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甄嬛传》之19/剧中美食和「甄嬛体」流行范例

文/Rosy

其实我一直很想写这个主题,只要是仔细观察过《后宫甄嬛传》的人,应该都会发现剧中有许多用餐场景

说来有趣,由于个人非常喜欢品尝美食,所以看第二遍的时候,也就想要特别关注许多吃吃喝喝的画面,好比下图这样的大型宫廷夜宴,画面的整体感觉就特别使人艳羡。

在内地的相关电视报导中,据说拍摄花了许多经费在食物的拟真效果上,找了知名的厨师来准备所有的宫廷膳食,并且尽量考据清朝的食谱,建立了一系列的菜单,使得主演的陈姓男主角多次在拍摄之前「偷吃」。

当然,皇上要怎么开动,或者剧情所需,亦或预先「观察」菜色,也都是可以理解的了。

因为就连我这样的观众,有时看见镜头拉近了,或是导演偶尔给了几次特写,就觉得嘴馋起来。

下图是华妃(年世兰)在翊坤宫命令自己的小厨房给皇帝制作的一小桌晚餐,各色菜肴搭配鲜艳丰富,虽说仅有九道菜,可是绝对能看出设计上的用心。

再看中间那道,做成一种简单的花样,「九」样菜色搭配「五」的花朵造型,果然是给天下至尊最适合的膳食。

下图是皇后自己做的菜,无论是颜色花样,或者是荤素搭配,都远远逊色于上面华妃的晚餐。

桌上摆盘有些杂乱,器皿如碗或盘的样式也老气,特别撷取此图,是因为皇后满桌子的家常菜,竟然仅有三道荤食:下图右上角的鸭子汤,一道红烧鱼,以及右下角的鹌鹑蛋。

皇后竟然给皇上吃素

还竟然拚命给皇上吃素?

请看上下两图,皇后给皇帝「享用」的食物,什么辣椒炒笋干,不然就是烩茄子,让人没有食欲之外,天子自然「不是吃素的」,留下盘子里的菜,旁边的也没动筷,人就跑了。

为什么皇上要那么迅速就离开皇后的餐桌呢?

很简单,桌上「肉少菜多」,皇后(乌拉那拉‧宜修)总是要唠叨那句「不偏爱」能长久的「健康」论调,正由于太过「贤德」,劝谏帝王避免专宠而天天「吃肉」,所以皇帝干脆就扔下残羹冷炙走人了。

起因就是下图的鸭子汤,全天下最尊贵的皇帝,也不过就喝了两碗,要宫女帮忙盛第三碗肉汤,立即就被皇后出手制止,并且引用满人老祖宗的「事不过三」来规劝,天子就不爱听了。

顺便一提,下图的鸭头朝着皇上那边,属于大不敬的摆放方式,难怪至尊觉得自己上桌用膳却「吃了排头」?

我个人喝过清炖鸭子汤,不过买的是鸭架,没有那么多鲜嫩的肉,看得真有些饿了。

回到皇后的餐桌。

十道菜,或许象征了皇后想要「十全十美」的渴望,然而这份期盼,却哪里比得上年世兰逢迎的一桌「九五至尊」更为讨喜呢?

下图是皇帝在圆明园「九州清晏」所举办的七夕夜宴。

七夕在夏季,电视剧里面也是天子首选的避暑行宫,曾有网友提出问题,是否后宫妃嫔机会能走出皇宫

机会不多,也就避暑有机会去几处行宫或围场狩猎两类,到处还有宫女与宦官、侍卫监视,我在〈《后宫甄嬛传》观后感(十八)电视剧的少数错误(下):炭、古筝、背景、佛道、字迹、冰盆、钗、纸钱、玉坠、宫规〉写了外戚入皇宫的要求,除了皇室成员之外,几乎所有的妃嫔都很难见着家人,只要入宫之后,没有皇上的特殊允准或命令,没有谁能进入后宫领域,特别是男性,就算是父兄等家人也一样,这是为了避免皇室血脉遭到污染的缘故。

