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甄嬛传》之10/不得不依附或听命于甄嬛的女人们

文/Rosy

在《后宫甄嬛传》里面,组织起来共计有三大派系,其领导者先后为:皇后(乌拉那拉‧宜修)、华妃(年世兰)、甄嬛。

对于后宫里面的女人来说,要不要参与这样子的小圈圈,或者自己单打独斗,就看这些入宫女子心中盘算。

后宫的世界非常现实,连接着前朝政治与家族兴旺,就连在这群女人之中求得自保,在某种程度上也有难度;倘若心气大了,想往上爬来得着位份,必得成为他人党羽,听从其余更高阶级的领导人命令,进行谋杀或成为帮凶的活动。

套用一句个人很欣赏的配角曹琴默所说的一句经典名言:「两虎相争,就算在夹缝中的小兽,也得给自己找条后路啊。」

这「两虎」说来也简单,就是皇后(乌拉那拉‧宜修)、华妃(年世兰)二人。

皇宫的女人真是命苦,那么多人争宠一人,弄不好把命赔进去,身分不高还得瞧瞧皇帝是否怜惜,否则便如那聪明的曹琴默最后让天家之人毒死那样,在毫不知情中昏睡梦魇而逝,说来也真是可怜。

又好比安陵容,这样的女子性格很真实,犯过浑,看似对皇后忠心不贰,实际上谁都要算计,她与甄嬛对话的言辞锋利爽辣,十分发人深省;而沈眉庄有女人的心思和包容,和甄嬛皆属于聪明的女人,就算面临困难,也会努力活下去。

而在众多妃嫔之中,始终有两名女子沉潜而低调,悄悄观察着甄嬛身边所发生的一切,她们就是齐月宾端妃)、冯若昭敬嫔)。

甄嬛曾说:「人有喜怒哀乐,伤心流泪何罪之有。」

在这出戏中,有一场哭戏特别使我印象深刻,那就是齐月宾(端妃)刚出场没多久之时。

在昏暗的夜色下,没有星光,甚至暗淡得没有月亮,齐月宾(端妃)搭着延庆殿唯一一名服侍宫女吉祥的手,走在无边无际的黑暗里,她流着眼泪狠狠地念着华妃(年世兰)的名字,发泄满腔恨意地说自己想要报复,并且打算找人合作

因为她听见了那神似纯元皇后(乌拉那拉‧柔则)的歌声,正是当时最受宠的安陵容在为君王欢唱表演,而皇后早已仔细训练过安氏的嗓音,让人以为她若是要对抗华妃,可能的首选会是安陵容。

「机会」和「人」是齐月宾(端妃)所需要的,因为她在这后宫里面的生死存亡,就在于能否将长久以来的敌人年世兰打倒。

齐月宾人单势薄,表面上能位列妃位,实际情况却比小说还凄惨,华妃为了整她,偌大的延庆殿不让内务府派宫人进去服侍,每天只给发馊的食物,每个月的月例银子参照答应的份例,管理六宫事务的年世兰,生活的乐趣就是看着齐月宾痛苦。

当齐月宾病情转重的时候,年世兰禁止太医院的大夫过去给她诊治,简直就是要她活在痛苦中慢慢死去。

那时的华妃管理六宫事务,长期折磨齐月宾的原因,也就是她以为自己的第一个男胎是死在齐月宾那碗下了毒的安胎药里面,女人的复仇,就是让自己的仇人持续受苦下去,直到死亡的那一天为止。

齐月宾(端妃)必须寻找盟友,假如安陵容具备那么类似于纯元皇后的歌声,只要能让安氏得「宠」,分了皇帝对年世兰的宠爱,那么就有可能报复当时统摄后宫的华妃了。

然而,齐月宾并未接触安陵容,她的盘算只能另起炉灶,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安陵容是皇后的人马。

