十二婶建业元年就嫁给二十二叔了,怎么到现在肚子也没动静?”允熥问道。

允熥虽然是没事随口问的,但理论上讲这也属于他关心的范畴。他作为朱氏一族的族长有责任关心每一个家庭。安王朱楹到现在成婚两年了都没有孩子,即使是普通百姓家也是大事,一些性急的人家甚至可能要休了儿媳另娶。

一提起这个,妙锦眉头也皱了起来:“三姐心里也着急。从去年开始,三姐就给两个小丫鬟开了脸,让她们服侍三姐夫。但到现在也没人肚子有动静。”

允熥见引起了妙锦这幅表情,暗自懊悔自己没事提这干嘛,忙说起别的事情;妙锦也不愿意多想,顺着允熥的口风变换了话题。

第二天一早,允熥起来时妙锦还在熟睡。他悄悄走进妙锦的寝殿,在妙锦的额头吻了一下,转身离开了寝殿。可他不知道的是,在他走后妙锦马上睁开了眼睛,伸手摸了摸额头,笑了笑,又重新睡着了。

第629章 检阅第270章 飞快的革新第158章 李芳远第192章 初议分封——西域现状第1486章 不公平第195章 新位置第524章 收粮借地第85章 失常的人第751章 南巡——宣商人面见第1665章 巴布纳——伏击第1131章 克拉维约东游记——丝绸之路北线的意义第1387章 过年后继续关心李家的事情第1709章 惊天霹雳第600章 三家第1774章 文坻第二事——三浦友臻第32章 宝钞战争——户部准备第164章 各种事第1781章 格致院视察——激动的文垣与谈论引力第273章 正名第384章 秦与浙第769章 大案——中邪第1175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1317章 金融改革——唐伯鹤的意见第229章 民间舆论第706章 接见使者之前第1250章 副校长第1558章 增兵!第276章 连带处置第1300章 为什么要推行简体字第903章 回京前的杂议第1245章 真正的学校——教育的目的第1190章 第一次地理大发现——登陆第1273章 家话第867章 又一份捷报第1665章 巴布纳——伏击第171章 上朝第424章 惊动第686章 彻底湮灭的蒙古历史第1252章 农业改革——试点第1706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第28章 茹瑺评论第867章 又一份捷报第848章 终于有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第358章 拿下调兵第1471章 打脸第980章 唱戏第963章 钢铁厂第1738章 出人预料的变化第209章 超长的朝会第285章 意图去平江第297章 命妇第1326章 南洋风雨——事情与军费第838章 多邦城——破城第1120章 撒马尔罕城后续——白帐与蓝帐第1296章 为什么选择骑马第870章 年后议事第474章 第三次第839章 多邦城——最后第815章 战安南——漂泊于水第57章 ……阴谋——一波第一第二折第1087章 谎言的目的第562章 满江红第609章 姐夫之命第25章 立储之兆第1356章 南洋风雨——满者伯夷国的结局第18章 重阳节——宝钞之一第1516章 抓人第1543章 印度之战——包围第1675章 虐待俘虏与愤怒的冲杀第1292章 萧涌和昀蕴的心思第622章 继续训练第1799章 文垣的北巡第1507章 苏州惊变——劝说第1338章 南洋风雨——分析第938章 黎澄第545章 审讯缘故第428章 下线遁第700章 难断(二合一五千字章节,求订阅!)第404章 目眦尽裂发尽上指冠第429章 甄选舍人第475章 疑虑与父亲第1112章 两头商议第1738章 出人预料的变化第1768章 继续解释为什么攻打埃及第1160章 平阳昭公主第1340章 南洋风雨——雨袭第1332章 南洋风雨——威格拉玛?瓦尔达拿的想法第1322章 金融改革——尾声第323章 新世界计划第1432章 猜不透与想隐瞒第1287章 西方课先生第1144章 接见宗喀巴(一)第1033章 见到之后第817章 战安南——两个民族第319章 内宫贪腐案(三)第112章 准备出行第1165章 未遂的造反第493章 猜到心思的人第1333章 汉洲攻略(五)第978章 迎接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