题外话,就算后宫防范如此严密,历史中也曾经有秽乱宫闱的史实,好比阉割得不彻底的明朝大宦官魏忠贤,就曾经在后宫与明熹宗的乳母兼奉圣夫人「对食」,还留下了《明季北略》相当暧昧的一段三人纠葛的描述「忠贤告假,则客氏居内;客氏有假,则忠贤留中」,东林党人甚至为此展开连番批判,规劝熹宗处置两人。

电视剧演员的表演细腻动人,大多会在用膳或眼神方面显示其个性,人物刻画入木三分。

好比上下两图,明明满桌子佳肴(比较意外的是看见两颗西洋梨,西洋梨原产英国和西欧,要直到西元一八七一年引入中国山东烟台来种植,俗称「烟台梨」或「册梨」,下图出现就是个错误),却有两人意外消失于圆明园的宴会厅。

亲王允礼跑去了桐花台,反正他不出席或迟到也是常态,而甄嬛则是有些醉了,干脆就找崔槿汐外出吹吹风,没想到会再遇上王爷

或许,这也算是两人的孽缘?

看到下图这个画面,我一直很想知道恒亲王桌上有些什么菜色。

可惜,诸多讨厌的舞伎摇来晃去,根本没办法瞧清楚,但看右边那只大碗里面,镜头一晃像是八宝饭?

当初本想截取年羹尧入宫用餐的画面,结果只看见皇帝吃得七零八落的一只烧鹅腿,由于镜头不好看,所以还是省略不提了。

电视剧有许多远镜头,却都是非常重要的宫廷宴会,个人觉得相当遗憾,没能细细检视那些妃嫔与天子的菜肴,顶多瞧见一些水果如水蜜桃、葡萄、苹果之类。

后宫口角不能平,少了点美食的镜头,我的好奇心也不能平啊!

下图是温宜公主的食物,显而易见,可以说是清朝宫廷的「婴儿食品」。

本来个人并不待见这些米糊或稀粥之类的软糯食物,后来观察了一下,觉得这样的色泽搭配也挺好看,就撷取了画面。

最下方的像是芝麻糊,左上角的应该是红豆汤?

下图是太后(乌雅‧成璧)的菜色。

我总觉得皇太后与皇后的性格很像:都喜欢给自己心爱男人亲手下厨准备餐点,也都有些心狠手辣。

太后是偷偷去探望被圈禁在宗人府的隆科多,自然不敢大张旗鼓,拎着一只小木盒,同样装不了多少吃食,那么隆科多大人的「最后晚餐」,也就显得相当寒碜啊。

有一点小小意见,特别是针对太后的「蔻丹」而言,闪着金属光泽的指甲油,显见是现代化学制品,古代使用天然的染色品,例如指甲花或茜草混搭之类,是不会如此鲜艳而「闪闪动人」的,如果可能,仍建议不搽指甲油较为妥当。

相较于太后的毒酒,甄嬛这厢在桐花台准备的毒酒,酒壶样式高档得多了,就连小菜也似乎更美味一些。

太后真的很节俭,酒壶和酒就不说了,配酒的小菜仅有两小碟,还是炒花生和切得很丑的肉干,难为隆科多大人年纪大了,也不怕硬得牙碜,怎么最后的小菜竟如此简单?

甄嬛准备给果亲王(爱新觉罗‧允礼)的菜色一对比,仅仅一盘卤牛肉就完胜,旁边的小菜没有近景,但是卤牛肉上面还摆放了兰花,色泽也能引发食欲,果然熹贵妃对于最爱的男人最贴心。

难怪王爷会因为这样的好女人而自愿赴死,哪像隆科多大人一口菜也吃不下,还饮了毒酒死不瞑目呢?

或许连续剧中的隆科多大人跟太后很像,也是个节俭的官员?