齐月宾不愿意跟安陵容合作,也和皇后乌拉那拉氏划清界线,主要是因为皇后长期漠视自己被年世兰折磨的情况,而且内心跟华妃一样险恶,齐月宾应该晓得自己的弱势与无奈,找上安陵容就是与虎谋皮,而阴狠的皇后肯定不愿直接同年世兰为了她这样的一个皇上根本不在乎的妃子直接和华妃撕破脸。

华妃那样狠毒且睚眦必报,皇后这般冷血而故作旁观,其他的后宫女子无法合作,人人都想自扫门前雪,或干脆明哲保身,没有人愿意帮自己一把。

齐月宾心底的悲苦,还天天跟自己的贴身婢女窝在那冷清如冷宫的延庆殿,大致上可以想像,她心底是多么急切想复仇,却又是如何地绝望。

这个时候她发现了甄嬛,那个具备五分神似已故纯元皇后的女人,所以选择出手了。

齐月宾年逾四十,早已不可能获得任何的「宠」,自己的身体状况又差,皇帝那敷衍或愧疚而偶尔去探病的作为,也漠视她长年受年世兰压迫,选择冷落这样一个苦命的女人,或天家为了拢络年氏的行径,早就寒了齐月宾的心。

皇上这厢只顾着自己身边新进的美人,不过,刚入宫的甄嬛看似善良美丽,可以说是最好的合作对象

一个人只有到了绝境才懂得反抗,才懂得义无反顾。

甄嬛持续被华妃斗争,皇后也要设计她和沈眉庄,所以齐月宾冷眼等待,等待甄嬛被逼入不得不反抗的境地,到时才是最佳的合作时机。

小说里面的端妃,不像电视剧中的齐月宾,改编删除了她擅长乐器的特质,也少了些模糊的描述,反而给了这个人物更多的血肉。

齐月宾是个聪明的女人,基本上能够在后宫活下来的女子,地位仅次于皇后的,还能长久光明正大对抗华妃(年世兰),没一个如她活得这么艰苦,也活得如此高傲不屈。

年氏多次殴打她,也未能让齐月宾屈服,多少后宫里面龌龊的争「宠」与夺「宠」行径,好比曹琴默在华妃的示意下弄出的抓阄事件,或者后来引发的「惊鸿舞」及《楼东赋》,为了皇上能留一眼在自己身上,女人们花的心思永远不少。

但,齐月宾看不起那些后宫妃嫔,她一个人都瞧不上眼,只愿咬牙活在等待中,期盼着甄嬛找上自己帮忙的日子

齐月宾(端妃)这样的女人,宁可理性而冷静地等待机会,也绝不冒然躁进,表示她是个举棋若定的机敏女子,从不愿在人前显山露水,也就独独看重甄嬛对于皇上的影响力。

甄嬛无数次使得后宫起火,皇后与华妃(年世兰)各自为了不同的理由,对她采取各式各样的计谋,而甄嬛从中逐渐学得应付的能耐,也得到了天子的宠爱。

女人的战火烧不烧都不要紧,或许「宠」暖得了身子,也暖不了心。

齐月宾不在乎那些乱七八糟的斗争,唯一使她怜惜的,也就是曹琴默的女儿温宜公主了。

可以说,最可怜的是温宜这个小公主,生在帝王家真是悲哀,无论何时,许多后宫女人都要利用那无知且无辜的小女孩

齐月宾(端妃)就算再淡然,也忍不住想要保护那个小公主,温宜从出生就没过上几天安生日子,不是被年世兰拿去邀「宠」受虐,就是自己亲生母亲都要以之作为筹码,看在齐月宾这样无法生育的女人眼中,自然不免深感疼惜。

想必,温宜公主的可爱,引起了齐月宾的关爱,她不惜将自己陪嫁的项圈也送给了温宜公主当周岁贺礼,就连那个小女孩在雪地滑倒,都要以妃位之尊去救助她,齐月宾那时甚至为此跌伤了手臂。

