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 三元宫

“这样么。”允熥说道:“朕知道了,你退下后,将此事告诉护卫朕的当地卫所和警察。”

“是,陛下。”范明答应一声,见允熥并未再有吩咐,躬身退下。

允熥又将自己的侍卫统领宋亮叫来,和他说了说让他做些准备,就将此事抛在了脑后。他并未把这当回事:几个商人而已,影响不了太多。

随即他依照昨日定下的行程,将熙怡等人叫出来,继续在广州城内游玩。

今日允熥要去游玩的地方是三元宫。三元宫始建于东晋,初名越岗院,为当时的南海太守鲍靓之女鲍姑修道行医之所,因地处市北,后人又称“北庙“。很久以后才被称为三元宫。单单提起鲍姑很多人应该都不知道,但她的丈夫可是大名鼎鼎,就是中华历史上非常著名的道教学者、炼丹家、中华最早的化学家之一:葛洪。

虽然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是葛洪很可能在三元宫也曾经修行过。当然,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宫内残存的房屋最早是宋代的建筑,当年葛洪夫妻住过的房子早没了。但允熥仍然对于这里有些好奇,要过来看一看。不过为了平衡,允熥下午也会去在三元宫附近的光孝寺转一转。

去往三元宫的路上,李莎儿坐在车中,念念有词的说着什么。允熥于是笑着问道:“你这是做什么呢?”

“当然是在念经。”李莎儿说道:“臣妾和陛下说过的,臣妾崇道,如今马上就要去往抱朴子(葛洪号)当年曾经修炼过的地方,当然要在到那里之前诵读一些他所著的经典。”

“朕记得抱朴子是以炼丹为主,没写过什么道教的经书吧。”允熥说道。他在中华极力推广佛道二教,虽然自己不信,但宫里的人崇奉佛道并不制止。所以听到李莎儿说起自己信奉道教没有什么反应,平静的谈起了有关葛洪生平的事情。

“虽然抱朴子认为想要修行成仙需以丹药为主,守一、行气都是辅助,但也写了些有关修行的经典。并非完全没有。”李莎儿认真地回答道。

允熥又说了什么,李莎儿再次出言回答。就这样,他一路和李莎儿说着话,一路来到了三元宫正门口。

三元宫的主持早就在门口等着呢,他见到一个身着皇帝常服的男子和两个衣着华丽的女子从车上下来,马上躬身说道:“贫道阳栋子见过陛下,见过皇妃娘娘。”他身后的一众道士也纷纷躬身行礼。

“阳栋真人免礼,诸位真人免礼。”允熥受了他们一礼后说道。

阳栋子又行了一礼,直起身来走到允熥面前说道:“陛下今日来到我三元宫,真是蔽观的福气,令蔽观蓬荜生辉,贫道不胜惶恐。”

这不过是惯常的马屁,允熥也不怎么在意,说道:“阳栋真人说的过了。三元宫为前代修炼成仙之人曾修炼之地,就算是朕也十分敬仰,岂能说朕前来使得三元宫蓬荜生辉。”

“使得,使得,陛下乃是天子,就算是成仙之人也得听从天子的命令。”阳栋真人说道。

允熥又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就要跟着他一道走进宫内。

可就在这时,宋亮走到他身旁轻声说道:“陛下,宋青书看见两个正在拐骗小孩儿的拐子,已经去解救那个小孩子了。”

“宋青书做得对。等他将小孩带回来问清住址后,让他再送回去。”允熥点点头说道。

宋亮领命而下。阳栋子也听到了宋亮的话,又称赞道:“陛下宅心仁厚,为万民之福。”

“都是朕的子民,朕岂能弃之不顾。”允熥道。

说过了这句话,允熥在阳栋子的引路下,带着自己的两个妃嫔走进宫内,开始欣赏起宫内的风景。

同时阳栋子也不停的介绍着:“陛下,虽然早在晋代当时的南海太守鲍靓就修建了这座道观,但这之后这座道观几经荒废,还曾在唐代沦为佛寺,一直到南汉时。后来宋太祖灭亡南汉后虽然又恢复为道观,但一直香火不盛。”

“蒙古人时,道教再次衰落,这里又被改建为了佛寺。一直到先帝收复广東,这里才又被建为道观。”

阳栋子前面说的那一段历史允熥不了解,但最后这一段他可知道:当年2基本统一全国后,觉得佛教的势力太大,所以强令废除了全国许多佛寺,其中一些被道士趁机改建为道观,三元宫就是其中之一。

因为三元宫再次成为道观的时候还不长,所以虽然从其他道观过来的道士将佛教的痕迹都已经抹除了,但他观内的建筑仍旧比较简陋,比普通小观小庙当然要强得多,但和与他同一层次的道观相比差得很远。

所以三元宫内可看的地方也不多,允熥先是参拜了一下供奉着三元的正殿,又参拜了一下供奉着鲍姑的侧殿,又看了一下据说是鲍姑当年用过的水井虬龙古井,也就没什么可看得了。

不过李莎儿倒十分兴奋。她没有受到观内简陋的建筑影响,在三元正殿内跪了半天默诵经文,又去鲍姑侧殿继续跪着了。熙怡虽然既不信道也不信佛,但对于佛道二教也有些敬仰之情,于是也跟着跪了一小会儿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在李莎儿参拜的时候,允熥和阳栋子在殿外一边看着周围的建筑一边说话。允熥有些奇怪的问道:“你们为何将供奉鲍姑的殿定为侧殿,将供奉三元的宫殿定为主殿?”

