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甄嬛传》之44/槿汐姑姑真正效忠的「太妃」
文/Rosy
槿汐姑姑是舒太妃的人,从她关切十七爷的许多方面来看,这样的结果也属必然。
当崔槿汐不停劝说的时候,依然要思考一个基本的问题:时代不同,女性地位由不得「让自己高兴」。
在清朝,民妇犯通奸罪,可由夫家亲族决定其生死,而对于一个皇帝的小妾来说,就算到了皇宫之外,貌似没有宫禁束缚着甄嬛,但这样的事情倘若被人发现了,那就是死不完的亲族,就连下人都要遭罪。
槿汐姑姑何以提出这样大胆的建议?
只要换成她考量果郡王的需求角度,入宫三年甄嬛受过的点点滴滴,就算本来矜持或碍于身分,现在有了机会留给王爷,崔槿汐怎么不会开口帮着自己的小主子呢?
看到飞奔出去的甄嬛,崔槿汐的脸上露出笑容,还说了下面的台词。
这是遂了甄嬛的心,如了王爷的意,「这一步迟早是要迈出去的」背后,不就是反证了槿汐姑姑长久以来为果郡王所设想的计划么?
当崔槿汐让甄嬛跟王爷「他们二人便能高兴得早一些」大功告成之后,十七爷欢欢喜喜牵着美人的小手去跟妈妈报喜了。
这一段情节很不寻常,看似相当简单的造访安栖观(舒太妃修道场所)行程,状似快乐的王爷一入门,请注意看舒太妃身边服侍婢女积云的神情。
当自己的小主子牵着一个本来是带发修行的「癈妃」前来,而一对「叔嫂」亲暱地交握两手,这样乱伦的事情发生于一间道观门口,是个修道之人能笑得出来么?
除非,跑龙套的婢女积云早就知道会有这么个结局,而且预料这一阵子果郡王与甄嬛就会来报到,否则不会如此泰然自若,还能笑着到门口去迎接二人。
然,最不寻常的当属舒太妃了。
假如是个普通的汉人女子,儿子带着嫂子来拜见,当娘的人不会紧张么?不会觉得莫名其妙么?不会痛斥嫂嫂偷人这种不要脸的勾搭行径么?
请注意舒太妃的台词。
请思考上面那句台词「总算在一块了」这样的感叹,换言之,舒太妃怎么似乎早就知道十七爷这小子在苦恋?
上面的台词,甄嬛的怀疑是合理的,乐过头的果郡王(爱新觉罗‧允礼)是有些发傻了,一边站着不敢多说话的婢女积云可能出于下女的奴性不敢发言,那也只有舒太妃的表现最不合常理。
倘若我是舒太妃,好不容易让养在别人家的宝贝儿子在惊涛骇浪中长大,没在后宫到前朝的斗争中被害死就罢了,他四哥雍正帝那种多疑的性子,能由得这个傻儿子在人家眼皮子底下去偷嫂子么?
合理的情况应该是:舒太妃紧张兮兮,询问儿子平常勾搭美女有没有露出过端倪,日后打算怎么办,假使嫂嫂只是偷情而没有怀孕,那还不如赶紧把这蠢蛋拉到一边教训去,藤条之后再给点蜜糖,哄十七爷说:「别捡人家不要的破鞋,你亲妈过两天给找个出身优良的黄花大闺女,定然会比这种下堂妻漂亮一百倍啊一百倍……」
我虽然设想得龌龊了些,但普通大户人家的媳妇就会有这类说法,哪有可能一下子就连震惊、震怒、发狂、抗议和咆啸……这类正常反应都没使出来?
什么是「缘分」?
若说「琴笛合奏」就表示两人「心有灵犀」,别忘了在甄嬛那天跳惊鸿舞的时候,顺利跟果郡王(爱新觉罗‧允礼)「合奏」一段的有沈眉庄啊,怎么就没有哪个人会觉得不妥?
搭配唱曲的安陵容这个人体乐器,纵然也跟王爷「合奏」得不顺利,起码没出大差错,却独独在舒太妃眼中,只有十七爷跟甄嬛算是「心有灵犀」?
