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送梅子

126 送梅子

两顶奢华的宫轿将护国公夫妇接走之后,曾郎中等宗人府的办事官员,抬着袖管擦额头的热汗。天气明明挺凉快的,寒风瑟瑟的,可是,他们个个都是满头的热汗,全身火热,心底里虚。

回头,曾郎中找到自己办公案子上曾经被伏燕拿走的那本记事帖,翻开昨晚上没有写完的那一页,赶紧把其撕了下来,扔进火炉里烧了。

早知道不写了,可是不写不好向太后交差。现在烧了,可以向皇上交差。至于,皇上和太后之间怎么交涉,那可不关他们的事了。宗人府反正做事情,不都是看皇帝太后的意思。以前如此,至今都是如此。要说最傻的,是那个孝德皇后,在没有能熬到自己儿子登基之前,先和皇帝对着干,肯定是要吃大亏的。现在的皇后孙氏吃了前面皇后的教训,是知道事事都顺着皇帝的意思去做。可是,谁能想到,真顺了皇帝的意思去做了的话,会不会真的被别人抢走了先机。

皇宫里,做事讲究谁先下手为强。曾郎中喉咙里冷哼两声,很清楚昨晚上朱隶和自己念那段朱怀圣的旧情是为什么。只能说,朱隶不像他父亲,真的不像。让他曾郎中都快刮目相看了。

轿子向淑贵妃所在的景阳宫移动着。说是晨光破去了京师里几日以来雾蒙蒙的阴天,可是,在明亮刺眼的光线中,这犹如棉絮一样飘落下来的点点不是雪又能是什么。

这是京师里今年下起来的第一场雪,有话说瑞雪兆丰年。这时候下雪,是对的。

万历爷立在景阳宫的屋檐下,眯着眼珠子好像满足地眺望天空飘下来的好像米粒一样的雪粒。作为皇帝,能看到老天爷恩赐的这场大雪,比坐拥金山更加高兴。只是,这场雪,下的这个时机,有点耐人回味。

张公公在皇宫里的石砖路上一溜小跑着,到了皇帝面前,双袖交叉拱了个手:“皇上,来了。”

来了?

万历爷眯了眯小眼,道:“淑贵妃让御膳房准备好了早膳,你去看,是不是真的都准备好了。”

张公公不用亲自去,吩咐了自己的徒弟去御膳房让人把早膳送过来后,尾随转身的万历爷进了屋子。

屋子不比外头,生了盆火,地下作为供暖设备的地窖里同样烧着木炭,源源不断将地热供应到上面的屋子里。整个室内,暖和到人进到里面都要马上生出汗来,是比夏天还要热些。万历爷舒服地坐到榻上,往枕头上一躺,对淑妃满意地说:“淑贵妃看来,是知道懂得讨朕的欢心。”

淑妃这一听,连忙站起身说:“景阳宫里的炭火,还不都是皇上赐的。”

“这么说,淑贵妃平常对这炭火不舍得烧,等朕一来,全给朕烧了。”万历爷手指里捉着手腕串成的一串佛珠儿,翘着嘴唇上两撇小胡子像是揶揄起自己的爱妃。

耳听万历爷这个话里的意思宛如是对她淑贵妃有意示好,淑妃知趣地含眉微笑,垂立在旁没有再接上话。万历爷却给闷着了,对她招手,示意她坐在自己身边。万历爷把着淑贵妃的手在淑贵妃耳边轻声蜜语时,窗上的糊纸映出遛过一个人遛过外头的影子。张公公皱了眉头,轻手轻脚迈出门看是哪个奴才这样的胆大包天。

“公公。”小宫女像是怯生生地站在张公公面前。

见到是李华身边的那个杏元,想到李华身上怀有身孕,张公公倒不敢完全怠慢,问杏元:“怎么了?你主子不是在养胎吗?你不侍候你主子跑来这里做什么?”

杏元四望瞅着没人,贴到张公公耳边说:“华主子想着皇上,一夜没有睡着觉。”

张公公听到这,瞪了她眼睛:“后宫里哪个小主不想着皇上的?华婉仪不是第一天入宫了,连这个道理都不懂吗?”

