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甄嬛传》之28/后宫的合纵连横
文/Rosy
有网友来信问我:这几年好像没有什么好看的电视剧,是不是可以推荐几部?
这里所述仍按照个人喜好,根据这段日子以来所观察的少数电视剧,具备可看性的似乎不多,有需要动点脑筋思考前因后果的《Prison Break》(越狱)一至四季、很黄很暴力的《Spatacus》(斯巴达克斯,我仅看了两季)、O六年拖延迄今仍未写完的《大明王朝1566》、拍了几集就绝版的《英雄志》,以及两部《水浒》的一些感想,想动笔的题材真不少,就恨自己没有时间来整理观赏影片之后的许多笔记。
好戏或许容易错过,而且个人闲暇时光不多,近期内地连续剧多数为小说改编,只要原著作品在手边的,我都会花点时间瞧瞧,曾与朋友聊天时谈及《后宫甄嬛传》,我最大的感慨是:幸亏自己没有太在意剧照上明显的错误,努力挤出一些时间来观赏此剧,不然真的会有些可惜。
回到主题,我在前文〈《后宫甄嬛传》观后感(廿七)婆媳关系(1)太后乌雅‧成璧「婆婆」的手段,观察纯元、皇后、端妃、华妃之恐怖平衡〉,就是想要探讨太后这个女人,这样一个玩转后宫的斗争胜利者,其内心世界是非常复杂的,有必要加以解析。
太后那「恐怖平衡」的手段,可以说招数使得淋漓尽致。
大约在看第一遍的时候,我回头去翻了翻小说,不免思考电视剧为何要如此改编的重点;在原着里面,出面挑选秀女的是皇帝和皇后,可改编版本出面刁难甄嬛的反而是太后。
那么,问题就出来了:太后为什么要这样刁难甄嬛而不希望让她入宫,甚至当场就想用「犯了皇帝名讳」(「甄」姓与雍正帝名字「胤禛」同音)的名目来陷甄嬛及其父甄远道入罪?
在那个文字狱盛行的年代,臣民必须战战兢兢来避讳,既然殿选时甄嬛以「先帝」都赞扬自家姓氏来回答太后的「名讳」疑虑,但太后为何还要给孙竹息使眼色,先是弄了杯茶泼在甄嬛前面,然后接着又使出放猫吓人的阴招,意图让甄嬛落选?
这些基本设想,是编剧花了不少时间且导演运用好几分钟的镜头所拍就,那么问题背后出现了一些太后不欲人知的心思,针对甄嬛那与纯元皇后「五成相似」的外貌,也就是很清楚的答案了。
关键是:为什么太后很忌讳甄嬛这个颇神似于纯元皇后的秀女?
个人觉得这样的心思很值得探讨,倘若纯元(乌拉那拉‧柔则)真是自己曾经最喜爱的媳妇,兼具美貌和才华,可惜红颜薄命,在剧情的设定中被侧福晋的妹妹(后来的皇后,乌拉那拉‧宜修)害死,按照台词里面的伏笔,大致上有以下的结论:
一、乌拉那拉氏的两姊妹皆是精心设计的政治婚姻,庶女(后来的皇后,乌拉那拉‧宜修)嫁给雍王爷,出自太后(当时的「德妃」)的意思,后来嫡女的姊姊纯元(乌拉那拉‧柔则)去勾搭妹夫雍王爷,也出于这位婆婆的授意。
二、太后习惯用恐怖平衡来控制媳妇,弄姊妹两个给自己的儿子,可以互相制衡,以免由于专宠而专权。
三、纯元(乌拉那拉‧柔则)与妹妹(后来的皇后,乌拉那拉‧宜修)都莫名其妙失去了孩子,前者难产死亡出自妹妹的谋害,因为妹妹所生的长子弘晖之死,与纯元嫁给雍王爷关系密切。
假如太后真的喜欢她的表姪女们,何必先弄了妹妹入门又搞鬼弄了姊姊,让两姊妹互相争宠?既然都是自己的棋子,为什么又要两个关键的棋子恶斗来「杀敌一千自损三百」?
在〈后宫甄嬛传》观后感(廿二)看「纯元皇后」这个貌似完美的「梦幻偶像」有多狡猾(中)丧子与流产〉这篇文章里面,特别分析了姊姊纯元(乌拉那拉‧柔则)处置一名侧福晋的罚跪事件,导致那位侧福晋小产,三篇系列也剖析当时另一侧福晋的妹妹(后来的皇后,乌拉那拉‧宜修)也在纯元跟雍王爷浓情蜜意时失去长子弘暄,纯元自己也难产身死,就算那个无名侧福晋可能和纯元有隙,太后又怎么会容忍自己的媳妇一连失去三个皇孙?又怎么可能容忍与自己合作的乌拉那拉氏两姊妹那般恶斗?