能够为一个并非自己亲生的公主做到这种地步,可以说,齐月宾是一个本性良善的女子,也算是这污秽后宫里面的极少数好人了。

不过,对于和甄嬛的合作,齐月宾是有些踌躇的,甄嬛同样是被动的。

我没有将齐月宾列入甄嬛的团队里面,很大一部份的原因,就是她为人正直,就算憎恨年世兰,也从未对任何人做过恶行,或如其他后宫女子那样自私自利。

除了沈眉庄以外,齐月宾的人格之高尚,是个人仅将之视为甄嬛「友人」而非同盟的主因;甄嬛出宫前,齐月宾多次帮她,而甄嬛回宫后干的那些坏事,齐月宾一件都没有参与。

她是个活得很透彻的女人,不愿意对付他人,顶多破坏过年世兰的木薯粉计谋和安陵容用麝香害人的事情,或者私下自怨自叹两句,从未有过任何出轨或负面作为。

可以说,齐月宾在我的心中,正符合了那「端」字的内在:正派、善良、耿直而人格出众。

她和冯若昭(敬嫔)是极端不同的类型,却拥有雷同的命运。

再来说说冯若昭这个女子。

华妃(年世兰)出场的时候,故意在给皇后请安时迟到,还羞辱了那个无法前来、因为她折磨而病着的端妃,齐月宾的病情人人清楚,反应却大不相同,也就是下图的情况。

从上面可以清楚看出,年世兰嘲弄齐月宾的残病之躯,像是丽嫔那样的手下,自然讽刺地笑了,但是坐在一边的冯若昭(敬嫔)却暗自低眉敛首,把所有的情绪都习惯性地隐藏起来。

换言之,齐月宾或许为了自尊而骄傲不屈地活着,永远想要避开那些后宫的妖魔鬼怪,那么冯若昭这样的女子,就会尽量隐藏自身,低眉顺眼伪装起自己,表现出看似无害却最聪明的安全模式来自保。

后宫里多少心机深沉的女人,愈发显得一个单纯天真女孩的宝贵,就如同淳儿(方淳意,淳贵人)那样的小姑娘之所以会早死,乃因这潭水太深,想要活下去,都得学会自己自保的一套。

而表面上「浇淳散朴,并行伪貌」的冯若昭,看似有点像欣常在(后来的欣贵人),事实上两名女子的内在差之千里。

按照个人看来,欣常在(后来的欣贵人)有个极大的好处,那就是:她虽算不得聪明,位份太低、晋升太慢,却是个实心肠又安份的好女人。

电视剧开始的几集,欣常在是剧中头一个演出刚刚小产的后宫女子,就算没了小孩,皇上仍想着去造访她,此举也使得华妃(年世兰)特别记恨欣常在。

欣常在一开始见了甄嬛与沈眉庄受到华妃的刁难,总是不忘说几句中肯的话,有时虽因嫉妒不免冷言冷语,实际上倒显出了真性情。

要说这个电视剧里面,纯真的方淳意与一身傲骨的沈眉庄、齐月宾(端妃)不算,要有哪个女人是自始至终都表现了真实无隐的本性,不害人、不争宠、不沾染任何派系,大概也就只有她了吧。

为什么在甄嬛与沈眉庄入宫之前,欣常在这个算是皇帝八个女人之中品秩最低的女子,可以时常受天子「宠」,还能让华妃(年世兰)有「瞧她狐媚劲又犯了」(请参照〈《后宫甄嬛传》观后感(六)华妃一党:美艳凶悍的华妃、马屁精丽嫔、耍花招的余莺儿、忠心的颂芝、最狠毒的曹琴默〉的内容)之强大威胁感?

