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甄嬛传》之14/太监与宫女们的悲情故事
文/Rosy
其实看这样的明清宫廷戏,如《甄嬛传》所设定的那样一个出身甚至比族群问题还要严重的年代,而且是在皇宫内苑,想要活得下去,说来每个人都不容易。
特别是作为下人,譬如宫女或太监们,上头层层压着皇亲国戚,还有六宫之内几十个殿堂的小主娘娘们,身为底层劳动者,他们往往过得最卑贱而毫无人格。
好比皇帝,说起身边服侍的宫人,常常一个个「贱奴才」、「狗奴才」骂来喊去,听着就使人难受。
在那样的封建旧社会中,可以说,地位最低、被所有人轻贱的,也就是宫中的太监了。
由于明朝宦官为祸,惩于前朝之变与历史教训,清朝初年对于阉人特别歧视,所以皇上落轿就踩「公公」们的背当脚踏,小主出入鞍前马后服侍的也都是他们,不管在何处,「公公」们永远抬不起头来。
敬事房的翻牌对伍,这是个人觉得很有趣的一群「公公」们,总是捏着不男不女的嗓音,要天子赶紧翻一翻当晚要陪睡的女人名单。
时常可以在电视剧中看见这些去势之后的男人,卑躬屈膝跪在任何人面前,太监膝下无黄金,或许宫女也得垂首敛目,但平常可不需要这样的行礼模式。
大致上,此剧最多的就是群起而跪的龙套男演员了。
当然,不管在后宫的哪里,粗使工作如运送尸体这类,都是太监负责,打杂的归他们,处理麻烦事也是属于他们的日常活动。
杀人,太监下手。
绑人,太监动手。
害人,太监出手。
每当后妃出场,后头总要跟着那样多的宦官,宫女还能走在主子们的身边,只有「公公」们不得不跟在最后,个个没有自尊似地低着头望向地板。
习惯性低头,并非路上可能有人掉点什么宝贝,而是只要不长眼抬头了,大概自己的小命也得丢了。
以下就是我汇整的这些后宫可怜人总名单,他们也是此剧比妃嫔地位更重要的龙套、背景或一道道晦涩的风景线:
上面的许多「不详」之处,有的是根本列不上演员表,有的只出现背影,甚至连个正常的露脸镜头都有困难,还有的则是后宫的八卦谈资,也不晓得此人是否在哪一集飘过。
无论如何,皇帝身边的大太监苏培盛,可以说是其中戏份最多的一位了。
李天柱是个好演员,我对他印象不深,似乎在学时期偶然看过中视的花系列现代剧集。
不过,这次观赏《甄嬛传》,却特别喜欢他出场的几个重要片段,从未感觉有人能把一名宦官表现得如此惊艳,可称之为「老戏骨」。
上图是苏培盛对年羹尧表现矫情的一幕,从小服侍皇上的大太监,可以忍受被年大将军指使的屈辱,脸上笑容不变,心底却早有了定见:这是帝王的心头之患,他能做的也就是推波助澜。
下图是苏培盛的弟子小厦子,一名年轻的「公公」,也是他一手调教出来的狠脚色。
小厦子可以说就是另一个苏培盛的化身,这孩子同样能忍受屈辱,在余莺儿特别受「宠」并有意羞辱他的时候,能够忍气吞声,等待时机。
余莺儿本来是个倚梅园的宫女,一朝得势便自以为了不起,狐假虎威,要小厦子替她帮皇上徒手剥核桃,核桃壳坚硬无比,不用工具而徒手剥壳,弄得这个小太监当时十指鲜血淋漓。
也就是这种剥核桃折磨人的行径,让小厦子和苏培盛同时恨上了。
怪只怪余莺儿太蠢,太监们喜欢打落水狗,在她被皇帝赐死前,听了安陵容建议的苏培盛,给了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女子一个教训:拜高踩低是常态,却不可仗势欺人。
果然,得了苏培盛的首肯,早就怨恨许久的小厦子,发狠用弓弦活活勒死了余莺儿,她死得凄惨,脖子甚至给勒断了一半。
可见,后宫里的公公们是绝对惹不得的。
虽说太监也有所谓的「情义」,可以有恩报恩,有仇复仇,但是多数的宦官都非常现实,胡作非为的也不少。
譬如下图全剧只出现不到一分钟的「张公公」,就是个打蛇随棍上的狠角色。
安陵容虽说在《后宫甄嬛传》后来颇为阴险毒辣,但一开始仍表现得相当孝顺,想托人拿点好东西回家,可惜遇上「张公公」这样贪婪的龙套,不仅廿两银子被他吞了,后来拿去的包袱也大有可能因此被侵占。
当然,安陵容不贪财,却是个颇有心机的主子,化妆时转个头就要自己的贴身宫女宝鹃,去杀死甄嬛当初好意送去她身边帮忙的另一宫女菊清,谈笑间要了一条人命,神色完全如常。
这些应该都是后宫这个藏污纳垢之处所造成的种种黑暗面。
内务府总管,是皇后与华妃(年世兰)当初最在乎的一个重点职位,官大权大。
想吃好用好穿好的?内务府管。
想避免饮食带毒或每天仅有一餐发馊的食物?担心冬天没有炭火?害怕有人拿先皇后故衣来陷害自己?