纵使太后很想要皇孙,自己的两个表姪女在雍王爷后院起火,小妾死了不说,正妻的大老婆纯元也挂点,当初的盘算却搞得接连失去三个外孙,是不是过于放纵表姪女们,或者就是有意让表姪女们都无法让自己的儿子专宠,不得宠或军系背景的没子女,得宠的就想办法加以控制,以达到训练出一个无情帝王的目的?
太后明知自己儿子的皇帝好不容易终于得到一个心爱女子纯元(乌拉那拉‧柔则)最类似的替身甄嬛,照理来说应该很高兴啊,最关键的问题是:若太后真的怀念并喜欢自己的表姪女纯元(乌拉那拉‧柔则),为什么看见外貌性格各有五成相似的甄嬛,却要如此忌惮?
老话一句:「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个人认为太后想要一手调教出帝王典范,而用媳妇们的悲惨为祭奠,大致上除了恐怖平衡之外,还要搞合纵连横来铲除异己,以免感情影响皇帝的龙椅和满人江山。
在甄嬛受宠之后,太后的态度也值得思考。
电视剧里面的太后为了儿子牺牲一切,无论是弄到妃嫔吉服给表姪女纯元,或者是设计让两姊妹都嫁给雍王爷,所有的手段不外乎是要帮助儿子得到天下。
既然很忌惮与纯元(乌拉那拉‧柔则)神似的甄嬛,为何好像又对这位媳妇恩宠有加、故意要甄嬛常常去陪伴自己或抄录佛经?
仿佛有些前后矛盾的做法,实际造成的结果很清楚:甄嬛由于受皇帝宠爱,可以随时出入上书房而在养心殿或勤政殿帮皇上决策政务,也同时能够亲近太后,好像一举数得?
太后为何前后态度大转变,貌似从防范甄嬛,忽然顺着帝王的意思而善待这位媳妇?
然,若非太后如此拉拢甄嬛,加上甄嬛得宠,在无法对抗年家的时候,扶持甄嬛来跟年世兰分庭抗礼,甄嬛又怎么会被年世兰嫉恨并多番设计陷害?太后真的对这些斗争不晓得么?
花团锦簇之外,甄嬛这个媳妇的受宠却使得她自己如烈火烹油,成为风口浪尖上的明显箭靶,除了华妃一连施计迫害,皇后一党的齐妃也忍不住跳出来对付甄嬛,是不是达成了一种后宫谁也得不着好处的恐怖平衡?
在自己成为太后、儿子当上天子的时候,太后在政局上不想硬碰硬,前朝以铁血手腕推行政策,后宫也就只有利用士庶两族矛盾,再进行调合,从他们的妥协中得到于政局有利的结果,所以如何对待自己这些满军旗或汉军旗的媳妇,合纵连横的手法要拿捏妥当。
利用「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样的手段,太后耍的合纵连横计策,也能够从赏赐之物上看得出来。
太后(乌雅‧成璧)的赏赐,如〈《后宫甄嬛传》观后感(廿七)婆媳关系(1)太后乌雅‧成璧「婆婆」的手段,观察纯元、皇后、端妃、华妃之恐怖平衡〉的列表,看来看去也就在《后宫甄嬛传》出现没几回,而且针对的也是特定人物。
好比华妃(年世兰)曾经得到的凤凰流苏金簪(如下图)。
在此顺便解说一下,「孝惠太后」并非是康熙帝的妃嫔,而是更早一辈的人物,也就是清世祖福临的皇后、后来成皇太后,后来被追谥为「孝惠章皇后」的博尔济吉特皇后。
这一段情节也有点寓意,假如回顾历史,清世祖曾经废了本来的皇后为静妃,扶持的是自己喜欢的女子为皇后,那么太后(乌雅‧成璧)从「孝惠章皇后」的博尔济吉特氏这位曾经的皇祖母所得到的发簪,不就是表示一种女性地位的传承?
也就是说,太后在暗示年世兰:当年那位先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隐忍而等到了终于封后的一天,将本来的皇后斗垮,这就是从以前的博尔济吉特氏太后手中得着的金凤簪,现在转手给年氏,华妃总该明白这其中所表示的意义和期许吧?
