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看数位新公民

(图/路透)

2024大选,蓝绿传统板块被压缩得愈来愈小,非蓝非绿板块像吃了生长激素日益壮大,蓝绿对立基本无解,总统选举没有最乱、只有更乱。然而,若仔细爬梳潜藏在民调底下的社会氛围,会发现这次选举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具体体现了世代的对决,而非传统所想像的政党对决。

近来,有人挟着民调招摇撞骗,有人拿着样本数明显不足的滚动民调抢占媒体麦克风,也有明知不准却爽感爆棚的街头民调。舆情来源愈来愈广,选民迷惘愈来愈深。

其实,在政党认同、候选人认同之外,我们应该注意到选民接触媒体管道已经出现重大变化。传统媒体抢占议题设定的优位,透过各种民调数据为自己阵营摇旗呐喊。但是,在社群媒体的世界,脸书、YT、IG、Dcard、抖音将台湾割裂成不同世界。值得注意的是,透过不同的接触管道,除了政党对立,似乎也形成不同世代的「阶层对立」。

从2000年第一次政党轮替观察迄今,当初青涩少年已成为4、50岁以下的选民。他们有许多人给过蓝营机会,也见证过绿营的二次轮替。可惜社会回应他们的却是各种「剥夺感」。这种愤怒散见在社群媒体里,但是他们在传统媒体的结构却找不到发声管道。一言以蔽之,他们找不到「公平的游戏规则」来进行阶层流动,只能冷眼旁观身旁的阶级复制。

他们面对的房价是天价,几年不到,新竹县市的房价高涨88%,其他地区也在60至70%之间。买不起房、买不起车、结不了婚、不敢生小孩、养不起孩子,就算能在竹科周而复始的爆肝超时工作,陪伴他们的只有星巴克小资品味的咖啡余香。相较于其他碌碌之辈,有人却可以凭着爸妈和投靠政党,利用裙带关系位居要津,坐领高薪,享受豪宅、美人和社会光环。

更别说,「有人」可以大手一挥,2小时内拆光铁路附近民宅,却对自家老宅依依不舍;「有人」出租房屋,每月租金收费1坪高达3千元;当然,也「有人」可以买卖农地变成游览车停车场,辩称自己不知情。不管怎么说,这些人都是天之骄子,却改变不了全在云端的事实。

好在有社群媒体,可以让年轻人比对讯息真假、做出判断。当传统媒体透过民调制造话题,希望引领政治动员时,殊不知通路改变会影响选民的认同位移。2024年选举结果仍在未定之天,但数位新公民成长的速度能量可观,掀起的世代对决影响力将远高于政党对决。

(作者为铭传大学广播电视学系专任副教授兼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