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第530章 澄心堂议政

第530章 澄心堂议政

韩熙载交代之后,要带着苏宸入宫,去澄心堂亲自跟官家禀告,第一策如何具体实施,这样官家才会放心。

苏宸倒是无所谓,他已经想好了如何展开官坊官窑,加大纺织力度, 如何告诉蒸馏酒的办法,使得国库充裕。

宋军即将大军压境,那么李煜也必然准许他的提议,否则,南唐扛不住几年宋军的围攻。

韩熙载和苏宸进入了皇城,在禁卫带领下,来到了澄心堂外禀告。

片刻,一名小宦官洪松出来,把韩熙载和苏宸带入了澄心堂内。

“澄心堂”原是一座便殿,原名“诚心堂”,诚信的诚,李煜嫌其太俗因取名这个“澄心”了。

这“澄心”乃出典于《淮南子·泰族训》:“学者必须澄心清意,才能明于天人之分”这一句子。

李煜即位后,因其环境幽静,常在此吟诗填词,后来成为他的书房。

因澄心堂外有一片树林,其树正好是造纸的原料,为便利采料起见,便应了皇家工匠之要求,以宫殿澄心堂不远处的林子内,搭建了皇家工坊,生产“澄心堂纸”, 主要也是为李后主御用。

韩熙载二人进入了澄心堂外厅, 发现李煜正在内轩里面议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严续,知制诰、中书舍人潘佑,澄心堂承旨秦承裕, 屯田郎中李平,清辉殿学士张洎,正在澄心堂,向李煜阐述要废除各路屯田使的事。

韩熙载和苏宸进入之后,在外厅候着,等着他们议论完再进去。

苏宸隐隐听到潘佑在陈述:“屯田佃民赋税太重,已经苦不堪言,罢黜江南一带的屯田使,已经刻不容缓……”

韩熙载见苏宸在凝耳倾听,淡淡一笑,跟他解释道:“烈祖后期在各地设屯田使,屯田租税由地方州县按照常赋统一征收,以其中十分之一作为地方官之禄癝。但屯田数量较大,渐渐屯田佃户负担重于编户数倍,而典掌屯田的官吏,持势滋扰州县,争夺民利,层层加税,导致百姓苦不堪言, 现在要废黜各路屯田使,召回京城来,不能再给百姓加赋了,这一点,潘佑大人他们改革派,提意还是有道理的。”

虽然党派不同,韩熙载属于孙党,潘佑等人,属于江左新党,但是,在有利于朝廷和唐国方面,双方也有默契,不会在利民上拆台对方的政见。

过了一会,屋内的几名官员,各抒己见,终于说服了李煜,决定罢黜屯田使,让中书舍人安排人起草废黜法令。

这时候,小宦官洪松走出来,对着韩熙载和苏宸客气道:“韩大人,苏状元,官家宣见,可以进去了。”

“好!”韩熙载、苏宸一前一后进入了澄心堂的内轩,也就是李煜的御书房。

“臣拜见官家!”

“不必多礼。”李煜目光看向了韩熙载、苏宸,面带和气,毕竟这是目前最受宠的两位爱卿了。

严续、潘佑、秦承裕、张洎、李平等人,看到了韩熙载和苏宸一起到来,都感到好奇,并没有马上离开,看样子只要官家不让他们退避,他们就打算留下听一听。

他们有同平章事的宰相,也有中书舍人,澄心堂的承旨等,对于朝廷的重大提议、进谏等,的确有旁听、议策的权利,除非韩熙载是为苏宸来谋私利了,那另当别论。

李煜微笑看着众人,见潘佑、秦承裕、张洎等人,没有离开的意思,心中也猜测到几人的的想法,笑着说道:“韩大人带着苏编撰过来,是为了他提意新的策论,能够解决朝廷困局,国库空虚的问题。”

潘佑、李平、张洎等人本身就是改革派,一直致力想解决唐国危局,国库严重空虚的状况,听到新科状元苏宸,竟然刚入翰林,就提出了新的治国策论,顿时来了兴趣。

如果有道理,他们也愿意支持,如果是想当然,跟他们推行的变革之法违背,那么,他们也不会客气,肯定会阻止。

韩熙载说道:“官家,苏宸对如何建立内库、官坊、官窑、经商体系等,都有独到见解,可以让他详细说出来。”

李煜点头:“好,趁着同平章事、中书舍人、承旨等几位大臣都在这里,苏宸,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也让各位大人,聆听品论。”

苏宸上前两步,站在显眼位置,拱手说道:“这是臣一些关于经商增税的想法,请官家与各位大人点评指正。”

