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北行见闻录

建议在尧国现有的教育体系下面加入到方浩那边的知识,是池旭觉得很有必要的事情。

可是,说出这样的想法,他还需要鼓起很大的勇气。

道理很简单——现在那些读书人要读的书都是圣贤之书,每一篇文章都是千古流传下来的圣贤所作。

甚至于近千年之内贤人的文章都没有被收录进去,都是尧国立国之前几位上古圣人整理出来的教材以及注述,再加上一位开国之初尧国大贤的注解。

一套教材已经从尧国开国之初到现在用了一千多年,早已经成为了经典得不能再经典的东西,每一个字都是正确的,没有人敢予推翻。

现在池旭提议要加入方浩那边编写的知识,让王大学士脸色大变,说道:

“这话你以后都不要再提起,要不然就会死无葬身之地了!方浩一介武夫,他编写出来的东西有什么资格和那些圣贤并列?”

王大学士有这样的反应,池旭并不觉得意外。

他也没有多加争辩,只是说道:“大学士,我这一次去那里,带了几套他们小学和中学的教材过来,我回去之后会叫人送一套到你府上,大学士可以了解一下他那边到底是怎么回事。”

王大学士嗯了一声,并没有拒绝这件事情,他也想好好的了解一下方浩那边究竟是怎么回事。

从池旭的神情中能够看得出来,这一个多月的深入了解,给了他很大的震撼,甚至连他的思想都有了一些改变。

要不然不可能说出让方浩编的教材成为以后读书人的学习内容这种话来。

池旭也没有在王大学士府上留多久,就回到了自己的家里。

回到家中之后,就让人送了一套从小学到中学的教材到王大学士的府上。

当天晚上,他迟迟的难以入睡。

回来的路上,也想过一些对策,主要是学习方浩那边的策略,怎样改良尧国的教育,怎样给老百姓提供生活的保障。

虽然他也知道现在尧国朝廷没有那样的力量,但是如果大家都有那样的想法,慢慢的一步一步的来,不用太长的时间就可以实现那样的目的。

方浩当初经营大草原的时候,条件可比这边要差上很多。

但是回来之后,和那些同僚们没有聊多长时间,他就失望了。

这个朝廷还是以前他熟悉的那个朝廷,这些朝廷的官员,还是他以前熟悉的那些朝廷官员,他们是不会接受改变的。

哪怕是他很尊敬的王大学士,也不愿意接受那样的改变。

他看着窗外,一片漆黑。

想着此时的关外,大概很多老百姓的房间里还亮着电灯,很多人在埋头苦学。

同是一个世界,同在一片夜色之中,在这片国土的北方,那夜色是在孕育希望。

而在这一边,夜色却是在埋葬一个王朝。

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了很久都没有睡着,后来干脆披衣起床,点亮了灯,准备笔墨纸砚,在一张纸上写了几个字——北行见闻录。

他决定趁着自己现在还能够记得,将这一次去关外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所见、所闻、所思,都给记载下来,争取印刷成书,让关内的人对那一片土地上正在发生的事情有一个了解。

这一写就写了一个多时辰,写了十几张纸。

没有什么多余的废话,一开始就直奔主题,写自己到了关外之后见到的那些东西。

首先写的就是关外那平整坚硬的水泥路面。

一直写到半夜的时候,感觉眼皮有一些发沉,这才罢手。

他准备用一个月的时间将北上的那些见闻都写出来,然后找京城里的那几家大书馆的看有没有愿意帮他印出来帮他销售的。

如果没有,他准备自己出钱来印书。

当了那么久的官员,好歹也积累了几千两银子的家当,花上千两银子,印几千本书出来,他还是承受得住的。

第二天上午,他带着一大堆官员到京城外面的禁军军营里面去看演练大炮。

这里的人就只有他见过怎样使用大炮,所以他必须要到场。

这一次来看的人很多,甚至皇帝都派出了亲信的太监过来观看。

大家都想知道,那可以击杀敌人与数里之外的武器究竟是怎么使用的,又有着怎样的威力。

在京城的那些将领们以及将门子弟也都过来了。

池旭一共带来了四枚炮弹,都是适合重炮发射的炮弹,威力比较大。

方浩愿意送四枚炮弹过来,可不只是为了让池旭好回去交差,而是为了显示一下自己的实力。

演练的时候,一门大炮被几百个士兵移动到了一片荒山野岭,又派了几百士兵清场,确定那一片区域都没有人之后,这才开始发射。

长长的炮口对着山岭,池旭按照自己所见到的发射炮弹之法教那些士兵。

上千官员和将门子弟就在大炮后面看着,点炮之前,池旭跟他们说道:

