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崛起 第二十九章 八面威风(上)

txt之梦-6-2 9:39:01 本章字数:4371

咚、咚、咚......”

一九八四年十月一日上午十时,二十八响礼炮的回声,还在广场的上空激荡。广场上一千二百人组成的军乐队高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五星红旗在广场中心的旗杆上,高高地飘扬。

一辆红旗敞篷轿车驶出了天安门,越过金水桥,上面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武装力量的统帅、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同志。

阅兵总指挥、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迎上去报告:“受阅部队准备完毕,请首长检阅。”

这位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代伟人微微颌首:“检阅可以开始。”

军乐队奏起阅兵曲,检阅车缓缓地向东驶去,驶过一列列等待检阅的部队。

“同志们好!”

“首长好!”

“同志们辛苦了!”

“为人民服务!”

检阅车通过一个个受检阅的方队时,邓小平同志不断向三军将士高呼问候;而将士们也激动地高呼回应。

检阅车继续缓缓地前进,邓小平同志挥手向将士们致意。将士们向统帅行注目礼,热流冲击着心扉。

检阅吧,这支经过战火的洗礼、动乱的冲击而又重新迈开大步前进的英勇军队。

这是建国以来最隆重的首都阅兵式,也是一九五九年以来的第一次。

吴永成和他的百人威风锣鼓队,按照现场指挥的安排,在天安门广场的一个群众游行方队内。他非常激动地望着以前只能在电视里才能看到的这一切,心潮澎湃:弹指一挥三十五载,道不尽的人间沧桑;祖国母亲从幼年进入了成熟地壮年。我们的这支军队,同我们的共和国一样,也在曲折中前进。

能来到北京天安门广场建国五十周年大庆的现场,吴永成和他地百人威风锣鼓队也付出了十分艰辛的努力。

首先是节目的排练上。可以说倾注了相当大地心血。吴永成为了让这支威风锣鼓一鸣惊人,他专门向渠月莲请了一个月的假,专门精心操练这个节目。他不仅聘请了当地的一些老艺人整理、挖掘以前锣鼓队地鼓谱、阵型变化等。还请来了省群众文化艺术馆的专家,再极力回忆自己在前生里所见过的、那个时候威风锣鼓队的那种震撼人心的表演效果。几种表演的方案糅合在一起。又花费了六千多块钱,购置了全新的演员服装和锣鼓家具。有的一些服装因为市场上就没有出现过。吴永成就请专家设计了古代将士们出征时地战衣、盔甲,专门找戏剧服装厂加班、加点生产(当然在这一系列的运作过程的其中,他的那个市委书记秘书的身份,也给他帮了很大地忙。要不然时间也不会赶得这么顺利)。

经过一个多月的苦练,威风锣鼓队一亮相,就震惊了吴永成特意从省、地区请来地宣传、文化部门的专家和领导们(省委常委秘书的这个身份,还真是起了很大地作用。否则,请来的那么多的官员们。谁肯买一个平民百姓的帐啊!),用现在的话说,那叫酷极了、帅呆了,简直无法形容了。

专家们的一片惊讶,也惊动了J省的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他通知梁州地委宣传部,马上调鱼湾威风锣鼓队到省城参加国庆节目汇演。以便从中选拔优胜者备选赴京、准备参加十月一日的建国三十五周年大庆。

鱼湾威风锣鼓不负吴永成的重望,在全省几十个汇演节目中,又是一举夺魁。并被北京来的专家一眼相中:作为一个农民来的非专业团体。能有如此出色的表现,简直是他一辈子的艺术生涯中,从未见过的。

本来,参加十月一日天安门广场的游行,为了安全起见,一律不安排外地的单位参加(除了受检阅的军队),但在专家们的极力推荐下,现场指挥部经过周密的调查,认为鱼湾锣鼓队的成员历史清白、政治可靠,并且节目又很有特色,既能在固定的场地演出,也可以在游行的行走过程中表演,能为节日的游行增添一道异彩。也就破格同意让他们参加游行队伍,安插在来自北京郊区的农民游行队伍中。也就是说,鱼湾村是一支唯一的外地游行队伍。