正因为她什么也不做,这样的女人可以让帝王感到安心。

在某种程度上,齐月宾(端妃)不问世事,对皇上早就死了心,除了想要报复华妃让自己不孕的旧恨之外,刚开始她对甄嬛也相当保留。

齐月宾是最早入宫的女人之一,早在过去也认识纯元皇后,年纪大了又性情淡泊,还知晓皇帝母子对年世兰制造流产、将罪名转嫁给她、多年不闻问的冷酷,封她为「端妃」顶多是一种弥补,天子不可能感觉不出她心中的怨怼。

在君王眼中,「不聪明却听话的女人最可爱」所说的(我在〈《后宫甄嬛传》观后感(五)爱新觉罗‧允礼从果郡王变为果亲王的悲哀〉已经剖析),这样的女人也就是欣常在了。

不难理解,后宫女人为何会有这许许多多的悲剧。

皇帝对齐月宾(端妃)有愧且无情,看待欣常在(后来的欣贵人)无爱又觉得此女太听话而索然无味,这时会拉拢冯若昭(敬嫔)并扶持她来对抗华妃(年世兰),就是个好选择了。

因为冯若昭(敬嫔)不但不笨,重点是她很听话。

冯若昭(敬嫔)算是个心慈的女人。

仔细瞧瞧她,也真是个貌美的女子,,

假使注意一下剧情,每当沈眉庄或甄嬛被华妃陷害,或者遇上困难,冯若昭往往是第一个跳出来说话帮忙的后宫妃嫔,而且还常常是唯一的一个。

冯若昭的善良,太后很是欣赏,当初见了沈眉庄便将她比拟为「有敬嫔风范」,也是一个打算让沈眉庄与冯若昭共同对抗华妃的一项伏笔。

在本剧里面,最厉害的太后,控制着后宫的手法,也就是「制衡」二字罢了。

皇帝又怎么不明了太后的想法呢?

母子连心,皇上看重的是冯若昭(敬嫔)与沈眉庄的背景,前文〈《后宫甄嬛传》观后感(九)沈眉庄和温实初的恋情,还有沈氏的身家解说〉提过,沈眉庄的父亲沈自山掌握在济州的军权,冯若昭同样是武将之女,有这两个汉军旗女人帮衬,或许更能牵制年家势力。

因此,太后重视沈眉庄,皇帝首先就宠幸她并给予高位份的贵人,皇后安排沈眉庄入住咸福宫,让沈眉庄与冯若昭这两个女人拉近关系,先让沈眉庄学习六宫事务,又刻意给冯若昭封妃(敬妃)来分华妃的宠,都是一着着好棋。

甚至,就连当初皇后也看出君王的连环盘算,所以最早拉拢夏冬春,可惜却是个失败的抉择,夏冬春蠢得是个扶不起的烂泥偶。

说到这里,我也不免为沈眉庄庆幸。

设想:倘若沈眉庄继续按照皇帝、太后的棋局走下去,难保不会变成第二个华妃(年世兰)的下场吧?

就像甄远道不过是帮助天家除去年羹尧,瓜尔佳‧鄂敏也仅仅是担任打手之一,结果「狡兔死,走狗烹」,他们与自家人的下场,几乎跟年家一样悲惨。

幸亏沈眉庄够聪明,早就看出自己起初完全被皇上利用,所以跳脱了这种命运,保全了自己的家族与爱情,这是题外话。

要说另一个被皇上母子设计的制衡棋子,冯若昭也常常装笨,譬如她故意算帐算得慢些,就算后来安于给人当作胁制年家的工具,至少后来得以自保。

冯若昭真的笨得不会算帐么?

无数次回忆她的许多举措,或者她所说的话,很容易就能看出,冯若昭聪明得很,更是聪明得常常学会「装傻」。

甄嬛太天真,以为只要爱了皇帝,就会让皇上珍惜她,可惜聪明反被聪明误,太聪明的纯元皇后替身是「不可爱」(不可以爱)的。

沈眉庄太年轻,就算人够聪明了,历练却远远逊色于冯若昭,所以她的「不听话」变得更为「不可爱」,太后与帝王几度想扶持她,此女仍不领情。

至于冯若昭呢?

她这样精明且精打细算的女人,又是后宫中的老鸟,什么手段没见过,又怎么不会懂得皇上与太后母子的盘算?

