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甄嬛传》之25/那些萦绕不去的「暗香」

文/Rosy

之前接到一封陌生网友的来信,询问相关主题,所以再开一篇来解说;至于浣碧何以讨厌、诸多男角的对比、婆媳问题、安陵容的转变、剧情细部分析等,日后会一一发表。

说起《后宫甄嬛传》这出戏,之前曾与一位女性朋友聊天,谈起电视剧和原着小说差异,我多次强调自己的基本概念:评论任何美好的人事物,赞赏的言语文字只要点到为止即可,倘若好话说了太多,那么「余韵」就显得淡化了些。

曾有网友认为这样不过瘾,既然大家皆是喜爱这部电视剧的观众,那就尽量就留言和来信来探讨,以飨各位读者。

老话几句:人各有所好,无论是怎样的角色,个人对照的是手边的内地原着小说与电视剧,手边的为当初准备写观后感的数百张撷取图片,光是整理这些图就得花上几个钟头,而本人近期工作十分忙碌,仅能尽量整理出自己认为脉络清晰的结论来提供给网友们参酌,若有需要补充的则请在文章底下留言,容我稍晚几日来回复。

有一位网友来信,说本人在〈《后宫甄嬛传》观后感(四)甄嬛这个女人的爱恨情仇、争权夺利、派系斗争,以及她的心境转变〉可能描述有误,希望多加解说一番。

这里我必须要再度强调:原着小说有一些小问题,改编为电视剧之后获得了相当有趣的涵义,也弥补了作品本身的认知设定修正的细节差异。

标题所述,「菀」和「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原着不像电视剧改编为两个不同的小名,仅有「莞」此一赋予给甄嬛的称号,或「莞莞」这个纯元皇后(朱柔则)与甄嬛共用的小名,「莞」还具备微贱及可以随意抛弃的草席含义,不具有电视剧的改编版本那样深刻的象征意义。

只要读过小说的人,应该会发现纯元皇后本来的小名是「莞莞」(「莞」的原义为草席,或水边生长可编为草席的一种植物)而非「菀菀」(美好貌,「菀」也就是「紫菀」这种药用植物,具有香气,俗名为「还魂草」或「返魂草」),因此个人多次称赞改编版本,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电视剧的编剧具有相当的国学认知,特别标明了这两个字的不同,所以戏中的甄嬛成为「还魂」一般的纯元皇后替身,实际上还是「草席」那样任皇帝糟贱的后宫女子,其引申出来的境界更为高妙,面对剧情所能塑造的意义也非常贴切。

本来不想提出,这样的对照原来只当做个人闲暇时得趣的念想,但见网友似乎不甚明了,因此特别截图来对照;在这里仍要抱怨一下道具人员,这两张图的皇帝字迹又如本人在〈《后宫甄嬛传》观后感(十三)电视剧的少数错误(上):幽灵、简体、龙体、退烧、对联、银票、箭法、偷窥、文字狱 〉已经贴过的对照图片所说,皇帝的手书又犯了老毛病,此处又是不同的人所书写,下图还有混乱的错字(没有「宛宛」这名,而此「菀菀」亦非彼「莞莞」,哈)。

而说到「菀」的香气,使得「菀菀」变成「美好」的意思,以及紫菀这种药用植物之清新可人,建议参考下面的图片。

顺便一提,紫菀多生长于内蒙古和东北地区,是相当可爱的一种浅紫色菊花,根据「菊」的特质并对照沈眉庄的性情,就会觉得颇有意趣。

原著作者流潋紫所定名的「莞」或共用的「莞莞」,境界上就低了不止一个档次。

沈眉庄被「吹落北风中」,或者电视剧的纯元皇后(乌拉那拉‧柔则)为了皇权和妹妹的谋害而「枝头抱香死」,那些都是相当凄美的设定,但如果思考甄嬛之所以成为皇帝眼中的「莞」(莞草,草席的材料,或任人随意躺卧、本质微贱的草席)这样遭到鄙薄的替身,不觉得后来的剧本改编得更为成功么?