一开始,华妃利用黄规全这个阉人充当打手;后来,皇后设计姜忠敏这个笨蛋作为牺牲品;最后,就连甄嬛也要争取弄个人进内务府担任总管,不过,那些都是原着小说的内容了。
只能说:公公们活得不容易,当上首领太监很艰难,成为内务府总管更加要命。
甄嬛曾有一句感慨:「奴才不在于多,只在于忠心与否。」
谁知道下人有哪个忠心,又有哪个会背叛?
都说日久见人心,可是甄嬛入宫不久,这位「莞常在」装病避皇宠,结果当初派给她手底下的宫人们,不是满腹牢骚,就是马上跑去给别的妃嫔通风报信,她的碎玉轩最后如我在〈《后宫甄嬛传》观后感(十二)甄嬛身边的好姊妹(崔槿汐、流朱)和最差劲的妹妹甄玉隐(浣碧)〉的叙述,仅只留下崔槿汐、佩儿、小允子三人效忠。
对于这些后宫女子而言,太监多半容易背叛,因为他们是「无根之人」,康禄海之流证明了这个论点。
其实,也不能怪这些太监们习于为自己盘算,因为他们普遍地位远低于满军旗或汉军旗选进来的许多宫女,而且失去了当男人的资格,只能低头过日子。
出身决定了地位,而地位决定了后宫诸人的人生。
好比上下两图,「小贵子」这个宦官,大致上出现的场面不多,只要安陵容到了室外,通常会跟着到处跑;当然,此角色虽说非常负面,但是看到他提着大包袱,一路小跑着跟在马车旁边,就觉得颇为同情。
下图则更为明显地表现了,一名「公公」地位之卑下,可见一斑。
太监没有地位,不过宫女们也好不了多少。
在《后宫甄嬛传》里面,吃吃喝喝的镜头非常多,这时「小主」或「娘娘」们舒服地坐在自己的位置,或享用美食,或随口聊天,宫女们却得悉心服侍,不是站着给她们搧扇子,就是端盘接盏,各自忙碌着手边的活计。
下图有些宫女的名字没有标出,是因为全剧没有出现过她们的名字,偶尔会在演员表上看到许多宫女名单,但无法对得上,相当可惜,因为她们全都是那些妃嫔华丽身影背后的影子。
无论如何,谁到了这样的后宫,哪个不可怜呢?
《后宫甄嬛传》的角色众多,有些龙套的存在,主要是为了让主角或配角性格更为丰满,这类人很容易被剧情牺牲,往往就出现几个镜头,很快得「领便当」去了。
下图的「福子」令我印象深刻,就在于她死得颇为凄厉。
她死的原因看似简单,不过就是梳头时无意扯痛了华妃(年世兰)的头发,说来却又有些复杂:
1.皇后(乌拉那拉‧宜修)主动将此宫女派给华妃,后者怀疑她是皇后的眼线。
2.同上所述,华妃也怀疑此宫女是皇后送来分「宠」的棋子。
3.此女青春无敌,皇帝是个爱尝鲜的色中饿鬼,长得好看的宫女并非都该死,只是不该出现于天子眼下,话还多说了两句。
要如何当一个聪明的好宫女?