天安门广场上的阅兵仪式,还在阅兵曲的伴奏下继续进行。

在邓小平同志的检阅下,陆、海、空三军,以及武装警察和男、女民兵、机械化部队,都是清一色的国产装备,组成整整齐齐的四十二个方队。横看一条线,竖看一条线,斜看还是一条线,像一座威严的城墙,这是伟大祖国的万里长城。

请检阅吧!这支军队更加显出了军威。在对边境重大的作战中,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扞卫了祖国的尊严、独立和安全。有这样的统帅、这样的军队,现代化建设就有了可靠的保障。

请检阅吧!这支军队更加密切了同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在这届新的至于领导班子集体智慧的领导下,我们英雄的军队,正在努力开创着新局面,正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树立起更加崇高的威望。这就是等待着接受检阅的人民军队,他们的昂然雄风,勇冠神州。

吴永成目送着检阅车的远去,心中油然而出强烈的一种自豪感。

检阅完毕,邓小平回到天安门城楼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随即更为激动人心的阅兵式正式开始。

雄壮的军乐声,伴随着分列式的进行,天安门广场上万众欢腾。天安门城楼上党和国家领导人,向全体受阅的指战员们频频招手致意。

在接受检阅的部队里,有参加过秋收起义、平江起义和井冈山反围剿斗争的红军连队;有参加过平型关战役和百团大战的英雄部队;更有当年刘邓大军的劲旅。他们地新一代带着新的捷报,来向祖国和人民报喜。

江山代有英雄出,在这些英雄部队中,他们又在新的时期又涌现出成千上万的英雄模范、人民功臣。

走在最

。是护卫着军旗地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这是张思部队,现在成为代表国家、军队迎送国宾的专业仪仗队。他们象老班长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兢兢业业对待工作,为军旗增添光彩。

军事学院、海军学院、空军学院、炮兵学院、装甲兵学院和陆军学校的方队依次而过。在这些院校里。培养着我军新一代地高中级指挥员。军事学院方队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在军事训练、自卫反击战中立下功勋的。他们中还有七位和共和国同龄地指挥员。

老一代功在民族,新一代继往开来。

五个步兵方队雄赳赳地经过天安门广场。那一片象征着青春和生命的绿色,像草原。像连绵地青山,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感觉。

随之而来的一片白色,由点成线地起伏着、翻滚着。象海洋的波浪,那是来自万里海疆的水兵方队。敬礼。向亲爱的祖国母亲。前进,海军地新一代!

头戴绿钢盔、身着伞兵服的空降兵方队开进了广场。这个部队地八一跳伞队,曾经在许多国际跳伞比赛中为我军和国家争得荣誉。在强大的合成军中,空降兵是一个现代化的新兵种。参加阅兵的伞兵由“黄继光连”和“上甘岭特功八连”组成。他们的前辈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功勋卓着;新一代又在为人民建立新地业绩。在第四排上走着一位魁伟地军人,他是黄继光连连长李明龙。对边境重大作战中。他才二十岁,已经是某部副连长。他先后十五次带领尖刀排完成突击任务。战后。这个排荣获‘勇猛穿插尖刀排‘的称号,李明龙荣立二等功。军校毕业后,李明龙来到空降兵,担任了‘黄继光连‘连长。

英姿飒爽地女卫生兵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出现在阅兵序列中。第七排的排头兵是朝鲜族女战士康辉。1957年国庆节,她的父亲参加了首都地阅兵式。现在。她又成为第一批受阅女兵的一员。真是幸福的两代人。

观礼台上,来自边疆的少数民族观礼代表们。知道女卫生兵方队中还有满、蒙古、回、壮、彝、鄂温克、达斡尔族姐妹,高兴地向女兵方队鼓掌、致意。

三军过后,武装警察方队、男女民兵方队开过了天安门。

十八个徒步方队列队走过。迈着整齐而又刚健的步伐。那铿锵有力地足音,像长征的脚步声;那勇往直前地英姿,象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身影。

钢车铁马,巨流滚滚;二十四个机械化方队开过,长安街响起隆隆的马达声。反坦克导弹、火箭炮、火箭布雷车、榴弹炮和加农炮、装甲输送车、坦克车、装甲自行火炮、自行加农榴弹炮、导弹、战略火箭方队依次而过。

吴永成注视着这强大的机械化、现代化武装力量。心中更涌起一股激动的热流。作为一个穿越者,他知道我们国家现在还比较贫穷。但他也为自己的母亲祖国而感到骄傲。一个国家,要想在世界上立足脚,就首先必须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作后盾,发展才是硬道理啊!

