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声声慢

事与愿违,次日罗锦言没有见到父亲罗绍,下午时分,等来了一个叫崔起的小厮。

罗绍的发妻李氏病死在江西任上,担心女儿被慢怠,罗绍没有续弦,甚至没有纳妾,连个通房也没有。

罗锦言的乳娘是江西人,放心不下自己的儿女,早在罗绍调到行唐时便请辞了。在行唐的时候,罗绍请了两个婆子帮忙料理家务。

如今调到陇西,那两个婆子都是在行唐有家业的,自是不能跟着。罗锦言身边的几个丫鬟年纪渐大,离开行唐前都被老子娘接回去嫁人了,能跟着他们父女去陇西的,只有一个在牙子婆那里买来的夏至。

罗绍身边倒是有几个世仆,但这个叫崔起的,罗锦言以前没有见过。

夏至也不认识崔起,看出主仆二人的疑惑,崔起便道:“小的是昌平庄子里的,姑娘没见过小的是应该的。小的爹叫崔老四,以前是给老太爷赶车的。”

罗锦言微微点头,说起来也算是家生子了,只是不知父亲派他来做什么。

崔起见罗锦言点头了,便接着说:“老爷惦记着小姐,天还没亮便上路了,可是昨晚又下了雪,路上太滑,迎面有两骑马跑得急,咱们的马车躲避不过,翻到沟里去了,老爷的腿骨折了。”

闻言,罗锦言脸色大变,啊了一声,只是她的声音很低,微不可闻。

夏至却已急急地喊了出来:“老爷受伤了?那现在如何了,看过大夫吗?”

崔起又看向罗锦言,见小姑娘眼里已有了泪花,便也用衣袖抹抹眼角,道:“好在路边就有医铺,大夫是昌平有名的张大夫,老爷的伤没有大碍,但一时半刻是不能下地了,老爷担心小姐,就让林总管带着小的来京城接您,陇西是先不能去了,要在昌平住上些日子了。”

罗锦言微微放下心来,好在只是骨折,但伤筋断骨一百天,何止是陇西先不能去,怕是要到吏部去告假吧,好在陇西不是什么好地方,也没有人争着去,待到父亲养好伤,再去赴任应该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罗锦言便问道:“......林......”

她讲话很困难,使出很大力气才能吐出一个字。

夏至眼珠一转,已是明白了,便问崔起:“你不是说是跟着林总管一起来京城的吗?林总管呢?”

崔起便道:“雪地路滑,林总管担心天太晚了路上更不安全,又错过宿头,就打发小的先来梅花里接小姐,他老人家拿了老爷的名帖去吏部衙门递折子,这陇西既然先不能去,也要吏部准了才行。小的还是头回来梅花里,打听了半天,绕了几个圈子才找到。”

罗锦言秀眉微蹙,父亲很器重林总管,不仅是因为林总管是母亲李氏的乳兄,更是因为林总管为人精明,做事稳妥。

这样的一个人,怎会打发崔起来接她呢?

崔起虽然是家生子,但毕竟一直在昌平的庄子里,罗锦言不认识他。

可惜口不能言,罗锦言只能对夏至道:“不......”

话音刚落,就听小院里一片嘈杂,有小姑娘尖利的声音传进来:“不是说来接她了?小哑巴怎么还没走,是要赖在我们家了吗?“

这应是长房的四小姐罗锦屏吧,罗锦屏今年八岁,因是长房大太太三十五岁才生的,所以很是得宠。

可能是因为口不能言的原因,罗锦言的听力比一般人都要好些,只要是听到一句话,她便能记住这个人的声音。不但是人的声音,鸟叫声狗叫声,甚至打碎一只花瓶,她也能准确无误地分辨出这是什么瓷的。

不能说话的小孩平时没有小伙伴,闲来无事,除了看书和练字,罗锦言就靠猜声音打发时间,这是她喜欢的游戏,也是属于她自己的游戏。

接下来,她便听到长房大太太刘氏的声音,虽是斥责,却带着宠溺:“你给我闭嘴,什么小哑巴,这是你的从妹妹,快跟娘进屋,给你妹妹道别。”

罗锦言轻轻叹了口气,重又端身坐下。

罗大太太刘氏四十出头,穿着酱紫色团花的褙子,头上戴着兔儿卧,黑色皮毛上却是嵌了块指甲大小的紫玉,屋里光线暗,看上去就是黑漆漆一片,想来是手边没有更合适的,就找了块紫玉缀上。

罗锦言记起母亲留下的东西里也有一顶兔儿卧,用的是出毛很好的银狐皮子,嵌的则是猫眼石,阳光照上去,溢彩流光。

什么样的皮子配哪种宝石才讲究,长居京城的罗大太太不会不知道,只是手头吃紧,拿不出更好的东西而已。

想到这里,罗锦言对长房在木炭上也要紧缩就表示理解了。京城地,不易居,长房的日子想来也并不宽裕。

她起身给刘氏行礼,刘氏就笑盈盈地拉着她的手,道:“瞧瞧,这么漂亮的姑娘,真是越看越喜欢,你虽然跟了你爹去了任上不能回来,可以后嫁了人,说不定就有机会来京城了,到那时一定别忘了来家里坐坐。”