个人认为「乔颂芝」是个负面的代表人物,优点是:聪明、忠心、不废话、懂得察言观色,也能够勤奋且努力达到主子的所有要求。
但反过来说,她的缺点也是做为一个忠诚宫女的表征:为了主子不得不苛薄、漠视他人死亡并保持缄默,可以说是为虎作伥。
可我一直记得下面这个镜头:夜半时分,温宜公主哭闹不停,华妃(年世兰)气冲冲被吵醒,乔颂芝却听若未闻地坐在华妃的寝房门外地板上,仍旧在嘈杂的背景婴儿嚎哭中左摇右摆打起了瞌睡,想必是累极了……
或许,乔颂芝不是个讨喜的女配角,跟在年世兰身边,不时对别的小主们冷言冷语,或者跑去欺负安陵容,顺着华妃的意图出言借机对夏冬春鼓动那「一丈红」刑罚……
某种程度上,颂芝这样的掌事宫女,怎么看都不是个善芢。
然,她的作为出自于华妃的授意,她没办法反抗,也毫无意愿去背叛。
当我看见她能够为了主人牺牲,主动对着皇帝献媚时,不免觉得有些悲哀。
虽说华妃败落后,并没有提及颂芝的下场,可是后来安陵容受盛「宠」,按照安氏的报复习性,颂芝的结局想必也会十分凄凉,只不过她是众多小配角的其中之一,故事虽没提及后事,但身为一个小宫女,其后果如何却能够想像。
其实我有些同情余莺儿。
有些小聪明的宫女,在寒冬的冰天雪地里剪梅花枝,天寒地冻的,她又怎么不会想点法子让自己离开那个没有未来的工作岗位呢?
只是,皇上的「宠」不是任何女子都受得起的,没有办法「以色事人」,大字不识的小宫女想谈论诗词也太过于艰难,拿李白比宋词更是离谱。
余莺儿就会吊嗓子唱两首,既然帝王的心思那么难以捉摸,不如就用自己擅长的昆曲来取悦好色的天子吧!
可惜,没有见识的下层阶级小宫女,策略运用上显得太愚昧,先是投效错团队,让华妃(年世兰)利用多次,接着又不知收敛,惹上安陵容那样的对手,余莺儿不思安分守己来努力自保,难怪最后下场悲惨。
又想起了菊清,这个小宫女是甄嬛变成「莞贵人」后才多露脸几次,后来甄嬛以为安陵容身边缺人而转给她,反倒害苦了小宫女,使得她常受宝鹃敌视与安陵容怀疑,最后因而被杀死。
还有齐妃的贴身宫女翠果,帮着齐妃一下子给叶澜依送毒药,一会儿殴打甄嬛,不然又是跑腿湮灭证据,结果齐妃上吊自尽之后,皇后派人要杀她灭口,没想到翠果没有溺毙,反而幸运跑去太后跟前告状,算是个异数。
在宫廷中倒了楣的小主,其底下宫人的下场,好比安陵容落败之后,她父亲安比槐被处死,亲近的婢女宝鹃被杖杀,其余宫女则给皇上下令变卖为奴,这就是后宫女子被人斗垮后的下场。
失败者,除了自己身死,也要连坐身边所有的下人,这些个婢女或奴才,人人都跟着没有了未来。
我总不免想起浣碧,当她用木薯粉来陷害甄嬛,有没有想过类似的后果?
再斥责一回浣碧那个宫女中的败类!糟糠中的米蛆!多次背叛长姊的无耻之人!除了浪费粮食和见缝插针,啥事不顶!
