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甄嬛传》之11/ 不符历史的太后、皇子、皇孙

文/Rosy

电视剧,最重要的就是一个点:不可以完全当真。

后宫甄嬛传》以一名女子进入后宫的人生起伏,杜撰出许许多多的故事,虽说可以套用史实很多,但连续剧要为剧情服务,所以就算尽量改编来配合历史,仍不免得加油添醋一番。

可以说,这出戏将太后与隆科多凑在一起,实在相当别扭,不过却是个颇为有趣的对照。

毒死男人的戏码,太后做得干净俐落,老情人隆科多顺利在她与皇帝的计谋中死亡;毒酒赐给果亲王允礼的段落,甄嬛本想自杀来保全王爷,岂料被换了酒杯而眼看着十七爷命赴黄泉;叶澜依痛恨皇上,为报仇干脆天天让帝王恣意行乐,并且继续鼓吹天子乱吃药,终于掏空仇人身子,服用仙丹加上一窝在后宫爬墙出轨的私生子女事件,让皇上早登极乐世界。

金丹是否真有那么神,或者毒酒这样的老戏码是不是玩得太多,亦或男人好色与小妾偷情是否构成后宫启示录,总之,皇子皇孙与皇祖母之间的爱恨情仇,有时显得过于煽情。

但瑕不掩瑜的是,演员都是实力派,演技没话说,改编剧情很吸引人,这也是充满愁云惨雾与暗杀的后宫之中,能够如此让人印象深刻的因素。

说句题外话,刘雪华扮演太后,与皇上同在一个镜头时候,并不像是母子,根本就可以扮演夫妻,对这位风韵犹存的知名女演员得演出老奶奶,个人觉得相当不协调。

「汝何故生我家」可能是许多王室成员的痛苦所在,要能舍得,要能忍耐,更重要的同样是得懂得自保。

皇帝要保住龙椅,太后要保住皇上的江山,要保重的则是具备可以争皇位的许多皇子皇孙,为了各自的身家性命,无数的悲剧持续上演。

再次回顾个人做的《后宫甄嬛传》皇家人员表列:

大概电视剧最过于扭曲又丑恶的,就是那两位时常出现的龙套王爷了;恒亲王与敦亲王这两个猥琐的角色,甚至比皇上还更惹人厌。

下图是剧中最碍眼的五爷,爱新觉罗‧允祺,那被此剧丑化了的恒亲王。

历史上真正的恒温亲王,是清朝康熙帝的第五子,从未介入兄弟们对皇位的争夺,是个安分守己的内敛亲王,由于曾经伤过腿且无势力,并不受先帝重视,所以从不干任何出格的事,只忙着积极与妻妾生了七个儿子和三个女儿,根本不太参与国家事务。

事实上,恒温亲王早在雍正十年(西元一七三二年)便已经病死,电视剧虽让他在戏里活得比皇帝更久(最少三年以上),还把这消极避开皇家纷争的五爷拿来说事,不免使个人颇为同情

至于那所谓的「敦亲王」,则更是被强烈丑化,「赏心悦目」完全说不上。

下图猥琐的老十,是非常有名的「八爷党」成员,他同样是「九王夺嫡」的重要人物,却没有电视剧塑造的这般让人讨厌。

真正的爱新觉罗‧允䄉并非「敦亲王」而是「敦郡王」,编剧虽抬高了他的地位,却将其与年羹尧可能的联系无限放大。

真正的爱新觉罗‧允䄉是康熙帝的第十子,生母是温僖贵妃钮祜禄氏,遏必隆之外孙,出身除太子之外最为高贵,所以历史上的「九王夺嫡」他有资格参加,在雍正二年(西元一七二四年)被雍正帝圈禁革爵,直到乾隆帝释放他并封为辅国公,长达十二年的圈禁使他健康转弱,于乾隆六年(西元一七四一年)病死,有子六人,并非电视剧中仅提及的那个「弘暄」而已。

电视剧还有个误区,就是他的嫡福晋问题,阿巴亥博尔济吉特氏,若以甄嬛入宫的时间和后来弘暄承爵的时间来看,都对不上。

不过,既然是改编的剧码,很难完全对上历史,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或许就如电视剧的台词所说:「能吃是福,有人挂记也是福。」

当初个人发现此书要改编为戏剧的时候,就不免猜想小说人物会由哪几个历史人物来搭配,或者会套用哪些情节,一看到「慎贝勒」出场,就觉得这个小大人还挺有趣的。

电视剧里面的用餐场景非常多,到哪儿都是吃吃喝喝,不过推杯接盏之间,许多人物的塑造比小说来得清晰多了,好比下图的小王爷。

看到下图这个「未老先衰」的慎靖郡王,也就是历史上真正的爱新觉罗‧允禧,忽然有些感慨,也觉得电视剧里面的那位年轻幸福的慎郡王好看得太多了。

爱新觉罗‧允禧画这张像的时候,也不过就四十几岁,不知为何样貌这般显老,白胡子一大把,比我的白头发还要多得多。或许聪明人还具备高妙的才华,更容易变老?

