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 必须不能守寡(补昨日欠更)

“朕之前让你提醒什么事情?”允熥蓦然听他这么一说,想了一会儿竟然没有想起来,出言问道。

“是有关中山长公主殿下的……”

他话还没有说完,允熥就想起此事,恍然大悟道:“此事确得马上处置。不仅是此事,抱琴之父战死那件事也要尽快和报琴说。”

‘不仅是这两件内宫之事,还有几件朝堂之事需要处置。’

想到这里,允熥放下笔,吩咐夏辅官暴昭等人几句话,起身返回坤宁宫。

坤宁宫内熙瑶正在处置宫务呢,忽然听到守在大殿门口的小宦官跪下大喊:“见过陛下”。她一面吩咐面前的女官暂且退下,一面略有些惊讶的迎了出来。

‘陛下这个时候应该是刚刚下朝,回来做什么?’她想着,并且在见到允熥后将问题问了出来。

“熙瑶,”允熥带着她来到内书房,说道:“夫君有件事要和你商议。”

“你可还记得去年年初夫君为昀兰挑选的那个夫婿,名叫叶西平的?”

“记得。臣妾当时也见了,一表人才,和妾的表弟杨峰的气质也像。他,怎么了?”熙瑶问道。

“朕去岁征伐安南让他随军征战,今年年初他战死了。”允熥说道。

“啊!”熙瑶听到这话惊讶的叫出了声:“怎会如此?”她知晓允熥在挑选叶西平为驸马人选后,因为他的世袭前程太低,所以把他派到安南打仗,积累些功劳面儿上也好看些。他就这么死了?

“在生擒了胡氏父子后,大军四散去招降安南的城池,却不想有一座城拒绝投降,守城的大将还下令万箭齐发攻击明军,叶西平一时没有躲过,中箭身亡。”

“后来夫君下令屠了那座城。不过这与朕现下要说的话无关。朕是想找你商量商量,此事要如何对昀兰说?”

“虽然昀兰和叶西平没什么感情,甚至都没见过几面,但毕竟已经交换过庚帖,小姑娘的未婚夫婿忽然殁了,任谁也不会好受。”

“夫君更加担心的是,她本来就喜欢杨峰,若是以此为借口不再嫁人,要守这望门寡,如何?”

“所以夫君想让你帮着和昀兰说此事,让她好受些,不要有守望门寡的想法。你们毕竟都是女子,相处的也好,说话方便些。”

“啊,夫君不想昀兰守望门寡的心思妾明白;但是,洪武元年皇爷爷曾下旨:‘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制,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皇家为天下表率,违背当年皇爷爷的旨意也与夫君的名声有碍。”

“依臣妾看来,若是昀兰自己不愿守望门寡,夫君不必逼她守;可她若是自己愿意,让她守也不是什么坏事。”熙瑶说道。

熙瑶完全是就事论事。这几年她和三个小姑子相处的还不错,但她终究是允熥的正妻,大明的皇后,考虑的事情要多一些。

她知道天下的才俊数不胜数,再挑选一个出来为昀兰的驸马很容易,但朱元璋当年亲手定下了鼓励守节的法令,他的几个丧夫的女儿也都没有改嫁,允熥贸然将昀兰改嫁——是的,古代望门寡再嫁人也算改嫁——恐怕会引起文官的非议,也会有伤朱元璋这道法令的本意。

“祖父当年定下的这条法令,朕是非改不可!”允熥坚定的说道。

他随即在屋内一边踱着步子,一边说话。“朕当然也知道当年祖父的用意,所谓纲常伦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所以鼓励寡妇不改嫁和宣扬孝顺一样,都是为了宣扬纲常,强调天下臣民忠于皇上。若是天下人都遵从纲常伦理,那大明江山自然万世不易。”

“但是,宣扬这些真的能够保证大明江山万世不易么?”

