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甄嬛传》之27/观察纯元、皇后、端妃、华妃之恐怖平衡

文/Rosy

十七是个好数字,廿七也算是个值得纪念的数字,为此就先挪了这个主题开篇。

由于《后宫甄嬛传》里面的女主角在廿七岁之后掌控六宫,按照个人的估算及雍正皇帝执政十三年来观察,入宫时甄嬛十七岁,那么经过大约十多年的时光,后来成为「圣母皇太后」的甄嬛应该卅岁了,因此这几篇都将讨论重点的「婆媳问题」。

根据网友的提问与个人所知,还有电视剧里面的描述,下表主要列出与太后有交集的媳妇,正如〈《后宫甄嬛传》观后感(二)后宫中皇帝的廿五个女人们:旧社会一夫多妻、满汉矛盾与封建王权的恶果!〉的表列,后期妃嫔或幽灵妃嫔出场不多,为此其余龙套就不特别列出,且多数女子并未有机会与太后有相当的交手、摩擦、会晤等镜头,故而省略。

换言之,下表列出之人都是剧中要角,而且和太后关系较为密切,提供给网友们初步对照参酌。

说起太后这个女人,我曾经在〈《后宫甄嬛传》观后感(七)皇后一党:最坏的皇后、最蠢的齐妃、最小心眼的瓜尔佳‧文鸢、最厉害的太后〉用标题给她下了定论:本剧「最厉害」的人物

个人认为要明了一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并不容易,与其用没有意义的猜想或臆测来书写,不如对照相关图片并运用逻辑思考下定论。

在电视剧里面,错别字、常识性错误、称谓混乱、人物塑造等等有什么谬误的地方,大致上都不会很严重,而编剧历史有所扞格,则可能要看「戏说」的角度,毕竟在戏剧的世界中,考验的是创作者能否领会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之美的内涵,在这些方面而言,个人觉得此剧之所以吸引我,很大程度在于人性的剖析。

或许在诸多女角之中,看似太后这位配角出场不多,然而剧中人物跟这位老太太的牵扯之深,要掌控后宫来操纵前朝这么大的行当,将这些重臣或王公贵族的家眷族女玩弄于鼓掌间,太后简直具有最为了不起的心思和手段

要说到太后对付那些媳妇的出发点,无非就是为了皇帝那张龙椅

慈母之守护儿女,雍正帝的历史被淡化了,于是电视剧《后宫甄嬛传》少了「九龙夺嫡」的多名要角,如八爷党和十四爷,更可惜的是没了拚命十三郎,更凸显出天子的孤家寡人生活,以及后宫妃嫔之间的斗争。

这次写的主题是「婆媳」,那么太后这位婆婆之所以厉害无匹,很大的成份在于她所身处的地位。

纵然皇后统摄六宫、华妃(年世兰)有协理后宫之权,后来敬嫔(冯若昭)、沈眉庄(当时品秩仅为「贵人」且封号为「惠」来「学习六宫事务」)分别受到提拔,直到女主角甄嬛以「熹贵妃」之尊真正掌控后宫之前,太后可以说是低调地大权在握。

换言之,太后为了帮助皇上稳住大清江山,至尊在前朝理政,后宫则由太后与皇后成为同盟,那么太后要拉拢表姪女的皇后(乌拉那拉‧宜修)也是必然的了。

然而,倘若回顾我在前面三篇讨论纯元皇后(乌拉那拉‧柔则)的内容中,个人从逻辑推论和台词对话里面瞧出一些端倪,仅写了「按照电视剧的改编,编剧侧重了一个阴谋论,那就是尽量拉拢外戚大臣,除了迎娶重要的嫡女(乌拉那拉‧柔则)来建立姻亲关系,更是太后(乌雅成璧)所设计的手段了」这个结论而没有详细解说,在此就为网友释疑。

我曾无数次思考纯元皇后(乌拉那拉‧柔则)如何能够接近那时还在潜邸的雍王爷,为什么如我在〈《后宫甄嬛传》观后感(廿一)看「纯元皇后」这个貌似完美的「梦幻偶像」有多狡猾(上)故衣吉服〉这个系列三篇文章的讨论,纯元皇后这位媳妇从生到死,全都与太后有关。

一言以蔽之:纯元皇后之死,或者后宫有这么多谋杀事件,就算不是本人下手,推波助澜的全都是太后。

太后是个怎样的人?

