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司法独立

周重以雷霆手段整治了几个反对最为激烈的大臣,而且下手很重,按照锦衣卫查到的罪名,这几个官员就算是不死,最后也别想在官场上混了,这让那些反对改革的官员们都是齐齐的打个寒颤,毕竟他们自己也知道,自己同样经不起查,若是再反对下去,恐怕周重会一路查下去,结果到时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落到同样的下场。

人都是自私的,特别是官场上的官员,他们大都是经过多年的寒窗苦读,然后在官场上辛辛苦苦的熬资历,最后好不容易才有今天的名望和地位,他们不会轻易的放弃,所以当看到那几个出头鸟被周重打掉后,一个个都缩回了脑袋,只不过表面上他们虽然不反对了,但是暗中却依然顽强的阻挠几项改革的实施,特别是地方税收从地方官府的职能中剥离,然后由完全不受当地官府节制的税务司接管这件事上,更是受到无数地方官员的阻挠。

对于大明官场上的反应,周重也早有预料,所以根本不为所动,先是从最容易的官员俸禄完全由银行发放这件事上入手,这件事是周重准备最为充足的,再加上官员的俸禄被大幅度上调,所以相当一部分官员还是十分欢迎的,毕竟官场上的官员也并不是人人都想做贪官,大部分都是被微薄的俸禄,以及官场上的风气所逼,现在周重给了他们一个重新的选择,因此不少人都对这项政策十分欢迎。

当然也有官员不愿意从银行领取俸禄,虽然俸禄增加了不少,但他们的收入却变成公开透明的了,每个月的收入都有定数,而且周重已经暗中让人给所有官员都打了预防针,以前官场上的贪污受贿也就算了,他不会再追究,但若是拿着丰厚的新俸禄,却还要做那些贪污受贿之事,那就不要怪周重心狠手辣了,大明的锦衣卫已经四处出动,得到足够财政支持的锦衣卫已经恢复了明初时的活力,现在就等着官员们犯错,他们好借此立功。

周重这一明一暗一软一硬的策略,的确起到不少作用,特别是锦衣卫的恶名在官场上还是十分有威慑力的,毕竟当年在太祖和成祖朝时,锦衣卫的爪牙四出,朝堂上的大臣个个都是朝不保夕,生怕哪天会被锦衣卫冲到家里,那时的锦衣卫简直就是死神的代名词,只要是和他们沾上关系,最后肯定没什么好下场。

这些年的锦衣卫虽然不得当年的威风,但当年的yin威依旧没有消除,现在周重明显是想再次恢复锦衣卫的实力,以此来震慑官场,再加上增加俸禄的举动,如此恩威并重之下,除了少部分人外,大部分官员都开始老老实实的做官,以前不该拿的现在自然也不敢再拿,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他们日后会做一个清廉的官员,一切都还要看周重能否把这种监督持续下去,否则若是没有人监督的话,这些人很快就会旧态复萌。

相比之下,银行发放官员俸禄的事情只是小下,其它的几项改革却是一项比一项困难,而周重是个喜欢先易后难的人,所以在解决了官员俸禄这件事后,接下来就是提升都察院的职能,将它做为大明监察百官与地方的主要机构。

值得一提的是,当初明太祖朱元璋对于下面的百官也同样十分不信任,特别是对于贪污腐败之事,更是深恶痛绝,所以大明的官方机构中,具有监察百官功能的都察院就被安排了十分重要的任务,这点从御史的人数就可以看出来,比如以前的唐宋之时,御史只有几个到十几个不等,但是大明的御史却达到了惊人的一百多人,又将全国分为十三道,每道都设立道监察御史,虽然这些御史的品级只是七品,但他们的权力却是很大,职务也远比以前要繁重的多。

不过大明的都察院虽然比唐宋时的规模要大,但是对于周重这个后世穿越而来的人来说,却还远远不够大,毕竟按照后世三权分立的政治结构,督察院就是执掌着其中的司法权,政治地位十分特殊,至少也要与内阁平行,现在内阁掌管着立法与行政,周重根本没能力,暂时也不打算分开,但具有监督职能的司法权必须要从大明朝堂独立出去,只有这样,司法的执行才不会受到行政的干扰,尽可能的避免腐败的发生。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周重在忙完了官员俸禄的事情后,第一件事就是提升都察院的地位,本来都察院的最高升官有两个,分别为左、右都御史,都是正三品,比之内阁大学士的正一品差着不少,所以周重就在左右都御史之上,又设立了一个总都御史,成为都察院的首官,品级与内阁大学士相同,而且总都御史只能由皇帝任免,其它任何人都无权指责总都御史,另外左右都御史和副都御史的品级也有所提升,这使得都察院的官员品级一下子上升了一个台阶。

不过想要提升一个政府机构的地位,光是官员品级的提升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还要有相应的实权,周重按照大明的政治结构,正式将大理寺与刑部划归都察院管辖,这两个机构是大明最主要的刑事机构。

以前与都察院一起并称为三法司,其中刑部主要决断天下案件的审判,大理寺则主要负责对一些冤假错案的驳正与平反,而都察院不但有监督之职,同时对一些案件拥有专断之权,相当于大明的最高法院,一般都察院定下的案子,几乎不太可能翻案。

以前都察院与大理寺、刑部并没有直接的统属关系,不过现在周重却把都察院直接提升成为大理寺与刑部的上级机构,日后大理寺与刑部也同样从大明的行政机关中独立出去,除了都察院之外,不再受任何的管辖。