可是,事实真是如此么?
皇后(乌拉那拉‧宜修)看似是太后的人马,亲姪女的亲上加亲关系,哪是年世兰这样的媳妇可以相比的呢?
假如真的疼惜年世兰,怎地又扶持端妃(齐月宾)来对抗华妃?
什么是好手段?看看太后,她玩的就是这种两面三刀的手段。
再看下面那只金簪,先是赏给了沈眉庄,结果如〈《后宫甄嬛传》观后感(十四)太监与宫女们的故事:大家都是可怜人!〉出了个假孕事件,华妃(年世兰)斗垮了惠贵人(沈眉庄),使得沈眉庄被幽禁,差点被人毒死,皇帝当场还拔下这只赤金簪羞辱了沈眉庄。
接着呢?
甄嬛受宠,太后(乌雅‧成璧)又拿珠宝补好了这只金簪,跟着又赏给了受封为莞嫔的甄嬛,使得甄嬛再度被年世兰盯上,闹出了后来的许多层出不穷的陷害计谋。
太后(乌雅‧成璧)的赏赐是好拿的么?
拿过金簪的人都倒楣了,而且这些汉军旗的女子,从沈眉庄斗华妃、年世兰斗甄嬛,一直到甄嬛被皇后(乌拉那拉‧宜修)斗垮,哪一个后宫女子与太后没有关联?谁又不是这种种合纵连横手段里面的棋子?
这般先拢络、后打击的手法,可以说是玩阴谋到极致的设计,既然无法防堵甄嬛的入宫,就来个「如欲取之,必先予之」的桥段,太后(乌雅‧成璧)怎么对待这些媳妇,背后种种不为人知的恶意,大概都需要细细体会。
太后(乌雅‧成璧)对于甄嬛的防备,从甄嬛入宫之前便已经深入内心,因此从未有过好感,而且百般思索要如何来分甄嬛的宠,甚至在甄嬛承宠之前,便早已有了一些对付这些后宫媳妇的念头。
太后手中的棋子很多,无论是最早的纯元皇后(乌拉那拉‧柔则),或者是皇后(乌拉那拉‧宜修),最主要的端妃(齐月宾),又好比拉拢华妃(年世兰),所有的目的都是要维护自家政权,让这些媳妇们忙着互斗、削弱对于皇帝和朝政的影响力、使她们自取灭亡罢了。
而要扶持沈眉庄的最初盘算,就如我在〈《后宫甄嬛传》观后感(九)沈眉庄和温实初的恋情,还有沈氏的身家解说〉所说,太后拉拢的汉军旗媳妇,多半是武将之女,倘若仔细观察皇帝为何找了敬嫔(后来的敬妃,冯若昭),观察〈《后宫甄嬛传》观后感(十)最透澈的齐月宾(端妃)、最重亲情的冯若昭(敬妃)和不得不依附或听命于甄嬛的女人们〉后面是否有太后的影子,答案就很清楚了。
太后想要拉拢这些武将之女,意在让这群女人背后汉军旗的武将们自相残杀,后宫里面的合纵连横,脐带连接的是前朝对抗侵轧的厮杀与对抗,从一开始纯粹的目标就是耗竭这种种不利于满人江山的不安定因素,那么如〈《后宫甄嬛传》观后感(廿七)婆媳关系(1)太后乌雅‧成璧「婆婆」的手段,观察纯元、皇后、端妃、华妃之恐怖平衡〉也讲得很清楚的逻辑,太后无非要延续恐怖平衡来转移基础上的满汉矛盾。
媳妇里面的汉军旗武将之女有:年世兰、齐月宾、冯若昭、沈眉庄。
太后要利用这些女子互斗,其心态完全可以理解,那么对于甄嬛的忌惮,除了此女面貌性格神似纯元,可能会对那个难忘初恋的皇帝造成无可逆料的影响之外,太后本来对文官之女没有太多想法,岂料甄嬛又是一个如同纯元皇后(乌拉那拉‧柔则)姊妹那般聪明的人物,对于政治有一定的想法,那么太后千方百计要引得甄嬛入彀,从华妃(年世兰)的妒恨到放手让皇后(乌拉那拉‧宜修)去害人,也是能够预期的了。
太后(乌雅‧成璧)对沈眉庄的想法,一开始就像对待年世兰,都是拢络并埋伏着来对抗华妃的棋子。
以沈眉庄而言,皇上根本就不对她用心,随便一个假孕事件弄出来就可以看出,最核心的问题是太后也没个表示,显见沈眉庄一开始同样是她认为可以牺牲的棋子。
沈眉庄为了求得生存,依靠太后是正确的道路,那么问题又出来了:为什么在皇后没有跟甄嬛撕破脸以前,沈眉庄并未与皇后(乌拉那拉‧宜修)交好?甚至也没有任何讨好的表示?
