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开始研发 国产无人机已小有成绩

2017年台北国际航太暨国防工业展首度展出「剑翔」反辐射无人机,目前第一批已经交予空军使用。(赵双杰摄)

国防部日前于中科院航空所邀请媒体采访,展示由我国无人机自主的研发成果,一共展示锐鸢1型无人机、「剑翔」反辐射无人机、首次曝光的旋翼式无人机系统以及尚在开发中的「腾云」大型无人机。中科院指出,除展现我国发展不对称战力的决心之外,未来也将持续发展、结合远程战力,形成重要的反制战力。

盘点我国的无人机研发发展,目前服役最久的军用无人机为服役10年的锐鸢1型无人机,锐鸢1型的研发始于经济部于1994年开始的「仪电/控制关键性技术开发四年计划」,后在1999年2月在清泉岗空军基地展开测试,海军也计划以「翔鹰专案」为名建案采购12架中翔二号(锐鸢1型的旧名),后来遭国防部退回,最后在2007年,时任国防部长李杰重新力推,在2012年时共有8套、共32架服役。

而中科院2002年就开始着手研究「自杀无人机」,但历经多次试验失败,2017年才在台北国际航太暨国防工业展首度展出「剑翔」无人机,空军后在2019年编列5年800亿元预算,以「剑翔计划」为名,建构反辐射无人武装载具系统,目前第一批已经交予空军使用。

「腾云」大型无人机则是中科院于2018年至2021年执行代号为「腾云专案」的攻击型无人机研制计划,根据中科院资料,「腾云」大型无人机以远距目标与电子情资侦搜为主要任务,导控半径达1100公里,滞空时间则约20小时。现已完成研发测评,预计明年中进行作战测评,待战测通过,将依照空军需求启动量产。

今年8月,蔡英文总统到嘉义参加「亚洲无人机AI创新应用研发中心」揭牌仪式,蔡英文当时也提到要成立「无人机国家队」,结合产官学研能量,推动无人机产业;中科院航空所长齐立平也说,未来将投入资金,发展「侦打一体」、人工智慧与协同作战无人机,其中将有类似美军「弹簧刀」无人机的巡飞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