“大炮发射之时声音巨大,大家记住一定要捂住耳朵,免得被震聋。”

这个提醒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些人虽然将信将疑,但是见到池旭神色凝重的向他们说起此事,还是将耳朵给捂住了。

或者放炮的那几个士兵,就让他们用布条将耳朵给塞住。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点火开炮!

“轰”的一声巨响,炮弹从炮膛里面急速旋转着发射了出去。

虽然那些都听池旭的捂住了耳朵,可是有不少只是敷衍一下,捂得并不严。

这一声巨响,隔得远的还好一点,隔得近的耳朵又没有捂严的,就好像一个炸雷在耳朵里面在响一样,一时间只有那种巨大的爆炸声响,别的什么声音都听不到了。

那些将耳朵捂得好的,也不能完全的隔绝声音,也被那巨大的声音给吓到了。

一时之间,人人变色。

还没有来得及说话,又一声巨响传来,却是炮弹击中山坡,爆炸开来。

从这里到炮弹着地的地方,有两三里路,他们看不清楚到底有多大的破坏力。

池旭对那些脸上的震惊之色还没有消失的人说道:“现在,我们就去那边看一下它的威力有多大吧。”

第一七零章 一触即溃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军压境第五章 养寇自重第三十一章 兵器交付第一百四十九章 细思极恐第一三四章第一百三十二章 谋夺马场(二)第三十五章 生路(四)第四十一章 消失的巡逻队第九十二章 东进第一二九章 龙城轮胎第一五七章 镇北大将军第六十章 年少荒唐第二十九章 坐以待毙第一百五十三章 拖延第一二四章 海路第一二二章 圣德书院第一百六十五章 危急第八十一章 仪式感很重要第五十四章 未来的希望第二十章 问询第三十九章 潜规则第二十二章 将门子弟第十四章 盛世第九十三章 说服第九十四章 收获的喜悦第五十九章 卢总兵的反对第十四章 以妻之名第十五章 夜谈(五)第十四章 挖煤的队伍第五十六章 耻辱第六十六章 激励第一百零四章 漂亮的姑娘就要嫁人了第三十二章 我也想当兵第一百三十五章 谋夺马场(五)第九十四章 未来的战争状态第三十七章 一个大胆的想法第十一章 伤残士兵第十一章 夜谈第四十八章 面圣第十一章 夜谈第六章 姑爷上门了第十二章 新颖的想法第一二八章 难以选择第一零六章 以前的身份第六章 阿桑第一百三十七章 撤退第六十七章 诰命第二十二章 将门子弟第一百四十七章 编故事第九十二章 东进第五十章 挟持第七十七章 围攻第一三八章 南行的震撼第一三九章 试航第九十七章 胜利(祝大家除夕快乐!)第一零五章 有情况月末感言第六十八章 送别第七十九章 与有荣焉第七十二章 冷漠第一百一十七章 选择权第二十七章 落后第四十六章 创造与发现第十三章 世界物产图鉴第七十九章 吾皇万岁第二十九章 坐以待毙第二十九章 易容第五十二章 舆论第七十章 先帝遗诏第五十七章 疯子第一零六章 以前的身份第四十章 攻防兼备第一五一章 大结局第九章 请教第五十六章 耻辱第七十八章 愧疚第五十二章 舆论第一二一章 成绩单第一五七章 镇北大将军第八十七章 畏缩第一一一章 钢铁之城第十四章 以妻之名第四十九章 升职的节奏第一百四十九章 细思极恐第八十八章 自治区第一百六十六章 出击第一四八章 划分地盘第四十八章 站队第二十七章 落后第一百零四章 漂亮的姑娘就要嫁人了第四十二章 拐人第一三二章 主力部队第一一四章 大汉帝国第一百三十六章 谋夺马场(六)第十四章 挖煤的队伍月末感言第八十四章 行政体系第九十五章 生意成本第二十七章 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