在这里我要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沈眉庄入宫那么久,却一直没有办法顺利怀孕?
为何就像〈《后宫甄嬛传》观后感(九)沈眉庄和温实初的恋情,还有沈氏的身家解说〉的描述,沈眉庄入宫第一年那样受宠,三不五时就侍寝,怎么没有怀上孩子?反而跟温太医就那么一次一夜情,太后赏的春酒一壶下肚,两人就干柴烈火并珠胎暗结?
这些个问题的答案,沈眉庄没说,电视剧也没写,但是结论很明显:沈眉庄怀不了孕,年世兰不可能下手,有那个能力来对付沈眉庄、或暗中下药、或在药理方面动手脚,最可能的就是皇后(乌拉那拉‧宜修),另一个有办法的则是太后(乌雅‧成璧)。
按照沈眉庄的聪明才智来看,她必然认为是皇后动的手,因此后来寻求太后为庇护,也算是合情合理。
但回顾一下太后对于汉军旗的武将之女有何手段?为什么那壶春酒喝了就能有孕?能够制作出「欢宜香」的太后,或懂得药理的皇后,是不是都有嫌疑?
个人判断:沈眉庄不能顺利怀孕,春酒很有可能是「解药」或「助孕」的方子,太后捏着这个动机论的种种可能性,沈眉庄当初未能在长达一年以上的侍寝得孕,除了甄嬛第一年避宠、有温实初帮忙调理身体、顺利怀上双胞胎在宫外且卅岁以前便很难再孕的莫名健康问题之外,对照其他汉军旗媳妇们纷纷不孕的结果,婆婆下手的可能性特别高。
可以说,太后(乌雅‧成璧)一开始对于沈眉庄是有顾忌的,就算沈眉庄是武将之女,可能一入宫就遭到皇后设计,但太后是否涉入其中,剧本没讲清楚,也只能沦为一些猜想。
皇帝在沈眉庄刚入宫、立足未稳、尚未熟悉环境与人事财务管理之时,就遽然委之重任,要当时还是小小贵人的沈眉庄跟着冯若昭(敬嫔)学习六宫事务,为的就是扶持沈眉庄加入冯若昭的阵容来对抗年世兰,置沈眉庄于险地,背后是不是有太后的授意?
我想答案很明显。
后宫的状况复杂多变,选秀之后有新的血轮入宫,能够对付年世兰的端妃(齐月宾)病重,成天躲在房里不出来见人,而皇上对华妃宠爱无比,却没有孩子,看似一党的皇后、齐妃连成一体,一开始拉拢的是夏冬春、富察贵人,而不受宠的欣常在、芳贵人接连流产,敬嫔(冯若昭)一天到晚沉默自保,后宫两大山头为皇后及华妃,沈眉庄两边都不靠拢,在皇帝有意放任后宫闹腾的状态下,沈眉庄自然得寻求太后的保护。
请思考一下:在假孕事件中,刘畚这个龙套太医的出现,皇后(乌拉那拉‧宜修)怎么可能让一个来历不明的太医进入太医院呢?让年世兰去陷害沈眉庄,就是最好的默许与合作,尽管是最大的敌人及对手,皇后与华妃之间仍能进行默契般的搭配,譬如时疫的时候,皇后特意提点华妃去照顾沈眉庄,实际上不是年世兰早就让手下的周宁海故意使沈眉庄染上时疫的么?
故事一开头,当沈眉庄学习如何帮皇后协理六宫的时候,皇后就已经下手了,太后对此默不作声,是不是也有打压并暗自抑制武将之女的意思?
就像我在前面所说,沈眉庄对于自己无法怀孕,一开始连她自己都没注意,但后来绝对怀疑了皇后,为此也与皇后不亲近。不然一开始沈眉庄那么得宠,甄嬛都能怀上,沈眉庄怎么不行?
