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时隔456年重见天日的旷世著作(上)(注:不会有中)
“.”
地面上。
看着面前刚刚出土的铜殿。
徐云整个人不由陷入了沉思。
按照光环当初的提示。
《永乐大典》在现世之后,便会激活【正本清源】的效果。
也就是民族凝聚力+10,法度公证+10,社会戾气面-5,恶行-5。
和p社游戏相比,就差个社会学+10了。
不过徐云原先以为所谓的‘现世’是指将《永乐大典》从地底下挖出来,但眼下看来似乎并没有这么简单。
想想也是。
嘉靖皇帝逝世于1567年,也就是《永乐大典》在地下埋了整整456年的时间。
虽然铜殿之内没有积水,但这部著作的状态必然也不会完好到可以直接开箱后暴露到空气中。
换而言之.
如果开启过程中出现操作不当,它很可能就会遭遇损毁。
一旦《永乐大典》出现缺破,那么所谓的现世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
想到这里。
徐云的内心也逐渐冷静了下来。
反正到了这一步,急也急不得了。
随后他走到铜殿所在区域的边上,看了眼正在检查气密性问题的翁同和童怀军,对姜成谷问道:
“姜处长,现在铜殿既然已经出土,不知道上头什么时候会对它展开启封工作?”
姜成谷看了他一眼,嘴里报出了一个时间:
“就在今天。”
徐云:
“????”
妈耶?!
我听到了啥?
今天??
这未免也太快了吧?
眼见徐云的表情有些茫然,姜成谷便又扫了眼一旁的摄像机,解释道:
“小徐,你应该知道,全网对这次的永陵挖掘关注度很高。”
“今天的观众量级之大,甚至可以和当初科大帮你正名的那场发布会相媲美。”
“尤其是在铜殿被挖掘出来后,直播间的总人数更是达到了直播至今的峰值。”
徐云闻言点了点头。
这事儿他倒是知道。
整个永陵项目从施工当天开始就全程进行了直播,持续时间足足有二十好几天。
在今天之前。
直播间全网的真实观众人数并不算多,除了第一天外,b站、抖音、头条等平台加起来的人数大概在100-200万左右浮动。
最少的午夜时段只有十几万人,最热闹的时候也就四百万左右。
这和当初火神山号称全网五千万、实则700万的观众数量相比要低不少——毕竟火神山当时的社会背景比较特殊嘛。
不过在今天挖掘开始后。
直播间的人数便迅速开始上升。
在周末时段的加持下,全网各大平台加起来的总观众数已经突破了1500万。
这个数值在铜殿挖掘阶段又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毕竟在此之前社会面是不知道铜殿的存在的。
对于大多数路人而言。
他们只听闻根据早先的‘遥感技术’检测结果,在永陵后殿下方存在有某个大型物体的踪迹。
但至于这个东西到底是个啥,所有人都一无所知。
有人猜这是一个大箱子。
也有人猜那是一副巨大的棺材。
甚至还有人脑洞大到认为这是西方《圣经》里的约柜.
而眼下随着挖掘的深入,大家才进一步知道这是个铜殿。
那么问题来了。
这个铜殿里可能会是什么呢?
毫无疑问。
绝大多数观众都会想到《永乐大典》这个词——实际上在‘遥感技术’检测结果出炉后,网络上对于《永乐大典》的猜测便处于一个居高不下的态势了。
于是乎。
在短短十几分钟内。
《永乐大典》的热度便迅速冲到了热搜榜第二,仅次于#微博之夜座次#这个话题。
随后姜成谷顿了顿,下巴不动声色的朝几家外媒所在的媒体区努了努,继续说道:
“社会关注度高,外媒也都在场,大家都在盯着咱们呢。”
“如果我们改天再开启铜殿,社会舆论倒是其次,保不齐那些外媒就会扣上啥偷梁换柱的帽子了。”
“所以为了不给那些小人诋毁的机会,后殿无所谓,但铜殿必须要在今天开启——而且全程都要完整直播。”
徐云再次一愣。
不过很快。
他便明白了姜成谷的想法。
的确。 щшш_ttκǎ n_c○
《永乐大典》牵扯到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它的出土对于整个东亚文明区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尤其是眼下霓虹和棒子刚刚一孝泯恩仇,兔子们在周边局势上的压力说实话真不轻。
这时候如果能有个《永乐大典》出土,周边一些人的算盘恐怕就难以打响了。
因此毫无疑问。
他们或者说他们背后的意志,定然不会坐以待毙。
某种程度上来说。
今天的挖掘工作和此前科院的发布会有些类似,必须要做到让对方辩无可辩才行。
除此以外。
铜殿在开启难度上与后殿亦是截然不同。
后殿中有着仙丹、帝冠这些相对比较复杂的文物,同时棺椁内嘉靖等人的尸体必然早已腐朽,观感上显然不能用于直播——这玩意儿真的会吓死人的。
但铜殿就不一样了。
铜殿之内既没有腐朽的尸体,也没有需要不同手段进行维护的文物,相对来说是要更加容易开启。
实际上徐云不清楚的是。
在过去的二十多天时间里,姜成谷他们一直就在筹备着这件事,为的就是让今天的挖掘不存在任何可以辩驳的漏洞。
又过了半个小时。
翁同带着童怀军走了过来。
短时间较高强度的工作状态过后,二人都出了一身汗,连头发都紧紧贴合在了前额:
“姜处长,铜殿检查完毕,首先气密性没有问题,另外”
说着,翁同又朝姜成谷递来了一张报告:
“根据扫描仪器的检测,铜殿内部有很多深桔黄色的阴影。”
姜成谷接过报告看了几眼,将它交给了身边的助手,吩咐道:
“小李,你把报告复印一下,传到媒体区吧。”
小李身子一正:
“明白!”
