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位土地公庙 水湳新亮点
水湳经贸园区南侧将增加一座数位土地公庙─大河里福德祠,令信众期待。图/黄绣凤
中部建筑冠全台,连土地公庙造型也多变化,传统宫庙、日本神社琳瑯满目。现在于水湳经贸园区南侧又增加一座数位土地公庙,更令人惊艳。
该案的兴建缘起,来自豪宅建筑师戴育泽,早期他在七期设计大楼时,发现许多土地公住的竟然是铁皮屋或违建。基于身为建筑师的使命感以及对建筑与环境景观的关怀,让他开始关注土地公庙问题。
他说,位于水湳经贸园区南侧的大河里福德祠筹建工程,在大方广人文美学协会的协助下,开风气之先,采国际竞图,共吸引来自9国307件作品。历经3阶段比图,信徒投票,最后由日本大阪大学的研究生芥隆之介获得首奖殊荣。
除了日本芥隆之介的概念设计、建筑师黄志瑞的前期协助、美国建筑师的几何优化、台湾戴育泽建筑师事务所团队的参数整合与设计发展,未来更将与学术单位及产业界合作,落实数位设计到数位制造,连接营建工业4.0。
大河里福德祠建筑外观突破以往,设计为「ㄇ」字型,开口面向马路象征包容与开放。
建物保留并加大传统宫庙的屋顶,透过屋顶从天到地垂降与大地融合,传达将神带到地面的概念。在信徒眼中,外观似三合院,也如聚宝盆般,世世代代守护地方与信徒。
据全程参与并协助接手设计发展及细部设计的建筑师戴育泽表示,为符合3D曲墙的结构及考虑施工精度和装修美感,特别将原设计的薄壳构造,调整为菱形的格子梁系统,形式类比哥德教堂的交叉拱顶现代化诠释,增添空间的丰富性。
戴育泽建筑师事务所历经半年反复优化程序后,方得初步确认外部曲墙的几何构成。
为了考虑祭祀时烧香的通风需求,戴育泽将单肋曲梁变换成双肋编织构成,衍生出一颗颗如钻石般菱形的通气孔,并利用前后交叠的水晶玻璃安排,既能通风,又能让穿入庙中的光线折射,幻化成七彩光束,隐喻吉祥如意,福德圆满的祝愿,将概念、结构、施工、装修、意象整合为一,既传统又现代,富于美感诗意,让发想与实践完美连结。
然因该案总经费高达8千多万迟未动工,今年再度公开招标,4月由丽明营造以8888万元标得,扣除庙方自筹6000多万元,不足2千多万元的经费,丽明营造董事长吴春山承诺自募款项。吴春山也号召企业界、社会贤达认养光明灯,每个20万元,吴春山本人与林立浩副董及公司几位董监事各自认捐1座外,丽明营造更秉着回馈社会、敬重护持的理念,抛砖引玉率先登记5座。
在吴春山奔走下,已有100多人允诺共襄盛举,包括建筑同业龙宝、联聚、宝辉、新业、嘉磐、亲家、陆府、磐兴、华相、磐钰、富旺开发和春耕不动产董事长等人,以及知名企业,如金可国际、新巨科光学、星享道酒店、乔福泡棉、大力卜鞋业、三信商银、知日商流负责人等。建筑师戴育泽、得奖日籍学生芥隆之介亦跨海认养光明灯。
该案因屋顶建筑手法为国内少见,工程难度高,承揽的丽明营造拥有成功打造台中国家歌剧院──全球首创曲墙工程的经验,其专业团队定能顺利完成再一次的挑战,打造出水湳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