说到后宫里面几个厉害角色,不得不说说芳若姑姑,还有太后身边的那位孙姑姑(孙竹息),个人认为这两个从头开始就是太后的得力助手。
芳若姑姑百分之百是太后的人马,她常年在太后的寿康宫与皇帝的养心殿服侍,还担任后宫新进秀女的「教习姑姑」,按照我的看法,那绝对出自太后的授意。
在殿选秀女的时候,天子特别留意了甄嬛,又给了「莞」这个封号,自然引起了包括皇后和太后在内这些知情人的关注,为了观察甄嬛,弄个眼线去甄嬛身边,非常合理,所以太后在没见过甄嬛正式请安之前便说了那句莫名其妙的「哀家喜欢莞贵人」,颇含深意。
此外,芳若姑姑曾经在沈眉庄假孕事件之后,负责监禁沈眉庄,虽然私底下前后收了甄嬛的金镯与螺子黛当贿络,看似是个贪财的老宫女,然而却似乎是顺势而行,背后有指点高手。
譬如芳若曾说「奴婢曾侍候纯元皇后画过远山黛」一句,或者照看沈眉庄的一段情节,若是对照后续情节,那么沈眉庄可以受到太后的信赖和关怀,或者芳若姑姑为何到了甘露寺只凭一只玉镯便帮甄嬛特地打了与纯元皇后相同的白玉项圈给胧月公主,也就说得通了。
但,若说纯元皇后对于崔槿汐的一次垂怜,便能换来崔槿汐对甄嬛的忠诚,那么服侍过纯元皇后的芳若姑姑,又怎么看不出来那五分神似,并且把甄嬛与故人的相似处都报告给太后知晓呢?而太后死前又为何那样防备甄嬛,甚至不许皇帝废后?
答案很清楚了,假使没有芳若的观察和防备,太后不会把甄嬛的心机摸得那样清楚,当甄嬛要设计从甘露寺回来前还故意找了几个萨满神棍在寿康宫内引发小火灾(当时皇后故意扭伤脚、上香弄断几炷、让钦天监给了天子「危月燕冲月」这等迷信说法,应该也都有太后的授意),最后还特地要留一手,就算死了也不让甄嬛斗垮皇后(乌拉那拉‧宜修)。
助手有两种:一个唱白脸,一个唱黑脸。
既然芳若姑姑唱白脸,孙姑姑(孙竹息)这个贴身老宫女在皇帝面前唱黑脸,拿了太后遗召不准皇上废后,只是其中一个伏笔。
因为,孙竹息帮太后的忙,还有一件大事。
或许很少人会注意这个老宫女,作为太后这个全剧最厉害女子的贴身姑姑,孙竹息是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小角色。
华妃(年世兰)多年不孕,怀疑太医院有可能出了问题,手下几个太医(江诚、江慎兄弟等人)本来不敢跟她说欢宜香的问题,华妃后来又少了这几个帮手,只有猛吞酸黄瓜来催吐,达到可以延请宫外大夫来给自己看诊的目的。
华妃请来的那位「陈大夫」,本来就在年羹尧军中担任军医,来自于西北,绝对忠于年大将军,可是在孙竹息的警告之下,得知整个太医院都隐瞒欢宜香之事,就怕得「跟太医院也长着同一条舌头」了。
后宫的常态,就在于权势决定了「舌头」怎么长。
可以说,那些宫女喜欢嚼舌根,或者彼此间攀比,也都是常态。
只是在现代人看来,后宫光怪陆离的斗争与陷阱,以及又跪又磕头的样板戏码,不免使人愈来愈不喜欢那样阶级区分严格的旧社会。
就如同甄嬛当初带了两名婢女流朱、浣碧入宫,她的好友沈眉庄也有一名从沈家带来的贴身侍女采月。
然,沈家那样有权有势的济州协领,怎么只让女儿带一个「采月」呢?
