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理杂志/岩石帝国
摄影师的灯光照亮苗厅里碧绿的格凸河,苗厅被认为是世界上面积第二大的洞室
撰文:麦肯齐.芬克 McKenzie Funk摄影:卡斯坦.彼得 Carsten Peter
在中国数一数二、也是全世界数一数二大的洞穴内,我们蹲伏在泥巴地上,只听得见自己的呼吸声,以及远处传来的滴、滴、滴的水声。眼前只看得见一片空无。接着,我们把目光转向连接到雷射扫描仪的笔电荧幕,红玫瑰洞便呈现眼前。为了避免被雷射光束照到,我们蹲伏在干裂的泥巴地上,但荧幕上的画面带我们飘浮到了290公尺高、宛如大教堂拱顶的洞顶。我们在一座湖泊上方盘旋,然后降落在湖的对岸。「真像『Google地球』,」我说。
「像《骇客任务》,」负责操作笔电的萨丁尼亚地球科学家丹妮叶拉.潘尼说。
这座洞穴的数位影像比现实中的样子还要真实。现实中的洞穴是很暗的。阴暗无比。在大型的洞室里,就算使用比传统乙炔灯亮好几倍的现代LED头灯,也还是只能看到前方或上方50公尺左右的地方,很难再看得更远。即便是最明亮的光线,碰到雾气或空无也没辙。想看见更多是很自然的事。
就是因为想看见更多,安迪.伊维斯才会在30多年前来到中国南方。这个在当年仍相当封闭的国家拥有全世界最密集、名为「喀斯特地形」的奇异地貌:包括渗穴、石塔、石林,以及数个世纪以来因为雨水溶掉了可溶的基岩(通常是石灰岩)而形成又消失的河流。这片苍翠山景正是经常出现在中国传统水墨画里的经典景致,而藏在底下的,则是全世界数量最密集、尚未被记录的洞穴。
也是因为如此,伊维斯才会又一次来到中国,而这一回,他早已磨损的探洞背包里塞满了新的笔电和电池,以及一台价值超过10万美元、租来的3D雷射扫描仪。在洞穴里,科技可以捕捉人眼看不到的事物。他计划在至少三个全世界最大的洞室内待一个月,打开扫描仪,为它们进行史无前例的精确测量。
伊维斯是个六十好几、满头白发的英国人,常有人说他发现的土地比现在还在世的任何人都多。他带领的探勘队伍已经记录了530公里的新洞穴通道,而且还在增加中。「这就是我探洞的原因,」他说。「为了探索。在探洞的领域,你有机会成为第一人。假如还有哪个国家、哪个大陆是没人探索过的,我就会去。」
现任英国探洞协会主席的伊维斯于1982年首次来到中国。当时他刚在印尼结束探勘,回程途中短暂造访了中国的喀斯特地形之乡,也就是气候潮湿的桂林市。当时,广西这座尖峰环绕的城市以及附近地区完全是另一番面貌:脚踏车很多、汽车很少,农民穿着蓝色工作服,外国人身边总有地陪跟着。伊维斯和伙伴略过了大部分的观光行程,为的是跟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的官员会面,如此建立起来的关系促使了中英两国的探洞专家在接下来30年里深入石灰岩洞。他们发现洞穴的速度几乎跟中国那些年间的转变同样快速而惊人。
坡心河从地底涌现,一名船夫带领游客顺流而下。这条河属于一个广大的地质公园,610公尺深的塌陷坑「大石围天坑」也在园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