“讲讲吧,状元公不必拘束。”潘佑在旁加了一句,倒是先认可了苏宸,表达了善意。

毕竟新党就是变革派,在推行变法,对于苏宸也有这个想法,可谓志同道合,都是为唐国大局考虑,光凭这一点,就值得称赞、鼓励。

苏宸开始说道:“臣的想法,简单概括,就是开源节流,建立更多官坊皇商,朝廷派人监工经营,打造大型的工作坊和官窑,生产更多的产品,不但刺激国内的消费使用,还能对外贸易,获取黄金白银铜币,战略物资等,缓解朝廷国库的空虚,臣把这种官坊,统一称为官企。”

“官企?”李煜和大臣们都有些错愕,对于这个新词语,感到一点新奇。

“对,就是官方企业,企业这个词,泛指一切涉及纺织、造纸、印染、造船等制造的工坊,都可以用“企业”这个词来替代。”苏宸解释了这一句现代名词。

在场之内的人,都是古代高知识、高智商份子,博学多才,所以,听苏宸稍加解释,便已经明了。

严续蹙眉道:“苏编撰的提议,莫非是在工坊经商上做文章?让朝廷加大工坊的投入和生产,与民商争利不成?”

工部屯田司的屯田郎中李平,也略感失望,他还以为苏宸也是要在田地上做文章,建议恢复“井田制”“府兵制”等方面下手,想不到是经商,这种表层措施。

在大臣们眼中,国之根本是土地,古代各种变法,围绕土地、军功、赋税、制度几方面进行,才是根本性变革,现在听到苏宸只是要加大官商身份,投入生产等,这是与民商争利,并不是根本解决问题。

毕竟“士农工商”是读书人根深蒂固的思维,苏宸从最底层的“商”来入手推动变革,才会被这些大臣所轻视了。

韩熙载看到潘佑、李平、严续等人脸上的惋惜和不以为然,就知道这些人思维僵化,还没有真正听到苏宸政见的关键之处,微笑道:“苏宸,你继续说下去,把具体措施讲出来,让官家和几位大人听听,是否能富国强民?!”

(本章完)

622.第620章 成婚在即第五十章 多情却被无情恼145.第145章 拉拢人心609.第607章 靠人不如靠己第七十一章 凄然处境236.第235章 怀恨在心455.第453章 争分夺秒434.第432章 反击!389.第387章 治国之见323.第321章 亲手熬药130.第130章 三女碰面了245.第244章 结党营私,是非难断409.第407章 才子的困扰711.第709章 落花时节又逢君708.第706章 遍地烽火348.第346章 拜师之意576.第574章 私人武装394.第392章 恩宠有加442.第440章 路见不平一声吼啊648.第646章 与李煜对话399.第397章 临别辞行467.第465章 收揽军心547.第545章 秘谍司成立第六十八章 润州第一快的少年299.第297章 初见周娥皇683.第681章 营救计划第五十二章 仗义多为屠狗辈424.第422章 萤火之光与皓月争辉308.第306章 谦虚低调是美德第三章 祸从天降331.第329章 一张无形的网141.第141章 困局128.第128章 切磋607.第605章 四面合围433.第431章 变故起!634.第632章 担忧成真300.第298章 皇后有救了765.第763章 坦诚相见177.第176章 坦白身份765.第763章 坦诚相见286.第284章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387.第385章 平安回府652.第650章 集体登门拜访774.第772章 为灵儿诊断528.第526章 为国为民的苏郎578.第576章 兵临城下595.第593章 培养嫡系764.第762章 落花时节又逢君208.第207章 反制对手533.第531章 创办官企348.第346章 拜师之意第一十二章 新的财路第八十九章 有所怀疑427.第425章 秋闱余波652.第650章 集体登门拜访443.第441章 该出手时就出手!703.第701章 父子夜谈第三十八章 救你命三千354.第352章 宋国使节团573.第571章 刮目相看564.第562章 丹阳伏击731.第729章 城头对话586.第584章 镇守东城门315.第313章 故意刁难470.第468章 宋军策略216.第215章 这个才子不风流734.第732章 日后的储君之争499.第497章 布局开始133.第133章 白家瓷窑116.第116章 情何以堪(第二更)549.第547章 局势不乐观645.第643章 不争不怒,平静接受735.第733章 册封名单684.第682章 围困金陵533.第531章 创办官企287.第285章 珍惜眼前人690.第688章 金陵失陷(下)501.第499章 复国计划319.第317章 毒性不强466.第464章 革职关押492.第490章 何时归276.第274章 病情垂危599.第597章 人性的考验178.第177章 略懂略懂216.第215章 这个才子不风流第十章 莫欺少年穷710.第708章 熟人来到115.第115章 赞不绝口(求首订!)249.第248章 挽留二女185.第184章 化学理论421.第419章 秋闱来到254.第253章 心猿意马219.第218章 借宿一夜164.第163章 转运使到来679.第677章 宋军猛如虎320.第318章 出乎意料229.第228章 谋划小周后529.第527章 进步显著215.第214章 金陵小迷妹第九十四章 真假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