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入伍,他3次放弃领导给的提升当官机会,结局果然与众不同
【鹿识途投稿,主人公化名,伊河生活编,个别地方虚构处理】
鹿光军1976年入伍,团长想给他提干,他却坚持退伍,退伍提科长不久他辞职
了,大学毕业拒绝老师留校美意,后来却经常参加市里领导干部会议,结局果然与众不同。
我和鹿光军是晋北一个村的,虽然我和他一个姓,但由于我辈分比他高,按说他应称呼我为“叔”,可自小我们一起长大,他从来没叫过我一声叔,反倒是我,经常大大方方地称呼他爸为“长寿哥”。
虽然我的辈分比他高,可我只有初中文化,我也知道鹿光军比较“犟”,凡是他认准的事情,他一定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上完初中后,老师交代他说,你文化课基础好,一定要读高中,否则将来不好在社会上混。
因此,在大多数同学初中毕业后都回家种地的时候,只有他不顾爹妈的反对,坚持读完了高中,只是当时的特殊历史环境,他读到高二时,学校的一些老师离开了学校,他只好背着书包回到了家里。
没想到,他回家不久,却和父亲大吵了一架,原来,抽旱烟的父亲没纸抽烟了,
就把他的高中书本撕了几页卷烟抽,鹿光军发现时,竟然和父亲大吵了一架,最后还是大姐好言相劝才把他稳住,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鹿光军都不怎么理父亲。
到了1976年1月,部队开始征兵前,父亲让他跟着邻居三伯去煤矿下煤窑挖煤挣钱,可他到了矿上没两天,就独自跑回了家,此时征兵工作开始,他直接到公社报了名,后来,我们一起参加了体检,再回来,我们两同时拿到入伍通知书,又坐一个闷罐列车,到了河南中部一个步兵师。
作为一名步兵师的战士,平时训练量比较大,回到宿舍躺倒就想睡觉,可是,鹿光军却不睡觉,洗漱完毕后,常常一个人跑到连部文书和通讯员的房间,他发现那里有《解放军报》《战斗报》,后来,他索性把报纸借回来,经常琢磨报纸……
一年后的一天,我们连队突然沸腾起来,而造成沸腾的人竟然是鹿光军。
原来,最新一期的解放军报发到连队后,鹿光军在翻看报纸时,突然发现在二版短新闻栏目里,有一篇他写的我们连的人物短新闻稿《提前两分钟》,稿件写的是连队一名班长,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喜欢留提前量,多给自己两分钟的时间,多两分钟思考,多两分钟准备,多两分钟检查……好习惯让他和战士们大受裨益。
有心的鹿光军发现了班长这一特点,就采写了这篇人物短新闻,稿件见报后,不
仅在我们连,就连团部也很重视,政治处主任和宣传股股长带着干事,两次到连队来找鹿光军谈话,鼓励他坚持写作,鹿光军一下子出了大名。
政治处黄主任说,解放军报的稿子非常难上,师里一年也上不了几篇,许多部队的新闻报道员辛勤耕耘几年、十几年,稿子也上不了解放军报,而鹿光军刚到部队一年,就不吭不哈突然上了个稿子,这要在别的部队,仅凭这一篇稿子,就是一个三等功。
看到他现在这么“红”,我找他想讨要秘诀,开口就说,鹿光军,咱俩的关系,你给我说说怎么写稿才能上解放军报?没想到他却对我说,真没什么窍门,我也是碰巧了……我撇了撇嘴,还对我保密,不说算了,他说,他是日夜都在想着写稿的事,才偶尔上的这篇,这是实话……
他说这话我相信,我经常找他玩,每次找他,他都在趴格子,他现在的津贴是7元钱,买信纸、买钢笔水写稿,买邮票,每个月他就要花掉2元多。
他不停地写,不停地往报社投稿,有解放军报、战斗报,也有驻地报纸,时间长
了,省和地区的报纸、电台也时常见到他的稿子,机关要调他到新闻报道组,可他觉得连队挺好,一直不想去机关。
1977年我国恢复了高考制度,他也听到了这个消息后十分激动,他也想上大学,可身为军人,不能参加报名考试,他很失望,然而很有想法的他,这时候写了一首抒情诗《我要上大学》:高考恢复前夕/我却穿上了绿色军装/火热的军营生活/怎么也按压不住我上大学的梦想……
都说诗言志,他的这首诗坦露了自己萦绕于心的大学梦想。从此,他把考上大学作为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为了考大学,他竟然对亲自登门想给他提干的团长说“不”。
他服役3年,就在廖光军决定退伍回去考大学的时候,部队首长为他这个新闻报道好苗子争取到一个提干的名额,团干部股张干事兴冲冲地到连队找他作提干前谈话,谁知,廖光军只是冷冰冰的一句话:“我不提干,我要退伍!”