“上古先秦就不必说了,时候太过古老;单说秦之后。两汉有四百年的江山,可汉时寡妇改嫁十分平常,汉武帝之姐平阳公主就先嫁于曹寿,后改嫁于卫青,大汉也没因此乱了纲常;虽宋司马光评汉武有亡秦之过,可这也与公主再嫁毫无干系。”

“其后诸朝,凡江山长久之国,均是如此,并无限制寡妇改嫁之事。唐太宗还曾下诏:“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及妻丧达制之后,孀居丧服已除,必须申以婚媾,令其合好”;理学虽起于宋代,但宋代寡妇改嫁亦是常事:范仲淹之母再嫁朱氏,范“不以为讳”,且对继父“养育之恩,常思报之”,请求朝廷赐他官职,死后“每岁别为飨祭”。这还是朱熹所作《五朝名臣言行录?参政范文正公仲淹》记载。”

在列举了一番江山长久的朝代寡妇再嫁的事情后,允熥说道:“可见寡妇是否再嫁与江山是否长久无关。”

“在朕看来,要想江山永固只需做到一件事,那就是百姓有饭吃。普通百姓求得是什么,不就是有饭吃有衣穿?只要百姓都能吃饱喝足,有几个人会提着脑袋造反?当年皇爷爷若是能有口安生饭吃,岂会起义?”

“理学宗师总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存天理灭人欲,可普通百姓岂会为了守节而饿死?纲常伦理说得再多,对不识字的百姓也毫无用处,他们不会因为纲常伦理就在挨饿的时候在家饿死,更不会在收成不好的时候为了交税把打下来的粮食全都交给官府。”

“更何况,朱熹身为理学宗师,却做下了扒灰之事,就连理学大家自己都如此品德有缺,他们说的这些朕岂能相信?”

“朕一定要废除皇爷爷定下的这条法令,取消寡妇守节二十年后的旌表门闾和除免本家差役的奖赏。”

“不仅如此,朕还要下旨,从今年起,有王爷病逝妃嫔不必殉葬;朕将来驾崩后,也不需妃嫔殉葬。”允熥在朱元璋过世后对皇帝的女人到底要不要殉葬,出于独占欲曾有过犹豫,但最后还是决定取消殉葬。‘就连明英宗朱祁镇这个古代皇帝都能做到,朕就做不到?’

允熥有些跑题的一口气说了许多,说的口都渴了,拿起茶杯喝了口茶,侧头见到熙瑶有些发愣的坐在座位上盯着他,失笑道:“熙瑶,你这么看着夫君做什么?”

“陛下,臣妾替天下的女子感谢陛下的厚恩。”熙瑶忽然站起来,恭恭敬敬的跪下说道。她有一个族姑,二十多年前丈夫去世后被族人逼着守节不许再嫁,一直熬到五十岁给她兄弟们挣得了节妇的牌匾后不久就死了。这件事给了熙瑶很深的印象,是她童年的阴影之一。所以她此时如此正式的对允熥谢恩。

允熥不知晓熙瑶还有这样的童年阴影,伸手将她扶起来笑道:“皇后,朕就接受了你代天下的女子对朕的谢恩。”

熙瑶也笑了,与他说笑几句,说道:“既然夫君让臣妾去劝说二妹妹,臣妾就去。”

“记得若是她有以此为借口不婚之意,一定要打消了。”允熥嘱咐道。

不出允熥所料,昀兰得知叶西平阵亡后迅速意识到:这是她不婚的绝佳借口。她喜欢杨峰,但杨峰又已经有了妻子而无法娶她,所以她本就不愿意出嫁,这下正好可以守节为由不婚。她并没有想的太长远要一辈子守节,但现在不愿意嫁给其他人。

熙瑶听得她吐露了自己的意思,马上劝说道:“你不过是成婚前那人殁了,又不是嫁过去后他过世,怎能将自己当做寡妇?何必为此守节?”

“皇爷爷多年前曾经下旨,鼓励民间寡妇守节,皇家身为天下人的表率,岂能带头违背皇爷爷的旨意?”昀兰马上说道。

熙瑶早就知道她会拿出这个当做挡箭牌,马上接到:“你兄长已经决定要废除这条法令,不再鼓励寡妇守节,此事也就不必为天下人做表率了。”

昀兰没料到允熥会这样做,一时语塞,但稍后又找出自己的道理来反驳。

熙瑶心知用大道理来劝说昀兰没用,说道:“二妹妹,你就是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昀蕴和昀芷考虑。她们两个不会像你这样成婚前就喜欢上一个男子,若是她们守寡后想要再婚,但你却守节,她们二人如何能够出嫁?”

