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甄嬛传》之41/甄嬛在「故衣」事件后的不寻常

文/Rosy

女人服装是一门艺术,古代后宫女人的穿着更是许多的人生艺术。

我多次强调一个重点,就是女人的出身和地位掌控了她的一切,从食衣住行到死亡为止,没搞懂这方面的基本概念,身处于后宫就是自己找死。

假如有哪个清朝的满人贵族少女有胆子穿上皇帝小妾(任一妃嫔)的服饰,并且大摇大摆在外头招摇,她的下场就只会是个死。

因此,无论哪个女人有多「伶俐」,没有脑子就是找死,除非有人保着护着,甄嬛对浣碧而言就是这样一个守护者。

古代有所谓的「大不敬」之罪,细目为「盗窃皇帝祭祀物品或皇帝御用物、伪造或盗窃皇帝印玺、调节器配御药误违原方、御膳误犯食禁,以及指斥皇帝、无人臣之礼等损害皇帝尊严的行为」。

换言之,既然天下人都是皇上的臣民,有人胆子穿天子小妾的衣服,那就触犯了这一条大罪,违背皇室典制》的女子,可依律杖杀。

那么,纯元皇后(乌拉那拉‧柔则)是个乌拉那拉家的大小姐之时,哪有可能大摇大摆穿着这身逾制的衣裳在外头乱跑?还能顺利让崔槿汐当时那样一个可怜的小宫女看见,而没有旁人声张(雍王府侍卫、婢女,至少下人总该有这等眼色,搞清楚主子的女人或亲戚该穿怎样阶级的衣裳)?

当时的侧福晋(乌拉那拉‧宜修,后来的皇后)同样没有任何指责,这不是太奇怪了?

故而如个人前文所言,这件「故衣」的背后就是太后当靠山,如此也让侧福晋(乌拉那拉‧宜修,后来的皇后)倍感威胁,当她的长姊(乌拉那拉‧柔则,纯元皇后)变成嫡福晋,吃了哑巴亏的妹妹自然气不过,暗自下手报复也是必然的了。

在思考种种崔槿汐在「故衣事件」露馅的疑点之前,先来观察这件衣裳的特点。

说到清朝后妃的服饰,曾有网友要我详细列举,还要对照许多乱七八糟的清宫戏码,这方面要写十万字的论文都可以,所以别的就不提了,在此仅讨论纯元皇后(乌拉那拉‧柔则)和甄嬛的吉服

上面这件纯元皇后当年的「故衣」,可以对照的是下图的妃子吉服,电视剧没有完全仿造,想必是缝制上有一定的困难度,真品上面使用金银丝线与那精致的绣工,现代人很难用机器做得出来。

请看下图上面的五爪金龙,盘龙旁有龙珠,暗示能穿这吉服的女子是皇帝的女人,而且具有「夺珠」(怀龙子)的寓意,绿水祥云环绕,作工华丽而且端庄繁复。

上图是清朝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及其弟子所共同绘制而成的清高宗乾隆令妃(后来的第三任皇后,孝仪纯皇后魏佳氏)肖像,现存美国博物馆,引用自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Consort_Xin_of_Qianlong.jpg

严格说来,个人从小到现在看过的清装剧码,没有一百也有几十部了,可以说能够掌握住真实妃嫔服装用色的,也就是《后宫甄嬛传》这一出罢了。

纵然发型不对,许多造型超前了差不多一百多年(譬如甄嬛的架子头,还有多次出现的大拉翅),但仍不失为颇具代表性而严谨度高一些的好作品。

这名妃子的基本装束,大致上要符合历史实际情况:东珠耳坠各三对,头戴钿子,而且身穿正式的吉服,出现于帝王家宴或重要聚会场合就得这样。

三对各六颗东珠,因为「六」是阴的极数,所以如此搭配。

上图妃子的钿子,可对照下图皇后的朝冠样式也颇有差别。

皇后朝冠除中央顶饰三层金凤外,朱纬上还缀七只金凤和金翟一只,金翟向脑后垂珠为装饰,朝冠后的金翟垂至护领,按照《典制》所述,仅有皇太后、皇后得以使用这种朝冠,顶有三层,东珠各一层并承以金凤,装饰东珠与珍珠。