后来温实初帮沈眉庄调理身体之后,太后送来春酒一壶,沈眉庄很容易就怀孕了;而皇后一开始按照宫规送过甄嬛一些赏赐,搞不好也做过手脚,那么女人们难以成孕的原因,或者甄嬛在宫外有孕的龙凤胎逃过皇后的人工流产手段一劫,都是可以思考的断点。
其实在生活中,要能活得长久安稳,是否能够寻求一个靠山,其实要看这座山是不是险恶无比;观察沈眉庄与甄嬛这两名媳妇的生存之道,真正能长久的是既能忍又能狠的女人,肯与人为善的沈眉庄,在某种程度上特别讨喜,个人认为这也是太后后来对她转变态度的缘故。
假使思考沈眉庄被敬妃(冯若昭)百般优渥与悉心照料,或者端妃(齐月宾)帮助甄嬛的原因,后来敬妃(冯若昭)、端妃(齐月宾)更是成为甄嬛党羽,不时唱双簧一起对付年世兰,若说是甄嬛的个人魅力来结合同盟势力,可能么? 这些后宫妃嫔都与皇后(乌拉那拉‧宜修)疏远,而敬妃(冯若昭)与端妃(齐月宾)接跟华妃多年不和,这两个妃子为何要等到甄嬛成了气候方开始联手?
只要考量太后的因素,真相就那么一个:当年的秀女早在进宫之时,太后就已经把后宫势力瓜分一光,看似有分派权力的女人是皇后,实际上分配的却是太后,皇后弄走满军旗的富察贵人及有军事背景的夏冬春,剩下的几乎能让年世兰拉拔的手下也都就位,那么秉承太后意志的皇后,要把沈眉庄送去敬嫔(冯若昭)的身边作为对付华妃的打手,更是理所当然。
甄嬛是个具备威胁性的女子,太后本想早早打发走,又顾忌手中棋子不听话,就让皇后或干脆自己来控制沈眉庄,还把芳若这个老宫女安排在沈眉庄身边监视,表面上对这个武将之女有奇货可居的赏识,实际上芳若是太后的内应,可参照〈《后宫甄嬛传》观后感(十四)太监与宫女们的故事:大家都是可怜人!〉一篇。
太后(乌雅‧成璧)唯一没能预料到的,就是甄嬛与沈眉庄之间深厚的友谊。
甄嬛和沈眉庄从小一起长大,她们的感情之深,往往使得甄嬛在受难的时候,总有沈眉庄一起陪着吃苦,这样的姊妹情,对照真正的乌拉那拉氏姊妹的最后下场,肯定会让太后也倍感唏嘘。
但是回到了现实面,太后要让沈眉庄、甄嬛这些媳妇帮她斗垮年世兰,却又不希望甄嬛可以自成一党,成为有能力挑战皇后(乌拉那拉‧宜修)的后起之秀,故衣事件放任皇后下手之前,就已经要计划离间甄嬛及沈眉庄,这是可以确定的。
怎么说呢?
电视剧中的沈眉庄和甄嬛一样,都是不主动害人的人,小说里面的甄嬛对付敌人心狠手辣,好比弄死余莺儿一事,改编剧本将这样的手段放在安陵容头上,因此观察此剧的时候,原着可提供参考,却未必能够解说电视剧编排的情节。
沈眉庄看似性格单纯,或者心思比较简单,但她是敢于出手的那种女人,目的性很强,在后宫里面认准了目标就去做,若非华妃(年世兰)和皇后(乌拉那拉‧宜修)的步步紧逼,沈眉庄也不会那么快就投身于太后之下来寻求自保。
沈眉庄大概知道皇后是太后的人,也明白自己仅得以成为棋子之一,却希望借由孝道来拉近与太后(乌雅‧成璧)的距离,这是讨好的做为,但同时更是在后宫活命自保的法则。
沈眉庄一开始就定下了忍耐低调的策略,出现生命危险才改变了立场,主动对抗年世兰,而且她不过是等华妃自己多行不义,不像年氏那样主动积极去设计别人或污蔑陷害。
以一个媳妇来说,没意愿在一群妻妾里面争宠,就参考了历史上汉成帝的班婕妤,这个同样才华横溢、贤良淑德的沈眉庄,最后学习着失宠后主动照顾太后,为何班婕妤可以免于被赵飞燕汉赵合德姊妹迫害,沈眉庄特别在电视剧里面说了,这样的生活态度自然让太后相当激赏。
而甄嬛呢?
皇帝可以说是甄嬛的初恋对象,基于这种少女情怀,不说甄嬛,后宫妃嫔对皇帝的感情是很复杂的,那些千金的闺阁中哪里见过什么男人?