“公公,华主子要论是往常也就算了,如今,华婉仪的身子不同以往,第一次怀胎,难免心里不安。”

张公公的两道眉头都快聚拢成了两座大山,要把自己压垮了。眺眼,看到了抬着朱隶和李敏的那两顶轿子进了门口,赶紧对杏元说:“去!杂家能做的也有限。华婉仪的话,杂家先记着,今早上皇上要过去看华婉仪,也得等皇上吃过了早饭再过去。让你主子心里放宽松点,孩子在,皇上不得都惦记着。”

“奴婢替主子先谢过公公的大恩大德了。”杏元福个身,随手从怀里像是掏出什么东西。

张公公那只手一把推掉杏元要塞给自己的玩意儿,轻咳一声说:“杂家不是偏袒你主子,杂家也没有这个胆量。杂家只是给皇上办事的。”说完,再次催赶杏元离开。

杏元低头,低下的眼睛则是锐利地扫过停在了院子里的两顶轿子。

从前面的轿子里,太监掀开棉帘以后,朱隶弯身出来,也像是被眼前下的这场雪给惊着,仔细抬头看了两眼。在张公公上前迎接说:“王爷,请这边走时。”朱隶却是一个返身,折回到了后面那顶轿子前。

随之李敏从轿帘里穿出来。

都说这夫妇俩昨晚上在宗人府被关了一夜,可怎么看,这两人身上不止没有半身损伤,精神那个奕奕,好像七八点升起来的朝阳,一如既往的尊贵傲气,看得杏元嘴巴里都要牙痒痒的了。

李敏肩头上披着一品命妇的披帛,藕粉像极早春的颜色,衬着皑皑的雪粒,简直是腊月寒冬里独树一帜的一棵梅花,争芳斗艳不必有,独有暗香人寻来。

www. T Tκan. CO

朱隶走过去,一只手轻扶妻子那只没有受伤的左手下轿。

仅一个动作,是谁都可以看出朱隶对李敏像是要捧在掌心里都怕化了的重视。李敏如今,在宫里宫外,在护国公府里的地位,都是显而易见的。只要想到这些,杏元心里和李华一样着急。眼看,一样被关进宗人府里。李敏只不过一个晚上马上被皇帝放出来了。可是王氏在宗人府里等待被释放的日子几乎是遥遥无期。

李敏出了轿子,知道下雪,一眼看到迎来的张公公时,捉住了杏元在张公公背后一闪而过鬼鬼祟祟的影子。自己的大姐打的什么算盘几乎是若然揭晓。杏元被派到这儿来,有可能是来这里探皇帝口风的同时,看看她李敏在宗人府呆了一晚上有什么变化。如果没有任何变化,某些人心里怕又要被气死了。

前面,张公公弓着腰,迎接他们夫妇俩,说:“皇上和淑贵妃,都在屋里等着王爷王妃了,皇上意思是,让王爷王妃都在这儿用早膳。”

看来万历爷今日是不上早朝了。也好,下了瑞雪,所有文武百官都要把稿子重新打过再禀报。包括之前,不知是谁提议,今年如果雪再没有来,是不是皇帝该办祭祀大典,或是建个什么建筑物来向老天爷祈求下雪。结果,这些计划全打水漂了。

省了国家银库里的银子,最高兴的是万历爷。万历爷今早上心情应该不错。大皇子的病转危为安,瑞雪下了,唯一问题,太后心里不见的舒坦。但是,太后心里再不舒坦,没有关系,不比大皇子身体好和下瑞雪重要。万历爷好在这一点,很明辨是非。

太监通报以后,万历爷在屋里丹田十足大吼一声:“快进来。”

李敏跟随丈夫身后迈进了屋子里。景阳宫她这是第一次来,淑妃的屋子,她更是第一次进来。抬眼之间,只见这屋里摆设是井井有条,不像春秀宫皇后娘娘的屋子里全是花花草草,淑妃应该是谨记她的教训,现在屋里都不摆花了。在冬季,百花凋零,不摆花,倒是符合常理的,眼看万历爷也不见得对此瞧出了什么端倪。

