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5.第623章 弹劾前方统帅

第623章 弹劾前方统帅

金陵城,唐国皇宫。

今日的早朝,气氛仍然凝重,毕竟东西防线,全都有些吃紧,林仁肇在苦苦抵挡曹彬大军的攻击,苏宸这边,则被围困在润州,也无法派出兵马去营救,岌岌可危。

在朝会上,围绕如何动员南部洪州的兵马,北上勤王,增兵过来,或者迁都洪州的问题展开。

当年李璟选择迁都,就是因为金陵城靠近长江太近,没有战略纵深,无法拉开防线,只靠一个长江天险防守,过于薄弱,靠近敌人前线过近了,如今真的面临这个大问题。

但一时间,迁都的事,还是没有达成共识,有支持者,便有反对者,牵扯重大,很难短期内相互说服对方。

李煜见没有商议出解决之法,有些无奈,要宣布退朝。

这时候,魏岑站出来大声道:“官家,臣有事要奏!”

李煜看了魏岑一眼,问道“魏卿有何事?”

魏岑拱手道:“臣弹劾西路军统帅林仁肇,东路军统帅苏宸,私通敌国,有谋反之心,当革职查办。”

他说出了这番话,让李煜和殿内的文武大臣们,都吃惊了一下,这个罪名,不可谓不大了。

李煜蹙起眉头,问道:“魏卿,此时关乎重大,你可要想好了再弹劾,若没有真凭实据,弹劾两军统帅,便有构陷之嫌了,还会动摇军心。”

此时,李煜也有些不悦了,因为李煜也知晓,朝中有三种党派,孙党、宋党、新党,三足鼎立,在李煜的父皇在位期间,就存在了,当时李璟还亲口跟李煜交待,党争在任何朝代都会存在,如果没有多种势力的党派,都完全无私心听命于皇帝,彼此不拉帮结派,是不可能的。

若无结派,很可能就会一党独大,反而更危险。

党派多,需要皇帝来平衡,把握好这股平衡驾驭之道,便是帝王权术了。

李煜当然明白,魏岑与其它两党不和,反对林仁肇和苏宸也在情理之中,但是,这个关键时候,站出来捣乱,构陷三军统帅,影响军心,那边其心可诛了。

魏岑从衣袖长袍内,抽出了三四封信,说道:“我军斥候,在两线各自发现了宋军将领,给林仁肇和苏宸送去了书信,其中有没我军劫到,从北方送去军营的密信,里面有大宋官家赵匡胤写给苏宸、林仁肇的亲笔书信,在劝降拉拢,看书信内容,已经不是第一封,许诺种种好处,臣以为,此事关乎重大,当立即展开调查,否则,两线会出现兵变倒戈危险。”

他说完这些,要递交密函书信。

有宦官走过来,接过书信,呈递上去交给了龙椅上的李煜。

所有的文武百官,在这个时候,都感到了不可思议。

韩熙载、徐铉、徐锴、钟谟、高远等人,相互看了一眼,也觉得茫然。

李煜看完了几封书信后,狠狠的拍在桌案上。

“岂有此理,这真是大宋皇帝赵匡胤,亲笔写给林仁肇将军的劝降信,还有一份是写给苏宸的,以及曹彬写给林仁肇的书信。宋人已经在招降了,要瓦解我东西防线的主帅。来人,传下去,让三省六部、枢密院的人,也都传阅一下。”李煜让宦官把书信传下去。

韩熙载第一个接过信函,有些不敢置信,仍然觉得书信是伪造的。

但他亲自看过之后,发现里面内容的笔法,以及还盖了赵匡胤的印章,绝对错不了。

对比过大宋赵匡胤曾发来的亲笔书函来看,无论是曾经留下的笔记,还有皇帝的玉玺章,都能对上,说明此信为真。

信函内容,的确是赵匡胤惜才,劝林仁肇将军放弃抵抗,率军倒戈,可以到宋国继续出任大将军,赐官加爵,而且,看书信内容,不像是第一次,因为里面提到了许多没头没尾的说辞,是关于关于上一封的内容的延续,这不得让人怀疑,林仁肇已经与大宋皇帝通信不止一封了。

而写给苏宸那封,也是如此,赵匡胤夸大其词,对苏宸赞扬有加,希望他可以顺应历史潮流,归顺大宋,将来能够建一番丰功伟业云云。

韩熙载把书信传给了其它人,然后站出来说道:“信虽然是真的,但是我们无法判断林仁肇将军和苏宸是否与北方大宋有归降的迹象,这只不过是一面之词,我们当谨慎处理,不能中计。”

魏岑喝道:“这都什么时候了,东西两路战线,不断被压缩,随时有溃败迹象,恰恰是在这个时候,我们接到了这种信函,才知晓北方的赵匡胤和敌军主帅曹彬,都有与林仁肇将军、苏宸交往信,此事不得不防!臣觉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凡事当小心,毕竟牵扯甚大,一旦疏忽,让林仁肇十万大军尽数投敌,那么很快就可以兵临城下,围困金陵城外了。”

陈觉站出来道:“臣觉得魏大人所言有理,毕竟信函为真,马虎不得,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李煜的脸色沉下来,已经产生了浓浓的担忧,似乎被说动了。

徐铉站出来说道:“官家,这只不过是两封宋方的书信,不过是我们截取到的片面之词,我们并没有发现苏宸和林仁肇将军,亲自写给北方宋人的回信,所以,具体是否有招降背叛之心,不好妄加判断,轻易采信!”