下图是隆科多送来的两小碟酱菜,跟了太后许多年的姑姑孙竹息也说「比三必居的爽口」,这里要澄清一下,现实中并没有所谓的「三必居」,北京最有名的酱园叫作「六必居」,拥有最少超过四百六十年的长久历史(网站多了十年,历史认知不同),主要提供十二种酱菜,明朝时期的大贪官严嵩父子还曾经是座上宾。

「六必居」之名更来自于其号称的传统特色酱料:「黍稻必齐,曲蘖必实,湛之必洁,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所以称之,若去北京请务必上门。

我曾经在〈《后宫甄嬛传》观后感(二)后宫中皇帝的廿五个女人们:旧社会一夫多妻、满汉矛盾与封建王权的恶果!〉和多篇文章提到,认为此剧更适合套用乾隆皇帝,其实有多种原因。

除了后妃数量、皇上性格、史料等诸多因素之外,雍正六年帐本上记载这家酱园的最早名字叫「源升号」,而非「六必居」,直至乾隆六年第一次出现「六必居」的名字在正式的帐簿记录中,显示从明代中期至清朝初年,这间酱菜老字号的经营与营业曾出现不少变化。

「六必居」之官方网页:http://www.liubiju.com.cn/LBJ.htm

《后宫甄嬛传》绿豆百合粥,也就是上图那只小碗的米粥,同样是太后亲手所制。

对照隆科多送的扬州酱料和这位大人死前的「最后晚餐」,显然电视剧中的太后非常疼爱皇帝,更甚于自己的老情人,就连好东西也要头一个拿去给皇上享用,不免为可怜的隆科多大人一掬同情之泪。

然而,不管清粥小菜如何可口,怎么瞧都小家子气,哪比得上后宫女人们的小点心?

请看下图皇后赏给华妃(年世兰)的「牡丹卷」,还有旁边不知名的漂亮糕点,就算画面仅仅闪过几秒钟,还没有近镜头,那份精致仍使得我眼馋起来。

皇后娘娘给华妃的点心,后来让华妃故意示意去取来的宫女乔颂芝打翻了,说来真有些可惜。

但是在这里仍得强调:如个人在〈《后宫甄嬛传》观后感(七)皇后一党:最坏的皇后、最蠢的齐妃、最小心眼的瓜尔佳‧文鸢、最厉害的太后〉的探讨,皇后最坏,且最喜欢耍手段,那么年世兰不愿食用皇后的「赏赐」也可以预料。

华妃不是傻瓜,她最可悲的就是太过于相信皇上,总是防范着根本不愿意对付她的皇后,既然皇后早就晓得太后与皇帝预谋使用欢宜香来自损子嗣,又何必多此一举还讨不得好呢?

聪明的皇后明白,她要对付的是那些有可能怀孕的妃嫔,而多数精明的后宫女子,亦有可能从太医处晓得麝香的真相,如安陵容那样的制香好手自然不会在长久相处之后闻不出来,那么华妃一党无法壮大,或者皇后为何没有对华妃发难,也在情理之中。

个人觉得此剧的多数演员都表现得相当称职,譬如上图的江福海

江福海是皇后手下的首领太监,上图是皇后找后宫女子一同去听戏的情节,江福海拿了戏单要给皇后点戏,而舞台上早已开唱,在有些讽刺的开场中,本来要递给皇后的戏单却给华妃顺手抢走,那错愕的表情演得真好。

而这样一个镜头,皇后那淡定自若的表情,或者掌事宫女剪秋的「看戏」神色,随手撷取仍然充满了戏剧性。

就连桌上那些剔红或彩色瓷器、果脯、茶水的摆设,或者背景中的玉石彩贝镶嵌屏风,使得画面在冲突中尚存谐调,使得本剧充满了戏剧张力。

上下两图同样是电视剧中的点心,看起来种类不多,但仍在细节处使人不禁想要赞美。

譬如上图的山楂,腌渍的皱痕与摆放方式,令人不觉回忆起带有些许酸甜和淡淡咸味的美妙口感。

而下图简单的糕点,同样摆放于典雅的白瓷之中,虽然色调柔和,却很符合甄嬛刚进宫不久的恬淡感觉。

就连御膳房提供的马蹄糕,那软糯的样子,也教人看了食指大动。

下图是给三阿哥选福晋时的户外相亲大会。

桌上摆放着夏天盛产的水蜜桃,还有饱满多汁的柳丁,左边搭配的是糖渍梅干,颜色讨喜之外,酸甜的食物最促进食欲,我也不禁有些饿了起来。

在六月燠热的夜晚,倘若能有一碗冰镇的梅子汤,好像也能清凉畅快,心情好得更胜神仙?

