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同僚还有科学家?

高!妙!

王兴的阴阳之论,三耻之论,的确是振聋发聩!尤其在朋党横行的今天,这种论断的确新颖,的确中肯。给人一种透过重重迷雾看到事物本相的犀利的感觉!

孙承宗咀嚼着,沉思着,也反思着。

孤阳不生,的确如此。全部用绝对的道德标准要求别人,谁能做得到?能做得到的,那就是圣人了。

当世有圣人吗?

确实,朋党始于隆庆朝,到了本朝愈演愈盛。每逢有事,总是争吵不休,耽误了多少大事?于国无益,于民无利。国事糜烂如斯,可以说,与朋党之争有脱不开的干系啊。

反观皇上,初登基时,也曾奋发图强,就因立太子一事,与众臣产生巨大的矛盾。他也是人,也有自己的私欲。他的私欲是立爱,不是立长,这不符合祖制。如果众臣理解阴阳之说,徐徐图之,未尝不能改变他的初衷,事实上,皇上也曾有过妥协之举。

然而,众臣皆是反应激烈,非要皇上按自己的要求去做,这才引起了皇上的不满,开始用怠政来对抗!

如果有善理阴阳之人,那么,国事哪会有如此艰难?

从这个意义上说,朝政到了这个地步,有皇帝的责任,更有群臣的责任,甚至于,朋党之争,才是罪魁祸首啊!

……

得出这个结论以后,孙承宗不禁冷汗直流:“原来,朋党之祸如此之深啊。亏有王兴一语点醒,否则,自己在错误的路上不知要走多久,将来历史上又会怎样评价自己呢?”

“眼光犀利,见解独到,的确不凡啊。看来,皇上确有识人之明。”

孙承宗这样想着,然后站起身来,冲王兴拱手作揖,道:“王大人高才妙论,一语惊醒梦中人,孙某感佩于心。还望大人原谅孙某刚才浅薄之语。”

王兴见孙承宗是真服了,心里高兴,连忙站起来说道:“兴胡言乱语,当不得孙大人夸奖。”

自此,二人芥蒂尽去。

“王大人,孙某能否再问一句?”

“孙大人客气了,请讲。”

“不知大人志向如何?当如何为之?”

“孙大人,兴之志向,当然不会违背圣人之言,修齐治平不敢说,做个善理阴阳之人吧。至于如何做,当不群不党、忌空谈、重实务、重民生、务经济。”

“妙!妙!妙!高!高!高!”

孙承宗还没言语,却听门外有人高声叫好!

王兴一愕,闪眼往门口看去。

就见门口站着一个人。

这个人与身材魁梧的孙承宗形成鲜明对比,显得很瘦小,年纪跟孙承宗差不多大。

“子先,快来,快来。”孙承宗一见来人,连忙招呼。

来人进了屋,不等孙承宗介绍,冲王兴一拱手,道:“下官左春坊左赞善徐光启,见过王大人。”

徐光启?大科学家啊!

“徐大人,久仰久仰!”王兴连忙回礼。

“刚才在门外无意听到王大人高论,令下官如饮琼浆,痛快!痛快!尤其重民生、务经济之语,更是说到徐某心里去了!”徐光启说道。

王兴知道,此人在明朝的确算的上一个奇葩。与洋人传教士利玛窦相善,还加入了基督教,教名保禄,译有《几何原本》、《泰西水法》,当然最著名的还是自己著的《农政全书》。

明末时出任阁臣,为挽大厦之既倒,自请练兵,奈何掣肘太多,终无为。

这样一个人物,王兴竟也是自己同僚,王兴自是非常高兴。

终于碰到一个肯做实事的人了!

……

“徐大人夸奖了,王兴不敢当。徐大人所译《几何原本》,兴早有拜读,窃以为,这本书所传播的知识才是一切经济实务的根本,当人人研习。”王兴说道。

“哦?王大人是这么看的?”徐光启惊喜地说道。

《几何原本》问世以来,却没有得到很好地传播,究其原因,还是与中国的教育模式、价值观相违背的。

有文化的人都精读《四书》,研习《五经》,谋求进身之阶,对于《几何原本》是个什么东西,无人感兴趣。

没想到不但听到了一种奇怪又高妙的理论,竟然还是《几何原本》的知音,徐光启不禁欣喜若狂。

他本就醉心于科学研究,对政治上的事本就不是十分关心,否则,跟孙承宗同年进士,人家都是右中允了,他还是右赞善。

“《几何原本》如列入科考,必掀起重实务、务经济之热,百姓必能从中得到实惠。当然,目前还只能是想想,不过,窃以为,这个日子不会久远。徐大人的功德,也必随着这本书的推广,而青史名标。”王兴赞道。

