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浪费严重,循环使用为何只是看起来很美?

来源:中国教育报刊社

作者李健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辽宁鞍山中小学部分教材进入“循环利用时代”。科学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的教材成为各年级同学循环利用的公共用品

教材循环使用,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已有之。如在美国,一本教材的平均使用寿命为4~5年,虽几经易主,依然光洁如新,循环利用根本不成问题。在英国,虽然政府没有就教材回收再利用进行明确规定,但英国的中小学普遍循环利用课本

教材循环使用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教育部发布的《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我国在校中小学生人数约为1.94亿,以每个学生一年两学期平均使用10册课本计算,一年就要用课本20亿册以上。按每人每学期课本平均重1500克计算,如果课本连续使用5年,可节约528万吨文化纸,生产这些纸要耗费300万亩木材、52800万吨纯净水和633.5万吨煤。若以中小学人均课本费180元算,扣除平均成本,全国每年至少可节约书费316.8亿元,这不是一个小数目。可以说,循环使用教材,既节约又环保,可大量减少树木纸张印刷方面消耗,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还可以减轻家长负担,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节约、环保等好习惯

可是这样一个利国利民的好做法为何在中国遭遇“水土不服”无法全面推广呢?这是因为在教材循环使用过程中碰到一些暂时无法跨越的障碍

一是时下中小学生蘸口水翻书的习惯普遍存在,而学校旧书消毒杀菌工作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循环使用教材本身存在着巨大的交叉感染风险

二是由于循环使用教材破损严重,班级补充新书时,哪些学生拿旧书?哪些学生拿新书?这让任课教师左右为难,不管采取何种方法分发,都不可能确保公平,一些家长也会因自己孩子拿到旧书产生不满,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家长和学校的关系

三是因为教师不允许学生在循环使用的教材上随便做记号、写笔记,学生只能另买笔记本课堂记录,这样既多花了钱,又不如直接写在教材上省事,复习起来也不方便,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正因为教材循环使用有着这样那样的弊端,导致教材循环使用只是看起来很美,不少地方仅仅象征性地选择科学、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部分非中考、高考科目试行,而无法全面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