除此之外,周重为了能够让都察院更好的监察全国百官,特意把锦衣卫也暂时归入都察院的管理之下,如此一来,锦衣卫的情报机构也就能够为都察院所用,这一明一暗两个监察机构联手,所产生的能量可谓是十分恐怖,甚至毫不夸张的说,只要周重愿意,他可以最短的时间内将一个官员的底细查个清清楚楚,甚至连前天对方吃的什么饭都一清二楚。

当然了,锦衣卫归入都察院的管辖,这仅仅是权宜之计,等到日后周重将吏治整顿完成后,锦衣卫就会脱离都察院的管辖,至于对于日后锦衣卫的归属,周重也已经有了打算,那就是将锦衣卫打造成一个专业的情报机构,只负责情报的获取和收集,但却不能像以前那样拥有抓人和刑讯的权力。

短时间内,都察院就已经拥有了与其相匹配的权力,在这种巨大的权力下,京城和各地的御史们也纷纷开始了转变角色,行使自己的职权。特别是地方的监察御史,他们要把司法这一块从当地官府手中抢过来,毕竟这已经是他们都察院的职责,当然了,那些地方官员肯定不愿意看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流失,所以这其中就引起不少争斗,不过监察御史本来就比较强势,又有锦衣卫这群爪牙相助,各地的官员很少难能够争的过监察御史,而且就算他们暂时保住了权力,日后的都察院也不会放过他们,所以还不如乖乖的交出来。

不过在都察院转变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最主要的就是都察院的那些御史身上,有些御史的能力不足,无法跟着都察院的转变,对于这些人,周重只能无奈的将其调离都察院,然后从大理寺和刑部抽调得力的人手补充进来,另外还有一些地方的御史与当地官员狼狈为奸,根本不重视朝廷的法令,更不可能卖力为朝廷效力,对于这些人,周重自然是毫不留情,甚至在整顿吏治之初,第一批杀的官员就是这些御史。

都察院想要完全转变成周重希望的那个独立的司法机构,肯定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过在周重将刑部与大理寺,以及地方的司法机构完全划归都察院之后,整个都察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性,再加上他们本来就有监督百官的职能,如此一来,一个独立监督大明行政权力的机构就完成了,而且正在行使着它的职能,这为周重整顿吏治也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都察院的变动虽然牵扯到整个大明的权力机关,但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一来都察院的权力本来就比较大,二来都察院本身也从中得利,所以都察院中的官员都对周重极其的支持,有了这些人支持,推动这项改革也就容易多了,至于另外一些官员的反对,自然有都察院的官员与他们打嘴仗,不过接下来的两项改革就十分麻烦了,甚至让周重也为之十分头痛。RS

第33章 变坏事为好事第10章 少女灵芸第134章 反常的朱厚照第165章 吴山的答复(上)第251章 平定叛乱第320章 造反?第387章 李隆之死第118章 豹房内的朱厚照第248章 波多野秀乡被掳第341章 对马岛之战(上)第429章 与虎谋皮第295章 训练情况第132章 一张臭嘴第475章 十四家钱庄主第158章 打人的深意第272章 常遇春的后人第504章 收复两卫第431章 威逼大内义兴第187章 南洋镇千户所第75章 联手灭门第58章 千户所与走私港第44章 花巷别院第349章 敲诈勒索第13章 纠结的宋二少爷第69章 拐卖人口第297章 盛大的婚礼第340章 给镯儿订婚第16章 收买人心第440章 周重做饭第325章 宫廷秘闻第526章 辽东风云第375章 反悔第420章 江彬入京第137章 白珺婉的心事第453章 台球与足球第249章 寿宁候与建昌候第227章 督公张锐第319章 朱允炆的后人第536章 正德的选择第224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上)第4章 再无瓜葛第35章 雪夜救治第222章 宁王朱宸濠(上)第378章 战后的影响第67章 粗暴简单的办法第260章 黑牛寨第174章 重回双屿港第100章 流落荒岛第253章 石嘴崖第401章 王阳明与唐伯虎第533章 正德的闹剧第449章 加封赵王第196章 葡萄牙人的扩张(上)第321章 底舱中的吴石第444章 一语惊醒梦中人第375章 反悔第476章 大明第一奸臣第504章 收复两卫第372章 旧港第470章 正德出巡(下)第322章 炫耀第177章 金文贤的恳求第1章 破产之家第55章 一个秘密第1章 破产之家第126章 盒子和书稿第282章 换装火炮第86章 扼杀在摇篮之中?第375章 反悔第134章 反常的朱厚照第278章 接管税所(下)第341章 对马岛之战(上)第63章 郑氏一家第89章 新房客第65章 欺人太甚第463章 困守总督府(上)第488章 经济调控第469章 正德出巡(上)第275章 惊见唐伯虎第5章 报应啊报应第278章 接管税所(下)第338章 援助朝鲜第165章 吴山的答复(上)第347章 番薯的种植第407章 王守仁发威第4章 再无瓜葛第126章 盒子和书稿第539章 十年第189章 归来的欧洲工匠第291章 张锐跳海第351章 达伽马进京第49章 与西游相媲美的小说第294章 朝鲜忠清港第368章 土地的问题第27章 谈生意第150章 招聘欧洲工匠第460章 兵临果阿第177章 金文贤的恳求第27章 谈生意第409章 读书人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