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声声慢

事与愿违,次日罗锦言没有见到父亲罗绍,下午时分,等来了一个叫崔起的小厮。

罗绍的发妻李氏病死在江西任上,担心女儿被慢怠,罗绍没有续弦,甚至没有纳妾,连个通房也没有。

罗锦言的乳娘是江西人,放心不下自己的儿女,早在罗绍调到行唐时便请辞了。在行唐的时候,罗绍请了两个婆子帮忙料理家务。

如今调到陇西,那两个婆子都是在行唐有家业的,自是不能跟着。罗锦言身边的几个丫鬟年纪渐大,离开行唐前都被老子娘接回去嫁人了,能跟着他们父女去陇西的,只有一个在牙子婆那里买来的夏至。

罗绍身边倒是有几个世仆,但这个叫崔起的,罗锦言以前没有见过。

夏至也不认识崔起,看出主仆二人的疑惑,崔起便道:“小的是昌平庄子里的,姑娘没见过小的是应该的。小的爹叫崔老四,以前是给老太爷赶车的。”

罗锦言微微点头,说起来也算是家生子了,只是不知父亲派他来做什么。

崔起见罗锦言点头了,便接着说:“老爷惦记着小姐,天还没亮便上路了,可是昨晚又下了雪,路上太滑,迎面有两骑马跑得急,咱们的马车躲避不过,翻到沟里去了,老爷的腿骨折了。”

闻言,罗锦言脸色大变,啊了一声,只是她的声音很低,微不可闻。

夏至却已急急地喊了出来:“老爷受伤了?那现在如何了,看过大夫吗?”

崔起又看向罗锦言,见小姑娘眼里已有了泪花,便也用衣袖抹抹眼角,道:“好在路边就有医铺,大夫是昌平有名的张大夫,老爷的伤没有大碍,但一时半刻是不能下地了,老爷担心小姐,就让林总管带着小的来京城接您,陇西是先不能去了,要在昌平住上些日子了。”

罗锦言微微放下心来,好在只是骨折,但伤筋断骨一百天,何止是陇西先不能去,怕是要到吏部去告假吧,好在陇西不是什么好地方,也没有人争着去,待到父亲养好伤,再去赴任应该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罗锦言便问道:“......林......”

她讲话很困难,使出很大力气才能吐出一个字。

夏至眼珠一转,已是明白了,便问崔起:“你不是说是跟着林总管一起来京城的吗?林总管呢?”

崔起便道:“雪地路滑,林总管担心天太晚了路上更不安全,又错过宿头,就打发小的先来梅花里接小姐,他老人家拿了老爷的名帖去吏部衙门递折子,这陇西既然先不能去,也要吏部准了才行。小的还是头回来梅花里,打听了半天,绕了几个圈子才找到。”

罗锦言秀眉微蹙,父亲很器重林总管,不仅是因为林总管是母亲李氏的乳兄,更是因为林总管为人精明,做事稳妥。

这样的一个人,怎会打发崔起来接她呢?

崔起虽然是家生子,但毕竟一直在昌平的庄子里,罗锦言不认识他。

可惜口不能言,罗锦言只能对夏至道:“不......”

话音刚落,就听小院里一片嘈杂,有小姑娘尖利的声音传进来:“不是说来接她了?小哑巴怎么还没走,是要赖在我们家了吗?“

这应是长房的四小姐罗锦屏吧,罗锦屏今年八岁,因是长房大太太三十五岁才生的,所以很是得宠。

可能是因为口不能言的原因,罗锦言的听力比一般人都要好些,只要是听到一句话,她便能记住这个人的声音。不但是人的声音,鸟叫声狗叫声,甚至打碎一只花瓶,她也能准确无误地分辨出这是什么瓷的。

不能说话的小孩平时没有小伙伴,闲来无事,除了看书和练字,罗锦言就靠猜声音打发时间,这是她喜欢的游戏,也是属于她自己的游戏。

接下来,她便听到长房大太太刘氏的声音,虽是斥责,却带着宠溺:“你给我闭嘴,什么小哑巴,这是你的从妹妹,快跟娘进屋,给你妹妹道别。”

罗锦言轻轻叹了口气,重又端身坐下。

罗大太太刘氏四十出头,穿着酱紫色团花的褙子,头上戴着兔儿卧,黑色皮毛上却是嵌了块指甲大小的紫玉,屋里光线暗,看上去就是黑漆漆一片,想来是手边没有更合适的,就找了块紫玉缀上。

罗锦言记起母亲留下的东西里也有一顶兔儿卧,用的是出毛很好的银狐皮子,嵌的则是猫眼石,阳光照上去,溢彩流光。

什么样的皮子配哪种宝石才讲究,长居京城的罗大太太不会不知道,只是手头吃紧,拿不出更好的东西而已。

想到这里,罗锦言对长房在木炭上也要紧缩就表示理解了。京城地,不易居,长房的日子想来也并不宽裕。

她起身给刘氏行礼,刘氏就笑盈盈地拉着她的手,道:“瞧瞧,这么漂亮的姑娘,真是越看越喜欢,你虽然跟了你爹去了任上不能回来,可以后嫁了人,说不定就有机会来京城了,到那时一定别忘了来家里坐坐。”

