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3章 南定——出兵

腊月二十四,闷海口。

十多万大军沿着红河的支流黄江正在向东前行。

其中多数士兵身穿大明红色的军服,行军的道路两侧又都是森林,在阳光的照耀下好似这些森林烧着了一般,十分醒目,不时有林中的飞禽走兽被整齐的脚步声惊醒逃走。

另外少数士兵身穿西南民族的服饰,这些衣服无一例外都是蓝色或者绿色,混杂在一群红色的衣服中,就好像因为燃烧而变得模糊不清的树木一般。

被两岸上正在行军的士兵所夹着的河流上,上百艘大小船只正在缓缓行驶,每艘船上都装载着大炮和其它攻城器械,在抵达南定城外后船只会停在距离城墙不远的地方,向城池开炮。

朱赞仪此时站在其中一艘大船的船头上,低头看着两岸正在行军的大军,充满自信的回过头对自己的亲信参谋林育容与允熥的通事舍人贺文常说道:“整整十五万大军,还有这一百多艘大船八千水师,和近百门大炮,而南定城中只有七万士兵,我军一定可以马到成功,一举攻陷南定城,活捉胡季犛。”

“殿下,我军必定能够攻陷南定城,但若是想活捉胡季犛十分困难。”林育容面无表情的说道:“殿下,胡季犛若是在大军包围南定城之前离开城池,我军万难生擒他。”

“知道,知道,”朱赞仪有些不耐烦的说道:“孤自然知晓若是胡季犛南逃很难抓到他,孤就是随口一说而已。”

“育容,我总算知道你为何之前在金吾前卫名声不显,还经常被同袍欺负了,就你这张嘴,不被欺负才怪了。”

林育容的脸色略微有些变化,不过这些日子朱赞仪也不是第一次说这样的话了,他已经有了足够的承受能力,闻言马上说道:“《旧唐书》卷七十九?有云:天子有诤臣,虽无道不失其天下;父有诤子,虽无道不陷于不义;故云子不可不诤于父,臣不可不诤于君。”

“殿下虽然并非天子,也颇为贤明,但也是一封藩之君,属下谏言殿下正是好事,殿下何故如此抱怨?殿下难道要和金吾前卫的普通将士相提并论么?”

朱赞仪笑了笑,没有说话。他和林育容身边的人当然不一样。他林育容身边的人也不是什么大官,没有这么高的责任感,即使发现了林育容十分有用兵打仗的才能,在他说话这么不讨喜的情形下也不会向上官推举,更何况军事才能是十分特殊的一种才能,不真正打仗谁也发现不了,若是金吾前卫一直四平八稳的在京城待着不打仗,林育容估计永无出头之日。

但现在他的才能已经被发现了,朱赞仪作为一藩之君,即使再厌恶林育容的这张嘴也会忍着,因为这个封藩是他的,更何况他这些日子和林育容相处的不错,虽然林育容说话不讨喜,朱赞仪也已经渐渐适应,反而觉得他十分独特不同流合污,很是欣赏。

朱赞仪又和林育容说了几句,又顺便将要吩咐的事情吩咐下去了,开始想起了别的。

“你们说,将来我封藩后,将都城定在哪里?升龙府虽然位置很好,城池也大宫殿也大,住起来十分舒服,但这座城作为安南人的都城时间太久了,城内的势力盘根错节,就算胡季犛也迁都避其锋芒,孤初来乍到恐怕难以压服他们。”

“但其它城池好像也不太合适。海防太过靠近海边,夏天风浪较多可不好;南定城位置极好,但最后的强攻安南士兵必然拼死反抗,城池恐怕毁坏会十分严重,以这里为都城恐怕要耗费大力气。”

“西都城不必多说,身为胡季犛选定的都城,百姓士绅定然都是十分支持他的,孤在那里晚上恐怕会睡不着觉的;清化是胡季犛的老家,同样需要防备。”

“至于乂安等地,太过靠南了,也不合适。你们说,到底应该将都城定在哪里?”

众人纷纷出言提出建议:“殿下,还是定都升龙城吧,升龙虽然士绅甚多,但他们岂能影响到殿下?殿下何必担心?”

“殿下,还是定都海防附近吧,殿下将来和朝廷联系,走陆路到廣西时候较长,必得走海路,都城还是离着海近一些为好。”

“殿下不如定都西都城。城内的人若都是支持胡季犛之人,把他们都迁走即可,刚刚平定安南当地百姓还都惧怕我大明,必不敢违背殿下的命令,能够轻易将他们迁走。”……

朱赞仪听着哪个建议都有道理,一时难以决断,忽然看到林育容刚才并未说话,问道:“林爱卿,你为何不出言?”