看到他们夫妇俩进来的万历爷,左手那只抓着淑妃的手,慢慢慢慢地松开,坐直了身子,对着他们两个笑着说:“都来了,看起来气色不错。”

皇帝这句话,不知道算不算是寒碜他们两个昨晚在地牢里的表现,可以想见的是,皇帝的心情很不错。

下跪,跪安,皇帝说了平身,赐座。一连串的礼节,做久了都成麻木了。李敏起身之后,与皇帝身边的淑贵妃不巧碰了个眼神。

在李大夫眼里,这是个自己治过的病人而已。想必在淑贵妃眼里,她李敏一样只是个能治好她病的大夫。女人在大明王朝的地位,仅是如此罢了。如果她李敏没有医术,站在护国公身边,说是个一品命妇,其实和一个花瓶摆设差不多。

臣子和皇帝肯定是不能同桌的,早膳上来以后,是分成了几份,各自由太监宫女放在了几张小方桌上。

喝着豆浆的万历爷,眼神像是有意无意扫过了李敏脖子上挂着的伤手,眸子里划过的一抹诧异,像是在说:原来这不是装的。

伤了右手一个最大的好处在于,本来不算灵便的左手,被逼着变的要与右手一样灵活了。李敏自如地用左手拿起了筷子。

“昨晚上发生在福禄宫的那场误解,朕都听说了。”万历爷终于开口提起昨晚那件令所有人尴尬不已的事儿,“既然都是误解,隶王以及隶王妃,改明儿上太后福禄宫里,把这事儿都忘了吧。”

皇帝一语意图将昨晚发生的事情全部一笔勾销。

李敏向着皇帝垂首道:“皇上,作为臣子,臣妾理应遵从皇上和太后的旨意。太后昨晚已经和臣妾说了,从今以后,太后如果身子上有任何不适,都不会找臣妾,这点,昨晚在场的所有太医都可以作为人证。”

一句话,要她忘掉坐牢的事情没有问题,但是,要她忘掉太后承诺过从今以后不找她李大夫看病的事,那可绝对不行。

万历爷怔了怔:“这——太后亲口说的?”

“是,皇上倘若不信,可以让人去问问太后。臣妾提起此事,不过是担心今后皇上不知情,像让臣妾去给大皇子治病一样让臣妾去太后那儿给太后问诊,到时候惹得太后生气,臣妾等于知情不报。臣妾担不起此罪。”

万历爷手里捉的碗落在了桌子上,脸上闪过的那一抹表情明明白白在说:太后这是脑子进水了吗?

“张公公。”

“奴才在。”张公公上前答话。

“你亲自去福禄宫问问,是不是有隶王妃说的这回事儿?”万历爷聪明着,这事儿怎么可以随口答应了,眼瞧,李敏都把所有太医都束手无策的大皇子给治好了。

张公公其实不用在这时接到万历爷的旨意再跑去福禄宫问,因为这件事,早从福禄宫都传到他耳朵里了。只是,李敏不提的话,他们都想当做这事儿不知道,当做完全没有这回事儿发生,糊涂着过去。现在李敏计较起来,张公公只得硬着头皮说:“皇上,有如隶王妃所言,确实有从福禄宫里传过来诸如此类的消息。太后是下了道懿旨给太医院了,以后太后病了的时候,太医院不准找隶王妃到福禄宫来。”

听到张公公这话,万历爷一下子明了,张公公原先想把这事儿当李敏和太后两个人都糊涂着过去,结果,两个人都计较在心里了。他万历爷装糊涂看着也不行。

太后究竟是吃了什么糊涂药了?

万历爷纳闷着,太后都计较的话,这事儿真没有的说了。

陪皇帝吃饭,当然是没有什么好吃的,哪怕是好吃,都吃的心里不会舒坦。李敏吃的很少,不知道是不是手受伤不方便的缘故,这点,是连万历爷都看进了眼里。

淑贵妃眼角扫到了皇帝侧脸上那抹一闪而过好像恍悟的表情。

吃过早饭,朱隶和李敏夫妇俩向皇帝告辞回府,其实万历爷找他们来吃早饭,不过也就是为了太后昨晚把人错抓去宗人府那点事儿。让他们走时,万历爷心有不甘,对着朱隶发了丝怨气说:“你不是拿了朕的免死金牌吗?为什么昨晚上不直接拿出来用?”

