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七章 大汉日报

初始元年正月初一,一份名为大汉日报的报纸开始在发行。

这一份日报由宣传部发行,报社社长由宣传部部长贺霞客亲自担任,是一份规格很高的报纸。

发行区域,遍布大汉境内。

这一份报纸,头版头条就是粗黑标题——伟大的舵手、大汉帝国升起的不落的红太阳、全世界的救星、我们大汉帝国最伟大的皇帝陛下祝大汉所有臣民新年快乐!

这样的标题,让一些读书人感觉到很不适应。

在他们印象中,没有人能够担得起这样的头衔,哪怕是那些流传千古的圣贤。

而且,哪怕是弄一些大得吓人的头衔,也不会这么的粗鄙。

他们毫不怀疑方浩的文才,只能够将这归咎于以前跟着方浩打天下的人都是一些连进士都考不上的粗鄙之人。

这是第一份全国发行的报纸,而且是为朝廷喉舌的宣传部部长亲自挂帅的一份报纸,代表着的就是方浩的意志,哪怕上面的文辞再粗鄙,想当官的人,在当官的人,都必须要看。

这一份报纸有两大张,除了一些新年的祝福之外,就是汇报着这些年方浩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方浩入关之后,推行的一些政策,取得的一些成果。

比如说从雁城到京城公路的全线贯通。

比如说,几座大桥的修建完成,从京城一直南下,几个区域的公路修建完成,极大的方便了,老百姓的出行,也方便了各地物资的流通。

然后再是方浩在一些朝廷所召开的会议上面的讲话。

关于方浩的讲话,都用粗黑体标示了出来,非常的突出。

另外还有一些朝廷重要官员的讲话会议等等,不过就没有享受到用粗黑体标示出来的待遇。

整张报纸的内容看起来,倒是没有什么奇怪的,但是一些当官的人仔细的看下去,就能够明白到一件事情。

方浩在神化自己,而针对的群体不是读书人的群体,是那些现在还不怎么识字的老百姓群体。

报纸的语言非常的通俗,全部都是大白话,有些地方还引用了一些民间的俗语,这样的语言,有着很好的传播性,很接地气。

他们不是很明白,为什么方浩要做这种事情,不去讨好把持着朝政的读书人群体,而去讨好那些大字都不识得一个的农民群体。

方浩在还没有起兵的时候,就和裘伯贤提到过未来的行政体系,那就是要打破以前皇权不下乡的局面,将行政体系一直落实到村组。

但是那得有一个前提,就是将所有的土地都收归国有。

土地没有收归国有之前,大多数的老百姓都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进行行政管理,无疑是非常不切实际的。

现在因为在各地开矿,金银铜矿都开得不少,财政上面看上去很有盈余,国库充实,国家的财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可是,这样的财力还不足以支撑朝廷将所有的土地都收归国有。

在这种情况下,方浩一方面是加大了对金银铜矿的开采,另外一方面,则是多弄出一些关系到民生的工业技术出来,加大对工业的投资,靠着自己掌握的工业来获取更多的利益。

至于土地收归国有的步骤,也是一步步的来,从北向南推进,分作三年来运作。

在尧国立国之初,至少九成以上的土地都是国家所有,可是后面土地就逐渐的变成私有了。

现在还由国家控制的土地,都不到一半,而且大多数都是集中在国土的边境,属于才开拓出来没多长时间的土地,或者是那种肥力不够的土地。

在北方的情况稍微好一些,毕竟还有官府在那里强买强卖的情况,没有那么严重,还有这大片的土地归国家所有。

而在南方,那边的土地又比较肥沃,灌溉又比较便利,离朝廷中心又比较远,所谓山高皇帝远,很多强买强卖的情况发生,那些土地,由国家掌握的还不到一成。

现在朝廷还没有那样的财力将所有的土地都收归国有,只能够先从北方开始。

过完了正月十五,方浩就召集元老院所有的元老以及各部部长开了一个会,提到的就是土地改革,正式宣布要将所有的土地都收归国有。

土地收归国有的传言,在他进京之后就开始流传了,有一些人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只是不知道到底会以什么样的方法收归国有。