她天天规劝皇帝要留意手下和嫔妃,要儿子对后宫的女人「宠」而不「爱」,留意而不动心或动情。

个人认为太后对这些媳妇们所采取的手段,简而言之就是四个字:恐怖平衡。

为什么我要这么说呢?

请回忆一下〈《后宫甄嬛传》观后感(廿一)看「纯元皇后」这个貌似完美的「梦幻偶像」有多狡猾(上)故衣和吉服〉,乌雅氏是乌拉那拉一族表亲,那么纯元皇后(乌拉那拉‧柔则)是怎么弄到那身等同于妃位的吉服?太后又是出于怎样的心态让自己的表姪女穿上的?

前提是已经有了当时为侧福晋的皇后(乌拉那拉‧宜修)在自己儿子身边,这个当时的媳妇(乌拉那拉‧宜修)已经怀有身孕,明明是自己儿子信赖的小妾,还可能生下雍王爷的长子,为什么要让她的姊姊(乌拉那拉‧柔则)去当第三者来分「宠」?

再思考一下:就算是满人贵族,想要弄到后宫妃子的服饰又怎么有可能呢?肯定要让拥有这层身份的亲人来提供。

前文说过,按照个人判断与电视剧的前因后果,纯元皇后故衣事件来自于太后的授意。

为何我会这么说?

首先,乌拉那拉氏那时两姊妹,姊姊云英未嫁,妹妹入了雍王府还怀了孕,这样一个侧福晋弄不到后宫的妃嫔吉服,身为「庶女」的侧福晋仅仅是雍王爷的小妾,也没资格或手段能弄到这样高于自己身份的衣裳。

当时谁能弄到后宫妃嫔的礼服?

乌拉那拉氏的姊姊或其家族,这个「德妃」的表亲怎么胆敢犯不敬之罪来制作僭越亲族妃嫔的吉服?

原着小说的大夫人(朱柔则的母亲,正室)又怎么有这样的想法,特地让嫡女去抢庶女的老公?

第三者是不光采的,倘若仅仅是报复小妾及其女儿也说不过去,最有办法且能够弄到衣裳,或者设计与乌拉那拉一族合谋帝位的,也就是电视剧中当年为「德妃」的乌雅‧成璧了。

表姑妈为何要弄一套那样高规格的华丽服装给表姪女?意图让表姪女勾搭自己儿子,又有何盘算?

说来很简单,一昰暗示雍王爷,这个女人就是自家儿子未来的「妃」,再者表示乌拉那拉‧柔则的身分尊贵,只要能把这美女弄上手来结成无坚不摧的姻亲,给这女人「封妃」的日子指日可待。

当年的太后设计了一切,除了是希望儿子去争龙椅,更是把「九王夺嫡」的关键家族给点了出来,加上原本就拉拢的隆科多是九门提督,所以大事可成。

也就是说,姊姊(乌拉那拉‧柔则)去跟妹妹(乌拉那拉‧宜修)抢男人,出自于太后(当时的「德妃」)所授意,一是要控制两个表姪女,让她们内斗来防范专「宠」,再者这对姊妹花都那般聪明,最有可能的情况是除了希望拉拢乌拉那拉一族以获得争储的势力而把表姪女的嫡女(乌拉那拉‧柔则)推给自己的儿子之外,也是为了要留个后着,以免当时的侧福晋(乌拉那拉‧宜修)不听号令,所以扶持敌人的敌人来达到女人之间的恐怖平衡。

只要回顾电视剧第一集的台词,太后强调那句「平分春色总胜于一枝独秀」的意义,就会发现许多隐藏于剧本里面的秘密

什么是恐怖平衡?