我很喜欢豌豆黄,那和绿豆粉磨出的味道有些不同,吃起来香滑细腻,曾经在北京和京兆尹吃过,印象最深刻的是北海溥杰后人所开的美食餐厅。

许久未去,不知是否点心一如记忆之中的滋味那般妙不可言?

大概在《后宫甄嬛传》里面,除了第一男配角的十七爷之外,纵然王爷看着就让人喜欢,但我更欣赏温太医。

在〈《后宫甄嬛传》观后感(九)沈眉庄温实初的恋情,还有沈氏的身家解说〉的文章里面,我讲了他很多好处,例如贴心、温柔、细心、专情、长情、认真和坚持……等数不尽的优点,怎么甄嬛就不愿意嫁给实初哥哥呢?

不说女主角的感情归宿,毕竟每个人各有所好,但假若我是沈眉庄,我也会爱上温太医。

下图就是温实初大人亲手准备的煲汤:冰糖枇杷甜汤(我没煮过,看起来很像豆花)。

这年头有哪个男人愿意为喜欢的女子下厨做羹汤

电视剧里面不多,算来就两个,一名是上图的温太医,给了当时身体状况不佳而近乎染上风寒的沈眉庄一点温暖,另一人则是我很欣赏的太监小允子

下图是养身药膳,也是《后宫甄嬛传》里面的一个小场景:流朱到了厨房,去看小允子给刚刚流产的甄嬛炖汤,而小允子一个小太监似乎不懂得炖汤得文火,猛搧蒲扇还弄得满头大汗。

为何不是佩儿或流朱、浣碧,亦或是其他的宦官和宫女来操持这种下厨的工作?

除了阉人如我写〈《后宫甄嬛传》观后感(十四)太监与宫女们的故事:大家都是可怜人!〉那样,比普通宫女的地位还低,可是小允子已经升任首领太监,为什么又亲自要来做这些小事?

我曾经说过:小允子爱慕甄嬛。

这是一大锅莲子炖乌骨鸡,尚未加红枣和黄芪,旁边用长箸挑开乌骨鸡的小允子,应该从来没有给任何人煮过汤,我在〈《后宫甄嬛传》观后感(十五)无根之人,有根之情,从苏培盛与崔槿汐「对食」,谈周宁海、小允子说不出口的爱情〉简单描述过他的感情,相信这下就很容易验证了。

只有为了心爱的对象,男人才愿意洗手作羹汤,也更能对心中所喜的对象如此贴心而付出。

还有一些食物的画面,此处也就不多提了,而要来欣赏一段很有趣的即时通对话

看得懂简体字的网友可以欢笑一下,这是一名男子在网购时与卖方使用QQ交谈的对话,相当有意思,因为受到了电视剧的影响,也就产生了最近内地最流行的「甄嬛体」。

至于其他网友的问题,待本人汇整后慢慢贴出,希望这样的内容能带给读者欢乐,也请大家耐心等待后续的文章。

在此感谢「皇上」授权引用截图。

(待续)

※本文经原作者授权,未经允许请勿随意转载。本文作者部落格:http://betablog.udn.com/rosylovesyou/6537321。本文原标题:《后宫甄嬛传》观后感(十九)剧中诸多美食(大餐、点心、婴儿食品、补品、「六必居」)和「甄嬛体」流行范例,因本报标题有字数限制,略加修正。

●作者Rosy,水瓶座,新北市。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