罗锦言莞尔,所有人都看准了罗绍要永远待在陇西了,可在那里有何不好的,父亲不用再卷进京城党派纷争,她也不用再见到前世的那些人。做父母官造福百姓,安安稳稳过一生,也是一桩乐事。

她善意地冲着罗大太太微笑,罗大太太便让丫鬟端来两匣子点心,道:“你爹是做官的,又有田产,你自是衣食无忧,这些点心都是京城名产,到了别处是吃不到的,你留着在路上吃。”

看来想继续赖在这里也不行了,罗锦言在心里苦笑,这也是人之常情,以父亲现在的情况,长房还能让她在这里暂住几日已是难得了。

她郑重地给罗大太太行了全礼,罗大太太满意地牵牵嘴角,看向罗锦言的目光真诚了几分。

几个婆子和丫鬟不容分说,手脚麻利地把行李箱笼装上了崔起带来的骡车,夏至想拦着都不行。

罗大太太带着罗锦屏和侄女罗锦绣,亲自送到垂花门,还让心腹妈妈亲手把罗锦言抱上骡车,直到目送崔起赶着骡车走出梅花里,妈妈才回去交差。

“那位从侄小姐可真是个美人坯子,可惜了。”妈妈叹息道。

她是罗大太太的陪嫁丫鬟,后来嫁给罗家的管事,她也做了管事妈妈,这样的话,也就是她这种身份的才敢说出来。

罗大太太哼了一声:“才不过七岁,就有这等容貌的,整个京城怕是也没有第二个了,好在是个哑的,否则长大以后就是个祸水。”

一旁的罗锦屏一头雾水,问比她年长两岁的罗锦绣:“三姐姐,什么是祸水?”

罗锦绣十岁了,已经懂些事,她道:“像那废掉的董皇后就是祸水。”

董皇后是同德皇帝的第二位皇后,据说有倾城之貌,宠冠后宫,她的家族因此得势,跟着鸡犬升天,后来同德皇帝御驾亲征,临走之前立了元后所生的皇长子为太子并监国,董皇后气极,派人毒杀了年仅十二岁的太子,董皇后被赐三尺白绫,她的娘家也被诛了九族。

一旁的妈妈闻言笑道:“三小姐说得没错,董皇后就是祸水。”

一一一一

第六七五章 人心散第六七四章 拜观音第六零四章 小怨妇第三四四章 菩萨蛮第四八五章 鹊踏枝第二七三章 楚云深第三六七章 苏必青第七八六章 表舅爷第六七九章 玉京谣第六六四章 意难平第二六九章 难为听第一八二章 期夜月第七八二章 近春晖第六四四章 玉京谣第五三零章 一扬鞭第三十三章 四边静第五九一章 锦书寄第五十七章 闲闲令第四一二章 祸水引第八一三章 诉当年第六四六章 喜临门第二五八章 绮霞聚第六九九章 喜弄瓦第九二零章 酒醋局第三七四章 胭正香第六二四章 心随动第二九七章 不为妾第三四三章 红烛暖第四二五章 秋月夜第九二二章 乾清宫第一五四章 秋色横第一七二章 父母心第四十七章 步蟾宫第四十三章 香如故第一零五章 又一春第三八九章 朱颜怒第四八九章 又教妻(山东花菇和氏璧加更)第八一四章 漫卷书第七九五章 看花回(4000大章,两章合一)第三一零章 俏冤家第六六零章 腾骑出第七二五章 又还家第八零四章 细打听第七零九章 寒梅第三七九章 兰姨娘第五三四章 秋蕊香第三七零章 那时衣第八七一章 尺素书第七四四章 小欢颜第一八六章 如歌兮第三八八章 香如故第四五七章 媒拙兮(囡囡竹和氏璧加更)第七四八章 真或假第五三七章 留客住第五二四章 洗三礼第八五五章 如风景第七六四章 又抓周第六三五章 问君心第五十五章 探道子第六八七章 铁蒺藜第九三三章 京城乱第二零零章 日西出第八六五章 清客令第六七九章 宝卷斋第七八九章 压压惊第五六三章 相思令第一三五章 西笑吟第四七九章 古淑妃第三零六章 花烛夜(12255555和氏璧加更)第五六零章 西平乐第三零三章 小登科第七十六章 鱼龙舞第七六四章 又抓周第七五五章 展云开第四七一章 上马吧第二一三章 谷风园第二六七章 寻不得第三九六章 假画儿第二七九章 长安花第八六九章 官两口第七二六章 梦还凉第五十六章 相见好第三二六章 伤情怨第六六五章 思帝京第八十四章 欲乘风第五十一章 凤时春第七四五章 遗诏现第三四六章 绿头鸭第一二四章 惜黄花第866章 媒难请第五二四章 洗三礼第六六四章 意难平第二六六章 遇故人第六章 隔帘听第二七六章 行路难第五六二章 调笑令第八八六章 野路子第四六六章 佛头香第二七五章 小坛子第六一三章 梅花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