上面的紫菀花,图片引用自维基百科: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d/Aster_Tataricus.JPG/250px-Aster_Tataricus.JPG

再来瞧瞧那可悲得仅能拿来编成草席的莞草,只消一对照就能发现差异颇大,内地和台湾到处都看得到这种水边疯长如杂草般的植物,如下图。

上面的莞草,图片引用自台南市政府网页:http://ecobird.tainan.gov.tw/ecobird/page_B2.asp?NSub=BCA

回顾电视剧,就觉得改编甚为巧妙,导演与两位编剧所花的心思之多,大概很难在别的戏剧中看见。

说起皇帝和甄嬛的感情破裂,也就是从那一句「纵得莞莞,莞莞类卿,暂排苦思,亦除却巫山非云也」开始的,那么「菀菀」之所以显得美好无比,或者甄嬛必然受尽情感创伤,在这样的命名及对照底下,就表现得颇有韵味了。

就算甄嬛美貌青春、饱读诗书、聪慧纯良,起初的品格如抵抗霜雪的梅花那样高洁,然而在皇上的心目中,也不过是纯元皇后的一种替代品,杂草一般多的后宫女子之一,草席旧了破了就能抛开的一段情事,因此我在前文〈《后宫甄嬛传》观后感(四)甄嬛这个女人的爱恨情仇、争权夺利、派系斗争,以及她的心境转变〉特别引用了一句《诗经》形容男女感情坚贞的「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我的心不是草席那般,可以随时任人打开又卷起),那么思考「莞」的意义,便能发现电视剧版本的高妙所在。

天子初始对于甄嬛的隆宠,如连续多日侍寝,椒房专宠,学习民间撒帐习俗,以及准许甄嬛在养心殿探讨前朝政务,或者闺房之乐的调情剪烛、赏赐不绝,一切源于甄嬛那五分容貌和五分性情的相似。

椒房里面涂的「椒」香不香,个人觉得有待商榷,古人认为这气味很舒服,自西汉以来便有「椒房专宠」的说法,只是换做现代的味觉来品评古代那些想做「辣妹」的妃嫔,好像睡在那样的房间更容易「上火」?

回到主题,享受过「椒房」的有两个女人,一是完全不似纯元皇后的年世兰,再者就是女主角甄嬛,反而正主的纯元皇后没有过这样的「宠」,在雍王爷当上皇帝之前就已经离世。

就算有了「椒房」之宠,也未必能长保君王的恩情,甄嬛最后发现自己不过是草席一般的替身,随皇上高兴而厌弃,夫妻恩情简直就是一场笑话,那么自己如「紫菀」这种「还魂」的花儿凋零于「北风」中,平日倒影着纯元皇后的一颦一笑,最后不免遭到「摧残」也就是可以预期的了。

许多观众可能会以为「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不过是歌咏梅花,实际上这句改编的诗之所以有了意义,就在于这种种彼此对应设定的缘故,所以甄嬛的翩翩惊鸿舞成了斗争的借口,远不如纯元皇后从前的风姿;甄嬛所绣双龙戏珠或嗓音神似的安陵容悉心缝制的两件寝衣,终不及纯元皇后的旧衣贴心;本尊永远胜过分身,只因为在帝王的眼底,这些女子就算有一部份酷肖纯元皇后,或才情,或外貌,或歌声,却绝对不能类比纯元皇后。

意即,皇帝心底坚持的感情是如此深刻地升华了,对于替身们是如此凉薄反复,乃至于带着畸形而残忍的偏执,只要任何女子犯了纯元皇后的忌讳,就似乎必然无法翻身。

于是,每当我思索着《后宫甄嬛传》里面的情节,特别是皇上给甄嬛绘制「姣梨妆」的过程,不免感到非常讽刺。

上图的皇帝给甄嬛执镜相看,或许就算是一种恩宠了,但回顾甄嬛怀孕后受宠而让天子设计的这款「姣梨妆」,不免想起梨花的短暂盛放,就感到反讽而稀嘘。

「姣梨妆」所勾勒出来的,不过是形似,也是给女子们美化自己来讨好君王的一种妆扮。

那些胭脂绘制于貌美女子的眉间心上,象征了帝王之家与皇子皇孙似乎也能拥有和谐的夫妻关系,画眉情趣或许远不如在自己心爱的妻子脸上绘一朵梨花,但萦绕不去的「暗香」,或者胭脂底下这些女人的血泪,大概外人是很难想像的。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有一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使得梨花带有哀戚的意象。