假使没有人从旁告知,果郡王早就对甄嬛痴心已久,苦恋多年都无法遂意,那么舒太妃又怎么会为儿子达成心愿而如此开心呢?
舒太妃这样漏洞百出的台词,其实更透露出她在甄嬛身边有眼线的真相。
试想:一般当母亲的女人,发现自己的儿子偷了嫂子,还先上车后补票,发生性行为之后再禀告亲妈,他娘会如此平心静气接受,还会说出「可见他对妳用心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这样的赞同之言?
「朝夕露水之情」这句话,讲白了,就是王爷坦承自己跟甄嬛发生了关系,而且希望两人能够成为真正的夫妻。
假如没有谁早就在甄嬛身边,日日夜夜观察好几年,摸清了这个女子的脾性和人品,然后报告给婆婆知道,在那样一个保守地高举《女则》、《女训》的年代,还是个从后宫那样规矩忒多的地方出来的「太妃」,有可能骤然接受甄嬛这个仅见过一面、婆媳相当陌生、受到帝王厌弃、带发修行、背景太糟(甄父丢官且甄嬛被废)、家世败落(甄家去了宁古塔)还生过别的男人女儿(胧月公主)的「癈妃」么?
不可能,王爷嘴很紧,除非修行中的舒太妃在后宫弄了个细作,否则不可能接受甄嬛这样的女子为媳妇。
崔槿汐就是这个舒太妃埋藏在太后、皇后和甄嬛身边的「三面谍」,还能让这三人重用而不自知,这个眼线从头到最后一集都没露出半句为谁效命的口风,可见槿汐姑姑隐伏得有多深?
又可思索一下甄嬛的「剪纸小像」,这东西来自于小允子,但在场的佩儿也知道是小允子为甄嬛剪的小像,可是这个秘密却能一直隐藏到电视剧结束,当事人各个都保持隐瞒的态度,没有半个人泄漏。
倘若佩儿受皇后宰制,或漏出一丝口风,还轮得到浣碧找着机会藉小像嫁给王爷么?恐怕这事情早就为皇后和太后一党所知,十七爷也早就没命了!
换言之,崔槿汐控制着佩儿,表面上佩儿帮助甄嬛在储秀宫监视着其他对甄嬛有威胁的后宫女子,实际上,佩儿一直在槿汐姑姑的指挥下待命,无论是显露自己被祺嫔(瓜尔佳‧文鸢)殴打的伤痕,或者是保持对于许多事情的缄默,皆可说是槿汐姑姑的能耐。
还有一个关键,那就是小允子展露武功的时刻,是在对付余莺儿派宫女花穗和太监小印子去毒害甄嬛的时刻。
这个时候,甄嬛已经遇上了王爷,小像落在果郡王手中,不可能没有去查询真正在倚梅园出现的女子是谁,接着余莺儿被皇帝查觉为假,然后甄嬛很快获宠而成为了「莞贵人」,十七爷也终于制造了不期而遇。
回顾这段情节的时候,请想想为何崔槿汐要让小允子会武功这种秘密公开出来,并且强烈表现出效忠于甄嬛的态度。
那么,当一切让槿汐姑姑出面帮甄嬛对抗年世兰(华妃)、余莺儿、安陵容和皇后时,不得不说她是有些踌躇的,但对照一下王爷陷入情网的时刻,这位老宫女可以说最初保护着甄嬛,那「五分外貌,五分性情」的理由并不足够,然而若加上自己的小主子愈来愈深陷的爱情表征,那么种种境遇里面崔槿汐的出手,说来也就符合逻辑了。
但我还是要有一个假设:如果甄嬛的小像没有被十七爷捡到,或者两人之间没能产生这样曲折离奇的追逐过程,在甄嬛身边这个「三面谍」崔槿汐会不会一开始就对她下狠手,以便示好于太后和皇后,有那「五分」可能就是未定之数了。
电视剧可以有「如果」,然而观察这段感情的时候不免有些惘然,因为甄嬛能不能得着槿汐姑姑的助力,假使少了王爷的深情厚意,舒太妃会不会继续让自己的人马服膺太后,同样也未可知。
