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理杂志/下一个世界粮仓
在衣索比亚容易发生饥荒的高地上,这家人利用手制工具和兽力收成小麦。教育已让小农变得更有效率,但他们的小麦产量仍比全球平均值低了三分之一。衣索比亚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民营养不良,政府希望引进工业化农场以填补粮食缺口。
撰文:小乔尔‧伯恩 Joel K. Bourne, Jr.摄影: 罗宾‧哈蒙德 Robin Hammond
巨大的曳引机就这么突然出现在她面前。它先是铲倒她的香蕉树。接着是玉米。然后是豆子、番薯和木薯。在尘土飞扬的短短几分钟后,这块靠近莫三比克赛赛市、多年来养活弗萝拉.奇瑞梅和她五个孩子的半公顷土地,就被一家中国企业吞噬了。这家企业正在打造一片2万公顷的农场,绿褐相间、呈棋盘状的农地涵盖了林波波河三角洲的一大片土地。
「根本没人告诉我,」45岁的奇瑞梅说,音量随着怒意而逐渐升高。「有一天我就看到那台曳引机出现在我田里,铲掉了所有东西。那些失去『马查姆巴』(莫三比克语的『家传土地』之意)的人,没有一个拿到赔偿!」当地公民社会团体表示,万宝非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夺走了上千人的土地和生计,而且是在莫三比克政府的允许之下。这个政府长久以来为了巨额投资而罔顾当地农民的土地权。那些好不容易在大农场谋得一职的人则每周工作七天,没有加班费。万宝公司发言人否认这样的指控,强调他们做的是训练当地农民种植稻米。
在索马利兰的柏柏拉港,绵羊和山羊被赶上一艘驶往沙乌地阿拉伯的船。柏柏拉从公元2世纪以来就一直是阿拉伯贸易商人的重要港口。沙乌地阿拉伯80_的粮食都靠进口,未来十年的肉类消费量预计还会升高,这对索马利兰的游牧人来说是好消息。
奇瑞梅的处境并不罕见。她只是被全球农业最重大的趋势席卷的个人之一。这个出人意料的趋势就是要把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也是有史以来地球上最饥饿的地方之一,转变为能供应全世界的主要新粮仓。自从玉米、大豆、小麦和稻米价格在2007年几乎涨到历史新高后,全球就掀起了一股土地热,企业投资者渴望在那些地价便宜、政府好说话、财产权又往往被忽视的国家承租或购买土地。大部分的土地交易都发生在非洲,全世界也只有非洲和其他少数地区仍拥有数百万公顷的休耕地和充足的灌溉水源。非洲也存在着世界最大的「产量差距」:虽然美国、中国和欧元区国家的玉米、小麦以及稻农可在每公顷农地上生产大约6公吨的谷物,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农人却平均只能生产1公吨,差不多相当于凯撒统治时期的罗马农人在丰年时的小麦收获量。尽管数度尝试,绿色革命所推展的肥料、灌溉系统和高产量种子(在1960年至2000年间让全球谷物产量翻了一倍以上)却一直未能在非洲开花结果,这要归因于基础建设匮乏、市场有限、政府治国无方,以及导致人民自相残杀、摧毁了这块后殖民大陆的内战纷扰。
如今,许多上面提到的障碍正一一消失。过去十年来,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经济每年稳定成长大约5%,超越美国与欧盟的经济成长率。国债逐渐减少,能和平进行的选举也愈来愈多。现在撒哈拉以南有超过三分之一的非洲人民拥有手机,并用来操作行动银行、经营小生意,或汇款给住在农村的亲戚。经过几乎毫无资金投注的25年后,非洲农业终于开始获得世界银行与援助国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