正由于摸透了,冯若昭又忌讳当时的华妃(年世兰),所以只能安份当个听命的傀儡。

但是沈眉庄这样聪明的女子,也没注意到饭菜中有人下毒,冯若昭却见了食物立即验毒,表示她行事缜密过人,而且设想颇具逻辑,才得以长久在华妃的压制下自保无虞。

年世兰的狠毒,在于她要的是「专宠」,所以要对付后宫得「宠」的女人,只是为了独得君王的爱情。

有时对照年世兰与甄嬛之间报复他人的差异,前者为的是皇上的灵肉专一,后者想的是自己的感情专一,对象也不相同,这也是两人成为对头的主因。

为何冯若昭总是关注甄嬛,并且必得拉拢她?

因为冯若昭早就看透了皇帝的想法,更看透了皇后与华妃均得敬而远之,这也是为了自保,故而不得不采取的压宝做为,就如同前述齐月宾(端妃)的考量,甄嬛是理想而安全的合作对象。

另外还有几点:甄嬛的真实感情世界,或者接近甄嬛能有何等好处,更重要的是迎合皇上。

上面这些全都是冯若昭的考量,因为她看出帝王对纯元皇后的这个替身动了情,「椒房之宠」即将变为类似于华妃(年世兰)那样的完全「专宠」,只要没有意外,投靠甄嬛可保自己在后宫的安稳。

当然,她也会不时提醒甄嬛,尽快怀个龙胎,孩子是女人在后宫最大的资本。

冯若昭为何要好心提醒甄嬛关于怀上龙种的重要性?

又为什么要点出四阿哥这个皇子出身低微,不受皇帝重视,要甄嬛避免接近四阿哥弘历这个爹不疼娘不在的小孩?

一是做球给甄嬛,让人记得自己的好处,再者也是自己心有所感,顺便发泄一下长久以来的委屈罢了。

只要看过《后宫甄嬛传》的人,或许不会有读者或观众留意:齐月宾(端妃)没了生育的可能是被华妃(年世兰)灌下大量的红花,那么冯若昭(敬妃)呢?

为何冯若昭也不能怀胎?

这是一个很耐人寻味的问题,但冯若昭无子的原因只会有一个,那就是皇帝与太后不让她生。

为什么皇上要对她这样狠心?

这个问题同样埋藏于剧情中,冯若昭(敬嫔)从一开始高高列于嫔位,也不过就低于皇后、华妃(年世兰)、齐月宾(端妃)三人之下,君王之「宠」于她来说好像也不算少,怎地她就是无法生育?

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太后曾说过,沈眉庄「有敬嫔的风范」,而天子也不经意露了口风:「敬嫔出身将门之后」。

那么,答案就很明显了。

天家已经有了个年世兰和年羹尧这样头疼的人物,「大将军王」权倾朝野,甚至把影响力渗入了后宫,冯若昭有这样的家世,年家让他多年伤透了脑筋,帝王就没有可能另外稳稳扶持一个新的冯家出来。

生活中有的时候需要用智慧的,但是不要聪明过头了,这也是冯若昭自保的诀窍。

她这样的女人,肯定会猜测一二,一开始也曾经要对付年世兰而成为皇上的眼线,且认为华妃是自己最大的敌人,所以定要不遗余力要帮皇帝观察沈眉庄,并且时常得想法子拉拢甄嬛。

看似很阴谋论的剖析,但剧情里面给了许多的线索。

既然不能生育,也可以乖乖当个皇上的眼线,还不贪图任何金银珠宝(好比剧中的「螺子黛」,冯若昭说她用普通的铜黛即可),此女仿佛是皇家的最佳战友。

请看上面三个连续画面,在那灿烂的笑容之外,转瞬间,冯若昭仿佛有点刻意隐藏的心事。

严格来说,冯若昭(敬嫔)从头到尾都不完全算是甄嬛的派系,不过,比起那正派得不愿意去陷害任何人,或者可说是毫不关切任何人的孤傲齐月宾(端妃),她是个聪明得比较反复的女人。

从下图就可以看得出来,最初冯若昭的联盟对象,是大清最高指导者与万民拥戴的领袖:皇帝本人。

但在冯若昭的盘算里,她从不觉得安全,因为后宫里最要防范的不是所有的女人,而是那唯一的一个男人,那所有女子都要讨好的天子。

可是到了最后,为何这样坚定强大的联盟,还是会有所转向?

