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什么是仁政

王大学士和池旭的话让正统沉默了很久。

“看来,我唯一的办法就是实行仁政了。”

过了很长的时间,正统才说出这样的话来。

“是的,只有实行仁政,仁者无敌。”王大学士说道,“只要天下归心,方浩就不敢轻举妄动。”

池旭也说道:“老百姓都活的好好的,他要是造反的话,就是破坏大家的生活,就会遭到全国上下所有人的反对,不用皇上动员,那些人都会自觉的抵抗方浩,他就不可能获得成功。”

“那么,该怎么施行仁政呢?施行一些什么样的仁政呢?”正统问道。

这个问题将王大学士给问住了。

作为一个读书人,他从小就知道朝廷要实行仁政,仁政才是对天下老百姓最好的方法。

可是仁政究竟是什么仁政,他做了这么多年的官,并不是很明白。

减免税赋是天大的仁政,可是现在已经在减免税赋了,而且减免税负还没有看到老百姓有多么的歌功颂德,不好的后果却显现了出来,那就是国库已经空了。

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有十几个省,一百多个州府,一千多个县,养着的大大小小的官员就有上万人,还有十倍于此的吏员。

每个县都有县学,每个府都有府学,这同样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这关系到朝廷的文治,这样的开支是不可避免的。

朝廷一年支付在这上面的俸银就很多。

而这还不是最多的,最多的是武功上面的开支。

全国境内几十个兵镇,上百万的士兵,一年的军粮军饷以及军械,就要支出两三千万贯。

而尧国一年的国库收入,本来就只有几千万,扣除掉文治武功这两大项,能够用在民生上面的很少。

甚至很多粮仓年久失修,都没有足够的资金来修缮,因为没有钱。

很多官道也被雨水山洪破坏得不成模样,朝廷也没有资金来修缮,只靠着需要过那段路的人集资去修,要是没有人来集资,就只有任由它破坏。

多的时候,比如说在和戎突人发动战争的时候,税赋征收得比较重,能够接近亿贯。

一般的时候也就是五六千贯,碰上灾歉之年更加的少。

现在新帝登基,三年时间之内减免税赋,减免的额度差不多达到了以前标准的三分之一。

这等于国库一下子就少了一两千万贯的收入,用在文治武功两大项的开支就已经很成问题,更加不用说国计民生了。

国库没有钱,怎么实行仁政,那是一个大问题。

“首先吏治要清明,”王大学士沉吟着说道,“现在很多官吏都是抱着升官发财的想法在做官,当官就是为了发财,到了地方上横征暴敛,将皇上的仁政给破坏无遗,这样的人要着重查处。”

正统同意道:“那种人确实要狠狠的查处,发现一个,严惩一个!王大学士,你可以建立一个监察组,到各省去监察此事,只要发现有贪污的官员,就地免职,押解京城受审,所有家产全部抄没入官!”

贪官永远是最让人痛恨的,皇帝也痛恨贪官,这一点毋庸置疑。

因为理论上这个天下都是属于皇帝的,贪官贪的是老百姓的东西,同时也是属于皇帝的东西,皇帝当然痛恨。

何况打贪官还能够充实国库,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他又问王大学士:“还有什么好的法子吗?”

减税和治贪,已经是王大学士所能够想出的全部仁政了。

更改朝廷的制度,他是没有这样的想法,觉得这是尧国一千多年来弄出的最好的制度,没有任何值得更改的地方。

正统这样问他,他就将目光转向了池旭,说道:“池郎中这一次去关外,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仔细的观察了一下方浩那边的作为,有一些心得,这个皇上可以问一问他。”

听他这么说,正统就将目光转向了池旭:

“池爱卿,你有什么建议吗?”

池旭又是惶恐,又是激动,有一种要掌握时代进程的方向盘的感觉,说道:

“回皇上,我去那边一个多月的时间,确实有一些想法。回家之后我就开始写一部《北上见闻录》,要详细的叙说方浩那边的所见所闻所思,希望能够抛砖引玉,给众大臣一些参考。”

“这是一件好事。”正统说道。

顿了一顿,又说道:“著书的事情,爱卿回去以后可以做,写好了我让朝廷给你制版印刷出来,分发给朝廷每一个大臣,也给国子监的每一个太学生,让他们都好好的看一下。今天你就跟我好好的说一说他那边是怎么回事,把你所看到的都告诉我。”

池旭大喜,连忙跪地谢恩:“谢主隆恩!”