免死金牌?

李敏眼皮跳了下。没有听老公说过,昨晚上在地牢里都没有听他说过。

站在自己身边,听到皇上有意在她面前提起这话儿,他那张侧颜却是纹风不动的,对着万历爷不愠不火的嗓音说:“皇上,您这不是已经把臣放出来了吗?”

万历爷的脸僵硬地抽了抽,没有吐出那句去你的,已经是很能忍了。不怒反笑的皇帝朗笑两声:“朕知道你护国公疼媳妇,没有质疑朕爱卿的意思,行,回去吧。”

皇帝挥手。两人低头弓腰退出皇帝的屋子,离开之时,能看到淑妃躲在皇帝身后,自始自终是一句话都没有说,看来,淑妃是比她更怕被皇帝知道自己和她在私底下真有些勾结。

屋外,两顶轿子停在那里没有动过。李敏上了自己的轿子。看着丈夫的轿子这回走在了她后面。

不知道他这算不算是对她心有愧疚,瞒着她什么免死金牌。但是,她可以很快想明白他这个用意。不给她知道这事儿,让皇帝有意提起,其实正好是提醒她,提醒她这个骗来的免死金牌如果这样草率用了的话,肯定是浪费了。万历爷心里肯定现在正琢磨着是不是自己被骗了。

想到这儿,李敏反倒想笑了,笑她这个老公,其实比皇帝更腹黑,否则怎能从皇帝手里骗得这块金牌。

万历爷是心头有些不爽的,早知道先问清楚他们有没有用到那块免死金牌,再把他们在宗人府里闷一会儿,可是关久又不好,完全两难的选择。

转头,看见淑贵妃在身边不说话,万历爷质疑:“淑贵妃今儿怎么都不说话了?”

“臣妾本就话不多,皇上忘了吗?”淑妃含笑着说。

万历爷听她对答如流,不像是故意不说话,不好再说她,就此在榻上躺着睡了个囫囵觉,睡的迷迷糊糊时张口对淑妃说:“人家都说你是祸国殃民的妖精,可朕只爱躺你这儿了。”

淑妃想起很久很久以前的事儿,神情倒是淡然,道:“臣妾年纪大了,哪比得过那些宫里的新人,皇上不过是念着旧情,一如念着皇后,念着容妃等人的旧情。”

“你变了。”万历爷直吐。

“皇上,不是臣妾变了,是皇上变了。”

“朕变了?”

“是,皇上变的比以前,更念感情了。”

万历爷注视淑妃的那张脸,良久都没有动。

一天下来,万历爷除了在景阳宫和玉清宫,哪儿都没有去了。连原先是计划到皇后的春秀宫看望下发疯的太子妃,都搁置了。张公公更是找不到时机说到李华想让万历爷到咸福宫看望李华的话。皇后都顾不了,哪顾得了一个华婉仪。

李华大概是第一次,入宫以来的第一夜,尝到了宫里女子寂寞难耐的机会。想自她入宫以后几乎都是风调雨顺的,万历爷再宠谁都好,都绝对不会忘了她李华。皇后算得了什么,容妃算得了什么,谁不知道万历爷喜欢她李华弹琴写字。

“小主,回屋去吧。小心风凉,您身上怀着龙胎。”杏元小心扶着她,劝着她说。

李华站在那儿,望着漆黑的夜里,永远都等不到出现的那抹黄金龙袍,冷冷地寒笑一声:“我知道,我都知道。这就是皇宫里女子的日子。我现在在这里傻等,那么,她们一样,在我被皇上宠幸的时候,在那里傻等。”

“小主既然都想明白了,为何——”

“你懂什么?”李华手里的帕子抽到杏元的脸上,一肚子闷气未消,转身回到屋里。

杏元只怕她惊动了胎气,好心扶着她一路小心翼翼,说:“奴婢的错,全都是奴婢的错,奴婢知罪。可小主生气对龙胎不好,王太医不是一再小心翼翼地交代过小主吗?”