就是因为冯若昭(敬嫔)太过于精明,故事中从头至尾,从未有任何一个妃嫔能得着甄嬛与崔槿汐这样的宫廷老江湖特别加以关注。

可以说,能让甄嬛成为盟友却还忍不住猜疑的,也仅有冯若昭一人罢了。

如果从表象看事实,可能会觉得冯若昭(敬嫔)是个安份的女人,但是真相完全相反。

冯若昭那样精明干练,能跟皇帝下棋,把天下至尊也当作对手,可以既和君王联手,也能暗地当探子报信,冯氏这样的将门之女,能耐绝对不在甄嬛之下。

所以,甄嬛自始至终都在防范她,一如冯若昭警醒地防备着皇上与甄嬛,甚至是所有后宫女子那样。

冯若昭(敬妃)是个懂得自保的女人,但她除了爱自己,也无比疼爱甄嬛所生的女儿胧月公主。

冯若昭有一句名言:「妹妹心善是好事,可是在这宫里,只一味地心善就只能坏事了。唯要牢记一句话,明哲保身才是最要紧的。」

倘若没有自小照料胧月公主,或许,冯若昭还是会放弃与甄嬛的联盟,很有可能会重新投入皇帝身畔,做出背叛甄嬛的事情。

也正是为了这样的缘故,在某种程度上,从甘露寺回宫的甄嬛不得不盘算良多,在情在理都得让自己的女儿继续陪伴在冯若昭身边。

每个男人都有一条坚持的底线,那就是要求自己的女人听话。

而每个女人可能都会有两个弱点:心中所爱(未必是丈夫,很有可能是自己,或者是情人),除此以外,就是孩子了。

冯若昭那样的聪明人,不得不为了从小养大的胧月公主而屈服,说来也是一种宿命,因为她从未将心放在那冷血薄情的皇帝身上,没想到有了甄嬛的女儿伴在身边,也就无法继续习惯长年的寂寞了。

就如同齐月宾(端妃)这般的女子,看她痛失生育的能力,或者疼惜温宜公主的感情流露,不免为她早年那样的绝望伤心而难受,我竟也能和她一起恨着。

皇帝终于收拾了年家,年羹尧自裁,年世兰撞墙自尽,当齐月宾(端妃)冷言冷语评论的时候,让人不禁认同之外,也有些「兔死狐悲」的感慨。

怀着点愧疚,又有些安抚,更多的则是畏惧天下人的悠悠之口,皇上给年世兰留了个「敦肃」的谥号,追封为「敦肃皇贵妃」。

齐月宾多年受到年世兰的迫害,还有帝王长久的冷遇与漠视,不免说了点貌似苛刻却又切合无比的评论,却更提醒了甄嬛许多后宫真实的面貌。

同时,甄嬛也从中感受到强烈的警觉,最多的是畏惧皇家的凉薄。

在某些方面,齐月宾(端妃)与冯若昭(敬妃)是非常类似的,她们各自收养了一位公主,也都非常疼爱小孩。

可只有一点不同,齐月宾是同情温宜公主的处境,而冯若昭则是为求排解自己的孤单寂寞而接受了胧月公主。

冯若昭是个聪明又自私的女人,她早就看透了皇帝的冷酷无情,伪装自己很高兴被太后与皇上母子所利用,却又恐惧万分,只得为自己寻找下半辈子的出路,毕竟她年龄较长,没有子嗣可以依靠。