太后这样厉害的女子,虽说我在〈《后宫甄嬛传》观后感(七)皇后一党:最坏的皇后、最蠢的齐妃、最小心眼的瓜尔佳‧文鸢、最厉害的太后 〉将太后与皇后两人归类为同一派,但是仔细思考剧情,真正最防范皇后(乌拉那拉‧宜修)的,也就是太后(乌雅‧成璧)了。

为什么太后多次要在皇帝面前称赞年世兰?

个人认为这也是个可以思考的问题,太后多方防范皇后,其实也防堵着华妃,不让后宫的女子太过于专「宠」。

更重要的原因,大概观众都看得出来,年氏有个军事方面颇有功勋与能耐的大哥年羹尧,皇上忌惮这个手下,同时还得「宠」他的妹妹,也算是借着宠幸年世兰来安抚年大将军。

那么,太后又是如何看待华妃这个媳妇的呢?

美貌跋扈,或者聪明机灵,比起从未称赞过的阴沉皇后(乌拉那拉‧宜修),可以说,太后还觉得这样的对手更容易应付,年世兰不满于新人受宠,太后就送了一支凤凰金簪简单打发了去。

电视剧里面这几幕特别有意思,在沈眉庄、甄嬛接连受宠之后,喜欢明艳服饰的年世兰忽然换了一身暗淡的紫灰色旗服(可对照她平日穿着的服饰,如上图)、带着礼物跑去找太后告状,顺便送了一袭黑狐皮做的大氅,太后似乎欣然受之。

对于年世兰这样虚伪讨好的媳妇,太后接着跟自己身边的老宫女产生了如下的简短对话。

太后又是如何看待甄嬛(刚承「宠」的「莞贵人」)呢?

这时可以参考我所做的最上面那份表列,太后为了摸清甄嬛的性格,特地在一次请安之后,要甄嬛常常帮她抄录佛经(如下图)。

上回没有特别讲,主要是人懒,但这里还是要强调:电视剧有许多细节方面,可以说是道具人员的问题,好比下图的《法华经》,最后一段抄了两遍,而且还使用了颇为忌讳的「玄」字。

我曾经在〈《后宫甄嬛传》观后感(一)雍正一朝的历史设定和小说差异〉及多篇文章里面说了,小说套用历史改编为电视剧很容易产生硬伤。

雍正皇帝来说,他爹康熙的名讳是「玄」烨,这两个字在大行皇帝之后就产生了两个效果:一是紫禁城的北边「玄武门」从此被避讳而改成「神武门」(下图的台词那就是「大不敬」啰),至于民间各类图书里面所有相关的字,比较多且麻烦的「玄」字也多数改为「元」字,譬如《千字文》第一句「天地玄黄」被改成了「天地元黄」,或者当时姓「玄」的人不少变更为「元」姓,也就是这个原因。

是故,为了避讳皇帝之名,或者清朝雍正年间文字狱有那么「维民所止」(雍正两字掐头去了,犯了皇帝忌讳)一句的荒谬案件,就算这四个字出自于《诗经》及《大学》这些超过最少两千年的古老文字,在那样的年代,就是可大可小的问题所在。

因此几段情节有待厘清,好比甄嬛为太后手抄佛经的时候,或者年世兰给甄嬛罚跪罚到流产之后听见皇帝的车驾赶回,都必须修正清圣祖康熙的名讳。

回到主题。

反思年世兰这样的女子,背后是势力庞大、军政方面盘根错节的年家及其集团,皇上想要拔除已是不易,为什么剧情很重要的一段,说年世兰早在成为雍王爷小妾之一的时候,当时的「德妃」(后来的太后乌雅‧成璧)就已经弄出「欢宜香」来让雍王爷赐给年世兰,难道太后可以预知未来么?