有的传言说是强制性的收归国有,不会有任何的补偿,有的说会有一定的金钱方面的补偿,有的则是说会按照三年之内的平均地价来赎回那些土地,收为国有。

对于最后一种说法,大家都不是那么的相信,因为尧国那些土地的价值远远的超过了国库收入,而且不只是一倍、两倍,是超过了很多倍。

他们不认为朝廷有那种能力做到那个地步。

他们觉得很有可能就是朝廷拿很少的钱来收购他们手中的土地。

那些传言传得人心惶惶,特别是那些当官的,基本上家里都有这大片的土地。

当初秀才们选择闹事,就未必没有这方面的原因。

将他们的土地收走,又将他们赖以升官发财的科举取消,那就真的是断了他们的生路。

要不然也不会做出那么激烈的反抗来。

只不过那些秀才们闹事,被方浩毫不留情的镇压下去,杀得另外一些有异心的人也收敛了那样的心思。

利益当然很重要,但是并没有自己的命重要。

在这一段时间,这些官员们都是提心吊胆的,不知道到底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将那些土地收归国有,会不会引发一场更大的流血事情。

现在方浩终于当着大家的面提出来了土地国有的这个政策,提出来的是他们不敢相信的优厚待遇。

——按照之前三年土地平均价格来收购,分作三年推行。

第一年,将北方的土地收归国有。

第二年,将南方边境六省的土地收归国有。

第三年,将大汉帝国所有的土地都收归国有。

第一五六章 负责后勤的人第七十二章 不存在的战争第七十三章 请功第一六零章 大转移第四十六章 改制第二十二章 将门子弟第二十七章 戎突人的奸细第十六章 夜谈(六)第九十五章 生意成本第八十七章 畏缩第八十六章 交易第一百六十七章 撤退第四十五章 探望公主第二十九章 坐以待毙第四十一章 活捉第六十六章 激励第五十七章 朝廷的决议第七十三章 女仆(五)第八十九章 圣人第一百七十四章 进京述职第六十五章 天下之大不幸第四十八章 最佳甩锅对象第一零三章 开战第三章 关外驻地第三十六章 奇怪的请求第一百四十九章 细思极恐第四十章 忠君之心第六十二章 陈师爷的欣赏第四十七章 抄家致富第一二四章 火炮第三十八章 什么是仁政第四十七章 他走不了的第九十四章 挑事精第一百六十五章 危急第一五一章 大结局第二十四章 崩溃第七章 新一轮的任命第十八章 借种第六十四章 文人裘伯贤第四十章 教育改革第六十五章 结案第一一五章 后宫第六十二章 赠词第五十六章 别样的想法第五十四章 入阁争议第一百三十六章 谋夺马场(六)第三十一章 方浩不高兴第二十八章 反意第一百二十六章 界线(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谋夺马场(二)第九十六章 这就是战争第六十章 年少荒唐第七十七章 逃第一百三十章 讨价还价第十九章 帮人帮到底第一百五十五章 逼迫第三十章 收拢人心第七十九章 阿桑的表姐第三十七章 国子监第五十四章 未来的希望第八章 王大学士设宴第四十五章 十年内的计划第八十六章 政治抱负第四十一章 搜罗人才第一百五十章 兴师问罪第六十四章 提条件第一一六章第十一章 洞房之夜(三)第九十六章 朝廷来人第一一九章 方浩的考量第八十九章 不好的消息第三十三章 生路(二)第二十章 第一场雪第一一六章第二十一章 工业体系第四十二章 招供第一二四章 火炮第二十三章 公主驾到第八十一章 否认第十三章 温棚技术第一四八章 划分地盘第八十七章 附庸第一百一十五章 任命第一百五十三章 拖延第八十六章第一百二十九章 筹划第四章 疯狂的皇帝第五十五章 谢恩折第三十五章 这个人就是娘第十二章第一六四章 糟心的事情第三十二章 太子第二十三章 裘小姐的好奇心第四十一章 教材的问题第五十九章 君为轻第八十九章第一百四十六章 揽功第十八章 诗人方浩第五章 最大的问题第一百三十六章 谋夺马场(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