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村意远

罗锦言想起在梅花里看到的梅树,便又指了一盆腊梅一盆六角大红,让跟着她的两个丫鬟送到父亲屋里。

罗锦言眼中现出倦意,常贵媳妇想要抱她回去,罗锦言摇头拒绝,走回了自己的闺房。

刚刚脱鞋上炕,去送花的丫鬟就回来了,她们两人十三四岁,都是家生子,罗锦言不用盘问,也知道父亲给她挑来暂用的这几个人,都是家里最适合她的。

这也是她第一眼见到崔起便有疑心的原因,父亲决不会打发崔起去梅花里接她的。

见她们这么快便回来,罗锦言问道:“......花......呢?”

两个丫鬟互望一眼,她们平时也很伶俐,可面对说话不灵光的小姐还是不知所措,还是一旁的常贵媳妇笑道:“大小姐问你们话呢,愣着做什么?”

两个丫鬟想到今天见到的夏至,不由得脸上微红,忙把在老爷那里听到的事情说了一遍。

她们送花过去时,正遇到罗锦言的堂兄罗建昌从老爷罗绍屋里出去,接着便见到罗绍的小厮远山急匆匆让人准备上好的碧螺春,这才知道有贵客来探望,这会子已进庄子了。

父亲虽然常年在外,但罗家是昌平的大户,有亲戚朋友前来探望并无稀奇,只是令罗锦言意想不到的却是来的这个人。

隶属北直隶的昌平州辖顺义、密云、怀柔三县,素有京师之枕之称。大周朝自太宗以来,北直隶和南直隶的知州便于其他地方的知府平级,均为正四品。而紧邻京城的昌平州更是升迁的风水宝地,因此,可想而知,能在昌平做知州的个个都是有些背景。

突然造访,来探望罗绍病情的,便是昌平的知州大人。

罗锦言愕然,罗家虽是昌平富户,但至今为止也只出了罗绍一个进士,和那些耕读世家相比,顶多算是乡绅;

而罗绍虽有官职,却也只是尚未赴任的知县,若是昌平县的知县大人前来探访倒也说得过去,可知州大人亲自前来,就有些意想不到了。

霍英的事情已经尘埃落定,父亲官职低微,虽受影响,却也波及不大,若是因为朝堂之事,昌平知州不必登门造访,如若是为了修桥修路募银子,打发知县过来也就是了,可除了这些,还会有什么原因呢?

今天罗锦言说了很多话,常贵媳妇让丫鬟端来川贝枇杷水,她喝了几口,喉咙还是干痛。她不敢再说话,便用手指在炕桌上写了纸笔二字。

常贵媳妇立刻明白过来,连忙取来笔墨纸砚,让小丫鬟研墨,她笑着对罗锦言道:“大小姐别见怪,等到夏至姑娘忙完手头的事,媳妇便请她告诉大小姐的日常习惯。”

罗锦言微笑点头,在纸上写道:“知州大人姓甚名谁,哪里人氏?”

知州不比知县,罗锦言还担心寻常仆妇会不知晓,没想到常贵媳妇却是娓娓道来:“咱们昌平州的知州大人姓王名咏字朝明,是同德五年的榜眼,江西吉安府人氏,听说他的诗文很有名呢。”

父亲为自己挑选的人不仅识文断字,而且还都是聪慧伶俐的,罗锦言很满意。

但王咏王朝明这个名字,还是让她吃了一惊。

原来王朝明还曾做过昌平知州。

王咏的诗文又何止是很有名,因他与宋代欧阳修同为吉安人,又有庐陵小六一之称。

此人诗文佳作甚多,但最有名的,却是那篇为宁王所做的檄文。

同德二十七年,远在福建的宁王谋反,挥军五万一路杀来,彼时,赵极亲率二十万大军远征瓦剌,首辅李文忠佐四皇子赵熙监国。

宁王内乱,朝中一时竟没有可用之将,闽军如入无人之境,连番奏凯,只用三个月的时间便攻至京城,而赵极派来增援援的两万大军还在路上。

京城告急。

得知西山大营的那些少爷兵不堪一击,十一岁的赵熙在大殿上号淘大哭,几位阁老更是长嘘短叹。

秦珏就是那个时候脱颖而出的,那时他还没有及冠。

这些事情,罗锦言虽然没有亲身经历,却是耳熟能详,赵极曾经亲口和她说起过。

宁王败北后,王朝明见大势已去,自尽而亡,赵极对他的那篇檄文深恶痛绝,派人挖了王朝明的坟来鞭尸。

现在离宁王之乱还有六年。

而现在的王朝明说不定已和宁王勾搭起来了。

想到这时,罗锦言不寒而栗。

她在纸上急急写道:“速去问问王大人为何事而来。”

要打听这件事,说起来也不是难事,但常贵媳妇还是不放心丫鬟们,自己亲自去了罗绍的院子。

常贵媳妇走后,罗锦言拿起那本大周景物志看了几眼,却再也看不进去,脑海中不停想起前世听说的那些关于宁王之乱后,朝廷处置宁王余党的残酷手段。

她索性下炕,丫鬟们一头雾水,看着年仅七岁的罗锦言,面色凝重地在屋里踱来踱去,都有些不知所措。

好在这个时候,夏至回来了。

她笑盈盈地对两个丫鬟道:“姐姐们回避一下,我有事要私下里说给大小姐。”

两个丫鬟惊讶不已,这个夏至竟然堂而皇之轰她们出去,她们不由得看向罗锦言,见罗锦言微笑着对她们点点头,她们只好退了出去。

“小姐,老爷见过骆军爷,还没有召见七兄弟,明岚亲自到客房向那七兄弟道歉,说有贵客造访,老爷要晚些时候才能向几位义士亲自道谢。婢子给了那边服侍的小厮一个封红,那小厮告诉我,那几兄弟似是有了分歧。最小的老七执意要走,其他几个拽着他留下来。”

“婢子拿了点心送过去,那几兄弟见是婢子进来,有几个都很高兴地打招呼,只有那个老七冷着脸说:谁让你进来的,出去!”