非也。

按照个人对于太后的认识,她是一个工于心计的女人,谋画手段可以说大致上算无遗策,特别是针对自己的媳妇们而言。

例如我在此文所说,太后纵然属于皇后一党,实际上背后仍防范这位媳妇,而把纯元皇后(乌拉那拉‧柔则)扯入雍王爷的情史之中。

那么,为了计划争夺龙椅,当时的「德妃」(后来的太后乌雅‧成璧)看穿年羹尧未来的发展性,在纯元(乌拉那拉‧柔则)死后,让自由恋爱而嫁给雍王爷的小妾年世兰受制,也算是一着棋。

就像我曾经在〈《后宫甄嬛传》观后感(八)皇后一党:最可悲的安陵容,后宫趋炎附势的女人,还有剧情几点不合理与不符史实之处 〉等多篇文章所解析的,满人对于汉人的防范,这是清朝初年无法达到「满汉一家」的基本问题,所以在电视剧里面入宫给封号或位份的时候,满军旗如富察氏可以一入宫就成为贵人,而除了沈眉庄以外的汉军旗秀女,如甄嬛或方淳意等人,都得从常在这种品秩往上爬,更别提安陵容那样出身更低的县丞之女了。

一位满族亲王(雍亲王)娶一个汉人女子为妾,大概不算什么,可是这样一个女子的兄长本来是包衣奴才,去了汉军(绿营军)就能直接担任参军,一路晋升到杭州将军,可以说年羹尧非常受到重用。

改编为电视剧之后,年羹尧的妹妹年世兰是那样年轻漂亮且聪明,一对兄妹性格如此跋扈,那么当时的「德妃」(后来的太后乌雅‧成璧)要遏止年世兰怀孕的可能性,考量雍王爷身边仅有一个侧福晋(乌拉那拉‧宜修)是自己的表姪女,这个表姪女年龄大了或许无法再生儿子,健康情况也不太好(乌拉那拉‧宜修有很严重的头风),乌雅氏要防患于未然也是说得通的。

为什么如年世兰所说,皇帝要「顾忌太后」?

在华妃与外人眼中,太后就是皇后背后的靠山,乌雅氏与乌拉那拉氏之间的亲戚关系,以及满人贵族对于血统方面的私心,则是婆媳关系里面很重要的亲疏因素。

而对于端妃齐月宾)这样的媳妇,太后又是怎么看待的呢?

回到电视剧,在原着小说里面,端妃(齐月宾)也是武将之女,改编版本并未说得详细,由于是配角,媳妇们彼此烘托的是不同的性格,那么对照年世兰那嚣张跋扈的作派,端妃的隐忍与痛苦就是相当有趣的对比了。

这里又产生了几项思考:为什么齐月宾没有孩子还能直接封妃?

因为太后和皇帝对端妃(齐月宾)有所亏欠,就拿四妃之位来安抚她,而「欢宜香」让年世兰不能生育之外,在年世兰成为雍王爷小妾之后所怀的第一个男胎,也是这对母子设计弄掉的。

端妃(齐月宾)吃了哑巴亏,本来太后与皇帝就应该保护她,所以她会抬出太后来谋求自保,免得在年世兰手底下丢了性命,也是合情合理的说法。

问题又出来了,为何齐月宾应该是太后的补偿与重点保护对象,却还会让前者在后宫无法吃饱穿暖,生病无法让太医过去诊治之外,还会遭受年世兰半夜跑去殴打私刑的惨况?

皇上不爱齐月宾,太后和皇帝同时要容忍年家和年羹尧,而年世兰的美貌为皇帝所喜,种种缘故使母子二人不得不对年世兰的跋扈加以姑息或无视,这是其一。

在这里我仍然要强调那句:太后看待后宫所采取的手段,就是让几个媳妇之间保持恐怖平衡。

骨子里的太后与她的皇帝儿子是同一类人,冷血薄情,而且对于汉人有所防范,那么故意让齐月宾成为端妃,又使年世兰封为华妃,两个汉军旗同时又出身武将之家的女子互斗,答案就简单了,这对维护满人江山或后宫平衡有所帮助。

设想:婆婆年纪大了,手边能用的媳妇就只有皇后(乌拉那拉‧宜修)一个表姪女,这个姪女还不太听话,可是为了家族的荣耀而不得不搞出一套「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来制造相互制约的状态,那么齐月宾与年世兰就算双双封妃,齐月宾为了皇家的体面会把真相永远隐忍着不说,年世兰也无法弄死仇人的端妃,这就是太后的阴险盘算。

为何我会这样判断?