“启禀殿下,属下只是为殿下在用兵打仗时出谋划策的参谋,并非是文官,不应对此谏言;并且属下并非是殿下的属官,仍旧是大明的武将,殿下称属下为爱卿有逾越之嫌。”林育容一本正经地说道。

旁边刚才出言的其它大臣的脸色顿时就不好看了。现在正行军打仗,虽然靖江王府也有文官,但这次统统没有带过来,都在南宁,等着他的命令再前来安南,所以他们都是武将,按照林育容的话他们也都不应该对此谏言。

朱赞仪看着其他人瞬间不太好看的脸色,暗自有些发愁:这林育容实在是太能得罪人了,将来自己若要任用他,恐怕会时常调节他和其它官员的矛盾。

“林参谋,孤自然也知道此时屋内并无文官,既然询问就是在询问你们这些武将;何况都城所在也与用兵相关,岂能说武将不应对此谏言?林参谋,你着相了。”朱赞仪马上说道。

“属下思虑不周,请殿下恕罪。”林育容马上知错就改,低头请罪。

“罢了,你也是无心之失,孤不会定你的罪。不过你得说说,你觉得应该把都城定在哪里?”朱赞仪问道。

“殿下,属下以为,应当将都城定在这里。”林育容指着地图,将手指伸向了南定城。

第1453章 孩子—教育一第467章 幕后台前第1293章 压力和解决办法第1070章 决战——枪毙第45章 武德卫第1501章 苏州惊变——紧急第573章 巧合敌袭第135章 宣府第131章 三王齐至第1454章 银行业第1333章 汉洲攻略(五)第1259章 翻开新一篇第660章 攻缅——破阿瓦城与伤员第606章 棘手的公主第808章 战安南——商议第1525章 见面第1755章 开罗——潜入第863章 南定之战结束了第1305章 徐家商议第1010章 焦急第305章 见水师副将第409章 德州之战——防弹衣第1059章 最终决战——僧人营第646章 卫徽第280章 心得第14章 允炆和蔼,允熥发威第228章 文学泰斗第1013章 离京坐船第1171章 继续调查番外17:新来的朝鲜同学第1428章 重要的事第159章 还是朝鲜第399章 朱榑异变第417章 前世第1159章 供述与返回第1484章 天文学大发现——第一个投身科学第1189章 第一次地理大发现——发现新大陆第940章 队列与方阵第670章 攻缅——杀第460章 拜祭功臣庙第199章 四辅官第1704章 绝对不正常第705章 大事件的开端第416章 定性与寻人第397章 青州城(一)第1452章 孩子—教育二第754章 南巡——移民第636章 各方折冲第1523章 朕之想法与诸位爱卿均不同第1128章 克拉维约东游记——跪第1215章 徐府省亲第668章 攻缅——勃固的起义第252章 四个女孩儿一台戏第1198章 金银的作用第1550章 印度之战——先消灭后治理第621章 艰难的训练第1555章 印度之战——损失与建藩第1470章 大吵第580章 正派国舅第786章 大案——其余的人犯第1372章 代数与几何第833章 多邦城——开打第616章 齐步走第497章 子荣独对第136章 袭击将至第1064章 决战——决战第1499章 苏州惊变——造反续(祝书友们新年快乐)第102章 考试第659章 攻缅——沐昂和那罗塔第1797章 强调科学的重要与倒数第二次改革第472章 赛儿第1712章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第171章 上朝第1672章 九年前在伊吾的两个与天方教徒有血海深仇的人第785章 大案——发现第1277章 户籍制度改革的目的(七夕节快乐)第1205章 外交无小事——事情的经过上第997章 撒马尔罕城的决策——提前开始第1697章 朝鲜之事的大幕拉开第426章 谁来查案第504章 黄淮奏报第821章 战安南——断后第1101章 战乌鲁木齐——终了第1306章 都督同知第807章 战安南——张辅第1089章 血色(一)第5章 各自盘算第1178章 安排第1758章 开罗——驱赶出城第1201章 宴饮的最后第1686章 总督府第907章 意图不明的人第1310章 酒楼突发事件第180章 突发事件第1173章 为年后提前谋划第1017章 帖木儿的演讲第1535章 重见阳光第1149章 谈笑,之后转折第201章 定年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