“你知道我气谁吗?”李华那一眼余气未消刮到杏元的脸上。

“奴婢鲁钝,真不知道。”

“众人大概都以为我李华气的是淑贵妃。淑贵妃有什么好气的?要说气淑贵妃的,恐怕皇后娘娘和容妃娘娘更气,我一个小小的婉仪能和她们比吗?”

杏元眼珠子骨碌一转,进言:“今早上,皇上是找了隶王和隶王妃一起吃饭,但是,太后没有到。”

“算你聪明,知道我气的谁。”李华随手捏了一把自己小丫鬟的脸。

“奴婢想——”得到嘉奖的杏元斗胆再进一句,“恐怕气二小姐的人,定不止小主一个。”

“那是,犯不着我去出这个头。但是,只怕那些人没有一个愿意动手的,我这个二妹妹——”李华不禁想起王氏从宗人府里给她带出去的那句话,右手揭着的茶盖一下子砰一声,全砸杯口上了。

李敏这根刺只要一日不除,她们绝对没法过的舒服。可在这个节骨眼上,皇后都没有动静,她们该找谁。

又是后宫里难熬的一个夜晚。没想到皇帝连续两夜都在自己宫里就寝了,这放在以往,淑妃想都不敢想。要知道,在许多年以前,她最得宠的时候,万历爷都从来没有过连续两晚上在她这儿呆过。太受宠其实不是什么好事,以往她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不见得明白这其中的利害,现在,过了这么多年了,却比谁都更体会到了这里面的厉害。

劝了几句,万历爷像是对她的话装聋作哑,躺在她床上睡了。淑妃只好等床榻上那个九五之尊的男人睡了以后,蹑手蹑脚地起身,走到了隔壁的花厅里,同时让身边最亲近的姑姑守着皇帝。

朱公公早在门口候着了,只等淑妃一声,溜进了屋里,打了个千儿:“娘娘。”

“嘘,小声点。”淑妃道,“本宫只是想问你点事,早上,不是本宫让你去御膳房准备早膳的吗?”

早膳的菜单,本来全都是她安排的,怎么到了上桌的时候,变了样。

朱公公答:“在隶王和隶王妃到达前一刻,皇上吩咐了张公公派人再到御膳房查看早膳,可能在那个时候,那个被派去的小太监,自己胆大包天,胆敢改了娘娘的菜单。”

小太监哪有这个胆色,张公公都没有这个豹子胆,可见都是上面那个男人安排的。目的也很简单。像她这个没有怀过孕的女子,对这种事早已耳濡目染,听那些三姑六婆说的多了,都能知道一二。

只是没想到皇帝竟然会关心起隶王妃有没有怀孕何时怀孕的事。早上当看到那盘梅子被端上桌时,真把她惊出了身冷汗。一开始,她还以为皇帝是刺探她。后来想想不对,她身子好了以后,皇帝宠幸她不也才几日功夫,哪有那么快怀上孩子。皇帝又不是对女人怀孕的事一窍不通。

万历爷既然都安排了这道菜上桌,可见得,找来朱隶他们夫妇俩到这儿用早膳,根本也不是万历爷心血来潮想为太后赎罪,而是,都是一早万历爷心里有的安排。万历爷这是从哪儿得来的消息说李敏有可能怀孕了?

淑妃的手指在椅子的扶手上慢慢地敲了敲,看到朱公公像樽石像在自己面前没有动,说:“你回去睡吧。今晚上,皇上的人都在这里守着,轮不到你。”

张公公人就在屋子外头。

“娘娘——”朱公公欲言又止。

淑妃对他点了头。

朱公公只好退了下去。两只手关上屋门时,似乎能听见万历爷在梦里叫着淑妃的名字。

再过了这一夜,六宫里,可能谁都知道了淑贵妃在宫里的地位更是不同往日了。淑妃现在象征着大皇子一派。皇上宠信淑贵妃,等同于皇上要倚靠大皇子。伴随后宫局势的变化,朝廷上的百官们,似乎都闻到了东宫的危机远远没有过去的味道。