允熥知道三元是啥,所以他才这样惊讶:三元大帝在道教神仙中的地位不算高,为何要供奉他?供奉也就罢了,为何要位列主殿?

“陛下,重建三元宫的时候贫道的师父说:天卫三台列宿,应运照临穗城。越秀山气势雄厚,应将越冈院改为三元宫,以祀奉三元大帝,以应上天瑞气。所以就以供奉三元的宫殿为主殿。三元宫之名也是这样来的。”阳栋子解释道。

二人又说了几句话,这时李莎儿参拜鲍姑的神像完毕,从殿内走了出来。

见到她也参拜完毕,允熥也没有在此继续逗留的欲望,就打算回去了。有些奇怪的是,阳栋子也没有太过挽留,就送别了他。

等允熥离开三元宫后,阳栋子马上前往后院的一栋房屋,推开门走进去,恭敬地对屋内的人说道:“真人,陛下已经离了,真人可以出来行走了。”

“知道了。”屋内之人答应道。这人随即放下手中的物品,站了起来。

阳栋子对于他为何要躲着皇帝十分不解,但他也不会多问,告知了他此事后见他没什么要说的,就又退了出去离开了。

屋内这人走到门口,抬头看了看天,喃喃道:“这个天象,可不太好啊。”

答复本章说第537章 盘算与算数第546章 审问出来第1166章 前所未有的重要事情第363章 哀嚎第534章 多方的关注第608章 学校和秀才第270章 飞快的革新第1695章 什么!允熥还有过这样的想法!第1147章 如同,如果第344章 人选与目的第1785章 工业时代——工人的待遇第1257章 说话嘱咐第306章 元宵第1283章 克拉维约东游记(五)第230章 正统与大厨第830章 多邦城——上直卫第1307章 张无忌第1659章 巴布纳——击破防线第1722章 文坻第1007章 被夺取的乌鲁木齐(下)第684章 西域佛教第1543章 印度之战——包围第1241章 真正的学校——宗室子弟为何去五城学堂第1381章 征兆第761章 三元宫第76章 走进科学第908章 安南事情完结第800章 大案的中止——公审和处决第57章 ……阴谋——一波第一第二折第1500章 苏州惊变——决断第407章 德州之战——生擒第566章 回京宣旨第967章 再次祝大家新年快乐!第77章 两个相关第259章 土枪土炮第604章 对西北卫所第224章 皇家之人第1672章 九年前在伊吾的两个与天方教徒有血海深仇的人第346章 后续处置与反应第36章 祖孙相处——第一次第881章 一件藏头露尾的事情第727章 帖木儿的反应——猜测与返回第1805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印度的用处第323章 新世界计划第1203章 外交无小事,么?第1675章 虐待俘虏与愤怒的冲杀第1219章 军事改革——五合一第722章 不约而同——城外的袭击第1804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作为晚辈第1770章 高兴的利奥诺尔第592章 蓄养奴仆第1553章 印度之战——夜色第561章 松绑第355章 齐王府之乱第279章 段家与视察第409章 德州之战——防弹衣第369章 京城的反应第391章 兖州与辽西第1039章 铁门关之战——夜袭第1734章 信心十足的李继迁第1156章 计划不如变化第1368章 克拉维约东游记(六)第880章 是急是缓第1128章 克拉维约东游记——跪第1420章 解释与婚礼第612章 滁州宁国第728章 对安南的决定第443章 北巡——返程黄金命名与封赏第1199章 为什么一盘散沙第541章 继续召见第1160章 平阳昭公主第96章 爷孙相处——第二次第127章 兖州事件——道教番外13:大辩论上第624章 惊奇的一课第1481章 天文学大发现——夜观天文第1540章 其他更值得关注的事情第285章 意图去平江第785章 大案——发现第36章 祖孙相处——第一次第1753章 一个人的日记——面对奥斯曼帝国的海军第926章 场地乾清宫第1550章 印度之战——先消灭后治理第1425章 抵达京城第1507章 苏州惊变——劝说第173章 张彦方第1186章 吃起来有流泪的感觉第1128章 克拉维约东游记——跪第1475章 恭贺第675章 出诊第945章 在两卫所第339章 举荐与偶遇第792章 大案——真相(下)第184章 醒来第339章 举荐与偶遇第1093章 血色——报了第398章 青州城(二)第1800章 护卫统领与拜见朱榑第1511章 惊讶的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