女词人朱淑真的《生查子》一词,她就写自己在无望的等待中衣裙渐宽,梨花的凋落更显悲凉:

「寒食不多时,几日东风恶。无绪倦寻芳,闲却秋千索。玉减翠裙交,病怯罗衣薄。不忍卷帘看,寂寞梨花落。」

这些女子学习甄嬛而纷纷画上「姣梨妆」,表现的是对受宠妃嫔的装扮趋之若鹜,更是一种拍皇帝马屁的表征,毕竟这妆容始创者就是一国的最高统治者;那些亲王可能一辈子与龙椅绝缘,但他们的妻子似乎都过得幸福美满,只有嫁给皇帝当小妾的甄嬛,还是落入梨花的凋零命运,怀孕之后却失去了头一胎所怀的孩子,一番夫妇和美的期盼终成泡影。

皇帝画梨花的胭脂,或者「姣梨妆」的所谓流行,也不过就在电视剧里面出现几秒钟的三、四个镜头,《后宫甄嬛传》梨花一现的妆容,很快随着甄嬛的失宠而消失。

不得不说,这出戏之中更常见的,反而是各式各样泛着香气却暗藏杀机的膏药与燃香。

好比「舒痕胶」。

从「莞贵人」很快变成「莞嫔」的甄嬛,身边早就有许多后宫女子琢磨着要与她斗争,无论是当初机遇而投缘的「姊妹」,还是甫入宫便颇为忌讳的年世兰,人人都怀有各自的盘算。

安陵容的多才多艺,个人认为相当出类拔萃,可是这样的女子偏偏得把甄嬛当争「宠」的对手,还必须讨好皇后来谋求自己的生存,所以她的心灵手巧表现在暗害他人的手段之中,简直把各种让别人落胎流产的计谋做得滴水不漏。

除了制作去疤痕的膏药,安陵容对于香料的研究之深,或者深居后宫里面还能搞个小型加工厂来制作香粉,还能做了一盒又一盒,个人认为相当厉害。

当然,皇后(乌拉那拉‧宜修)帮忙取得那些难得的材料,目的就是为了对付宫中那些有孕的女子。

在技术层面上观察安陵容,要能够找到能够掩盖麝香气味的花草,就已经很不简单了,假使对于麝香有点研究,必然晓得那气味相当浓郁,可以说迄今仍是现在许多各品牌香水与香精的常用素材。

但就像我在〈《后宫甄嬛传》观后感(八)皇后一党:最可悲的安陵容,后宫趋炎附势的女人,还有剧情几点不合理与不符史实之处〉与〈《后宫甄嬛传》观后感(七)皇后一党:最坏的皇后、最蠢的齐妃、最小心眼的瓜尔佳‧文鸢、最厉害的太后〉几篇文章所述,虽然孕妇禁用麝香,不过按照中医药性而言,使用少量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的影响,电视剧的描述是将活血的药性夸大了些。

至于安陵容如何驯猫

按照电视剧中的表演,纵使那猫咪松子」攻击富察贵人(富察‧仪欣)和甄嬛的多数镜头是动画做成,不过要能够控制一只刚刚接触的猫,还是久让齐妃、皇后(乌拉那拉‧宜修)长期豢养的成猫,想必剧中安陵容所付出的心力,常人绝对难以想像。

个人认为其所使用的应该就是《神农本草经》所说的木天蓼(俗称「猕猴桃」,可酿酒或制作成果酱),这东西记得有人称为「猫大麻」,只要是猫咪碰上了,就会呈现晕迷的模样任人宰割,但又与剧情演出有些不似。

或许这只猫演员太入戏而不需要这类诱惑物来驯服?

个人觉得后宫女人最有趣的一对好姊妹,大概就是齐妃(李氏)与富察贵人(富察‧仪欣)了。

齐妃是公认剧中最愚蠢的一位后宫妃子,而富察贵人也不怎么聪明,这两人表面上居于皇后(乌拉那拉‧宜修)的庇护之下,真相却是做为皇后的马前卒与弃子而不自知。

有人问我:为什么皇后可以逼安陵容喝下落胎的汤药,却不会对富察贵人那样吩咐?