天安门城楼上、观礼台上,不时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

四十管火箭炮方队威武地出现在天安门广场,这是解放军最早的一支炮兵团队。当年这支部队参加北平入城式和开国大典的阅兵时,那时都是缴获来的美式榴弹炮、日式野炮;建国十周年的时候,他们使用进口的捷克牵引车,拉着苏式加农炮参加了阅兵;六十年代,他们换上了国产的大口径加农榴弹炮。而现在,他们装备着清一色的国产四十管火箭炮开过天安门接受检阅。这支部队装备的变化,也是我军现代化进程的缩影。

看过电影《甲午海战》的人一定记得,在那屈辱的年代里,中国海军的刚勇之士,不得不用血肉之躯与敌寇同归于尽;看过《第二个春天》的人们会记得,我们的海军用鱼雷快艇打敌舰,还常常追不上。今天,万里海疆有了我们强大的海军导弹部队。当那银光闪闪、威风凛凛的导弹车驶过天安门时,激动的人们不断向着海军战士们鼓掌。

紧接着海军导弹的,是空军地对空导弹方队。这支部队自从一九五九年组建以来,先后击落入侵的-2型飞机、无人驾架。一九六四年,国防部授予他们中的导弹二营以‘英雄营‘称号。在这支部队里,先后有二百八十二人荣立一等功。老一代走了,新一代又接上来;一九八四年三月二十八日,一架苏制某国米格-21侦察机侵入我国广西的领空,指战员们在敌机稍纵即逝的情况下,捕捉战机,迎头痛击,敌机冒着烟跑了。

今天,英勇的战士带着胜利的捷报来到天安门广场,向祖国献上生日的贺礼。

机械化部队的最后一个行列,是威武的战略火箭方队。一辆辆巨型牵引拖架载着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不同型号战略导弹、运载火箭,接受检阅。

军中喜长缨,雕弓射天狼。我国战略火箭部队的建立和发展,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已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战略火箭方队开过天安门的时候,我们的战鹰带着几十万空军战士对共和国的美好祝愿,飞临天安门上空。广场上万众翘首,只见红、绿、蓝、黄彩练当空舞,护卫机拉出八条绚丽的彩烟。跟上来的是十八架轰炸机组成的第二梯队;一阵轰鸣带过三十二架强击机组成的四机梯队,和十八架歼击机组成的品字形楔队飞临上空,在浓重的雾霭中时隐时现。英勇的战鹰穿云破雾,呼啸而来,排空而去......