电视剧没有详细解说,也不可能对于这种龙套有任何答案,所以沈眉庄到了宫中,怎么看就是势单力薄,身边永远跟着几个喊不出名字的背后灵,我也仅能认出一些罢了。
采月这样的贴身婢女,似乎当得有些粗心,摆在自家主子妆奁盒内的一纸药方,也能被华妃的内奸偷偷换走,难怪沈眉庄遇上了假孕事件被整得那么惨。
上图的另一位宫女茯苓,并非是中药里面可以安神、解热的良方,虽说是个龙套,却在重要时刻说了关键性的台词,反倒使得甄嬛为了好姊妹的事情急得焦头烂额。
茯苓故意在皇帝来到沈眉庄的居处并询问她的「孕事」之时,暗藏在假山之中,却又故意露脸让侍卫抓到,手中抱着一团带血的衣物,指称那些是沈眉庄要她「灭迹」的月事裙裤。
这事是曹琴默的阴谋,华妃(年世兰)无法忍受沈眉庄受「宠」,便利用沈眉庄想要早日怀孕的心理,给了改变月事日期的错误药方,又指使太医刘畚诈骗,使得沈眉庄误以为自己怀了龙胎。
自然,这些都是为了诬指沈眉庄「假孕邀宠」的前置作业,沈眉庄果然中计上当。
本来,茯苓是后宫派给沈眉庄的其中一名宫女,却为何要听命于华妃(年世兰)?
电视剧没有说得很清楚,只是透过华妃等人的对话,表示茯苓的家人性命全被捏在手中,只要事情办妥,她的亲人还能得着「荣华富贵」。
茯苓这个宫女的背叛,说明一个事实:为了家人的荣华富贵,一个女人可以勇敢牺牲自己,并且敢于尽量陷害主子。
本来,苏培盛似乎想帮忙沈眉庄,刚问了两句,就被曹琴默破坏。
宫女茯苓先是求救于沈眉庄,误导众人,以为此女受到命令与胁迫,接着向皇帝求饶,道出早就套好的招数,将「假孕邀宠」的罪名安在沈眉庄身上。
沈眉庄当下难以辩驳,人人都瞧见了那些带血的衣裙,甚至于甄嬛,当场就有些怀疑起自己的好姊妹。
华妃(年世兰)让曹琴默实施的复杂计谋成功了,沈眉庄当下被皇上下令监禁,而茯苓呢?
电视剧里面的小宫女,或许不无辜,却死得很凄惨。
皇帝的台词很简单,「杖毙」诉说的是一种很痛苦的处刑方式,用木杖将宫女一杖杖重击殴打致死,说来颇为冷血,也是相当残酷的死法。
而在后宫之内,还有别的恐怖刑罚。
好比木薯粉事件,华妃(年世兰)和曹琴默联合起来,想要致甄嬛与死地,妄称甄嬛拿了木薯粉想谋害刚满周岁的温宜公主,事实上却是亲妈与干娘的计谋之一。
皇后(乌拉那拉‧宜修)处事决断,马上接手这笔烂帐,顺利解决了这次的陷害疑案。
可是只要一想到那「掌嘴八十」,耳光掴两下脸就肿了,要是给人甩巴掌连续八十个,满嘴的牙都要被打落。
皇后、华妃、甄嬛这三个角色的扮演者演技娴熟,把握人物性格到位,本剧的成功,这三位女角的精湛表演,功不可没。
皇后隐忍残忍,做事周密,礼仪上没有半份差池,诠释了中宫应具备的德容言的基础要求,对照着内心尽是不甘与辛酸,也就有了残忍和狠绝的手段,非常吸引人。
而华妃性格嚣张,恃宠而骄,飞扬跋扈,与皇后的隐忍形成鲜明的对比,纵然心术与狡狯不及皇后,在权利与情感的角逐中也彻头彻尾输了,却输在了用情太深,因此她最后的绝望一撞,看得让人心酸。
反而在对付敌人方面,年世兰和皇后惊人地相似,她们通常都要把对手的人马弄去最恐怖的「慎刑司」才甘心。
说到「慎刑司」,还得提一下本剧另一位重要的掌事宫女:剪秋。
剪秋是个雷同于崔槿汐的存在,她对皇后(乌拉那拉‧宜修)拥有绝对的忠诚,只要有皇后出现的场面,这个往往沉默而安静待在一边的宫女,就是个引人注目的小配角。
景仁宫里面,总有许多妃嫔的聚集,人人都想从皇后这儿得着好处,皇后一党的女人们各个彼此勾心斗角,不外是尽量得「宠」或邀「宠」罢了。
剪秋这个长年的旁观者,又怎么瞧不出真实情况呢?