说来很简单,因为安陵容的出身低,又是汉军旗里面一个没有地位及身家背景的小小县丞之女,比不得富察贵人(富察‧仪欣)、后来的祺贵人(瓜尔佳‧文鸢)这些满军旗的翘楚,皇后也早就设计要捏着齐妃李氏当最后的一着棋,安陵容只能听命行事。

按照〈《后宫甄嬛传》观后感(七)皇后一党:最坏的皇后、最蠢的齐妃、最小心眼的瓜尔佳‧文鸢、最厉害的太后〉的简单介绍,其实皇后一派看似人多势众,但皇后却在防范所有的后宫妃嫔,这就是多数人的悲剧之所在。

在下图的场景,是富察贵人怀有龙胎那时,由于怀孕且必须拉拢满军旗的势力,皇帝便送了她许多香粉当抚慰。

上面几张截图,其实是为了对照后面的镜头,因为道具人员没有顾及富察贵人所使用的香粉盒,导致前后场景出现的道具完全不同。

上图的香粉盒是全底白瓷镶金边的心型瓷盒,就算摆在盒中那只盒,也是镶嵌景泰蓝的,可惜当初没把图片撷取妥当,略微有些模糊。

再看下图的白瓷香粉盒,却是明显的银边,形状为正圆。

但这还不打紧,或许观众会想:可能富察贵人把香粉抹完了,皇上另外再赐给富察贵人也说不定?

在皇后的景仁宫里面,大多数的妃嫔被邀请来赏花,看起来不怎么热的天候底下,仿佛还有些阴霾,只有忙着跟旁人炫耀香粉的富察贵人忙着到处抹粉,恍若真的晒得香汗淋漓。

个人觉得此剧女演员的演技特别出色,无论是那肤浅的富察贵人,或是站在旁边暗自盘算的安陵容,甚至是富察贵人身边奉承的宫女,都把那讽刺的场景烘托起来。

得意洋洋的富察贵人抹着香汗,旁边的后宫妃嫔人人脸色不同,但无一例外,都是别有居心的表情。

镜头从安陵容的近景,一直往旁边拉远。

个人很喜欢这样的拍摄手法,可以瞧见的是敬嫔(冯若昭)和欣常在羡慕又嫉妒的侧目神情,然后是安然等待的安陵容,接着是暗伏在阴影中的大猫「松子」。

下一幕很有趣,富察贵人被猫咪「松子」吓住了,甄嬛让背后暗算的曹琴默一推,自己也跟着摔倒在地上。

挺有意思的,就是一场混乱之后,偶然来到皇后景仁宫的端妃(齐月宾)。

事情很凑巧,端妃随便走着都能找着富察贵人掉在花丛里的香粉盒,可是注意瞧那只瓷盒,尺寸与颜色、花样、瓷盒厚度都不尽相同。

道具人员又没注意到这个搞错道具的小问题。

从上面的香粉盒看到现在,可以确定的是:安陵容有一只香粉盒,富察贵人有三只香粉盒,完全是不同的样式,也很容易辨认。

接下来,太后所居住的寿康宫有了动静。

太后(乌雅‧成璧)与表姪女的皇后(乌拉那拉‧宜修)在一室密谈,两人对于富察贵人小产的事情语带保留,然后太后不动声色找了贴身的老宫女孙竹息,还差了个龙套太监,抓了本应消失于景仁宫的猫咪「松子」出现。

接着,太后让孙竹息与大猫表演了一小段,重点来了:按理说,富察贵人的香粉盒落在端妃和甄嬛手中,那么这只香粉盒,肯定就是安陵容当初用来驯猫的香粉盒吧?

那么问题又来了:太后是怎么弄到这个香粉盒的?

是不是安陵容的身边早就已经有了太后安插的人马?