“哎呀,徐某可不敢当啊。不过,如能对民生经济有所裨益,徐某一生无憾。”徐光启被王兴所描绘的美景所陶醉,双手互搓,有点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不过,徐大人,在王某看来,《几何原本》还有缺憾啊。”王兴说道。

“哦?王大人,请指教。”徐光启一愣,自《几何原本》问世以来,这还是第一个质疑者。

王兴觉得徐光启这样的一个科学家,应该去做科研,在官场混什么呀。他说这些话的目的当然是想让徐光启投身到科学研究中去,如果是那样的话,他可以给他提供便利。

不是王兴非要卖弄学问,事实上他也没有这些学问,不过,有薛义在,什么知识得不到啊?可以说,王兴如果想要指导牛顿一番,那也不会费劲。

因为,薛义手里掌握着那么多鬼,什么鬼才没有?

“第一,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共十五卷,徐大人只译了前六卷,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

“第二,有些定义是缺乏根据的。比如,对直线的定义实际上是用一个未知的定义来解释另一个未知的定义,这样的定义不可能在逻辑推理中起什么作用。”

“第三,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一书中断言:‘通过已知直线外一已知点,能作且仅能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这个结果在普通平面当中尚能够得到经验的印证,那么在无处不在的闭合球面之中,这个平行公理却是不成立的。”

……

第一百二十三章 娘当情妇儿做假子五十六章 人不狠站不稳第一百一十三章 相持为打消耗战第四十二章 税务局成立第九十四章 欣喜欲狂险忘形第十七章 皇帝的态度第五章 后宅心术第一百一十二章 智者一言胜良药第一百五十六章 赈饥平乱(五)第四十七章 短命皇帝第五十二章 先保血脉第一百九十章 朱由楫之薨(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山东道上(三)第五十五章 杜松的表现很不正常第一百六十九章 赈饥平乱(十八)第八十三章 争执第七十二章 自揭画皮(二)第一百零三章 兄友弟恭(三)第二十二章 孔雀开屏第四十九章 京城置产第六十二章 剿匪会议第十一章 主仆易床(一)第二十三章 什么是笋炒肉?第九章 举家为仆第一百三十一章 被人算计第三十五章 奸滑之徒第一百二十八章 新华书店开业第一百六十一章 赈饥平乱(十)第一百七十六章 赈饥平乱(二十五)第五章 不义之财第五十章 麻烦(一)第四十四章 建军新思路(二)第六十二章 被当菩萨供起来了第四十三章 回民之乱第七十三章 兄终弟及第六十三章 抗税风波(一)第四十七章 认义子是为占其母?第四十七章 短命皇帝第九十章 又见牛人第十九章 小滑头跟小魔头第十三章 痴汉骑骏马第五十章 以死明志第九十五章 情报战(感谢书友ha1846)第四十六章 欲请干爹娶亲娘第八十二章 美貌跟智商成反比?第一百零二章 兄友弟恭(二)第七十七章 女真第一美人第九十二章 新式武器第一百七十三章 赈饥平乱(二十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赈饥平乱(五)第三十九章 校场点兵(六)第二十六章 朝堂议战(三)第五章 两难第四十九章 报纸问世(一)第三十四章 狐狸精上身第三十九章 北地枭雄(四)第七十六章 深夜丽人来第一百六十六章 赈饥平乱(十五)第一百六十四章 赈饥平乱(十三)第五十章 麻烦(一)第七十五章 中秋喋血(三)第十八章 温润君子第三十五章 奸滑之徒第十二章公主做媒(为不死人遗骨打赏加更)第一百五十一章 山东道上(十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扎根山东,暗图江南第四十五章 子欲嫁母第七十一章 为难韩敬第六十二章 活字印刷术第一百二十六章 谈判(一)第一百三十三章 奉旨出京(二)第七十一章 为难韩敬第七十章 与布依娅相处的那些日子(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深山出俊鸟第八十二章 美貌跟智商成反比?第一百零六章 牙齿不齐必多嘴第四十一章 杏榜名标(二)第四章 施恩为图收人心第四十二章 校场点兵(九)第九十三章 手弩和地雷第一百一十二章 香唇被偷娇且羞第五十二章 仁与暴之分第二十四章 潘庄冬训(二)第五十四章 欲杀人反被人杀第六十八章 朱由校的危机第四章 亲情第五十八章 御街夸官险失态第四十二章 税务局成立第一百六十九章 赈饥平乱(十八)第五十章 报纸问世(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赈饥平乱(十三)五十五章 死道友不死贫道第六章 便携式冰箱第一百六十四章 赈饥平乱(十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奉旨出京(一)第一百零八章 请罪第一百三十二章 奉旨出京(一)第二十章 悔之已晚第一百二十二章 宁死不退第二十九章 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