说回早上,李敏随老公回护国公府时,有个太医从宫里直追他们的马车出来。由于鲜少在官场里见到如此自告奋勇的人,他们的马车停了下来。

一名身着太医官袍的中年男子,身上干净整洁,蓄着两片小胡须,举止谦恭有礼,向着马车的窗户对着他们说:“臣许仁康,拜见王爷王妃。王妃可能不知,本官与徐状元是同乡。”

打着她表哥的关系来找她,看来,这个人有点不一样的来头。

李敏征得了丈夫的同意之后,让人给许仁康发了张请帖。这样一来,许太医顺利可以拜见护国公府了。

回到府里,李敏换个衣服,老公直接去了书房办公。她刚想躺下补个眠,念夏上来问她要不要吃点再下去睡。大概是不知道她在宫里刚陪皇帝吃过早饭。

宫里那顿饭,她真的吃不下去,美点是很多,各种早点做的精致美味,可是,她只想喝碗清淡的粥水去火,回头吩咐丫鬟:“好,去给我弄碗粥来,什么佐料都不要放,清粥一碗。”

“再加一盘花生咸菜是吗?”非常晓得她口味的念夏问。

“是。早上那颗梅子吃得可恶心死我了。”李敏随口一说。

念夏没有反应过来,倒是站在一旁跟着侍候的春梅立马留了个神。随念夏走出去时,春梅说:“念夏姐姐,刚才大少奶奶意思是,皇上给大少奶奶准备了梅子?”

“嗯,怎么了?”念夏不解。

春梅揪了揪衣襟:“奴婢虽然未嫁过人,但是,家里奶奶是稳婆。”

念夏一愣,赶紧瞅了下四周没人,拉住春梅走到角落里,追着问:“你再说一遍。”

“奶奶说,有孩子的女人,喜欢吃梅子。”

念夏丝丝抽了口寒气,大冷天的一样快冒热汗了。

李敏如果真怀孕了,这该是多么让人高兴的事。可是,现在听来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为什么皇帝要惦记他人老婆是不是怀孕了?这是不是太匪夷所思了!

“大少奶奶,是不是,自己都没有察觉到——”春梅看着她的脸色,声音越来越小,快小成蚊子一样的声音。

“你,你别胡说八道。大少奶奶刚不是说了吗?大少奶奶不喜欢吃梅子。”念夏一本正经地说。

李敏是说了吃了梅子恶心,与孕妇喜欢吃梅子刚好相反。

春梅想了想,可能真是如此吧。按理说,李敏自己是大夫,自己有没有怀孕,比任何人都清楚无疑。

怀孕这事儿,在古代,由于没有什么测孕纸之类的东西,只能是靠女子月事等来推测了。论月事来算,李敏这个月是迟了。

两个小丫鬟面对面,一个都说不出半句话来。

前头由于李敏给了通行证,许仁康很快上护国公府来拜访了。正逢厨房里端来了清粥,李敏边喝着粥水,想到这个人既然是自己表哥介绍来的,应是信得过的人,于是,让人请了许仁康进来。

许仁康走进来的时候,刚好看见她吃完粥在嚼花生。

李敏让人撤下粥碗,请了许仁康上座,道:“许太医本妃从未在宫里和太医院里谋过面。”

“草民也是刚被太医院外聘进来的,徐老爷子的名气,在当地一直都很有名。不像草民,刚好是歪打正着。”

“歪打正着?”

“是的,隶王妃可能有所不知。宫里十一爷之前一直用的太医,是本官以前师从同个老师的师兄。个把月前,师兄因为腰痛难忍提早告老还乡时,把草民引见给了王绍仪。”

十一爷女扮男装的事情不能被拆穿,肯定要一直用自己最信任的太医。

李敏理解。

可许仁康看见她一下子理解了的表情,立马横生起了疑问,只差把那句“莫非你已经看出来了”的话吐出了嘴边。

“许太医找本妃是有何事?别看本妃像是治好了大皇子,可是,本妃都不被太后待见了。”既然是表哥相信的人,李敏觉得可以对其坦诚相见。如果这人是想在官场上借她势力攀上去的,丑话不如早点说,她李大夫偏偏没有这个本事,只怕跟她沾了故,反而要被太医院那群老狐狸全部欺负起来。

