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童疑遭虐死 社家署改善待出養童照顧盼不再漏接

1岁男童疑遭保母虐死案引发哗然。社家署指出,孩童出养须经法官审理,常历时1年以上,但换保母照顾作法待商榷,并将更紧密结合幼儿专责医师制度,盼不再漏接。示意图/ingimage

1岁男童疑遭保母虐死案引发哗然。社家署指出,孩童出养须经法官审理,常历时1年以上,但换保母照顾作法待商榷,并将更紧密结合幼儿专责医师制度,盼不再漏接。

北市1名刘姓保母受儿福联盟委托照顾1岁大男童,涉嫌与胞妹凌虐男童致死,事件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后续经台北市社会局了解,这是新北市社会局个案,因男童先前由儿盟办理出养,出养前无亲属可以照顾男童,儿盟委托合作保母照顾。

根据卫生福利部社会及家庭署统计,全台共8家、12处收出养机构,统计到去年底,国内共有468个孩子还在等待出养。

社家署副署长张美美今天接受中央社记者电访说明,法令规定,收出养除需花约半年以上时间媒合国内收养人,并试养、观察孩子适应与被照顾情形,还须交由法官审理,这期间可能需花8个月时间,且若遇到案情复杂、难找到孩子生父母亲自说明是否自愿出养,都可能再延长。

等待收养期间,若亲属无法照顾个案,张美美说,单位会依个案情况,寻求机构、寄养家庭或保母等合适照顾管道,并须定期访视追踪,不过过去多是由出养机构自行找签约的合格保母。

张美美说,今天提出6点改善方向,其中就包含县市政府应与收出养媒合机构密切合作、积极了解出养童受照顾情形,不能仅是由机构自行媒合;对于照顾出养童的保母,也将要求须受特殊训练课程,并增加访视。

网路流传,男童原本的保母有意持续照顾,但因进行出养而转换保母。对此张美美说,若原本保母照顾得很好,是否一定要转换也有待商榷,3月15日将邀集专家学者、新北市政府、台北市政府与儿福联盟召开重大社会事件检讨会议,在会上就此提出讨论。

张美美也指出,过去收出养法规中,多是规范流程与相关机构资格,没有相关罚则,也将在15日检讨会议上一并讨论。

今天提出6项策进作为中,亦包含结合幼儿专责医师共同关怀未满3岁儿童发展。卫福部医事司副司长刘玉菁说明,「幼儿专责医师制度」是优化儿童医疗照护计划的子计划,参与医师收案来源可分为2种,一般收案由医师自行决定,指定收案则是政府指定,通常是高风险家庭的孩子。

刘玉菁表示,当地方社会局评估认为孩子需要照护,就可以把名单提供给卫生局以协助媒合安排指定收案,目前查询幼儿专责医师收案系统,没有找到这名受虐致死男童的资料,原因还是要回归地方当时的评估;尽管指定收案标准保留弹性给各地方政府自行决定,但未来盼让社政跟卫政更加紧密结合,不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