因此,当皇后故意挑拨离间,冯若昭上钩了,她明知不可为,仍旧背叛了这样脆弱的同盟,却是为了得着甄嬛的女儿胧月公主。

冯若昭从来不是个坏人,她的人生是灰色的,这一段自白说得使人动容,也惋惜她满腔的悲情。

她说自己数遍了自己那冰冷宫殿的每一块砖,每日每夜抚摸着就觉得孤寂无比,在这让人寒心的后宫里面,或许皇帝的「宠」并不能带来任何温暖,反而是日以继夜的恐慌与害怕。

冯若昭的出身,限制了她怀上龙胎(甚至使她不孕),也在年家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完全被天子局限了任何得「宠」和家族发展的可能性,只能过着担惊受怕又缺乏保障的日子。

那么,在胧月公主身上得着的一点温暖及母爱的满足,也是可以理解的了;甄嬛明白「君恩如流水,匆匆不回头」的感受,冯若昭同时说自己「终日悬心,寝食难安」,深怕失去公主的同时,还要遭到甄嬛的报复,使人不由得深感同情。

慈母之心,真可教人盲了眼睛,蒙了心智,冯若昭背叛甄嬛的理由,真的相当无奈,就如她当初给皇上当眼线那般,纵然看似满面灿然笑容,心底徒留悲怆而已。

每当回忆起冯若昭(敬妃)说「后宫中的女人过得好或不好,都是如此一生罢了」,就不免为她心疼。

「忍辱保身」的冯若昭,还有那暗中故意透露给甄嬛许多消息,希望甄嬛与冯若昭展开恶斗的皇后,诉说着后宫可怕的斗争手段。

上图就是甄嬛后来成为「熹贵妃」之后,甄嬛时常找冯若昭过去「相商」的圆明园碧桐书院。

有一个问题或许又出现了:既然欣嫔(当初的欣常在、欣贵人)已经效命于甄嬛,为何甄嬛努力抬高齐月宾(端贵妃)和冯若昭(敬贵妃)的位份,反而不给欣嫔太多机会呢?

讲难听点,那是因为欣嫔太「不聪明」且真的对皇帝有感情。

只要看过皇上驾崩那一段剧情的内容,如果仔细瞧瞧,跪在最前面哭得最惨的妃嫔,也就是欣嫔了。

可惜,这样的女子就算可以当朋友,却不能成为同盟,这也是甄嬛始终与欣嫔保持距离的原因。

而对于冯若昭,或者齐月宾呢?

甄嬛努力拉拢她们,不仅是因为这两个女人太聪明,也为了掌握后宫,使皇帝驾崩之后的朝局得以稳定开展,朝向她所设计的方向前进。

冯若昭有了胧月公主,是甄嬛牺牲亲生女儿当筹码的要件,冯若昭自然会尽量帮忙甄嬛,因为爱这个女孩,她很清楚:只要甄嬛倒了,胧月就危险了;一旦帮助甄嬛,胧月与自己必然有相当的好处。

因此,无论甄嬛想怎么做,头一个跳出来赞同的,就是冯若昭了。

这时齐月宾(端贵妃)的存在,相对于甄嬛来说,也就少了点把柄,而需要尽力示好或威逼。

当然,齐月宾是对甄嬛有些不满的。

为何甄嬛不许后宫女子(包括她们几位贵妃)去见皇帝,得问过太医(甄嬛的手下卫临,后来的太医院院判)?