罗锦言莞尔,所有人都看准了罗绍要永远待在陇西了,可在那里有何不好的,父亲不用再卷进京城党派纷争,她也不用再见到前世的那些人。做父母官造福百姓,安安稳稳过一生,也是一桩乐事。

她善意地冲着罗大太太微笑,罗大太太便让丫鬟端来两匣子点心,道:“你爹是做官的,又有田产,你自是衣食无忧,这些点心都是京城名产,到了别处是吃不到的,你留着在路上吃。”

看来想继续赖在这里也不行了,罗锦言在心里苦笑,这也是人之常情,以父亲现在的情况,长房还能让她在这里暂住几日已是难得了。

她郑重地给罗大太太行了全礼,罗大太太满意地牵牵嘴角,看向罗锦言的目光真诚了几分。

几个婆子和丫鬟不容分说,手脚麻利地把行李箱笼装上了崔起带来的骡车,夏至想拦着都不行。

罗大太太带着罗锦屏和侄女罗锦绣,亲自送到垂花门,还让心腹妈妈亲手把罗锦言抱上骡车,直到目送崔起赶着骡车走出梅花里,妈妈才回去交差。

“那位从侄小姐可真是个美人坯子,可惜了。”妈妈叹息道。

她是罗大太太的陪嫁丫鬟,后来嫁给罗家的管事,她也做了管事妈妈,这样的话,也就是她这种身份的才敢说出来。

罗大太太哼了一声:“才不过七岁,就有这等容貌的,整个京城怕是也没有第二个了,好在是个哑的,否则长大以后就是个祸水。”

一旁的罗锦屏一头雾水,问比她年长两岁的罗锦绣:“三姐姐,什么是祸水?”

罗锦绣十岁了,已经懂些事,她道:“像那废掉的董皇后就是祸水。”

董皇后是同德皇帝的第二位皇后,据说有倾城之貌,宠冠后宫,她的家族因此得势,跟着鸡犬升天,后来同德皇帝御驾亲征,临走之前立了元后所生的皇长子为太子并监国,董皇后气极,派人毒杀了年仅十二岁的太子,董皇后被赐三尺白绫,她的娘家也被诛了九族。

一旁的妈妈闻言笑道:“三小姐说得没错,董皇后就是祸水。”

一一一一

第三零八章 双朝贺第二六九章 难为听第五六四章 逐人来第八六三章 君不悟第六五七章 兴帝业第六二三章 不可说第六一三章 梅花弄第七四八章 真或假第九十七章 半掩门第五一七章 好成双第四九五章 忘前尘第四六四章 秋意浓第八十八章 迎新春第二三九章 玉人歌第六七四章 拜观音第六一七章 惜双双第五三七章 留客住第四四三章 玉抱肚第六五四章 俏争春第六三七章 念香衾(520要表白啊)第五九八章 好婆娘第五八八章 笼中鸟第二七七章 暮花天第一一四章 闻犬吠第五十三章 第一枝第五四零章 纪先生第四五八章 巧相看第九一九章 闲来事第八一四章 漫卷书第四五五章 媒人鞋第三四二章 山寺远第三九一章 扇坠儿第五七零章 家谱儿第七八八章 投名状第八二九章 可行否第五二零章 自作孽第三七四章 胭正香第一一八章 风雷动第九二四章 心念绝第六六零章 腾骑出第一一六章 一点春第六九九章 喜弄瓦第五三一章 凌霄花第十六章 雪花飞第七八一章 一地毛(Misssyq和氏璧加更)第五七三章 欸乃曲第五九三章 长相思第一二一章 东平引第七二一章 贺新岁第七一二章 暮云沉第一八六章 如歌兮第九二二章 乾清宫第一六七章 厚德楼第二四四章 蓼莪兮第二九六章 夜不归第八五四章 如灯灭第七六五章 潇洒哥第六十一章 天心阁第三二五章 青奴儿第九二五章 慈恩寺第七二五章 又还家第七零五章 父母心第九二九章 红如血第二七一章 鹧鸪词第五八零章 家有女第二八二章 看花乐第三零八章 双朝贺第四五七章 媒拙兮(囡囡竹和氏璧加更)第三九八章 白莲花第五十章 贺新年第一三二章 东风寒第三九四章 美人恩第五零七章 感皇恩第五五七章 有侠女第一一四章 闻犬吠第七零五章 父母心第五十二章 一年春第四五三章 连理枝第七九六章 玉蟾蜍第六四二章 骁勇侯第二十六章 一瓯茶第八十六章 扬州忆第三三三章 满画堂第八六七章 重一案第七零三章 翻云手第四四八章 且珍惜第六二七章 海棠春第二八五章 秋色新第五三三章 勃然怒第七九九章 日光也第二五三章 盈盈去第六零七章 愁不解第二七五章 小坛子第四八六章 出京游第四零一章 乞儿叹(3300字大章)第二六六章 遇故人第八一二章 手艺人第一一二章 阑珊处第八五零章 谣言起第十三章 风敲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