为此,我是替女主角甄嬛感到有些庆幸的,十七爷的感情留给她痛苦,或许也在绝望中给了她走下去的希望。
上面舒太妃那句「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台词同样有破绽,假使不清楚这些年王爷追逐并守护甄嬛的艰辛过程,怎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至于果郡王(爱新觉罗‧允礼)出事之后,为何崔槿汐忙着劝甄嬛回宫,其实舒太妃的举措也有脉络可循。
槿汐姑姑主导甄嬛回宫,除了甄家和舒太妃这边需要有人在后宫帮衬着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有人去探查王爷的死因。
当舒太妃绝食三日的时候,太妃的婢女积云来到凌云峰禅房,希望甄嬛前往劝解,实际上这也是舒太妃思量过的一着路数。
请思考一点:电视剧中的十七爷从小被养在太后(乌雅‧成璧)身边,汉军旗女子要在后宫生存,只能去依附满军旗的妃嫔,那么王爷等于说是舒太妃放在太后身边的人质,皇帝独独重用自己的十七弟去对付老十敦亲王和年羹尧,同样可以说是双方的母亲条件交换的过程,舒太妃在先帝死后出宫表明不理世事的态度,也是一种自保的表态行为。当这样的联盟瓦解之后,十七爷下落不明,舒太妃第一个怀疑的,不就是自己过去最大情敌与对手的太后之子么?
《后宫甄嬛传》里面,皇上早就对才华能力远胜自己的老十七既妒且恨,舒太妃怀疑也是合理的。
问题在于:当果郡王(爱新觉罗‧允禧)平安归来,朝廷也知晓他安然无恙的时刻,能够有个人在后宫继续帮助自己的儿子,将错就错让有了身孕的甄嬛回宫,搞不好能让自己的孙儿当皇帝,这不是一个婆婆会考量的私心么?
再者,假如能够争取自己的孙儿夺得龙椅,不就是不动声色报复了那让自己和王爷都过得痛苦的太后和皇帝?
另一种思考,在于电视剧中的天子只有三个儿子,不是出身差的老四弘历能争,就是脑子蠢的弘时上不了台面,还有个多病又从未出场的老五弘昼,自己的孙儿若是当了皇帝,凭借崔槿汐的忠诚度,甄嬛这女子又聪明,以及槿汐姑姑多年来在后宫的经营(譬如苏培盛这条路子,加上佩儿这类小宫女,还有其他的人马),怎么翻不了天呢?
舒太妃指使崔槿汐要甄嬛回宫,大概不出这几种猜想。
或许,纯元皇后(乌拉那拉‧柔则)无法斗得过亲妹,所以费尽心机接近当年的雍王爷,还是不免死在谋杀惨事中,一尸两命。
当我们观察崔槿汐这些说法的同时,可以将她帮着甄嬛对付皇后(乌拉那拉‧宜修)视为对那「一面之缘」的「怜惜」报仇,但更可信的则是槿汐姑姑实际上对效命的舒太妃死忠到底。
为什么崔槿汐常常要顾念甄嬛所怀的孩子?
那些台词里面的关怀不是假的,保护甄嬛的想法也不是假的,只因为她肚子里有着舒太妃的孙儿,也有了帮王爷走出困境的希望,所以槿汐姑姑不时会鼓励甄嬛去斗去争。
请思考下面崔槿汐所说的那个「赌」是什么。
如果舒太妃安于在安栖观度此残生,儿子果郡王让太后(乌雅‧成璧)和皇帝利用到死,不是帮忙处理兄弟阋墙的问题,就是要忧虑天子的嫉恨是否会惹来杀身之祸,舒太妃难道不会想用甄嬛所怀的孙儿来「赌」一把么?
倘若崔槿汐只是想扶持一个能斗死皇后(乌拉那拉‧宜修)的对手,但她为何要替甄嬛做了那么多,甚至愿意去慎刑司服苦役,还跟着大太监苏培盛搞「对食」弄臭了自己的名声?