读懂她话里的意思,许仁康连声说:“小生本来对到朝廷里当官,一点意思都没有。只是师兄的委托难以推却,只得前来京师赴任。这到宫里任职不到几天,发现小生对官场几乎是一窍不通,早就没有升官发财的念头了,只想着哪天能像师兄全身而退回乡颐养天年,已是万幸。”

极少能在太医院里听到这样的话,遇到这样的同行,李敏倍觉找到了知音,颇为赞赏:“钱财都是身外之物,当大夫的,生生死死看看多了,都知道生命何其可贵,没有比生命更有价值的东西了。”

“王妃言之有理。所以,草民来到这儿拜见王妃,只是有心想向王妃求学的。王妃的医术,让草民敬佩,心慕已久。”

李敏又不是那种自私的,藏着医术不想外传只想着自个儿发财的,只是,自己那医术,比当下的水平要晚了几百年,不是一般同行能接受的。况且,像太医院那些老狐狸,只怕学了她东西,恨不得立马把她生吞活剥了。犹如上次在她这儿刚偷师了一点东西已经很自我满足的周太医。

“这样吧,本妃是平常习惯地纪录了些自己医治过的病人的医案。许太医既然对本妃的医术感到兴趣,本妃可以把医案借给许太医看,但是,仅限于在本妃这儿府里看,不准带出外面。许太医能否接受如此苛刻的条件?”

许仁康一听她这话,已经感动到站了起来,感激流涕地说:“草民叩谢隶王妃,请王妃受徒儿一拜。”

李敏连声让他起来:“拜师傅的事不用了。本妃从没有想过要收徒弟。”

许仁康只得站了起来。

李敏让念夏去把自己放在桌头的医案拿过来时,许仁康的眼睛扫过屋里插的一束腊梅,说:“花虽然好看,但是,据听,王妃似是对花儿敏感,当下王妃身子需要保重,还是不要在屋里放花比较好。”

一句话,让今早上刚给屋里换过花的小丫鬟快跪在地上哭了。这是做错了什么事?

念夏都一惊,想起今早上和春梅刚讨论过的话,再心惊胆战地去看听了许仁康这句话之后的李敏。

李敏那张脸上的表情是淡淡然的,像是没有打算回答许仁康的意思。

念夏就此把医案放在了李敏身边的桌子上,叫了屋里其她丫鬟撤出了屋里,拉上门。

许仁康到此,才知道自己说错话了,一身惶然,没有等李敏开口,自己先招了说:“草民这些话,也是听太医院里的周太医他们说,是草民疏忽,没有先判别周太医他们的话是真是假。”

原来是这样,所以今早上皇帝给她预备了盘梅子。她心里正觉奇怪消息从哪儿泄漏出去的。因为,她月事迟了的消息,只有她自己知道,其他人,一概不知。要说谁还有可能知道,那就是近来没有夜夜在她房里辛勤劳作的老公了。

太医院那些老狐狸们,毕竟是宝刀未老,在这方面不知道都混了多少年,都混成精了,看着她而已,都能看出她是不是可能有身孕了,都神了的说。

其实她自己都不能确定自己是不是真怀孕了,月事偶尔因为压力等缘故迟了些日子,是很正常的事情。何况,这迟的日子,都不到半个月,何谈来马上怀疑是怀孕了。所以,之前她看到老公和公孙良生吞吞吐吐的,他们不说,她跟着装作不知道,装糊涂,为的也就是怕,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要是真有了孩子,这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当父亲的喜悦可想而知,她实在不想让事情未确定之前,变成一场空欢喜,让他备受失望的痛楚。

他是很喜欢孩子的,这是她的直觉可以切切实实感受到的。

“许太医,本妃想告诉许太医院一句话。”

“请王妃说。”许仁康诚惶诚恐。

“许太医既然是徐状元介绍来的人,本妃自然是信得过。这医案,本妃让人给许太医送去。许太医以后不要到护国公府里来了。”

许仁康从她简单的三言两语立马明白了她这是要他在太医院里给她当眼线的意思,只见她对他之前的鲁莽言辞不仅没有怪罪,还表现出十分的信任,许仁康哪有不答应的道理。

李敏低声道:“记住,你给本妃办的每件事,本妃肯定给你惦记着。”