明眼人如齐月宾,早就看出甄嬛是想对皇上动手了,冯若昭自然也瞧得清楚,只不过后者不会说,而前者是不敢说。

齐月宾是真的爱过天子,余情未了,使得她对于甄嬛处置后宫,并且打算让帝王那样孤单死去,还将保密工夫做到这样滴水不露,肯定是铁了心要动手弑君,觉得有些冷血。

不过冯若昭对皇上没有感情,齐月宾则是对于意图弑君的甄嬛心生不满,但两名贵妃更恨帝王冷血,所以最后出现的情况是:两名女子默然妥协。

妥协除了是表态效忠,更是共同的报复,而且同时让她们三人得以安稳度过后半生。

上图的冯若昭怒瞪齐月宾,是因为后者点出关键,齐月宾始终不愿掺和这些丑恶之事,冯若昭却深怕惹恼甄嬛,甄嬛或将被逼得不得不对她二人动手封口,所以当下不免紧张起来,那眼神的变化演得真是好啊。

请看下图,那是带了点畏惧和妥协的神情,齐月宾始终还是对这种做法不赞同,决定配合甄嬛保持缄默,只是为了心底对皇上的那点长年累积的怨恨所致。

默不作声的态度,努力表态以示联盟,齐月宾的心情是复杂的,女演员的演技也是极度优秀的,表现在眉端眼间,那细致的变化全都是说不尽的好戏。

甄嬛太过于精明,也早就学会了算计,就算齐月宾对她的某些作法有点不满,仍被很快安抚了下来。

或者可以说:弑君行为,罪恶滔天,谁参与就是掉脑袋的连带下场,齐月宾被甄嬛的狠辣所震慑了,不得不婉言表态,也是为了自保。

不管如何,真正下手毒害皇帝的女人是叶澜依(宁嫔),剧情走至最后,叶澜依割腕自尽,就算有人查起此事,甄嬛也能将谋杀全推到孤身入宫的叶澜依身上。

死人无法说话,用言语气死人也是一种查不出结果的好方法,至于被甄嬛一手扶持的乾隆皇帝,又怎么可能砸自己的脚来揭开这样的疑案?

因此,甄嬛安心了,冯若昭(敬贵妃)安心了,只有齐月宾(端贵妃)有些心虚。

此剧宣扬的是什么?爱情吗?女人的复仇么?我看都不是。

一个出轨女人最后却做了皇太后,似乎好人无好报,恶人有厚报,表面上和道德理想相去甚远,可是对照一下其他后宫满身血腥的女子,冯若昭或齐月宾没害过谁,顶多就是甄嬛对于那些害过自己的人个别复仇,并且复仇成功罢了。

但也要想想:甄氏为了自己的安全而让四阿哥即位、弑君和许多复仇,其实是因为她失去的更多,甄嬛是故事中彻彻底底的失败者,亲生女儿得交由冯若昭抚养,亲生儿子弘曕得送去宫外的果亲王家过继,就算有冯若昭和齐月宾当养老的后宫伴侣,这两个女人却不会把她当成朋友。

三个女人的对话,或者最后相对无言,仅能牵手以示同盟,这样的战线打开,甄嬛也就顺利弑君得手了。

请注意这些人的神情,齐月宾那低头委屈的表情,冯若昭撇开脸哀怨的神色,志得意满的甄嬛那嘴角微微的笑意,诉说着她最后的残酷胜利。

以及她的失败:就算手牵在一起,齐月宾心中彼此有了芥蒂,甄嬛肯定是必须留个心眼了。

无论如何,封建社会的帝王后宫是不该存在的,这就是此剧倡导一夫一妻和乐融融的重点。

一夫一妻制是多么的必要,剧中小三、小四至廿八个女人之流,实是祸国殃民的腐败问题,想要成为种马般的皇帝周旋于许多老婆之间,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小老婆夺权不说,可能帮别人养儿子还懵然不知,更严重的会付出生命的代价,所以男人可得慎之、戒之啊!

(待续)

※本文经原作者授权,未经允许请勿随意转载。本文作者部落格:http://betablog.udn.com/rosylovesyou/6456008。本文原标题:《后宫甄嬛传》观后感(十)最透澈的齐月宾(端妃)、最重亲情的冯若昭(敬妃)和不得不依附或听命于甄嬛的女人们,因本报标题有字数限制,略加修正。

●作者Rosy,水瓶座,新北市。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