“那口气,倒像是哪家的大少爷一样。婢子见不好多留,便先来告诉小姐了。”

章汉堂要走?

罗锦言道:“走。”

说完,便向门外走去,夏至连忙拿了件腥腥红的斗篷给她披上。

出了她住的小院,还没到罗绍住的院子,迎面正遇到远山。

罗绍有两个贴身服侍的小厮,一个是远山,一个是明岚。

而常贵媳妇就走在远山身后不远的地方,显然是前后脚出来,又不想被远山看到。

罗锦言使个眼色,夏至笑着拦住远山:“庄子里来了贵客,你不在老爷身边服侍,这是要去哪里偷懒啊?”

远山和明岚都是十三四岁,一直跟着罗绍在任上,和夏至从小一起长大,彼此常常开玩笑。

他正要反驳几句,见罗锦言就在旁边,连忙施礼,猜到这是罗锦言让夏至来打听的,在行唐时,若是小姐想知道的事,老爷从不瞒着。

他便道:“知州王大人有位远房亲戚想在庄子里暂住几日,老爷让我去把柳树林子的那处院子收拾出来,给那人住下。”

夏至初来庄子,对这里的地方还不熟悉,但听到柳树林子几个字,直觉就像是有些偏僻的地方,便问:“柳树林子在哪儿,听起来像是很远呢,寒冬腊月的,想来也都是枯枝败叶,既是知州大人的亲戚,为何不住到景色好些的地方?”

这在别人听来,一个丫鬟质疑老爷的安排,显然是不合规矩,但是远山和夏至从小在一起玩儿,这话由她问起,也就没有什么了。

远山笑着说道:“王大人的这位亲戚性格孤僻,不喜有人打扰,让老爷选个最清静的地方,也不用派人服侍,只要每日让人做了饭菜送去便是。老爷说庄子里最清静的地方莫过于柳树林子了,只是那里很多年没住人了,要好好打扫一番,好在那人要两日后才住进来,倒还来得及。”

一一一一一

亲爱的们,别忘了投票啊。

第四八零章 张小小第八十六章 扬州忆第四三二章 清波引第五八零章 家有女第二一一章 男一挑第六二七章 海棠春第三五三章 沈世子第一七八章 那杯茶第五八三章 有客来第二零二章 带上我第六一五章 娇娃儿第五二二章 念奴娇第三七八章 井梧寒第二四九章 别映红第三八二章 一丈青第五零一章 帝君心第五二零章 自作孽第五八四章 御旨到第三零五章 莺声绕第八八八章 花孔雀第八六六章 旅人归第四一五章 转应词第四二零章 蛇出洞第四六九章 满江红第三二六章 伤情怨第一九七章 前世债第四十章 快活三第二一一章 张氏女第七五六章 挖坑儿第八五五章 如风景第七五七章 宅中事第五三八章 亲上亲第二六七章 寻不得第三零八章 双朝贺第七四五章 遗诏现第七六六章 心牵挂第八一九章 钱鸿博第四八三章 金蕉叶第十六章 雪花飞第二八五章 秋色新第六六九章 掷金册第四章 绣鞋儿第六九五章 小阑干第六八四章 识不得番外三第七三九章 天青青第二零九章 偶相逢第九三七章 最春风第一九三章 病娇儿第一六二章 小相见第一八九章 望春回第六八七章 铁蒺藜第二五二章 上钟楼第四一一章 杨善宗(moshuyan和氏璧加更)第七六八章 坤宁宫第五一零章 三奶奶第二五八章 绮霞聚第三十章 山居吟第七八三章 不外扬第五七七章 猴儿乐第一四六章 醉红妆第八八六章 野路子第七六二章 天雷引第九二一章 小儿郎第三五一章 虞氏女第四六九章 满江红第二七六章 行路难第七五一章 画秦郎第九一二章 宦官劫第一零七章 折桂枝第六零零章 夜明珠第二九四章 喜事近第七四八章 玄一道第七九六章 玉蟾蜍第865章 想当然第一六一章 一团麻第三四二章 山寺远第九十七章 半掩门第三八零章 云深处第六九九章 喜弄瓦第十三章 风敲竹第九零二章 族中事第二九零章 闲中好第五十一章 凤时春第十七章 折枝词第一九五章 大舅哥第四八四章 傻爹爹第四三一章 明月逐第二零九章 偶相逢第七十三章 宫墙柳第一八三章 观天象第四三零章 张小小(钟瓶蓝和氏璧加更)第四九七章 闻墨香第二四六章 春云怨第七零四章 小缠绵第九一五章 五千人第二七七章 暮花天第二零七章 孔明灯第四三四章 望珍之第七四一章 迷魂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