运气无论好或不好,进了宫被九五之尊所宠,不心动很难吧?
然,回顾自身的处境,汉军旗的女子不比满军旗有势力,要或隆宠或尊重,得看自己在宫中地位、家族荣誉等因素,所以她们争抢的不仅是皇帝的爱那么简单,而是一朝得道能否全家受惠,考量的东西太多,那么感情也就变得不太纯粹了。
皇上遇到朝政问题的时候,若有甄嬛在身边,这个自然而然在身边的女子能够出点主意,听她细语抚慰,或温言劝导,看似甄嬛没有强大的力量,也没有泼天的权势,照理说实在不算坚强的帮手,但天子却能在这样的女子身上发现许多优秀的特质,就算存了半点犹疑,也会采纳一些观点。
对甄嬛而言,皇帝是她最亲密的夫君,手握天下生杀大权,对自己尊重有加,甚至于可说是骄宠纵容,让后宫女子能堂而皇之进入书房帮忙理政,偏偏在他面前,其他妃嫔竟是不能像咨询甄嬛一样,有的装痴卖傻(如齐妃),有的娇纵任性(如华妃),有的全心全意的依靠却老说自己不爱听的诤言(如皇后)。那么,甄嬛怎会不受到宠爱呢?
或许嫁皇帝不好,他会有很多女人,甄嬛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如果天子不疼妃嫔,心不在身上,只能身在深宫的女子,与家人一辈子骨肉分离,或年老色衰时孤独终老,晚景凄凉……
然而,甄嬛为了争宠,不仅是为了自己对于夫妻之情的憧憬,更是为了家族的荣耀,干预政务的举措到了一种地步:对于敦亲王要求给自己的母妃追封一事,一个小小的嫔,却胆敢与皇上讨论皇家之事,这方面没有任何后宫女子能置喙,就连年世兰也不曾做到。
甄嬛这样提了建议的后果,皇上满意了,敦亲王满意了,暗中联合敦亲王的年羹尧也满意了,政治风暴看似解除。
但是,这里有一个重点:太后(乌雅‧成璧)被甄嬛严重激怒了。
请看上面几张图,皇帝跑来找他亲娘致歉并询问意见,这位老太太在儿子还没坐下之前,便已经就定位开始讲话,纵然按捺着满心的愤怒,表面上还是把话说得很漂亮。
或许观众们不会觉得太后(乌雅‧成璧)可能有多愤怒。
因为甄嬛真正犯了太后的忌讳,绝非姓甄那么简单,更不仅仅是做为可以影响天子的纯元皇后替身这层关系,而是成为了必须防范的眼中钉。
请设想:那些「死人」如敦亲王的母妃温僖贵妃、还活着的果郡王已经出宫修道的母妃舒太妃、慎贝勒的母亲熙太嫔等女子,以前不都是跟太后争「宠」的对手么?
就算太后(乌雅‧成璧)是最后的胜利者,有的竞争对手早已死去,或者多数没有出场,太后最憎恨的舒太妃也修行去了,当年这些妃嫔肯定斗得你死我活,哪有可能让这些女人的后代也从追封上面称心如意?
当然,年轻的甄嬛太天真,或许想到了这一层,但绝对不晓得皇上眼前赞赏她的提议,背后就马上跑去找太后赔罪,这是相当反讽的一段情节。
追封事件之后,太后又是怎么做的呢?
忍不住愤怒的太后要给甄嬛下马威,就在同一集,而且是当着沈眉庄的面前来痛斥甄嬛。
太后(乌雅‧成璧)疾言厉色要问罪,为什么特别挑沈眉庄在身边的时候发作?
我想这个原因很耐人寻味。
太后要对沈眉庄表示一种态度:希望沈眉庄看清楚局势,甄嬛这样胆大妄为,犯了太后的忌讳,日后也不会有好果子吃,最好跟甄嬛分道扬镳为妙。
沈眉庄怎么不懂得?为什么沈眉庄后来还是站在甄嬛的身边帮助她?
那样复杂多变的后宫,妃嫔个个精明,最阴险狡诈的太后做了些什么,甄嬛为何能得到宠爱,或者荣居高位,自己还有人脉看似可以成党立威,实际上太后的容忍是一个重点,为的是制衡皇后(乌拉那拉‧宜修)的势力来分宠,主要目的是以甄嬛为打手去对付华妃(年世兰)。
甄嬛可能不是最美的,或许不是最聪明的,在后宫亦不是最有实力的,那她为何能成为后宫的最终领导者,又为何有众多嫔妃如端妃和敬妃愿为甄嬛效劳?