无论是烦恼或痛苦,通常唯一会出现于皇后身边的,也就只有她了。
剪秋会在夏日默默给皇后搧凉,会为皇后搥肩,会体贴地握住皇后颤抖的手,用温柔的目光瞧着她的主子。
剪秋,名字很美的一名宫女,她安抚着皇后的紧绷情绪,也安慰着皇后的孤寂哀愁,更能在皇后头疼剧烈且疯狂思念早殇的亡子弘晖之时,提供无言的陪伴。
剪秋懂得皇后的心,无论皇后需要什么,她都愿意去做;而她总能摸透皇后的想法,好比冷落四阿哥弘历,或者防范齐妃及三阿哥弘时,或者对抗华妃(年世兰)与甄嬛,她都不吝提供各种帮助或最佳的解决方式。
要说她的存在像是什么?
就如崔槿汐之于甄嬛,或者乔颂芝之于华妃,后宫成功的女人背后,都要有一名贴心的守护者。
「主子受辱就是奴才无能」这句名言,就是一名宫女乃至于太监所要秉持的后宫生存法则,剪秋或残忍,或狠辣,都是为了成就皇后所甘愿付出的一切。
狠心狠心,「狠而无心」是崔槿汐给甄嬛的建议,打算在那样充满斗争的地方活下来,一名后宫女子的真心之言,表现了自己多年看尽生死沉淀所得到的答案。
甄嬛从天真到成熟的变化,可以说是摆脱初恋情怀而进入理智清醒的过程,她不如皇后一样一切尽收眼底,也不像华妃那样为情所困,从自己的错误中省思原因与改善之道,然后调整自己的步伐,当年选择走出后宫并抛弃女儿,是正确又痛苦的抉择,也是为了保住亲人的不得已做法。
而皇后呢?
她已经达到这样的高人一等位置,看似拥有了一切,实际上心中苦涩悲伤,不得不舍弃良知,所以剪秋最后为了让皇后解脱,干脆冒险想毒杀甄嬛与六阿哥弘曕,然后牺牲自己。
在天子的眼中,「妻子」永远只是纯元皇后,后来日久生情的甄嬛,不过是眼下「最重要的女人」而已。
印象最深的其中一段,是皇帝对甄玉娆解说「妻子」的内容,纯元皇后获得了君王一辈子的遗憾与追忆,活着的人必然无法与之相比,甄嬛曾经为此痛苦,可皇后乌拉那拉氏又怎么没有在这么多年的忍耐中忍受着长久的感情折磨?
剪秋对着皇上的呐喊,充满了无力感和深沉的哀伤。
所谓伴君如伴虎,也就是如此吧?
无论是以何种目的入宫的女人,最终都是多疑皇帝的牺牲品,每天看着别人的脸色活着,前怕狼后怕虎,谁又不悲哀呢?
第一次看到「慎刑司」,觉得这样的地方非常血腥丑恶,因为只要能问出答案,审案者可以不择手段。
在朦胧的背景中,左边那个陌生笑脸,对照的是右边已经崩溃的太监江福海,还有镜头前面坚不吐实的剪秋。
「慎刑司」毁了她的容貌,让她的手指插入又尖又可怕的逼供长针,但是剪秋死也不愿多说,反而皇后长年的首领太监江福海却立即妥协。
《后宫甄嬛传》里面最脆弱的都是「无根之人」,受刑马上招供的也是「公公」们,只有那些念旧情或为家人、主子牺牲奉献的宫女们,可以无怨无悔忍到最后,还能不吝于付出自己的残躯及性命。
说到底,后宫之人都是悲剧的,后宫中的每一位女子都得面临这样的悲剧,在他人的背叛与出卖之下,不断咬牙承受,真可谓万艳同悲,令人瞠目啊!
(待续)
※本文经原作者授权,未经允许请勿随意转载。本文作者部落格:http://betablog.udn.com/rosylovesyou/6460282。本文原标题:《后宫甄嬛传》观后感(十四)太监与宫女们的故事:大家都是可怜人!因本报标题有字数限制,略加修正。
●作者Rosy,水瓶座,新北市。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