请看下面几张图,冷酷无情,就是太后与皇帝母子二人最可憎之处。

我曾经在〈《后宫甄嬛传》观后感(廿五)再解「菀」和「莞」,那些萦绕不去的「暗香」,藏于胭脂与香料中的秘密〉写了一些相关的解说,但台词里面的无情无义,每每在回顾时,都会让个人有种不寒而栗的感受。

太后是这般阴险毒辣的女人,大概在《后宫甄嬛传》里面,我在下标题的时候考量无数字眼,本想安上「最坏」两字,后来觉得这样的心机和手段之巧妙狠绝,称她是「最厉害」也不为过。

试想:我在〈《后宫甄嬛传》观后感(二)后宫中皇帝的廿五个女人们:旧社会一夫多妻、满汉矛盾与封建王权的恶果!〉及多篇回应就说过了,真正的雍正仅有八个妻妾,而他父皇康熙帝有六十五个妻妾(还不包含无法留档的官女子,后宫女子记档在《行房档》之中,没有封号就无法列入正式记录),那么皇帝的真实后宫该有多少女人?而这些女子斗争来去,用血泪搏命成功,终于成为了太后之尊,手中的人命还少么?

因此来观察太后这个女人,审度一位婆婆为何要采取恐怖平衡来管理后宫,算计所有的媳妇们到这般地步,那样的心性及阴狠至极,怎不令人觉得可怕?

看吧,上面几图又继续说明了一件事实:太后天天给皇上洗脑,让这位天子觉得自己害得身边的女子受了委屈、遭到迫害、失了健康与孩子,都是必须为皇权所做的必要牺牲,这是不是很冷血呢?

太后给予的提点,现在看来或许荒谬,但那些对于女性的羞辱及伤害,竟是来自于自己的婆婆,通晓真相的媳妇们如齐月宾、冯若昭等人,又怎么不会感到心寒呢?

此外,说点题外话,在此回复网友的一项提问。

太后自称「哀家」,而皇后也可以自称「哀家」,前提是必须是在皇帝去世之后,许多电视剧老公没死的太后或皇后乱冒几句「哀家」,让我有时不免感到喷饭。

「哀家」表示为「自称可怜之人」,也就是女人「无夫之哀且必须当家」的意思,古人以夫为纲,视家为纪,所以一个尊贵的女人失去丈夫而得扛起家计和未来的时候,就有了这样的说法。

根据个人所知,清朝太后自称「朕」同样有据可考,反而「哀家」多数在戏文或现代电视剧里看见,太后也可以自称为「老妇」或「老妇人」,这是相当自谦的说法。

回到主题,我曾无数次设想皇后(乌拉那拉‧宜修)到底如何看待她的婆婆。

按照太后(乌雅‧成璧)的手段,而且太医院全都掌控于太后之下(可参照〈《后宫甄嬛传》观后感(十四)太监与宫女们的故事:大家都是可怜人! 〉一篇,太后指使孙竹息警告年羹尧的军医陈大夫,不让他泄漏年世兰不孕的秘密),那皇后(乌拉那拉‧宜修)对于太后是否感到戒慎恐惧?

答案必然是肯定的。

皇后(乌拉那拉‧宜修)是个聪明人,在电视剧里面,她从来不正面对抗年世兰,甚至连半点手段也没耍,因为她很清楚:太后与皇帝早就在多年以前对年世兰使了阴招。

太后打击敌人的手段,皇后绝对很清楚,当年为何要把纯元皇后弄去雍王爷身边,或者为什么弄出这么多后宫女人,不也是搞恐怖平衡的制约手段么?