如果办了好事,她李敏定不会忘恩。但是,胆敢搞背叛之类的事,后果自负。

许仁康抬头只要对上她眼神,一丝寒意都能全身瑟抖。

送了许仁康走,李敏琢磨着:皇帝给她送梅子的事,恐怕很快会传到人尽皆知了。

不知道为什么,在府里的尤氏,貌似还没有接到任何风声,反而是尚书府那边的老太太,通过尚姑姑让她回尚书府一趟。说是李大同那天会在家里,要与她商量事情。

王氏被抓以后,尚书府里的日子不能说是完全不好过,毕竟大女儿在宫里有了龙胎并未完全失宠,小女儿与三王爷的婚约并没有因此解约,二女儿在护国公府里还是隶王手心里的宝贝。

老太太让尚姑姑传来的话有几层用意,一个是,王氏不在家中了,李华在宫里出不来,李莹的婚事需要筹办,只剩下她李敏可以和老太太商量这事了。二个是,不知道李华有没有对老太太说过王氏这次被抓与她李敏有关,反正,王氏想出牢的话,单靠尚书府肯定是不行的,老太太有寄望李敏出手帮助的意思。

其三,尚姑姑说的更模糊了些,好像是李大同有什么话想和她李敏说。

对于老太太那前两个意思,李敏直接让尚姑姑传话回去给老太太听:“我作为尚书府二小姐,本该是为妹妹的婚事上帮个手,只是,我本人与母亲的关系老太太不是不知道,怕是在牢狱里的母亲并不赞同老太太让我插手。其二,母亲这犯的欺君之罪,既然在宫里的大姐都没有法子,我更何来法子可以帮忙?”

“二姑娘的意思是?”尚姑姑眼皮跳了跳。

------题外话------

回来了,亲们春节快乐!

226 王妃死了119 东宫告急32 第二次见面99 神力朱潜轶事二三事拾陆朱潜轶事二三事拾捌朱潜轶事二三事肆贰202 爷来了186 惊变272 尤氏回京142 往哪里逃92 最毒女人心168 各有各的算盘246 不可能上当97 太后的懿旨183 夜里惊动朱潜轶事二三事肆贰51 赶出府邸朱潜轶事二三事柒陆219 父女见面朱潜轶事二三事肆贰260 一家29 遭遇165 婆婆出手255248 小公主的病251 救不救是个大问题19 贱人就是爱装244 李华的结果212 一举拿下192 这个女子不配王爷122 秘密214 使臣来见45 鬼缠身的怪病159 攻打黑风谷264 燕都里的动静210 还回来孩子朱潜轶事二三事柒贰67 露一手64 嫁衣180 谁诬陷谁70 真有两把刷子7 咎由自取28 面圣240 亲人244 李华的结果朱潜轶事二三事柒陆朱潜轶事二三事陆柒112 谁是赢家158 王爷呢30 十日38 李大夫收的诊金一点都不贵14 白芨54 假神医真神医朱潜轶事二三事拾壹213 梅花样的男子177 婆婆的宣誓93 千张宴朱潜轶事二三事柒陆88 担心114 大皇子朱潜轶事二三事叁朱潜轶事二三事肆捌朱潜轶事二三事玖朱潜轶事二三事陆壹11 玉断情了19 贱人就是爱装朱潜轶事二三事拾89 夫妇同行朱潜轶事二三事肆贰118 是死是活朱潜轶事二三事柒拾246 不可能上当17 剥一层皮148 变动191 皇帝的新衣朱潜轶事二三事陆捌99 神力79 冒死送信112 谁是赢家209 秘密来信朱潜轶事二三事玖157 李大夫的价值131 皇后娘娘的人261 船上238 与可汗的对决67 露一手228 国王归来122 秘密277 收拾李莹269 抢夺孩子226 王妃死了102 出笼的羊朱潜轶事二三事柒叁155 埋伏朱潜轶事二三事柒陆209 秘密来信99 神力165 婆婆出手55 二姑娘转运谁都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