上辈子是X光机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所有通过X光机的物品在电脑上都会有图像呈现出来,它显示出来的是物体的轮廓和颜色。
而这些颜色的本质呢,其实是物体密度、质量和数量的反映。
因此在检查的时候,可以根据图像颜色的深浅,来对物体的品质进行评估。
一般的香皂、肥皂、炸药、**、木器、皮革制品等呈现的是桔黄色。
件衣服、薄塑料、少数纸张显示的则是浅黄色。
至于深桔黄色嘛.
一般是大捆的华夏币,高浓度液体或者.
大量书籍。
虽然重力梯度仪已经扫描过一次铜殿内部的情况,但那种形式的扫描与实物扫描还是有点区别的。
加之这份检测结果对于媒体与大众来说也是剂强心剂,某种意义上还是能引起话题热度的。
于是很快。
各大媒体区的记者手上都拿到了一份扫描报告。
说来也巧。
今天央视网前来直播的记者,正好是前一段采访过孟亮父子的贺怀。
“铜殿里居然真的有书籍啊”
此时的贺怀正坐在休息区里,手中握着一份还有些发热的复印件,有一句没一句的和摄影师老周进行着闲聊:
“老周,难道今天咱们真要见证历史了?”
摄影师老周是个带着棒球帽的中年男子,看起来大概四十多岁,鼻梁上架着一副暴龙墨镜,看起来跟个大导演似的。
由于直播镜头统一由挖掘委员会提供的缘故,老周今天的工作很是清闲。
只见他顺手捏起块小石头在手里颠了几下,翘着二郎腿道:
“我看多半是没跑了,如果不是为了封装《永乐大典》,嘉靖怎么可能会在下方再放个铜殿?”
“啧啧,听说今天这事儿外网的关注也很高,听说已经登上小蓝鸟泰国热搜的榜一了。”
贺怀点点头,食指轻轻往边上一戳:
“何止泰国?诺,瞧见那边那些人了吗?”
老周顺势看去。
只见距离他们大概十多米开外的另一处休息区内,此时赫然站着十多个表情肃穆的男女。
说来也怪。
对方明明是黄皮肤,并且远距离一看感觉和华夏人区别不大。
但老周的心中却瞬间冒出了一个判断:
“小贺,那些是棒子和霓虹人?”
贺怀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接着又朝那个方向的桌子上打了个眼神:
“嗯,另外他们桌上的那些黑箱子你看到了吗?”
老周点点头:
“看到了,怎么,里头是核弹?”
“核弹?核弹他们也得有啊,老美当初送了霓虹人两颗,但谁让他们没接住呢。”
贺怀撇了撇嘴,低声说道:
“里头据说是《永乐大典》现存的副本,大概有二十来本的样子——这是在入场检查的时候发现的。”
“棒子和鬼子多半就是打算在《永乐大典》被挖出来后,第一时间要求对内容进行核对,防止咱们造假。”
“说白了就是不信任咱们,以为咱们和他们一样要作假,一心想着给咱们拆台呢。”
老周闻言一怔,回过神后狠狠的朝地上啐了一口:
“妈的,这群孙子!”
贺怀又朝他耸了耸肩,看起来倒是很淡定:
“没办法,这群孙子不想当孙子,就只能孙子一回了。”
此前提及过。
《永乐大典》在历史上一共存在有两种版本。
一种是明成祖朱棣永乐七年完成的《永乐大典》正本,也叫作永乐原稿。
另一种则是嘉靖时期重录的副本,一般叫做嘉靖副本或者嘉靖抄本。
这两个版本在内容、大小、格式、字体等等方面都是一模一样的,没有差别。
永乐正本在今天之前不知所踪,下落众说纷纭。
嘉靖副本则在清朝被许多大臣窃取,后来又被列强掠夺。
全世界现今尚存约400册,不到原书的4%。
在现存的400册《永乐大典》.也就是嘉靖副本中。
华夏国家图书馆共收藏有224册,海对面国会图书馆藏有40册,约翰牛存有51册,德国存有5册。
剩下的基本上都在霓虹和棒子那边。
不过霓虹与棒子收藏的嘉靖副本数量未知,只能猜测大概是10-20本之间。
结果没想到.
