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爷孙相处——第二次

老朱听完允熥的话眼睛都亮了。这个策略确实是太好了,比从前的丁赋要好得多,能更好的均贫富,所以老朱说道:“允熥,你这个想法非常好。”

然后老朱说道:“爷爷回头就吩咐下去,施行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事情要一个一个做,先摊丁入亩,这个较难;再一体纳粮,这个较易。”

允熥惊讶:摊丁入亩比一体纳粮还要难吗?不过随后反应过来:给秀才举人田地免税是朱元璋开始施行的政策,施行不过十几年,好改;给官员田地免税是施行已久的政策,但是大明甫立,现在老朱又这么大规模的杀大臣,还没有形成一个官员利益阶层,所以较易。

而丁赋和田赋分别收取是两千多年以来的传统,要改变传统需要费更大的力量,所以较难。

老朱接着说道:“允熥,这些难以施行,又会招致骂名的施政爷爷都会给你提前做好了。”

“爷爷杀了这么多的文人,以后的文人一定不会说朕的好话的,朕也不在乎身后名,只要大明江山能长久存在就好。”

“但是你是大明储君,你得留个好名声。这些会伤及名声的事情,爷爷在活着的时候都给你解决了,省的让你来做名声不好。”

允熥听了老朱的话,眼圈红了,带着哭腔说道:“爷爷!”老朱这是不仅以后会承担原来自己的骂名,同样也会承担原来雍正帝的骂名啊!

他这些日子和朱元璋相处,已经把老朱当成了自己的亲爷爷,现在听了他这样为自己着想的话,不禁十分感动。蓄在眼眶的泪水不禁流了下来。

老朱伸出手,抹了抹允熥脸上的眼泪,说道:“男儿有泪不轻弹,怎能动不动就哭,像什么样子!”

允熥抹抹眼泪,说道:“是。”

同时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自己即位后,加快国家的展,等到国家更快地展到全民识字,人人有文化的时代,到那时文人阶层必然式微,老百姓也不会再相信那些无耻文人的话,朱元璋就会得到正名!

老朱思考了这么半天,也累了,传令让李进忠和苏怀恩进来上茶。同时说道:“真是老啦!爷爷年轻的时候,与众将士谈论兵策、指挥大军,常常通宵达旦,也不觉得疲惫;现在才讨论了这么一会儿,就受不住了。”说着推开案桌上的奏折,“明天再批答吧,今天休息休息。”

允熥不知怎么接这个话,只能说道:“爷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魏武(帝曹操)年界六旬仍如此雄心壮志,爷爷今年也是六旬,有何颓唐之处。”

老朱笑道:“允熥你这个比方可说的不好,爷爷今年六十有六,魏武不过六十六崩诎,你是在暗喻爷爷……”

允熥赶忙打断:“爷爷,孙儿不是这个意思。”

老朱又笑道:“爷爷也知道你不是这个意思,不过说笑。”

然后他又说道:“从你的话中,听得出你十分推崇魏武,这可不好。魏武窜汉,乃是奸臣。”

允熥确实是非常喜欢曹操的。他受易中天的《品三国》影响很大,认为曹操是‘可爱的小人’,而因为《三国演义》把刘备写的太虚伪,所以他讨厌从南宋以来被视为正统的刘备。

所以允熥辩解道:“窜汉的乃是曹丕,非是魏武。并且东汉末年汉天子已经式微,董卓进京以后,天下权臣,有谁尊敬汉帝?只有魏武尊奉汉帝,无有不恭。”

“且魏武出《为才是举令》,打击豪强士族,不正与爷爷整治豪强相合?魏武还北击乌桓,分南匈奴为五部,任城威王(曹彰)、秦朗等数出漠北打击胡人,不正与爷爷打击北元相同?”

“自赵宋与金绍兴合议以后,北方为蛮族所占,至今已殆二百余年,而为我华夏所收复不过二十年,此时正需要推崇如魏武这般打击北边胡人的君王。”

“并且自两晋至赵宋初期,一向以曹魏为正统,不以昭烈(刘备的谥号)所建的蜀汉为正统,而这些尊崇曹魏的王朝均是一统天下的王朝,尊崇蜀汉的不过是偏安江南的‘南宋’;我大明一统天下,岂能与偏安一隅的‘南宋’一样。”(注1)

老朱没有听过‘南宋’一词,但是他马上明白了这个词的意思。老朱因为重实务而轻虚名,对于这些思想不涉及大明的事情没有人提出就不会去想的,只是下意识的接受看到过的说法。

现在老朱听了允熥的话,觉得也还算有道理,因此说道:“那我大明以后就以曹魏为三国正统好了。”

想了想,他又说道:“说起来,前元倒是对于三国中谁是正统没有区分,蒙人阿鲁威的《折桂令》中对于三家是不分伯仲。”(注2)

允熥恰好读过这元曲,说道:“蒙人大多粗鄙,这阿鲁威算得上是蒙人中少有的有文采的人了,尤其这《折桂令》: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非常不错。”

老朱又与允熥闲聊几句,突然说道:“你对于仿古封国此事可是真心?”说完,目光灼灼的盯着允熥。

允熥毫不迟疑,马上说道:“爷爷,孙儿确实是真心。”

老朱说道:“自古雄才大略之君,自始皇已来,均是追求唯我独尊,包括爷爷我。爷爷观你也是甚为独断之人,为何你可以这样?”老朱刚才没从允熥的眼睛里看出任何作伪的地方,所以认为允熥是真心。

允熥也确实是真心。当然,这并不是允熥就想分权,要是能大一统,谁想分权?但是现在的技术手段太差了,没有火车,没有蒸汽机船,没有电报,根本没办法统治太大的地盘。但是允熥又想让华夏人占据全球。

允熥也说不清楚为什么一定要占据全球,这么大的地方,自己又统治不过来。窝在东方这片地方,自己有生之年根本没有人能对付的了自己,尝遍东方美食,睡遍东方美女,游遍东方美景,美美的过一辈子不是更好?