即使分析的结论认为这是一个老宫女自己对于主子登上高位的权势欲望,说不通的。
为什么崔槿汐要鼓励甄嬛与果郡王在一起?为何后来佩儿能安然去欣贵人身边当了甄嬛的眼线,还有那样一个会武功的小允子一起守着双生子真相?
当我们观察「效忠」这个主题的时候,崔槿汐能够付出自己的青春、肉体、命运、忠心,帮助甄嬛回宫、夺权、斗死安陵容、拉拢端敬二妃和欣贵人等等,不全都是她努力而缜密的谋画而成的么?
太后(乌雅‧成璧)病重的时刻,皇后(乌拉那拉‧宜修)头一个跳出来对付崔槿汐,而且这样的算计持续十几集,一直到了「滴血验亲」的时刻,还要借着祺贵人(瓜尔佳‧文鸢)的口来杀死她。
为什么皇后会如此憎恨崔槿汐?
请回忆甄嬛回宫之后,「柳叶合心」荷包仅仅是个借口,皇后先发制人,将槿汐姑姑和苏培盛先监禁起来,到了甄嬛封为「熹妃」后居住的「永寿宫」,坐定之后没多久,马上要求自己的宫女剪秋、绘春一起去「搜」崔槿汐的房间。
试想:假使崔槿汐那只「柳叶合心」荷包和上面的「缨络」早就证明了太监和宫女搞出「对食」的丑闻,何必要特别再找了一大群自己宫里的宦官大举去详细搜查呢?
所以这个不寻常的搜查举动,说明了皇后背后不为人知的考量:她怀疑崔槿汐和宫外的人有来往,或者可以说,这次搜查应该来自于太后的授意,认为槿汐姑姑让甄嬛回宫的原因,可能和凌云峰附近安栖观那个「太妃」有关连。
崔槿汐受到重用,可能当初帮忙皇后铲除了芳贵人,或者早年置身事外让甄嬛吓得避宠许久,还有在「故衣事件」整垮甄嬛的过程,都算对这婆媳二人出了点力。
但甄嬛回宫后,槿汐姑姑可能断了过去的眼线,完全改变立场,反而去帮助甄嬛,这对于太后与皇后集团的利益而言,本以为可能要当成弃子的老宫女,竟然反咬一口,若能找到什么勾串舒太妃的证据就能对付崔槿汐了。
可惜,槿汐姑姑对皇后的复仇,或者可以说是对于舒太妃的报恩,皇后始终没能找着机会,这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了。
最后再思考一点:在「滴血验亲」事件中,崔槿汐何以能够跳出来,自愿一个人接受慎刑司「七十二道酷刑」?
而且,她怎么还要特别保住那个非常不喜欢、总爱挖长姊墙角的「伶俐」浣碧姑娘呢?
当我们观察崔槿汐的时候,她已经将自己从舒太妃那边接受的「死忠」命令刻印在心底,而且由于甄嬛素来疼爱那个不长进的同父异母妹妹,槿汐姑姑只能来个「爱屋及乌」,尽量保住浣碧,否则那个朝秦暮楚的笨妹妹指不定会招供出什么吧?
保住了甄嬛,也就守住了防线,唯有这样连死都不畏惧的态度,让崔槿汐一直陪伴甄嬛到了最后,除了她,哪有谁能用生命维护自己对主子的承诺至如此的境地呢?
这样的槿汐姑姑就算当了「三面谍」甚至是多重间谍,仍旧是非常让人敬佩的。
※本文经原作者授权,未经允许请勿随意转载。本文作者部落格:http://betablog.udn.com/rosylovesyou/7066560。本文原标题:《后宫甄嬛传》观后感(四十四)崔槿汐是谁的人?(续下)「三面谍」槿汐姑姑真正效忠的「太妃」,因本报标题有字数限制,略加修正。
●作者Rosy,水瓶座,新北市。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
►►► 「YOYO点点名」年度最新专辑,让小宝贝快乐过耶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