今天为了‘证伪’永陵中不存在《永乐大典》正本,棒子和霓虹都把各自的嘉靖副本给带到了现场。
其实想想也正常。
毕竟《永乐大典》正本光中医著作就有《苏沈良方》、《博济方》、《伤寒微旨》等等,随便拿出一样都能秒杀棒子的《东医宝鉴》。
更关键的是。
很早之前提及过。
现如今很多申遗项目咱们之所以拿不下来,不是因为不去申请自愿放弃。
而是因为咱们拿不出可以与申遗项目对等的实物佐证——注意,这里指的是原本。
依旧是以《东医宝鉴》为例。
《东医宝鉴》成书于1610年,这是至今保存最完整的医学原本。
而中医呢?
《伤寒论》的原书已经丢失了,虽然条文还在,但至今依旧存在很多细节上的争议。
例如现如今的《伤寒论》遗失了记载温病的部分,造成了现在中医分化成了伤寒和温病两大派。
两个流派吵架吵了几百年,就连之前疫情的时候都还在撕逼呢。
类似《伤寒论》的情况还有不少,也就是古籍有地位,但是却失去了原本。
可《永乐大典》一旦出世。
这些古籍现世的即便不是原本,那也是永乐版——《永乐大典》成书于公元1408年,比什么《东医宝鉴》早了整整两百年呢。
这还是只是小小的一个领域,所以你说棒子和鬼子能不着急么?
过了片刻。
贺怀的助理苗菁从远处小跑了过来,一边跑一边说道:
“贺哥,周哥,大家快准备一下,铜殿马上就要转移了。”
贺怀闻言一愣,回过神后飞快的将手中的复印纸拍到了桌上:
“得嘞,老周,来活了!”
老周的动作比他还快一些,二话不说,扛着摄像机就往采访车上跑去。
在之前的直播过程中。
考虑到现场有大范围施工的情况,各大媒体的直播信号都由挖掘委员会提供,镜头也只有一个偏俯视的全境角度画面。
直播期间贺怀只能和另一位女记者二人轮流换班,间断性的介绍着施工进展。
至于老周就更闲了。
一个人坐在休息区里玩斗地主,愣是从八百万豆玩到了每天的保底赠豆。
眼下骤然得知铜殿即将转移,所有人顿时涌起了一股干劲儿。
“观众朋友们,大家久等了。”
也不知道主持人是不是都有着变脸绝技。
休息区里还是一脸咸鱼模样的贺怀,在镜头前立刻变得儒雅又绅士了起来:
“现在和大家同步两个消息,一是根据X光设备的检测,目前可以确定铜殿内确实存在有大量的文稿。”
“不过这些文稿究竟是普通的书籍,还是大家期待的《永乐大典》,就需要更深的检测了。”
“第二个消息则是”
“我们刚刚接到挖掘委员会的通知,内部存放有嘉靖皇帝棺木的后殿将暂时存留在挖掘现场,至于铜殿”
说道这里。
贺怀顿了顿,又继续说道:
“则将被送往华夏建设工程考古事务中心下属的考古实验室,进行就地‘开箱’!!!”
贺怀话音刚落。
直播间内便齐刷刷的闪过了一排问号:
【?????】
从这排问号中不难看出,观众们对这个时间都显得毫无防备。
毕竟对于大多数观众而言。
他们看直播主要是为了凑热闹,深入的一些问题不会考虑太多。
因此在这些路人眼中。
现在就进行开箱的方案,确实有些出乎预料。
随后在起重机的运作下。
青铜殿很快便被搬运上了一辆特殊的大件运输车。
又过了十多分钟。
运输车缓慢驶离了现场,开向了市内。
姜成谷等人则乘车紧随其后,再后方便是央视网、光明网之类的主流媒体。
除此以外。
天空还有一架无人航拍机随行,从高空角度全程记录运输过程。
当然了。
按照正常情况,大件运输车是不允许在白天进入燕京市区的,同时无人机也轻易不能上天。
不过这次挖掘项目是由最高意志牵头的挖掘行动,因此这些寻常情况下不被允许的做法,此番也便临时开了绿灯。
实际上。
上头批准的绿灯还不止这些。
像运输车进入市区的线路,其实也都被优化甚至管控过,保证车辆可以正常通行。
否则以燕京周末的交通拥堵程度加上运输车的体型,估摸着没三天到不了目的地.
