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土地的问题

张家庄子最北端一处坐北朝南的宅院里,这里本来应该是村子一处十分重要的建筑,这点可以从四周青砖的围墙,以及还没有完全倒塌的残存建筑里看出一二,只不过现在这处重要的建筑却是倒塌了大半,有些地方甚至完全被埋在积雪里。

不过现在雪已经停了,张家庄子所有的男人全都赶到这里,一边清理倒塌建筑上的积雪,一边小心在瓦砾中寻找着什么,偶尔还会传出一两阵的嚎哭声,因为这里是张家庄子的宗祠,祖先的牌位全都供奉在这里,现在倒好,一下子全都被大雪压塌了。

周重三人来到张氏宗祠找到张况时,他正和村子里的男人一起扛着木梁,把倒塌下来的屋顶清理出去,露出下面堆放在一起的粮食垛子。而张况这时也丝毫没有读书人的斯文,一张脸又是灰又是泥的,身上的衣服也分不清颜色,实在无法相信他竟然是个读书人。

“方士兄,这里不是宗祠吗,怎么还会有粮食?”周重有些奇怪的问道。张况见到他们三人前来,也是十分的高兴,抓起一把雪擦了一下脸,然后就拉着周重他们到院子外面聊天,毕竟院子里实在没有谈话的地方。

“哈哈~,其实这里不仅仅是庄子里的宗祠,同时也是庄子里的常平仓,每到粮食丰收之时,庄子里每家每户都要按人上交一部分粮食,然后存储在最坚固的宗祠里,若是遇到灾荒的年份,全庄子都靠这些粮食救命,若是没有灾荒,等到年末就换成米肉分给庄子里的人,也好让所有人都能过个好年,不过这座宗祠实在太旧了,庄子里又一直没能组织人维修。结果这场大雪下来,一下子把房子给压塌了。”张况开口解释道,说到最后也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本来宗祠是庄子里最为高大坚固的建筑。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座宗祠也破旧的厉害,等到来年肯定要重新再建一座了。

周重他们听完张况的解释也都是点了点头,眼前这座宗祠不但是张家庄子的精神信仰之地,同时也是他们存放救命粮食的地方,难怪他们刚才进去时,看到不少人边挖边哭,而且宗祠倒了,明年肯定要重建,到时他们身上的负担也就更重了。

张况也姓张。张家庄子里的人也都姓张,不过他们仅仅只是同宗,但却不是同族,张况之所以来帮忙,只是尽到身为主家的一份责任。毕竟宗祠倒了,对于庄子里的人来说,无异于像天塌了一般,所以身为主家无论如何也不能不管,否则会被人指着脊梁骨骂的。张家身为书香门第,自然不会坏了名声,甚至张况自己也亲自下去帮忙。这并不仅仅是他同情庄子里的人,同时也是为家里挣名声。

好友来访,张况自然不能再陪着庄子里的人干活,当下他和一位庄子中德高望重的老人打了个招呼,这才与周重他们一起走向张家别院,刚到院门口。就见有人赶着两头肥猪走过来,看到张况时立刻高喊:“少爷,这两头肥猪放在哪?”

“赶到宗祠那边,让五爷找人宰了,今天我请村子里的人吃肉!”张况也是高声应道。

“好嘞~”来人答应一声。赶着两头肥猪就向宗祠那边走去。

看着来人把肥猪赶走,周重和郑经、李政三人都是一脸诡异的看着张况,毕竟张况做的也太过,又是亲自干活又是给庄户们杀猪吃肉的,这哪像一个地主家该做的事?

张况也看出周重他们目光中的诡异,当下无奈的苦笑一声,指着周重道:“还不都是你惹出来的事,现在台湾那边缺人,就算是迁移了几十万灾民进去,依然缺人缺的厉害,所以你们总督府的人就说了,就要是愿意迁往台湾的人,就能和那些灾民一样分到田地,结果现在沿海不少地方的贫苦人家都动了心,我们张家有那么多的地,若是下面的佃户全都去了台湾,谁给我们种地,所以只能用这种办法邀买人心了。”

听到张况无奈的解释,郑经和周重都是哈哈大笑,唯独李政有些不解的问道:“方士兄,文达这样做也是为了那些穷苦百姓着想,不过你们既然不想让下面的佃农流失,为何不降低租子,这样一来不是比你这样花力气赚名声要实惠的多吗?”

听到李政的话,周重和郑经也都停下了大笑,同时有些惊讶的看李政,因为他们刚才就没想到这个问题,现在却被年纪最小的李政提了出来,实在让他们感到有些汗颜。

不过只见张况听到李政的问题却是苦笑了一声道:“伯劳兄,我们自然知道降低地租更能吸引那些佃户留下,可惜我们却不敢啊!”

“为何不敢?”李政追问道,他家中主要以经商为生,虽然也有些田地,但毕竟不多,而且家中也不是很重视,所以他对田地方面的事情并不太懂。

“伯劳,方士兄家里的确不敢降低田租,毕竟出租田地的并不是只有他们一家,你算一算光是我们松江府,就有多少像方士兄这样的大地主,若是他第一个降低田租的话,那其它的大地主怎么办?甚至说句不好听的,若是方士兄家中敢降低田租的话,很可能就会得罪其它的地主,到时就算别人不找他们家中的麻烦,恐怕也会被别人孤立,这对于一个家族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周重很快就想通了其中的关节,立刻开口替张况解释道。