至于普通的妃子,钿子上仅有顶上一颗东珠和前额镶嵌的东珠,式样很简单,如郎世宁的肖像所绘。

皇后的朝珠须佩戴三盘,东珠一盘正佩于胸前,另外两盘珊瑚朝珠交叉于胸前,由左右肩斜挂至肋下,如下图所示。

而普通的妃子朝珠仅套一盘。

清朝只有皇帝、皇后、皇太后方能佩戴东珠朝珠,朝服朝珠和吉服朝珠并不一样。

贵妃、贵妃、妃朝服朝珠三盘、蜜珀一、珊瑚二,甄嬛封「莞妃」的朝珠色泽暗沉了些,样子不像是蜜珀,而类似于鸡血石,由于吉服朝珠的材质也有很严谨的规定,缺乏近景镜头,就没办法详细判断了。

请对照上下几图,一般的清朝后宫女子,大约会有三种不同的装束:

(1)朝服:朝服由朝裙、朝袍、朝褂三件为一整体,另搭配朝珠和朝冠,如上面皇后(乌拉那拉‧宜修)的装扮。

(2)吉服:由外褂与袍组成,式样较简单,但仍搭配朝珠与钿子,清代中晚期则多了架子头及大拉翅,总而言之,摄六宫事务的皇贵妃、贵妃、妃位者,按品级搭配。

(3)常服:按品秩来穿的旗服,须注意搭配的颜色、首饰、材质和发式(清代早期戴钿子或梳二把头)皆必须符合位份,不可僭越。

以这三种服饰而言,下图就是错误示范,皇后(乌拉那拉‧宜修)穿着朝服却戴上常服的钿子,有些不妥。

这方面可参照〈《后宫甄嬛传》观后感(十六)电视剧的少数错误(中):假死药、王爷笔迹、腰牌、斛、身孕、古琴、清朝女子发型〉的初步介绍,钿子和朝冠的差别很明显。

清代的后宫妃嫔服装,下摆必须垂至地面,掩盖住俗称为「花盆底」的旗鞋,正式场合都得穿旗鞋,旗袍宽大不得现出腰身,旗袍外面可再加上一件「坎肩」(背心),而坎肩有大襟、对襟和琵琶襟诸多样式,缀有花边同样必须符合位份。

大致上简单说明妃子和皇后之间的服饰差异,另外还有一项重点:颜色。

后宫女子的服饰颜色,史料上载明:皇后明黄、皇贵妃和贵妃一类的高位妃子为金黄色,一般的妃子则是紫红色,其下按照品秩来编排,可以穿上朱紫二色系列,妃位以下则不可以使用这些高位份的颜色。

清朝服制一脉相承,不仅《清史稿》明确记载,就连许多相关文献,如《大清会典》和《典制》都详细说明了,因此后宫女子必须懂得自己的身分该穿的服装材质,大到服装整体样式,小到金丝银线都有严格的规范。

也就是我在前一篇不断强调的那项重点:五)纯元皇后的「故衣」无论是料子或做工,都只能在皇宫内务府制作

所以问题出来了,纯元皇后(乌拉那拉‧柔则)在做为乌拉那拉家的大小姐时,怎么可以穿上那样的紫红色妃子吉服?

想必这位大小姐应该会找个安全的地方偷偷换上,藏在马车或雍王府妹妹(乌拉那拉‧宜修)的住所里面,然后在刻意的安排下见到当时的雍王爷,并且这套「故衣」也如此让后来成为皇帝的这个男人永志难忘。

女人如衣服,或许,纯元「故衣事件」诉说的就是换上旧衣之后,新人在男人的眼中,依然会产生「人不如故」的心理因素。

无论皇帝是否「长情」,从这件衣服由皇后(乌拉那拉‧宜修)收藏来看,在某种程度上,这件「故衣」确实犯了些忌讳,不然也不会特别隐匿着衣裳的出处,不让旁人知晓这样的「故衣」显示了纯元皇后当年私下穿了逾制服装的事实。

另一个有趣的点,可以观察甄嬛封为「莞妃」的吉服,其颜色亮紫中带着点桃红,如下面几图所示。

上图的特写镜头,专门给了崔槿汐。

这方面我们又要思考几个重点:

