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春闱

眼看着春闱将近,王家上下为都将大姐夫李柏然的科考看做头等大事,特别是王富贵和张翠花两口子,对此更是重视的不得了。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但是在隋唐之前,想要为朝廷效命,将自己的理想抱负实现也不是那么容易,直到科举制度的诞生,才算是给了天下读书人一个相对公平的上升之路。

中国的官员选拔制度,历经变幻。先秦时期的官员选拔,大都是依靠世袭制。

如果一个人在建国之初立下功劳,被封为大夫,往往在他死后,就由儿子来继承大夫的职位。当时,诸侯的封地叫做国,大夫的封地叫做家,于是中国古代有所谓的“齐家治国平天下”。

不过这种世袭制有很大的弊端。一国之君,如果贤明那还罢了,如果昏庸,可就为祸不浅。一个平凡的傻子,最多不过是在家里乱搭乱闹,可一个国君,如果是傻子,就要祸害到成千上万人了。可关键还是,许多的昏君,不认为自己是昏君,反而把一些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做的人当成是忤逆之臣,把一些奸邪小人,当成是国家的忠良。世袭制度,流弊广矣。

到了汉代,官员选拔主要靠推荐。推荐的主要名目是孝廉和秀才。汉代特别推重孝道,于是汉代的帝王多冠以孝字。

孝廉自然是尊敬孝顺父母的人,古人往往说,忠臣必然出自孝子之门,有一定道理。能够孝顺父母的人一般来说,也能够终于国家,爱护百姓。

秀才则是精通一些典籍,比如说儒家的经典,《尚书》《诗经》什么的。

相对而言,推荐为秀才的比较少,推荐为孝廉的比较多。翻翻《后汉书》,绝大多数官员出道,都是走孝廉一条路。为什么呢?因为孝廉比较好作假。秀才必须精通典籍,两人一聊天,彼此有多少墨水就清楚了。可是孝顺不孝顺,关键是看父母乡亲的评价了。可是,在历朝历代,只要是有利可图的事情,就有人作假。在汉代,孝顺就可以当官,越孝顺就越越受到大家表扬,既然有实际的利益,那么父母邻居也就会参与造假了。于是,推举制度的弊端也出来了。推举过分的看重了考察者的正直公平。你说他是孝顺那就是孝顺,而没有统一的可以量化的标准。

到了隋唐时期,风气为之一边,科举制度的出现,可以说是选官制度的一个重大突破。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分为多种,其中比较重要的是进士科和明经科,其他的明法、明算等等都有专项考察。

而当时最受人看重的就是进士科。当时有人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三十岁考中明经就算是年纪大了,而五十岁考中进士,那也算是年轻了。

据说,在唐太宗时期,每年都有八九百人参加进士考试,可是录取的有多少呢?不过是二三十人,录取比例不到3%,可远远比现在的高考,甚至是硕士、博士难考多了。而当时能够来京城参加进士考试的,本身就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才子。

“科举”是一个含义丰富复杂,具有动态特征的词语。广义的科举指分科举人或设科取士,约略同于贡举,起始于汉代,狭义的科举指进士科举,始于隋朝。

科举制的诸多特征是经历漫长的过程才逐渐形成的,但要定下一个起始年代,必有标志性的创制,而真正具有标志性意义且与历史上“科举”一词相符合的,只有隋炀帝创立进士科这一历史事件,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进士科的创设,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300年之久。

科举制始自隋大业三年{607年},十几年后的618年,大唐王朝建立,进一步完善考试机制,开科取士。从此,科举考试就成了天下读书人的进阶之路。

参加过高考的应该知道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感觉,有人得意洋洋一日踏尽长安花,就有人在“孙山之后”而羞惭与无颜。

为了让李柏然能够金榜题名,张翠花特地前去各个寺庙烧香请愿。光是香油钱就不知道花了几十两银子。

对于母亲的做法,王大锤不大认同,能不能通过朝廷的科举考试,靠的是考生自己的真才实学,而不是这些诸天神佛。

如果说真要是有什么捷径,那还不如去拜访打点一下本次科考的主考官,说不定还能起到作用。不过这个话他可没敢跟自己父母提,生怕他们一时糊涂真的做出贿赂考官的事来。

根据王大锤和自己大姐夫李柏然的接触,王大锤相信以李柏然的才学,只要不出差错,想通过这次科考应该问题不大。这个可不是王大锤信口开河,而是他特地翻看了最近几次科考的试题之后分析出来的结果。

为了让自己的大姐夫李柏然通过考试的把握更大,王大锤特意让秦怀玉帮忙找来了大唐建国之后的所有考卷,让自己的大姐夫李柏然进行参考。

“是大锤啊,谢谢你这段时间帮我请了狄大人帮我辅导功课。”李柏然见王大锤来找自己,放下手里的纸笔,起身感谢道。

王大锤连忙拦住他,笑着说:“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只要你将来对我大姐一心一意就行。我今天过来就是带你出去走一走,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

第467章李靖到第104章 看书魔怔的太子第752章 逃第780章 出征之前第708章诱敌第766章 暴利行业第214章 切磋(一)第451章 趁人之危第67章 上狄府治病第293章 水性杨花第528章收服赵子龙第619章发现端倪第645章见吕布第69章 幸福很简单第126章 李世民的提点第748章 瘟疫第847章 会师韩信第247章泄题风波第724章 迁都第595章围而不攻第702章 捷报第315章 青梅竹马第489章吕布回京第133章 狄仁杰 李耀初合作第322章 中毒第632章 你想对我做什么?第319章 八月十五第846章 英布投降了第419章 镇海裴行立第363章 借题发挥第260章 昏迷第716章城破人亡第312章 乌鸦嘴第517章 卖豆腐第56章 第一个班底第846章 英布投降了第326章 娘亲?第317章 口误第485章 念头通达,再无阻隔第200章 蒸馏酒第586攻打刘如意第632章 无敌陌刀队第749章 蔓延第476章风言风语第588章 千营共一呼第904章 最后的收割第462章加高加固第591章分歧第669章 由不得他第283章 秘密第161章 意外暴露第109章 臣有妙策良方第257章 没经验第885章 何人领兵第56章 第一个班底第68章 收获狄府的恩情第92章 除夕之夜[2]第912章 处置突厥第684章 胡州第219章 正式比赛(二)第621章 夜探迷阵第190章 秦怀玉登门第470章 伪装终于撕破第329章 身世之谜3第513章 人生若只如初见第908章 富贵荣华第513章 人生若只如初见第808章 孵化小鸡第291章 还是王爷厉害第886章 初到大唐第197章 演戏(2)第726章 水泥第487章 惊险过关第681章 回京之后第907章 围攻燕京第635章 造反第652章 热气球第913章 选秀女第411章 真是人之常情吗第750章 孙思邈第550章识破第736章 灭梁良机第128章 黑衣人和侯君集第200章 蒸馏酒第444章 线索一一揭晓第822章 离间成功第634章 杜如晦到了第289章 感兴趣罢了第627章中计第503章背后偷袭第571章蹴鞠第1章 睁眼吓一跳第611章赈灾第911章 李煜回京第639章大周出兵第269章 我的错?第527章立下功劳第672章 静观第548章回京第482章回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