初时,安陵容驯猫的场景是在景仁宫,身边没有任何人,而安陵容心思细腻也相当谨慎,她必然会仔细处理这个害人的香粉盒且不让旁人发觉。

电视剧没有演出来,我本来猜测是宝鹃,毕竟最能够贴身亲近安陵容的宫女也就是她了,然而根据细节来判断,宝鹃应该属于皇后的眼线,另外还有可能的则是宝鹊,但个人觉得更值得怀疑的是皇后身边的龙套宫女,甚至是暗卫(现场没有第二人,仅有安陵容与那只大猫共处一室)。

然而,电视剧没有拍出来,或者拍摄了却剪辑这个细节而使人找不出证据,主要是当初拍了一百多集,最后剪成七十六集来播出,感觉相当可惜;当初我会特别看第二遍,就是想要摸清楚《后宫甄嬛传》里面那位最厉害的老太太究竟有哪些伏兵。

第二遍观赏完毕,我还是百思不得其解,或许抽空再看第三遍的时候,可以仔细挑出一些蛛丝马迹?

其实我喜欢《后宫甄嬛传》,还有拍摄中的许多小细节。

譬如下图的雕花净手铜盆,漂浮着红艳玫瑰花瓣的水必然清香而滋润,华妃(年世兰)相当注意自己的皮肤和仪容,为了讨好皇帝,天天都用这种玫瑰水来净手。

按照历史上记录的慈禧太后保养程序来观察,个人觉得这样的净手之水还不会太离谱,只是电视剧不免有丑化年氏以配合小说情节之嫌,纵然剧本戏说的是一个时代里面后宫女子的挣扎,在表现女性爱美与渴望帝王恩宠之心方面,依旧拍摄得相当细腻。

又好比甄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过她早在第二集便说了「以色事人者,能得几时好」,因之她不是非常在乎这些胭脂或香粉之类的东西。

而皇帝这样的男人,说来并没有什么情趣,赏赐的用品也显得庸俗。

林林总总堆了满桌子的赏赐,不是补血的阿胶,就是雷同于富察贵人怀孕当时的一堆香粉,要换做是我,大概会觉得无甚新意,还会产生一点芥蒂。

谁愿意拿了跟丈夫其他小妾一样的香粉?

李夫人当年那句「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后来让甄嬛特别感伤,所以她最后会那样心寒,除了当纯元皇后的替身之外,发觉自己当初倾心的男子竟然把自己视为如同其余小妾那般的普通女子,一身骄傲的甄嬛自然无法忍受。

上下两图所说的「玉露琼脂膏」、「复颜如玉粉」个人从未听闻,花了点时间去图书馆翻书,也没在古籍中发现,顶多就是甄嬛曾经让温实初去制作「神仙玉女粉」,确实在历史上存在过,而且是武则天养颜美容的知名圣品。

「神仙玉女粉」我没使用过,据说能够嫩肤去粉刺,淡化皱纹,令人皮肤光泽,可参考《御药院方》卷十的记载。

另外,可以参照的还有清朝《外科传薪集》的内容,当时的知名医者马培之,特别使用一种称之为「玉露膏」的膏药,可以生肌去疤,对大型外科术后恢复颇有功效。

至于在清朝雍正年间的疗伤或养颜美容的资讯,这方面能找着的资料很少,香粉类多半以乳香之类制成,但要等到清乾隆中后期发扬光大。

无论如何,这类的香粉或古代化妆品,最早来自于道教方士的炼丹活动,尚且不如薰香的历史来得更早。

大约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中国人就已经开始薰香,当时焚烧的是艾叶、菖蒲之类,但能够找到的资料显示:早在夏商周时代就已经有了薰香的原始宗教行为,而到了汉武帝打通西域之后,来自中亚的药草,使得西汉兴起用花草之类薰衣或焚香以驱除病气的风潮。

至于真正广为流行至民间,要到了隋唐时期,由于贸易兴盛导致各种薰香颇受一般民众所喜,特别是西域或东传来的胡人薰香,特别受到欢迎。

电视剧里面最知名的香,也就是太后所配制、皇帝单独赐给年世兰独用的「欢宜香」。

个人很喜欢这样沉默而带了点欣喜的镜头:年世兰总是怀着一抹若有所思的微笑,点起了后宫唯一的「欢宜香」,那样的运镜表现了些微的忧郁,还有讽刺而期盼的神情。

我似乎能够明白一个女子努力要把心爱之人的气息留在身上的想法。

「欢宜香」里面含有皇帝专用的龙涎香,整个国家没有任何人能使用,后宫的妃嫔也不敢如此,能够将这种属于男性气息的香混入自己所焚的香料里,仿佛浑身能染上的就是天子独有的味道……