(甲)妃子的吉服,其制作需要多名人工同时缝制,而且耗费时间很长,就连缝补一小片裂口都得「三两天」才得以送回来。

(乙)每一件妃子的吉服,内务府进行材料严格控管,「金银丝线」库房都有规定数量,织工不可能有额外的材料来制作,甚至是藏匿吉服的任何材料。

(丙)内务府有专业织工负责吉服制作,不是普通人可以随便插手的。

(丁)内务府的组织源于包衣奴才(奴仆),主要人员由八旗中的上三旗(镶黄、正黄、正白旗)所属包衣组成,不是普通宫女可以参与的,而且主要有七司,没有那个身分地位,就不可能进入内务府工作。

※七司之主的广储司,下设六库、七作、二房,这些都与后宫女子的吉服或朝服相关;广储司,设总办郎中、郎中、主事、委署主事、笔帖式、书吏,掌内府库藏,领银、皮、瓷、缎、衣、茶六库,没有签发核据,不会无故开库。

一、六库:银库、皮库、瓷库、缎库、衣库、茶库。

二、七作:银作、铜作、染作、衣作、绣作、花作、皮作。

三、二房:帽房、针线房。

换言之,这些吉服制作精良而条件严苛,内务府盯着所有参与者,要去调六库的绸缎,还得跑去七作商讨如何加工银作、染作、衣作、绣作等,领了材料之后转往二房之一的针线房开始缝纫,这样复杂的过程,每一道程序都得记录并且层层把关,任何吉服都很难让外面的人动手仿制。

那么,纯元皇后(乌拉那拉‧柔则)的「故衣」背后,是不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内务府内部人员与前任德妃乌雅成璧,后来的太后)之间的勾结?

崔槿汐这样一个「掌事宫女」,就算曾经服侍不同的主子,却哪有可能有什么通天本领,可以去介入内务府的七作或六库工作?

就算槿汐姑姑会缝补、懂针线,一套吉服的缝制会单单落到她一个人身上么?

清朝宫女内规,那和内务府是完全不同的系统,各个专责都有详细而繁琐的管理规定,根本不可能混淆人事,这方面来看崔槿汐如何亲眼目睹纯元皇后(乌拉那拉‧柔则)的「故衣」上面,这个谜团绝对是值得再三推敲的。

试想:缝补一件妃子的吉服就称之为「大张旗鼓」,那么要弄出完整的一件仿制吉服,还让崔槿汐这样一个当时的「小宫女」当场看到乌拉那拉家的大小姐穿上,若说槿汐姑姑与主谋的前任德妃(乌雅‧成璧,后来的太后)私下没有交集,又怎么可能?

别忘了,这件「故衣」很可能仅让乌拉那拉‧柔则就跑去皇宫以外的雍王府某个安全的角落在雍王爷面前穿上那么一回,她可没办法大摇大摆穿着出门去的!

就连主谋其事的前任德妃(乌雅‧成璧,后来的太后),倘若让这样一件吉服跑去宫外,底下多少太监和宫女会被杖杀?她能让表姪女逾制穿着这样的「故衣」抛头露面么?

如此一来,崔槿汐和太后的渊源之深,关系之密切,不言可喻!

崔槿汐和太后(乌雅‧成璧)有些说不清且道不明的关系,这是可以确定的了。

顺便说点题外话。

关于服装的颜色,上面甄嬛准备受晋封为「莞妃」的亮丽紫红色吉服,可以对照的是年世兰(华妃)这个同等品秩的常服用色。

个人比较有点意见的是上图的「莞妃」吉服,竟然使用的是金线缝制的牡丹花团锦簇缠枝图,在某种层面上有些不妥,也不符合吉服的规制。

而内务府总管姜忠敏为何会被皇上在震怒中「杖毙」,说来也不过就是犯了上述「大不敬」的忌讳罢了。

在这里同样可以看得出来,姜忠敏这个替死鬼,就是皇后(乌拉那拉‧宜修)早就等着留给甄嬛的一个杀着。

无论姜忠敏的提议是有心或无意,只要犯了帝王的忌讳,那就是个死。

然,我们仍必须思考崔槿汐被「指」到碎玉轩的真正用意,并且推断为何她平日行事无比干练,为什么在皇后出手的时候,反而失去了以往的能耐。

若说崔槿汐年纪大了,记忆力有些减退?