皇帝支持他著书立说,还帮他扩散,对于一个文人来讲,这是无上的荣耀,由不得他不感激。

他正要说自己在边关的所见所闻,王大学士突然说道:“皇上,我觉得可以将大臣们都召集过来,让他们都听一听方浩在那边是怎么做的。”

“此言有理!”

正统点头说道。

他对侍立在身边的夏四海说道:“你多派几个人出去,将内阁各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都叫过来,让他们听一下。”

池旭小心翼翼的建言道:“御史台的御史中丞和国子监祭酒也可以让他们过来。”

正统点点头,对夏四海道:“赶紧去叫人。”

夏四海问道:“皇上,要不要派人去尤大学士那边叫一声?”

正统脸上露出厌恶之色,摆了摆手:“去吧去吧,来不来是他的事情,叫不叫是我们的事情,也不差那一个人。”

半个时辰之后,二十几个朝中大员都过来了,一起在御书房听池旭讲起他这一段时间在关外的所见所闻。

池旭的叙述从一条雁城直到碧落城的水泥路开始,从那条水泥路起,就将那些朝中大臣给带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

那个世界里有钢铁大桥,有水泥路,有各种各样的工厂,有好几层高的楼房,还有小学,有中学,有一天可以奔跑一千多里的汽车,有一天可以耕作几十亩地的拖拉机……

第五章 朝廷的想法第三十八章 又到了抄袭的时候第七十九章 与有荣焉第一二二章 秘密部队第十二章 新颖的想法第五章 名声第七十九章 与有荣焉第十七章 训练(二)第七十一章 女仆(三)第四十七章 抄家致富第六十六章 奴籍第十六章 闺房密语第五十一 审讯第三十五章 这个人就是娘第四十四章 堵门第四十五章 行政体系第六章 媳妇有着落了第十八章 诗人方浩第一六六章第一二八章 发动战争第五十六章 耻辱第三十五章 上山第四十五章 行政体系第五章 名声第五十一 审讯第五十六章 山贼的老巢第三十三章 生路(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进京述职第六十六章 体制第四十八章 面圣第九十一章 精英教育第一零七章 摄政王第五十章 纠结第一四四章 齐头并进第一二六章 燕州的消息第一零一章 接受现实第八十九章 不好的消息第五十二章 昭宁的问题第八十三章 服软(中秋节快乐,求打赏,求订阅)第五十二章 夜谈第七十一章 搓背第九十四章 拒敌第七十九章 与有荣焉第三章 正五品的营指挥第一百一十九章 告状第一一九章 方浩的考量第二十九章 口令第四十七章 虚报功劳第八章 王大学士设宴第一二三章 扶桑省第一百三十八章 追兵第四十三章 见不得人的事情第五十一章 我可以给,你不能要第二十六章 金吾卫第八十六章 儿子第五十三章 背后捅来的刀子第一三八章 攻上城头第六十四章 明眼辨忠奸第九十七章 胜利(祝大家除夕快乐!)第一百七十一章 战争结束第九十九章 巡查(三)第五十三章 服软第八十三章 时间第七十八章 好东西要留下来第十一章 洞房之夜(三)第一五零章 善后第八十八章 满载而归第七十六章 入侵者第六章 阿桑第一二九章 陆路第四十三章 打土豪第一一五章 后宫第七十四章 女仆(六)第四十一章 搜罗人才第五章 朝廷的想法第一百四十九章 细思极恐第二十二章 齐重的新东家第二十二章 齐重的新东家第十九章 百业待兴第一百零七章 探口风第九十二章 原谅第八十二章 建设皇宫第五十二章 管教公主第六章 姑爷上门了第十七章 盛世影像第六十章 不欢而散第五十九章 卢总兵的反对第九十三章 说服第十二章第十六章 学校第一零五章 大势已去第八十章 痛苦往事第一百六十八章 得失之间第五章 朝廷的想法第一六五章 解决问题的方法第六十五章 结案第五十一章 咬人的公主第一百一十章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第九十六章 这就是战争第八十七章 附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