老臣冯延鲁此时开口:“身为三军主帅,已经有了这种被拉拢劝降信函,即便他们现在没有投敌,但是谁保证他日后不会。难道我们整个唐国的命运,就交给两个人的一念之间吗,太过荒谬了。

“所以,老臣觉得,即便不撤职两位将军的官衔,立即查办缉拿,也当传唤回京,当众进行述职,把这件事说清楚,我们才能继续重用他们,若是无法自证清明,便关押下去,严刑拷问,不说出个所以然来,绝不罢休!”

韩熙载驳斥道:“胡闹!此时前线战事吃紧,无论是林仁肇,还是苏宸,各负责西面与东面的防线,又都是三军统帅,岂能说召回就召回?”

魏岑笑冷笑道:“都到这个时候了,来往信函已经被我们拿到了,难道你们还要等到他们真的兵变倒戈,才肯相信吗?”

陈觉接话道:“不错,必须要召回,同时另换临时主帅。若是二人是被冤枉的,朝廷也能放心派回去重用!”

潘佑驳道:“此事万万不可,绝不能这样做,否则会动摇军心!”

徐铉也说道:“官家,当三思而后行,的确不能就这样草率下决断,万一中了宋国的离间计,可如何是好?”

李煜犹豫起来,毕竟韩熙载、潘佑、徐铉等大臣说的也有一定道理。

陈觉冷哼道:“即便不调回主帅,也要另派监军,臣建议,派出皇室最信任的亲王前往监督二人,能确保我李唐江山,不会生出叛乱!”

李煜听完,连连点头,觉得这个提议很好。

这个时候,朝廷危难,靠臣子来替李家江山打生打死,决定国运,已经有些不可靠了,他的兄弟,郑王李从善、邓王李从镒,都可以派出去监军,至少他们不会眼睁睁放任唐国灭亡,毕竟这也是他们的李家天下。

“陈枢密使的建议甚好,可派郑王、邓王,前去监军,顺便调查此事!”李煜做出了安排。

(本章完)

399.第397章 临别辞行第七十五章 甩锅女侠717.第715章 吴越寻对策239.第238章 算计终成空第一十六章 起冲突第一百零三章 醉酒之后644.第642章 前线召回第五十五章 难以置信708.第706章 遍地烽火152.第152章 看热闹不嫌事大500.第498章 撒娇过关487.第485章 议和退兵396.第394章 朝堂震动389.第387章 治国之见180.第179章 科举打算186.第185章 文坛的另类665.第663章 渡江北上第九十四章 真假才子530.第528章 道法术器第一十九章 先天下之忧而忧302.第300章 仍不甘心324.第322章 小迷妹的崇拜518.第516章 都是名篇690.第688章 金陵失陷(下)222.第221章 君臣心思382.第380章 风波酝酿271.第269章 化解心结558.第556章 做好了准备346.第344章 偷占便宜756.第754章 以身殉国240.第239章 事态严重了477.第475章 亲自上阵751.第749章 蜀公主孟羽彤214.第213章 指点武艺310.第308章 调教计划672.第670章 调查幕后真相第二十八章 阻拦546.第544章 铁马冰河入唐来444.第442章 睚眦必报366.第364章 凶名在外262.第260章 河东狮吼591.第589章 河道偷袭188.第187章 四红颜齐聚首430.第428章 渡江西行582.第580章 相言甚欢692.第690章 前途未卜458.第456章 精兵简政487.第485章 议和退兵706.第704章 海运行商607.第605章 四面合围621.第619章 劝降书信到301.第299章 重逢后的温存385.第383章 爱已入骨506.第504章 重回金陵668.第666章 准备妥当219.第218章 借宿一夜383.第381章 牵肠挂肚753.第751章 贼心不死745.第743章 相见欢167.第166章 偷鸡不成蚀把米407.第405章 尴尬的误会370.第368章 针锋相对222.第221章 君臣心思315.第313章 故意刁难606.第604章 名正言顺上位593.第591章 围剿成功296.第294章 诊断二皇子619.第617章 夜夺渡口488.第486章 黑云都的下落709.第707章 稳固后方第八十八章 没事挑事儿735.第733章 册封名单第三十一章 事后风波279.第277章 途中遇伏319.第317章 毒性不强179.第178章 才名是最好护身符767.第765章 没有硝烟的战争769.第767章 误中副车544.第542章 征询意见446.第444章 提出策略481.第479章 撤军了第七十章 四大花楼236.第235章 怀恨在心264.第262章 订婚之事第八十一章 怜悯之心600.第598章 计中有计138.第138章 布局(下)240.第239章 事态严重了第七十四章 知女莫若父620.第618章 是战是和748.第746章 相思入骨142.第142章 应对措施684.第682章 围困金陵368.第366章 背后挑衅554.第552章 监军之职449.第447章 国法难容635.第633章 取得信任303.第301章 好转迹象406.第404章 相谈两不厌412.第410章 争风吃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