“更何况,二妹妹,你现在年纪还小,不知道守节的苦楚。这半年来嫂子见不到你兄长,每日都十分难熬;嫂子有个姑姑守节,有时晚上实在忍耐不住,不得不拿刀戳自己的胳膊才能睡下。这节如何守得?”其实还有更好的例子可以举出来:几个朱元璋的女儿守寡后虽然并未再嫁,但偷人的事情却不少。但这样的话和一个未婚的小姑娘不好说,只能憋在肚子里。

昀兰被她说的吓住了,又想到两个妹妹,最后终于被她说动:“那妹妹就听从皇兄和嫂子的吩咐。”

……

……

与此同时,在金吾前卫将士的家人所住的里坊中的一户大宅院中,一个年不过二十三四岁的女子躺在床上,面色枯黄,勉强对面前之人笑道:“相公,妾身的病是好不了了,相公也不必再去寻医了。”

“相公现在这么受皇上的重用,又是皇后娘娘的表兄,等妾身过世后一定能娶到比妾身更好的女子。妾身只愿相公多照看克城,莫要让他受了欺负。”

“妮儿,你的病一定能好,相公马上去宫里求娘娘派太医来给你看病,一定会将你的病治好。”

他一边说着,一边站起来,嘱咐下人照看自己的妻子,转身离开了这间屋子。

满面病容的女子呼唤不得只能罢了,让自己的贴身侍女舒儿将耳朵放在她的嘴边,轻声嘱咐道:“等我死了,若是少爷娶进门的夫人对克城不好,你就告诉老爷,将克城送到老太爷身边。”

“是,夫人。”舒儿眼睛含着眼泪答应道。

第942章 三杨之一回京啦第1701章 大家都有算计第425章 建业元年的腊月番外11:帝国政治制度——缩水的皇帝与养老的议会第1336章 南洋风雨——左相前来第1392章 引出方法的话第647章 新入上直卫第410章 德州之战——关键第1735章 发现海盗船第141章 战——玉碎战第1661章 巴布纳——人死如灯灭第796章 最后醒来第1744章 已经被遗忘的人第585章 第一个生日第722章 不约而同——城外的袭击第187章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第912章 对战程朱理学(一)第1225章 查处完毕第732章 征伐安南——选将之一第297章 命妇第1713章 剑指……第1792章 敏儿的选择第658章 攻缅——空虚的阿瓦城第879章 视察军医所第591章 各自的上元节第1065章 决战——阳光下第69章 春和殿纪事第228章 文学泰斗第1134章 甘州城之危第247章 郑国公府第1512章 供词第631章 两年前见过的人第1278章 练子宁的新差事第77章 两个相关第1212章 在人市第247章 郑国公府第487章 再次出发第104章 鱼之有水第63章 旧的结束第330章 科举新制度第761章 三元宫第1196章 教中的安排与自己的想法第802章 琼州事末开始第436章 终于完全结束第656章 岷王——孟养的最后一天第510章 清查与汇报第254章 新书画与旧古董第700章 难断(二合一五千字章节,求订阅!)第689章 金帐汗与维齐尔第287章 巨大的脑补第1295章 比试骑马与怒发冲冠的方孝孺第1299章 简化字第1168章 植物学家与出版第389章 兖州城下第1286章 活字印刷术第1662章 巴布纳——去巴布纳第1538章 求娶第1183章 军事改革——开端:文职武职第1329章 汉洲攻略(三)第747章 出巡两广——安南人的反应第1795章 文垣的太子妃第901章 庆功宴——杂谈结束第162章 抚慰第1246章 真正的学校——分数与副校长第384章 秦与浙第394章 燕军第1003章 在吐鲁番第294章 四国使臣第862章 南定——继续攻城第140章 战——死战第938章 黎澄第315章 齐夜话第1372章 代数与几何第237章 开海首日第1415章 李家——惊呼第127章 兖州事件——道教第1037章 铁门关之战——礼物第531章 带谁第608章 学校和秀才第1303章 婚礼宴席现场第261章 监局只见第1797章 强调科学的重要与倒数第二次改革第892章 来到安南第1008章 额尔齐斯河与甘州第865章 在广州过年(二)第690章 去元取蒙古第476章 修路与提振第1107章 伊吾庆功宴——头功臣桌第126章 兖州事件——最后抓人第335章 去孝陵第1263章 首饰古董第1432章 猜不透与想隐瞒第953章 婚姻第1142章 相见赏赐第428章 下线遁第539章 再接见与游览第1030章 最惨烈的一战——开始第686章 彻底湮灭的蒙古历史第993章 样子第1373章 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