对照真实人物与男演员,不免会有一种感慨:现实是残酷的,幻想是美好的,演员是顺眼的。

更何况,是上面那个年轻的少年爱新觉罗‧允禧呢?

上图是真正的爱新觉罗‧允禧,得年四十八岁,引用自维基百科图片: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0/0c/Yinxi.jpg

要说到此剧出现的皇子皇孙,人物真的不算少,还得加上其余的家眷,我只得做了下图的列表,否则很难清楚在脑中勾勒出个轮廓大概。

我想这个故事所涵盖的层面太大了,万花筒一般的后宫与前朝角色,岂是男女情爱、后宫斗争、前朝攻防、皇室倾轧等等元素的简单组合?

浩如烟海的历史之中,需要一双叫做人性的大手,方能摸透……

历史上的雍正帝收养三位公主,自己则生了四名公主,但能活到三岁以上的仅有齐妃李氏所生的和硕怀恪公主,且此女在康熙年间便已出嫁过世,与电视剧的公主们明显不符。

下图是故事中那最可怜的温宜公主,曹琴默利用她,华妃(年世兰)虐待并以小女孩争「宠」,更有可能还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遭受皇后(乌拉那拉‧宜修)的迫害。

无比同情这个小公主的齐月宾(端妃),拿出了自己珍惜无比的项圈,在小女孩周岁时赠送给她。

下图是长大许多的温宜公主,不过虽然可爱,多数表情和婴儿时期一样哀怨。

难怪齐月宾多方保护,最后还选择了收养这孩子。

电视剧找来的小演员表现不俗,就算台词非常少,只要她一出场,就使人觉得想要怜惜她。

下图是无论历史或电视剧都不招皇帝待见的可怜三皇子。

根据《清史稿》的记载,历史上的雍正谕令:「弘时为人断不可留于宫廷,是以令为允禩之子。」并且将之于雍正五年(西元一七二七年)被削除宗籍并且秘密处死,得年廿四岁。

电视剧改编不少,三阿哥弘时并没有被列入爱新觉罗‧允禩宗籍,而是被恒亲王收养了,明显与事实不符,剧情还让他跟后宫的瑛贵人(原来是果亲王府的婢女采苹)有了点纠葛,单恋事发让无辜的瑛贵人被处死,自己则挨了几巴掌。

真正的爱新觉罗‧弘时与皇帝的冲突点,在于那张龙椅,并且明显有同情八王党的行为,父子矛盾被放大在乱伦之情,还有四阿哥弘历的设计,对这位历史人物是有些扭曲且不公平的。

这出电视剧里,最使我大吃一惊的,就是四阿哥弘历出现的时刻。

如下图所示,这是圆明园的勤政殿外,改编情节称四阿哥出生于圆明园并在此长大,为了能够见着皇帝,只能苦哈哈跪在外头的夏日烈阳底下曝晒,可惜里面的人怎样都不愿意出来见他。

历史上真正的爱新觉罗‧弘历,或许出身不如弘时,但早在雍正继位前便已经获得康熙帝的重视,根据许多史料的解读,可以说也影响了雍正继位并增加其优势。

到了电视剧中,可怜的四阿哥如我先前所写的,变得「爹不疼,娘不在」之外,就连宫女都能给脸色看。

下图是长跪失败且见不着皇帝的四阿哥弘历,转头跑去找皇后(乌拉那拉‧宜修),结果在门外受到皇后的掌事宫女剪秋阻挠,不得其门而入。

这段情节明显是为了小说而改编,原着的皇子「予漓」被拆解为弘时与弘历两个皇子,但人物性格则完全修改为南辕北辙的样子,比小说描述有趣许多。

而在电视剧里面的四阿哥弘历,被设计成一个早慧又深沉的皇子。

见不着帝王,皇后也对他这个四皇子避之唯恐不及,甚至于天子身边的大太监苏培盛也让他碰了软钉子,深感挫折的四阿哥身边仅有一名张嬷嬷服侍,处境非常凄凉。

这时候脑筋动得很快的小男孩,观察到一个重点:皇上正宠爱着「莞贵人」甄嬛,要能够亲近皇帝,就得先接近甄嬛。

甄嬛与四阿哥弘历的见面,身边还陪着从后宫召唤而来的安陵容。

不过,四皇子没有跟安陵容打招呼,而是直接对着甄嬛喊「莞娘娘」。

再回顾一次我所做的清代后宫妃嫔位份表格:

位份

名称

备注

皇后

初一、十五固定侍寝。

皇贵妃

位同副后。

贵妃

四妃。

六嫔。

贵人

常在

各有两名宫女侍候。

答应

有绿头牌可侍寝,分为大答应、小答应,各只有一名宫女侍候。

官女子

只比宫女高一阶,无绿头牌。

在这里先说明一点:在后宫的编制里面,清朝天子的唯一正妻是皇后,其余的都是妾,只是这些妾有其位份高低,都要称之为「小主」,而仅有「嫔」位以上的后宫女子可以被尊称为「娘娘」。