个人持否定的态度。

就算有内务府总管姜忠敏的建言,甄嬛对于替换的衣服来自于皇后(乌拉那拉‧宜修),其实也颇有疑虑。

在这里我们可以思考的是:甄嬛当时尚未发觉皇后的真面目,觉得自己多番对皇后表达善意,例如在对付敦亲王及其福晋的事件上,顺利把敦亲王势力连同次要敌人年家一起打垮,她们共同处理妯娌之间的问题,看似搭配愉快且颇有默契。

在女人的交友关系中,互相换穿衣服也没什么大不了,例如我的大学同学就曾多次跟我共穿几套,我母亲同我借穿几件,还可以借着彼此换穿而拉近距离,似乎也没造成任何问题。

甄嬛大概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她就随口一问,然后立即入彀。

当我们在观察皇后(乌拉那拉‧宜修)如何利用纯元皇后(乌拉那拉‧柔则)的「故衣」整垮甄嬛的同时,最奇怪的就是崔槿汐那欲言又止的态度了。

按照逻辑来说,甄嬛长得很像纯元,性格也类似,对于皇帝的影响力必然很大,太后(乌雅‧成璧)从头到尾都那样忌惮。

请回忆甄嬛在殿选秀女时所受到的刁难,还有如〈《后宫甄嬛传》观后感(廿八)婆媳关系(2)太后乌雅‧成璧「婆婆」的手段,后宫的合纵连横,对甄嬛、沈眉庄的分化〉所说,要对付甄嬛,太后还会绕着弯子几度从沈眉庄这边来指桑骂槐,顺带教训并分化她们。

另外,太后的可怕,就在于她喜欢玩弄权术,时常不动声色去掌控媳妇们,一个个在媳妇们的身边安插自己的人马,好比身为自己棋子的皇后,或者是弄死曹琴默的过程,不然就是纵容媳妇们自己互斗或窝里反,达到恐怖平衡以维持皇权的稳定性。

总而言之,太后对付媳妇们的手段是非常高段的。

这样的太后,个人评比为「最厉害」的太后,怎么可能不在甄嬛身边安插自己的眼线?又怎会放任甄嬛在偏远的碎玉轩,经历避宠和年世兰等人的多番陷害之下,还能够得着皇上的关注与专宠?

无论是怎样的「垂怜」,崔槿汐都没有正面回答甄嬛的疑问,而且她也意有所指地说了,自己从不曾服侍过纯元皇后。

问题又来了。

槿汐姑姑为什么要为这个很像纯元皇后(乌拉那拉‧柔则)的甄嬛付出这么多?

仅仅只是移情作用,一个女人就能平白对另一个人宣誓效忠?

我不认为这是合理的逻辑,因为在现实世界里,没有谁会完全慷慨地付出,只有台面上或私底下彼此等价的交换。

为何崔槿汐要对一个顶多与自己的恩人有几分相似的女子,这般体贴而奉献,却回避了「因缘际会」的真相?

换作是我们自己,如果遇上了一个和过去的恩人很像的陌生人,一开始会爱屋及乌去跟人家交心么?会对这个可能外貌与性格雷同的新朋友全心奉献么?能用自己的肉体去换取这个长得像恩人的朋友的安全么?

反过来说,我们也必须思考:为什么太后(乌雅‧成璧)要把槿汐姑姑特别弄去甄嬛身边?

崔槿汐确定是太后弄去碎玉轩的棋子,甄嬛入宫后,经历沈眉庄被禁足于咸福宫,然后出宫去甘露寺修行,槿汐姑姑持续帮忙了甄嬛,却为何没有将许多甄嬛的秘密(如果郡王的私下追求、多次私会、在宫外怀了王爷的双生子一事)全都报告给太后晓得?