就这样。
在各部门的配合下。
运输车很快向目的地驶去。
三个小时后。
运输车顺利抵达了一处位于燕京四环的开阔场地外。
放眼望去,这是一片高度不高、但占地面积却极广的建筑群。
其中最高的一栋楼大概也就四层五层的样子,但整个建筑群横向的跨度却超过了一百米——这还不包括周边绿植的宽度。
建筑群采用了深色的砖块和石材作为主要材料,墙面上的矩形石板规矩有序。
配合着多处拱形门洞和窗户,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长久以来的历史文化积淀,呈现出一种古朴而典雅的风格。
同时屋顶上还装饰着黑白相间的瓦片,这些瓦片不仅提高了建筑物的耐用性,更为它增添了一份古典之美。
从车上走下后。
老周的镜头很快锁定了建筑入口处的标牌:
【华夏建设工程考古事务中心】。
此时此刻。
事务中心的入口处正站着一群人,见到姜成谷等人后,领头的一位地中海男子迅速热情的迎了上来。
只见他与姜成谷重重握了个手,目光则不停的往铜殿上瞟。
又过了片刻。
几位工作人员带着准备好的卸货设备来到运输车边,开始将铜殿进行了拆卸。
虽然没有ZAT18000H起重机进行协作,但铜殿本身的重量其实并不算重——毕竟内部是中空的。
因此在事先安排好的方案下。
铜殿很快便被卸到了一辆牵引车上。
整个过程中老周的摄像头都紧紧的锁定着铜殿主体,不敢移动分毫。
接着很快。
装载铜殿的牵引车开始向某处库房驶去。
随同上车的除了几位工作人员外,还有一群敬业职守的‘第三方来宾’。
这些“来宾”一个个绷着脸,目光阴沉,看起来跟哪个作家欠了他们二十章更新似的。
很明显。
这群人连入库环节都不放心,生怕被姜成谷等人来个狸猫换太子。
对此老周只能耸耸肩,表示这些人开心就好。
随后他则与贺怀跟着大部队,走进了库房边上的一间建筑内。
这间建筑只有低矮的一层楼高,不过内部区域很开阔,姜成谷等人兜兜转转了一圈,方才抵达了一处实验室外。
这间实验室的面积大概有三百平米左右,靠近过道的一面是一块巨大的落地玻璃窗。
玻璃窗的上下沿没有墙体或者挡板阻碍视线,哪怕你趴在脚边都能看清内部的情况。
实验室中摆放着很多难以从外表上判断用途的实验设备,看起来与建筑外观.或者说考古这个科学截然是两种画风。
“先自我介绍一下。”
待几家媒体的摄像机落位后,此前与姜成谷握手的地中海中年男子开口说道:
“鄙人靳向前,是现任华夏建设工程考古事务中心的负责人,也是燕京大学考古系的客座教授。”
“大家现在看到的实验室叫做国家先进技术考古实验室,是综合了科技考古学而诞生的高精尖考古实验室。”
“目前我们实验室配备有很多专业仪器,比如3R-MSA600FS实验室、超灵敏线阵列X射线探测器等等.”
靳向前洋洋洒洒的介绍了不少实验室的信息,令贺怀等人大开眼界。
其实许多人不了解的是。
‘科技考古学’并非是一个组合性名词,而是一个现实存在的学科。
这是目前一个前景极佳的专业,主要就是利用现代科技分析古代遗迹和文物。
比如之前很火热的古DNA研究,其中很大部分便是科技考古的范畴。
如今不少省级考古所都在招募相关毕业生,高校也越来越多用科技考古的技术来进行考古文博研究,比寻常的考古学要有潜力很多。
当然了。
以上这句话的前提是你能博士毕业,否则的话依旧够呛。
至于目前国内科技考古最强的专业嘛.
自然就是中科大的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了。
靳向前是个很健谈的人,在铜殿还在入库处理的这段时间里他介绍了很多丰富的内容。
即便是徐云等非考古专业的外行人,也听得津津有味。
过了大概半个小时左右。
咔哒——
实验室另一端的房门开启。
翁同、童怀军、几位工作人员以及数位‘第三方来宾’,带着铜殿走了进来。
老周见状则迅速换了个合适的角度,将焦距紧紧的锁定住了青铜殿。
过了两分钟。
铜殿稳稳的被安置在了实验室中央。
紧接着。
翁同等人先后穿上了防护服,身后还背上了氧气瓶。
一切就绪后。
翁同朝窗外竖起了一根大拇指。
见此情形。
靳向前不由深吸一口气,下令道:
“操作员,通入氮气!”
注:
明天写完永乐大典,后天开副本
听说现在读者可以纠错反馈了,大家看到错别字可以纠正提交一下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