成套的景泰蓝香料小罐,还有焚香的同款鎏金香炉,装饰着各式各样吉祥如意的图案,咸信那闻香而孤独入眠的年世兰,必然也能感觉有些安慰。

皇帝不属于她一人所有,那种深夜里穿着大红亵衣煎熬着,满脸渴望或等待夫君前来的心情,每次看见都使我相当不忍。

因为我早已从原着小说看到了结局,只是在观赏电视剧的感觉更为强烈,之前还与朋友在电话中聊起让自己哭了的镜头。

我说,年世兰在冷宫孤身哀嚎、呼唤皇上、悲愤撞墙而死的一幕,使许久未曾流泪的我眼眶发热,也恍若能够闻到那苦涩又呛鼻的薰香气味。

甄嬛的聪明,就在于她的脑筋转得很快,就算有所怀疑,也要不动声色来进行查证。

年世兰从华妃晋为华贵妃之后,皇帝与皇后出宫祈福,没想到甄嬛被年世兰唤去,就此愕然小产,每个人都以为是年世兰恶意下手,想要谋害龙裔。

甄嬛自己也懂得一些香料,这时找了安陵容前来,表面上是为了检验「欢宜香」,可不像小说里面那样,原着的甄嬛错误地恨着华妃,电视剧中的甄嬛精明得多,这一段内容也符合设想,显见导演与编剧确实查询了不少资料,应该也咨询过相关的中医专业人士。

能够这般仔细来拍摄一出戏,并且专注于小节,不随便胡诌或借鉴其他戏码的套路,这点让个人很欣赏。

这里有个小错误必须提出。

按照个人所知,「煎香」并非是一种香,而是让香气散发出来的一种方法。

古时「煎香」曾经与「薰香」同义,但手法不尽相同,乃将香料置于云母片或隔片上,下方以炭火烘炙,所以称之。

大约在汉朝的时候,汉人将香料放置于一钵热水之中,下面再用小火散发香气与水汽,如此可以薰蒸衣服并除去衣物的臭虫,亦称为「煎香」。

上面的配方之中,有几味引发了我的兴趣,所以特别找了些资料,发觉「欢宜香」的薰香里面有一些确实符合中医医理。

譬如青藿(青藿香)就不是孕妇能使用的材料,可以活血化瘀,功效近似麝香。

甘松(香松)可以开脾胃并使人心情不会郁闷,白檀或苜蓿则是本身就有香气,白檀也是制作佛珠或一般檀香的用料,闻之使人心胸舒畅。

「当门子」则是专业说法,就是最名贵的喜马拉雅附近的野生雄麝所取出的颗粒状麝香仁,可以提神并活血化瘀,孕妇不碰为妙,但就如我先前所说的,未怀孕的女子应该不受影响。

个人挺喜欢下图年世兰拿来薰香的小香炉,那双手天天浸润玫瑰水,看起来也真是白嫩细致,对照此姝娇艳跋扈的神情,就连特写镜头的手指都能流露出一丝别样吸引人的媚态。

无论是安陵容用香粉来驯猫,或者那害人不浅的「舒痕胶」,在香氛之中暗藏的杀意,或者是「欢宜香」里面的恶意,总不免觉得这些女子活得真苦,不是得去害别人,就是要尽量防范他人会来伤自己。

燃烧一种香气,或者将那股想要缭绕己身的气息留在发肤之内,是后宫女子的奢望,而是否能够把持住自己不为外物所役使、不受他人所蒙骗,说来更是属于人生的智慧。

智慧来自于自保的心思,能不能秉持着本心而生存下去,在那令人眼花撩乱的后宫里面,或许这些香草美人的故事,已经将战栗与动容的镜头留在恍惚间飘散出的暗香之中,使得我这样的观众持续沉迷。

※本文经原作者授权,未经允许请勿随意转载。本文作者部落格:http://betablog.udn.com/rosylovesyou/6623892。本文原标题:《后宫甄嬛传》观后感(廿五)再解「菀」和「莞」,那些萦绕不去的「暗香」,藏于胭脂与香料中的秘密,因本报标题有字数限制,略加修正。

●作者Rosy,水瓶座,新北市。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

►►► 「YOYO点点名」年度最新专辑,让小宝贝快乐过耶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