我想这些答案都很耐人寻味,乍看之下非常矛盾,实际上却仍然可以找出脉络。

请注意上面的台词

崔槿汐再度露馅,她说甄嬛与乌拉那拉‧柔则之间,「也只有穿上纯元皇后的衣衫,才有几分真切的相像」一句,表示的是:槿汐姑姑当年确实亲眼目睹纯元穿上这件「故衣」的模样。

她是如何看到的呢?没有答案,却更确定了槿汐姑姑的不单纯。

根据《大清会典》的规定,「创凡选宫女,于内务府三旗佐领、内管领下女子,年十三以上者,造册送府,奏交宫殿监督领侍卫等引见,入选者留宫,余令其父母择配」,也就是说,就像前一篇〈《后宫甄嬛传》观后感(四十)崔槿汐是谁的人?(上)电视剧伏笔,她究竟是哪个「太妃」?〉的计算,崔槿汐年届至少卅七岁了。

清朝不设女官,宫女由内务府管理,这些旗人服务一段时间,可以在廿五岁自动出宫,而不是终生职,常规是每年一选,还必须是八旗之中(满、蒙、汉共廿四旗)上三旗,年满十三岁的女子,由内务府会计司将候选人按旗属和年岁造册,就算年满廿五岁了,也可经由主子的要求,妃嫔位份低阶者须先告知一宫主位,再报给内务府或请示典掌六宫的皇后(或皇贵妃、贵妃、妃位)来获得指示及许可。

由于宫女亦可得到皇帝宠幸而成为妃嫔,所以在职期间不得出宫,年届廿五岁可出宫,一般妃嫔的宫女想要留宫陪伴主子,最多仅能留十年(也就是卅五岁之后一定得离宫),许多乱七八糟的电视剧竟然有清朝在职宫女到宫外乱跑的活动,那都是胡扯。

宫中宫女的职务,就是和太监一起做杂役,并且服侍皇室,但宫女身份地位多高于一般太监,家属每月可以进宫探望一回,但即便如此,宫女也不得单人行动、私自出宫或在宫中乱走,违规或触犯禁令的宫女,轻者罚跪、杖责(打板子),重者就会被杖杀,驱逐出宫之类的惩罚还算小了。

这些宫女根据地位、在职年头和主子关爱的眼神,每个月都有固定赏钱,虽说得以利用闲暇时间做些针线女红,每月交给家人作为补贴收入,但仍不得公开进行这类私人活动。

话说回来,规定如此严苛的后宫,哪有可能让崔槿汐跑到雍王府或其他地方(如乌拉那拉家的宅邸)去遇见纯元皇后(乌拉那拉‧柔则)呢?

超龄(最少卅七岁)的槿汐姑姑,就算服侍过某个「太妃」,没有太后(乌雅‧成璧)特别让内务府「指」过来碎玉轩,又怎能顺利担任「掌事宫女」?

崔槿汐的说法其实有许多漏洞,例如她上面的台词,再度表明甄嬛和纯元皇后(乌拉那拉‧柔则)的相似在于「五分容貌,五分性情」。

试问:哪个人能够在「一次垂怜」的一面之缘,就能够摸清对方的「五分性情」了?

更何况,若是没有相当的共处、沟通与一定期间的了解,怎么能够肯定纯元皇后是怎样的性情?

所谓「性情」,也就是人的禀性和气质,这种天赋的品性资质,譬如待人接物,或者喜好艺文诗词与乐器,甚至是惊鸿舞一节,假使没有长久的观察,怎能轻易判断甄嬛可以酷肖「五分」?

我曾问了自己的多年好友,要评论本人的性情,对方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可能在某些朋友的眼中,个人的内在普通又平凡,而另一些人则会觉得我这位女士既笨且蠢,单看我过去曾经在这些老友的面前显露过哪些面相,要猜出他们的评价也不算难。

回到主题,倘若没有一定程度的熟悉,缺乏一段时间的相处,要去判断两个人性情中有几分相似,哪有可能呢?

所以这里的对话,可以肯定的是:崔槿汐又在撒谎了。

※本文经原作者授权,未经允许请勿随意转载。本文作者部落格:http://betablog.udn.com/rosylovesyou/7049982。本文原标题:《后宫甄嬛传》观后感(四十一)崔槿汐是谁的人?(中)清代妃子服装概要,以及甄嬛在「故衣」事件后的不寻常举措,因本报标题有字数限制,略加修正。

●作者Rosy,水瓶座,新北市。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

►►► 「YOYO点点名」年度最新专辑,让小宝贝快乐过耶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