我在此文的前面讲得很清楚,端妃(齐月宾)与敬妃(冯若昭)都属于太后的棋子,要能够达到恐怖平衡,太后婆婆就需要与这些媳妇们搞合纵连横来扰乱视线,如此而已。
原因在于:甄嬛不过是后宫党派之争的棋子,甄嬛早就被孤立了,真相是沈眉庄徘徊于成为太后的棋子或争宠的道具,不愿背弃甄嬛这个好姊妹,而端妃这些棋子都受制于后宫之主的太后,以免任何一方势力不均衡,太后所创造的是一股存在多年的势力,甄嬛不过是这位老妇人手中的棋子、砍刀、傀儡而已。
棋子哪里能够自己走一条新的道路?
傀儡怎么可以不遵从命令而妄自行事?
刀是用来歽伤他人的利器,怎么一出手就用自己已死或没死绝的对手来回头一刀?
沈眉庄怎会不明白中间的原委呢?
她又怎么不清楚太后(乌雅‧成璧)的愤怒?
为何我喜欢沈眉庄,欣赏这个女子的个性,赞扬她多次为了友谊大胆出面对抗甄嬛的敌人,甚至是尽量讨好太后来保护姊妹的举措,这样的女子若能得之为友,甄嬛是幸运的。
而甄嬛的态度呢?
她选择装傻。
太后(乌雅‧成璧)的愤怒是可以预期的,在甄嬛这样的虚与尾蛇之下,也就注定了后来出宫会受到种种非难与痛苦遭遇的过程。
我一直思考:假如没有沈眉庄在太后面前拚命进言,好不容易让芳若能去甘露寺探望甄嬛,要求甄嬛抄录佛经,并表达不容甘露寺姑子任意欺凌甄嬛等人的态度呢?
倘若不是沈眉庄让太后留下甄嬛的小命,在皇后(乌拉那拉‧宜修)有意的对付计策之中,甄嬛哪里还有活路?
〈《后宫甄嬛传》观后感(九)沈眉庄和温实初的恋情,还有沈氏的身家解说〉或许还无法表达个人对于沈眉庄的喜爱,只是回顾许多细节,那样狠心的太后会尽量容忍甄嬛,没有将甄嬛逼上绝境,真的得感谢沈眉庄的良善之心,能够这般对好姊妹的女子,全剧也不过就她一个罢了。
太后(乌雅‧成璧)真的相信甄嬛的说词么?
看看这位婆婆下撇的嘴角,还有脸上那不表赞同的厌恶神情,太后忍耐着不对甄嬛发飙,很大程度在于甄嬛尚有利用价值,而且此时皇帝正宠爱此女,就连给旧恨的那些后宫妃嫔追封,也刻意跑来寿康宫赔罪。
太后不愿意跟儿子撕破脸,毕竟甄嬛这个追封一众太妃的建议,在处理事情的先后次序尚有其必要性,安抚敦亲王这些皇室子弟是很重要的,一干死人也玩不起风浪,追封给了体面,不就这么回事?太后忍得,懂得也等得。
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太后所设计的恐怖平衡概念,必须得让甄嬛与年世兰的斗争持续下去,甄嬛是拔除年家势力不可或缺的棋子,只要还是皇帝心中纯元皇后的替身,要处置也不是太难,那么对照起甄嬛失势后皇后(乌拉那拉‧宜修)顺势扶持了安陵容(嗓音的替身),又让祺贵人(瓜尔佳‧文鸢)入宫来分宠,甄嬛被冷落而不得不在产子之后出宫带发修行,逻辑上就显得很有趣了。
皇后本就是太后捏在手中的棋子,让皇后出手来对付甄嬛,怎么不在太后的盘算中呢?
这一观点的另一证据,就是导致甄嬛失宠的故衣事件之前,还有年世兰被曹琴默告发之后,后者晋升为襄嫔,甄嬛的势力表面上大涨。
这个事件可以对照的是皇后(乌拉那拉‧宜修)对于齐妃的好手段,和小说有所不同,原着里面甄嬛找了端妃(齐月宾)合作整垮年世兰,并且自认为无比智慧地毒死了曹琴默,耍的手段同样是「杀母夺子」。
电视剧的改编版本,犯下这种恶行的变成了太后与皇帝合谋,曹琴默被太后毒杀,接着还是遵循老情节,曹琴默的女儿温宜公主被送去端妃(齐月宾)身边抚养。
难道这不是出于太后(乌雅‧成璧)的主意?谁能决定一个公主的抚养权?