「欢宜香」的使用,媳妇们如端妃(齐月宾)是清楚的,因此端妃也不畏惧年世兰,只是暗自等待报复的时间到来;皇后(乌拉那拉‧宜修)当然也知道个中三昧,为此隐忍不发,在耐性与心性方面,都深谙沉默是金的道理。

甄嬛入宫不久,那时还没搞清楚自己面对的困境,也不晓得身边的婆媳多人有那么多心思,所以回顾这些对话,显然编剧将那平静之中的惊涛骇浪写得入理。

太后这位婆婆到底是怎么看待自己一手栽培的皇后(乌拉那拉‧宜修)?

个人觉得相当值得玩味。

在电视剧里面,怀孕的媳妇不少,当然那些流产的女子有几个折损于皇后(乌拉那拉‧宜修)之手,或者皇后(乌拉那拉‧宜修)为何会变得这样残忍,见了任何后宫妃嫔怀孕都要设计陷害,一个正房媳妇那样扭曲可怕的使坏心态,身为婆婆的太后(乌雅‧成璧)九成九要负起责任。

请思考:如果妳的婆婆为了让自己的夫君当皇帝,而弄了跟自己有仇或不和的姊妹与自己争宠,还直接或间接害死了自己唯一的儿子?

倘若妳的婆婆表面上支持妳,自己又在背后使绊子,漠视媳妇的痛苦、高烧生病、多年头疼缠身,并且常常弄一些小妾来争宠,妳会怎么想?

在失去了妳的宝贝儿子之后,妳的婆婆想要孙子,陆续扶持妳的敌人来伤害妳,还让其中几个妳都看不上眼的能快乐怀孕,妳会怎么做?

富察贵人出身满军旗,大概在电视剧里面,太后责问皇后关于流产一事,也就是这一回了,因此太后看重满人血统是可以确定的,不得不容忍或漠视皇后多次害人的手段,同样是出于姑妈与表姪女之间的亲族羁绊,便能达成共识而互相隐瞒真相。

我很同情皇后(乌拉那拉‧宜修),做为一个通情达理的媳妇并不容易,处于这样的后宫里面,为何她最后如〈《后宫甄嬛传》观后感(七)皇后一党:最坏的皇后、最蠢的齐妃、最小心眼的瓜尔佳‧文鸢、最厉害的太后〉一心想要「媳妇熬成婆」就是很简单的逻辑了。

哪个媳妇愿意活得这般痛苦,时时受制于人,还没办法反抗呢?

那最后几句警告,太后(乌雅‧成璧)之所以强调「有些事」,也就不外是要求皇后不要损害龙裔罢了。

当然,在这些训斥里面的潜台词,就是要皇后对那些皇上的小妾尽量收手,使皇帝的后宫能多产出一些皇孙。

就如同本人一再强调的:太后对于满人血统的无比重视与坚持,或者随意让媳妇的皇后(乌拉那拉‧宜修)去暗害那些汉军旗的后宫妃嫔,基本上对待媳妇们有相当的差异,因为「自己人」的条件很简单,首先是表亲姑姪,再来是能够相互扶持的家族,最后则是满军旗的出身。

可以思考一下,为何汉军旗的妃嫔多数没能顺利成孕?

为什么端妃(齐月宾)或敬妃(冯若昭)一生无子,仅能从养女身上得着下半辈子的安稳?她们不都是默默与皇帝和太后听话合作的棋子么?

或者,太后(乌雅‧成璧)当初怎么会想到要让乌拉那拉家的姊妹都嫁给自己的儿子?

这些问题的背后都是些耐人寻味的答案,从《后宫甄嬛传》来观察婆媳之间的关系,体察那些女子如何走到最后,还有她们性格的转变与彼此的牵连,真的相当值得思索。

一位母亲为着自己的儿子能当上帝王,其对于媳妇的诸多伤害,或媳妇们如何顺从婆婆的教诲,后面会继续分析。

※本文经原作者授权,未经允许请勿随意转载。本文作者部落格:http://betablog.udn.com/rosylovesyou/6654588。本文原标题:《后宫甄嬛传》观后感(廿七)婆媳关系(1)太后乌雅‧成璧「婆婆」的手段,观察纯元、皇后、端妃、华妃之恐怖平衡,因本报标题有字数限制,略加修正。

●作者Rosy,水瓶座,新北市。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