“文达兄果然不愧是做总督的人,一下子就说到了关键之处,不过在我看来,日后的田租肯定会降的,毕竟随着台湾的开发,肯定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前去定居,而且这些人还会是以那些没有田地的佃户或流民为主,少了这些人,身为地主的我们就招不到足够的佃户,所以只能降低田租来争抢剩下的佃户,只不过现在所有人都在等第一个出头鸟罢了。”张况对于眼前的形势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对于自己的判断也极为自信。

郑经与李政听到张况的话都是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周重也是十分赞许的看了张况一眼,虽然现在张况还年轻,而且也不知道他是否能成为一个好官吏,但是只凭这份见识,就足以做一个合格的谋士了。

当下四人进到张家的别院,因为天气寒冷,所以张况也没请他们进客厅,而是直接来到客厅旁边的暖阁中,阁中炉火烧的正旺,炉上的铁壶正在嘟嘟的冒着热气,张况亲自动手拿出茶叶给四人泡上茶,这才坐下来边烤火边谈。

“文达,刚才我见你好像欲言又止,是不是有什么话要说?”等到坐定之后,张况品了口茶开口问道。

周重听到张况的话,只见他叹了口气道:“方士兄,若是你相信我的话,那就快点想办法改变张家现在的这种状况,比如你们可以趁现在地价还没掉下来,早点把一部分的土地卖掉,收拢一部分资金投入到其它行业,剩下的土地也需要改变现在的种植结构,比如在田地上种植桑树,雇佣别人养蚕织丝,毕竟随着海贸的发展,丝绸业肯定会大为兴盛。”

“这……这是为何?”张况听到周重的话万分不解的道,他虽然感觉到日后的田地不好招到佃户,但只是觉得有些困难,并不认为日后会招不到佃户。旁边的郑经与李政同样一脸的不解,他们也不知道周重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看到连张况他们都不明白自己的话,只见周重叹了口气道:“方士兄,之前我听伯劳说过,你与明伦兄曾经见到了那些从中原迁移到台湾的灾民,对于那些灾民的惨状,想必你们都记忆犹新。”

周重说到这里看了一下张况与郑经,结果两人都是叹息着点了点头,接着只见周重接着又道:“我大明现在最大的困局,其实就是土地兼并,大量的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剩下的绝大部分人都只能租种别人的土地,但这些年我大明天灾人祸不断,每到灾荒年间,这些没有田产的人就会是第一批受害者……”

周重的话刚说到这里,却被李政打断道:“文达,你不是已经向朝鲜献上两种高产的作物,听说那种番薯可以亩产上千斤,玉米的产量也有几百斤,如此高产的作物,难道还不能缓解灾荒吗?”

“伯劳,你也说了,番薯和玉米这两种高产作物只能缓解土地兼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而且随着作物的高产,只会让更多的土地被集中,所以这两种作物最多只能将土地兼并的问题爆发时间推后,想要彻底的解决这个问题,那就需要走另外一条路!”周重说到这里一脸的坚毅,他之前对于解决在大明土地兼并的问题并没有太大的信心,不过在知道自己真正的身份后,他才开始真正的思考这个问题,台湾移民只是他的第一步罢了。

第35章 雪夜救治第330章 洛阳城下第410章 受到限制的双屿港第433章 骑射比赛(上)第94章 一封书信第385章 正德的大沙盘第276章 重启市舶司第101章 差点菊花不保第60章 做贼的教士第144章 豹房召见(上)第329章 终于走了第315章 各怀鬼胎第491章 晋商(下)第434章 骑射比赛(下)第519章 年轻的苏莱曼大帝第261章 豁然开朗第137章 白珺婉的心事第523章 赛利姆的第二个儿子(上)第393章 倭国拉锯战第394章 不靠谱的正德第54章 谢灵芸与金瓶梅第453章 台球与足球第224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上)第366章 举人做官第347章 番薯的种植第65章 欺人太甚第171章 气走谢逞第85章 全新的走私模式第484章 忐忑的正德第426章 以利诱人第457章 战前的马六甲第240章 内阁议事第266章 “热火朝天”的定海卫第336章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第137章 白珺婉的心事第322章 炫耀第493章 认错了第189章 归来的欧洲工匠第251章 平定叛乱第448章 抵达京城第185章 足利一辉的谢礼第172章 成婚第121章 南洋商会的新生意第341章 对马岛之战(上)第521章 谈判第2章 负债累累第249章 寿宁候与建昌候第173章 洞房第533章 正德的闹剧第211章 海上试炮第372章 旧港第180章 足利一辉的野望第389章 逼迫朝鲜士族第232章 神机营第38章 无罪有功第237章 忽悠正德(上)第197章 葡萄牙人的扩张(下)第159章 浙江巡抚第328章 灾民与殖民第170章 特殊的客人第426章 以利诱人第437章 拦路的老妇人第494章 朵颜三卫第140章 做广告第350章 难得的悠闲第78章 北港茶楼第36章 吴山醒了第62章 纳德教士的礼物第491章 晋商(下)第489章 晋商(上)第39章 功德碑落成第436章 要动手了第520章 赛利姆父子的交谈第349章 敲诈勒索第310章 真假公主?第301章 阿方索的顾忌第274章 宁波市舶司第88章 回家第160章 王伦与唐伯虎第12章 卖文的打算第217章 海肠的妙用第401章 王阳明与唐伯虎第408章 扩张海军第270章 慢军之罪第400章 逃跑的王守仁第10章 少女灵芸第158章 打人的深意第324章 挟持正德第246章 泾阳伯神英第299章 马六甲城第205章 瓦伦船第53章 留下吃饭第320章 造反?第346章 简陋的台南县第40章 准岳父有请第215章 光参骗局第124章 辣椒发芽了第534章 清江浦之乱(上)第41章 “临阵脱逃”的周重第134章 反常的朱厚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