毒死曹琴默之后,把公主当成礼物送给端妃(齐月宾),这是一种拢络的手法,毕竟端妃无子女,老来没有依靠,那么可以倚仗的就是有个养女在身边了。
可是,在曹琴默被毒死之后没过几天,怎么甄嬛就被皇后陷害而犹如被打入冷宫一般,穿了纯元皇后故衣而被禁足于碎玉轩呢?
端妃(齐月宾)不是该欠了甄嬛的人情么?敬妃(冯若昭)怎么没有出声相救呢?为何沈眉庄帮不上忙,温实初同样无法去探望,还得流朱用她的命换来太医的诊治?
我曾以为是命运无常,或者端妃事后可能过路拆桥,但后来发现能够将温实初调开,在沉默中阻止上述这些人的行动,除了合作的太后与皇后两人,谁能办得到?
太后觉得曹琴默这个棋子心狠手辣,不能久留。那么甄嬛呢?
我又思考了崔槿汐的失误,那个一向见多识广、永远防患于未然的掌事宫女崔槿汐,为何没有确切认出纯元皇后当年穿的妃嫔吉服?难道是年纪大了或印象不深?
按照〈《后宫甄嬛传》观后感(廿三)看「纯元皇后」这个貌似完美的「梦幻偶像」有多狡猾(下)不可超越的牌坊〉的三篇解析,既然能够给皇帝造成震撼性的记忆,而且是那样僭越地位的服饰,不可能崔槿汐认不出来。
崔槿汐竟然在礼服这种大事没派上用场,个人不认为是皇后太狡诈,或者事情太突然,最后还要凭借流朱一条小命和甄嬛肚子里的孩子来救场,以一个后宫里面的掌事宫女来说,这样的情节有些牵强。
再者,为何崔槿汐、端妃(齐月宾)、敬妃(冯若昭)暗中照应着甄嬛?就算如〈《后宫甄嬛传》观后感(十二)甄嬛身边的好姊妹(崔槿汐、流朱)和最差劲的妹妹甄玉隐(浣碧)〉的思考,一个宫女早年受到的恩惠可以持续多年不忘,但我所思考的一点,在于崔槿汐为何要保持缄默。
在电视剧里面,崔槿汐与芳若姑姑关系不错,又与内务府的新任总管姜忠敏友好,那她怎么可能不清楚纯元皇后故衣事件的原委呢?
在那样的时代,或许一名宫女愿意为主子付出,但后宫奴婢捧高踩低的习性,或者崔槿汐有些牵强的说明,瞧瞧甄嬛一入宫的时候,因为避宠尚且有康禄海之流的奴才叛变,那么很快就宣布效忠的崔槿汐,为何要如〈《后宫甄嬛传》观后感(十五)无根之人,有根之情,从苏培盛与崔槿汐「对食」,谈周宁海、小允子说不出口的爱情 〉文中所说,特别得利用机会去测试小允子的忠诚?
个人认为崔槿汐的摇摆,或者对于甄嬛真心的眷顾,其实一开始不免要考量的是太后要怎样处置甄嬛,那么避宠时崔槿汐的效忠,或来崔槿汐要甄嬛「狠而无心」,大抵是要准备对抗太后与皇后联盟的设想。
请回顾一开始太后对于甄嬛的疑虑,从芳若到后来的沈眉庄,太后对于甄嬛的不信任及提防,大致上会利用的自然是弄个感念纯元皇后的棋子如崔槿汐,特地安排了待在甄嬛身边。
崔槿汐对于甄嬛的死心塌地,后来应该可以视为个人的人格魅力,以及甄嬛对于宫女的友善对待,那么崔槿汐让甄嬛接近端妃(齐月宾),崔槿汐或多或少没能说出口的,是这样一个老资格的宫女必须具备的眼色:六宫无论谁受宠,谁的地位又能高过于成为皇太后及皇后的两个女人呢?
崔槿汐未必是太后的人马,自然也不属于皇后那个害死亲姊的手下,当一个利益集团首脑倒下,没有作鸟兽散,而是选定一个可以投靠的对象,为了过上下半辈子的好日子继续奋斗,我想这是崔槿汐的思考,也是她不愿意主动得罪太后与皇后的主因,这是题外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