能穿上四个兜的干部服,是多少战士苦苦追求的人生大目标,然而,廖光军却对
找上门来的好事拒之门外,我听说这个消息后跑去找他,廖光军,你怎么啦,脑子没有烧坏吧?可他闭口不谈。
张干事回到机关后,就把这件稀罕事一字一句地报告给了股和处的领导,最后这个事又报告到了团首长那里。
团长听到报告不相信,他的部队,还有这样不可理喻的战士,他不信这个邪,于是,他亲自来到连队找到了廖光军,吓得连长和指导员跟在后面一声不敢吭。
一见到廖光军,团长就开门见山问道“你为什么拒绝提干”?廖光军迅速立正,回答得倒也直爽:“报告首长,我不想提干,退伍是为了要考大学”。“考大学不就是为‘跳龙门’吗?提干不是也跳了‘龙门’吗?”“人各有志,不好强求”。“你真是个不知好歹的货,我要处分你”。“行,一个处分我背着,两个处分我挑着。”
其实,团长也只是怒其不幸,哀其不争,怎么可能为这事处分一个战士呢,1979年底,他如愿以偿地退伍回到我们的家乡,而我继续留队,后来转改成了志愿兵,我觉得能转成志愿兵挺好,领部队发的工资,不比地方当工人差。
退伍回到家乡的廖光军,谁的关系也没找,实际上他也不认识领导,他只是拿着他在部队发表稿件的剪报本,拿着他保存下来的一大摞厚厚的新闻底稿,直接被县委宣传部广播站录用,当了副主编。
一个农村孩子,退伍回来到县广播站吃了商品粮,让多少人羡慕,廖光军也争
气,在他的努力下,广播站播报的新闻质量明显提高,陆续被地区和省台转载,入伍半年,他又晋升主编,捧上了响当当的副科长“铁饭碗”。
然而,就在人们对这个退伍兵前途看好的时候,他却递交了辞职书,第二次对领导说“不”。
原来,到广播站天天采写编发县里的新闻,他感到这也不是心中那个“考大学”的梦想,梦想和现实一番斗争后,梦想上了上风,宣传部的领导不想放走他这个新闻业务熟练的人,但经不起他的软磨硬泡,终于只得在辞职书上签字放人。
1980年7月,辞职回家备考的廖光军,如愿以偿地被长安大学新闻系录取。4年的大学生活,廖光军这个新闻写作的散兵游勇,终于在专业领域得到了长足的拓展和提升。
毕业后,新闻学院有意留他在校任教,面对老师的好意,他再次谢绝了领导的挽留回到了家乡。
他毕业那一年,老家所在市正在全省范围内招贤纳士,尤其对新闻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当地更是十分重视,他被直接安排到了市委机关工作。
此时的他,已是26岁的年龄,虽是一般有办事员,在同龄人中显得偏大,但经过
了部队和基层锻炼,又经过4年大学生活的提升,如今的他已是令人羡慕的市委机关干部,显得颇为与众不同。
就在他到市委机关工作一年后,他结识了市报社的一位女记者,他收获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爱情。
之后岁月里,廖光军先后在市委宣传部、组织部、办公室等部门工作,科员、科长、处长、副部长,最后在市委副秘书长的位置上退休。
而服役16后,我转业回到了我们县,虽然后来偶尔能见到回到乡下的廖光军,但我和他这对分别几十年的战友,此时早已没了共同语言,但亲情还在,他的心里还知道我比他高一辈,说话也蛮客气。
前些年,他退休了,回来的次数多了,他那个当记者的妻子退休后,有时也陪着他回来在家里住上些日子。
奇怪的是,后来我只要一想起他,就会想起他青年时期写的《我要上大学》这首诗:我要上大学/并不是羡慕大学校园/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并不是想在林荫道上/牵手怀春的妙龄少女/我要去征服自己/我要去征服于我的日子/即便是粉身碎骨,我也在所不惜……
作为同龄人,我由衷地佩服廖光军那种征服自己、在自己人生重要时刻敢于
说“不”的精神,佩服他那永不服输的进取精神。
这何尝不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的人所共有的精神!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遵循着自己的心并不懈努力,就会创造出许多奇迹。
闲适和安逸能吞噬人的斗志,勤奋和只争朝夕却能唤醒人的无限活力。
【图片选自网络,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