为何要改革,要扩张,即累还不被时人理解。“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就这么待一辈子不是很好嘛。

面对老朱的话,允熥一时间陷入了自我困惑当中。

在老朱看来,允熥是听完他的问题后就呆在了原地,满脸的困惑。他不禁有些慌乱,小声对李进忠说道:“快让太医院的所有高明的太医全过来。”李金忠忙手忙脚乱的走出去叫太医。

允熥慢慢的回过神来,并找到了理由。他虽然相信“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但是也不希望自己死后儿子们马上开始自相残杀起来;不管是西汉景帝时‘七国之乱’这样的残杀,还是康熙朝所谓的‘九龙夺嫡’这样的残杀都不希望出现。

同时他也不希望儿孙被像养猪那样养着,或者明明很有本事却不得不韬光养晦,装疯卖傻。

想要避免儿孙自相残杀或装疯卖傻的办法,只有把儿孙中所有有本事的一个留在本土继位,其他的统统打到从中原很难够着的地方去,才能避免。

第二,虽然因为自己现在是皇族,衣食享受都比前世的**丝生活强的多,但是他还是怀念前世的许多东西:他怀念水泥的马路,现在的道路真是受够了;他怀念方便又明亮的电灯,现在的蜡烛真是受够了;他怀念家庭轿车,现在的马车真是受够了。

他还怀念很多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虽然轿车什么的他搞不出来,但是他可以弄出一些东西来,让自己的生活更方便,更美好。就算是电站他弄不出来,手摇式电机还弄不出来!

所以自己要扩张,要改革,要搞明,也是为了自己的生活,同时也让华夏人遍布全球,统治全球的大部分地区。虽然在自己生前会被文人痛骂,但是几百年以后的人们都会感谢自己的,也算是留下了身后名。

=======================================================

注1:与周、汉、晋不同,因为宋代不存在明显的断代,高宗赵构和徽宗是亲父子,赵宋的政权也没有崩溃-重建的过程,所以此时还没有南宋、北宋的区别,统称赵宋。其实从称呼也能看出来,周代、两汉、两晋都是叫做西周东周,西汉东汉,西晋东晋,只有宋代叫做北宋南宋,很明显这是现代的史学家区分的。

注2:阿鲁威的《折桂令-咏史》全曲: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阿鲁威和纳兰容若是我认为其他民族少有的善写汉文诗词的人了。

第1797章 强调科学的重要与倒数第二次改革第1741章 伟大的航行——终于验证第5章 各自盘算第1339章 汉洲攻略(八)第602章 开张大吉第651章 岷州第1730章 大明也要准备起来了第1309章 下一代该成婚了?(五千字章节)第203章 昊天玉皇大帝第62章 二十八日第1382章 联系前文第877章 胡朝的末路——誓言第20章 重阳节——续逛京城第1756章 开罗——‘说服’他们第92章 讲武堂——最后的准备第442章 北巡——阿依努与更北第1205章 外交无小事——事情的经过上第1545章 印度之战——援兵第594章 风潮番外1:四百年后的世界第743章 讲武堂和过去的面馆第1512章 供词第1478章 勠力同心第195章 新位置第1390章 苏州府的行动第674章 流放的皇族第69章 春和殿纪事第1657章 巴布纳——围攻第887章 奸细案的波折第846章 安南士绅(二)第921章 徐景昌不让人放心第617章 荣誉感第191章 国家的分析第352章 得知真相第970章 数理化基础第1章 混乱的穿越者第673章 经纬西南——奴婢和佛教第126章 兖州事件——最后抓人第825章 战安南——争论第458章 答谢很久之前的救命之恩第1374章 日心说第636章 各方折冲第191章 国家的分析第1781章 格致院视察——激动的文垣与谈论引力第1001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1298章 薛熙扬的任用(五千字章节)第1494章 苏州惊变——推脱第696章 孩子第1815章 最后的嘱托第1403章 偷尸体第424章 惊动第458章 答谢很久之前的救命之恩第1779章 格致院视察——惊讶的张学熙第665章 攻缅——续战第1305章 徐家商议第505章 编户齐民第319章 内宫贪腐案(三)第728章 对安南的决定第1805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印度的用处第1659章 巴布纳——击破防线第840章 升龙第1009章 出发前的准备——视察第654章 岷王——舞蹈番外19:奇怪的问话第493章 猜到心思的人第1545章 印度之战——援兵第1049章 最终决战——夜袭?第1668章 还是让你们人精的脑袋去想吧第723章 不约而同——夺命第1488章 路遇色目——传教士第65章 充分准备第145章 卡廷——截第1019章 赶路第1384章 投献案的起始第175章 上沪第694章 滇缅的询问第213章 发福利第1228章 军事改革细则第119章 兖州事件——问题第1321章 金融改革——长远利益第1221章 军事改革——废很久之前就想废的人(上)第1448章 印度攻略—提出第1061章 决战——阻拦第361章 济南城外第309章 何福与宋晟第1552章 印度之战——阴影第1275章 三人第852章 刺激进兵第717章 安南王妃第1793章 选定张学熙第597章 宝安市舶司第1771章 提前放出风声第280章 心得第33章 宝钞战争——应天府衙第608章 学校和秀才第1782章 格致院视察——万有引力定律第1278章 练子宁的新差事第100章 后续第326章 现行的制度第1147章 如同,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