第四卷 迷茫 第六章 离任第三卷 崛起 第三十三章 小鬼子进村了第五卷 辉煌 第一十九章 铁树开花(下)第三卷 崛起 第六十二章 咱也搞个特区第三卷 崛起 第二百章 原来是他?第三卷 崛起 第八章 严峻的治安形势第四卷 迷茫 第一百二十三章 见了棺材也不落泪第三卷 崛起 第一百六十九章 文丽的家人们(上)第三卷 崛起 第二百一十一章 雷厉风行第三卷 崛起 第二百一十三章 看不见的硝烟第五卷 辉煌 第二章 雄关漫漫真如铁(上)第三卷 崛起 第二百零二章 你丫的还没完了?第三卷 崛起 第一百六十章 “海龟”(上)第四卷 迷茫 第十五章 开始捣乱了?第三卷 崛起 第四十五章 惊变第三卷 崛起 第一百七十五章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下)第三卷 崛起 第十二章 地下家庭舞会第三卷 崛起 第一百零二章 暂时的移交第四卷 迷茫 第八十六章 都不容易(中)第四卷 迷茫 第四十八章 项庄舞剑(上)第三卷 崛起 第二百四十七章 国有企业的改革(中)第三卷 崛起 第二百三十九章 这只是个开头(上)第三卷 崛起 第一百六十八章 丈母娘看女婿(下)第四卷 迷茫 第五十一章 舆论导向的转变第三卷 崛起 第四十一章 忍无可忍第三卷 崛起 第六十章 请大神 祭长风(上)第三卷 崛起 第四章 儿子像你吗?第三卷 崛起 第九十三章 客串一把媒婆(下)第三卷 崛起 第二百七十三章 四姐要出嫁了第四卷 迷茫 第七章 结果出来了第三卷 崛起 第二百零五章 “水乳关系”第四卷 迷茫 第一百一十五章 佛怒是个什么样子(下)第三卷 崛起 第二百五十章 动作不算小了第三卷 崛起 第一百四十章 两代会(中)第三卷 崛起 第一百六十九章 文丽的家人们(上)第四卷 迷茫 第五十四章 过河拆桥(下)第三卷 崛起 第十六章 好事多磨第四卷 迷茫 第八十六章 都不容易(中)第三卷 崛起 第二百八十七章 “烧包货”马林的追求第四卷 迷茫 第五章 宾客盈门第三卷 崛起 第二百四十一章 刮起了“考察参观”风(上)第三卷 崛起 第一百零一章 杯酒泯怨隙第三卷 崛起 第十五章 严打风暴(下)第三卷 崛起 第一百四十一章 两代会(下)第三卷 崛起 第二百九十章 果然有蹊跷第三卷 崛起 第二百五十六章 各有各的苦楚第五卷 辉煌 第二章 雄关漫漫真如铁(上)第四卷 迷茫 第三十五章 人事变动第五卷 辉煌 第一十七章 山是高傲的头第四卷 迷茫 第一百一十八章 小高想“下海”第四卷 迷茫 第六十六章 怎么会是这样?第三卷 崛起 第四十九章 潜龙入水(中)第三卷 崛起 第一百三十三章 组织谈话(上)第三卷 崛起 第一百零二章 暂时的移交第四卷 迷茫 第一零七章 审夫(上)第四卷 迷茫 第三十章 尽人意吧第四卷 迷茫 第四十三章 同学聚会(下)第三卷 崛起 第一百三十一章 党校培训的日子里(九)第三卷 崛起 第一百二十章 食堂邂逅第三卷 崛起 第一百六十一章 “海龟”(中)第三卷 崛起 第一百八十九章 杀一儆百第三卷 崛起 第一百二十六章 党校培训的日子里(四)第三卷 崛起 第二百零四章 恼人的农田基本建设第五卷 辉煌 第三章 雄关漫漫真如铁(下)第五卷 辉煌 第六章 九O年的上海(上)第四卷 迷茫 第八十章 危险的婚礼(中)第三卷 崛起 第六十八章 要开县委常委会了(上)第三卷 崛起 第二章 省委大院的国家干部第四卷 迷茫 第十五章 开始捣乱了?第三卷 崛起 第七十六章 又是一年春来到第三卷 崛起 第八十二章 那几天.....第四卷 迷茫 第一百零八章 审夫(下)第四卷 迷茫 第九十一章 相似的一幕第三卷 崛起 第六十一章 请大神,祭长风(下)第四卷 迷茫 第十九章 冯霞的消息第三卷 崛起 第一百零五章 跑“部”向“钱”(中)第三卷 崛起 第二百六十七章 又是告状第三卷 崛起 第二十五章 成了个农业专家?第四卷 迷茫 第三十二章 发掘个希望第三卷 崛起 第四十七章 僵局(下)第五卷 辉煌 第一十三章 摊牌(上)第三卷 崛起 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要上学(下)第三卷 崛起 第九十九章 该来的总要来第三卷 崛起 第一百三十八章 换届选举前夕(下)第三卷 崛起 第一百零六章 跑步向钱(下)第三卷 崛起 第二十六章 咱也搞个市场经济第三卷 崛起 第八十章你真当我是病猫??(下)第四卷 迷茫 第七十二章 整装待发第三卷 崛起 第二十八章 到天安门广场去(下)第四卷 迷茫 第六十章 韬光养晦(下)第三卷 崛起 第二十五章 成了个农业专家?第四卷 迷茫 第八十七章 都不容易(下)第四卷 迷茫 第八十六章 都不容易(中)第四卷 迷茫 第八十五章 都不容易(上)第三卷 崛起 第五十二章 咱也是个从七品了(下)第四卷 迷茫 第一百零五章 妙传!第四卷 迷茫 第一章 墙里开花墙外红第四卷 迷茫 第四十二章 同学聚会(上)第三卷 崛起 第一百四十八章 娶个媳妇掉层皮第三卷 崛起 第二十六章 咱也搞个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