简而言之,甄嬛仅仅是个小小的贵人,没有资格拥有这样的尊称。

或许这位「晚娘」没有给自己摆脸孔,会让一个大约十岁的小男孩感觉友善,甚或尊敬,但是四阿哥是皇子,不可能没有这样重要的常识,就算他常年居住于圆明园也一样。

此外,下图中这样的大礼,四阿哥弘历对着甄嬛如此跪拜,算是有些过了头;皇子的跪拜礼只能施行于帝后,对于妃嫔这些小妾,阿哥们是没必要行如此大礼的。

为何电视剧要如此改编,还加入这样的桥段

编剧为了让观众看出四阿哥的谨慎小心、委曲求全,所以这个年幼的皇子会如此礼敬甄嬛,可以说是为了日后回宫的盘算,这也算是后来甄嬛成为「钮祜禄氏」的一项重大伏笔。

电视剧里面的四阿哥弘历少年境遇之悲惨,不但宫女就敢给他小鞋穿,后宫妃嫔也是带有歧视的目光,皇后执著于三阿哥弘时,也在于四皇子出身太低,而且戏中皇帝从头就不喜欢这个儿子。

顺便一提,敬嫔冯若昭)应该是在皇帝的授意下,特别找了甄嬛,要她尽量别亲近四阿哥弘历;除了让她别多管闲事,当时还是君王眼线的冯若昭,自然看皇上脸色行事,当时甄嬛虽说非常受「宠」,天子如此不喜这位阿哥,就表现在孤立弘历的做法上。

或许皇上看待儿子显得小气巴拉,影响大局。要是被这出身有问题的皇子影响前途,吃亏的还不是甄嬛?

但戏中的甄嬛同情四阿哥,除了教他读书,还拥有了类似母子般的情谊,大大改善了四皇子弘历的生活,甚至能让他跟着回到皇宫居住。

上面的是小时候的胧月公主,绾绾。

这个小演员非常爱笑,一出现便快乐地呵呵笑个不停,印象最深刻的是她跟着敬嫔(冯若昭)与皇上意外拜访清凉台的时刻,一见了病中的果郡王允礼就「咯咯」笑得开怀。

可惜,下图长大的胧月公主就不可爱了,演出的表情太过于矫揉造作,显得很不自然,不太讨喜。

下图是三阿哥弘时选妻的「相亲」活动,许多年轻的姑娘被召集起来,让年届弱冠的三皇子挑老婆。

这时齐妃李氏已经死了,皇后(乌拉那拉‧宜修)利用「杀母夺子」的连环计,让三阿哥奉自己为名义上的嫡母,并且积极给他介绍妻妾人选,特别是皇后的姪女,乌拉那拉‧青缨

可惜,三阿哥弘时一见了这个「表妹」就不喜欢。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三皇子很疼爱自己的异母妹妹胧月公主,而乌拉那拉‧青缨极端讨厌小孩子,随手打了胧月公主碰触的手,给三阿哥弘时留下极坏的印象。

下图就是这位「表妹」,比起皇帝满后宫的妃嫔,就算年龄稍长,可哪一个都比她好看得多了。

皇后很想跟三阿哥弘时打个商量,要不就尽量说媒,可惜三皇子不愿再多看她两眼,只顾着和小妹胧月公主玩儿去了,让乌拉那拉‧青缨非常愤怒。

在某种程度上,电视剧《后宫甄嬛传》为三皇子弘时重塑了一个深情又温情的模样,敬长爱幼,而且相当纯情,还没让他如历史上那样英年早逝。

在为三阿哥弘时择妻的许多计划中,皇后(乌拉那拉‧宜修)感到非常挫折,这时四阿哥跳出来愿意娶这位「表妹」乌拉那拉‧青缨为妾,成为他的侧福晋。

在这方面来说,此处的桥段设计又回到了真实的历史,史上乾隆皇帝即位前的妻妾名单,有剧中甄嬛为他挑的富察氏,也有这位侧福晋乌拉那拉氏

下图是长大的四阿哥弘历。

先说明一点不符合历史之处:雍正元年的时候,弘历已经十三岁,而电视剧多次强调「甄嬛与四阿哥相差七岁」,反观甄嬛入宫选秀时为十七岁,年龄上设定错误。

再者,刚出场的少年时期四皇子弘历,看起来顶多十岁,符合剧中情节的设计,因为在圆明园甄嬛初遇四阿哥时,她刚满了十八岁(甄嬛入宫后约避「宠」一年)。

个人不确定为何编剧要特别强调那「七岁」,但原着里面的甄嬛入宫年龄为十五岁,所以若能参照小说,年龄上才能够贴合。

然而,小说里面的多数秀女都太稚龄,好比本来的方淳意(淳儿)十三岁入宫,在某些角度上,这些少女年纪太小,演员方面也很难配合来化妆(这是化妆品无法弥补的问题)。

回到主题。

婚姻是缔结联盟的方式,为了同时压宝在皇后身上,四皇子接手三阿哥弘时不要的「表妹」乌拉那拉‧青缨,造成了几个甄嬛期待的结果:一是讨好皇后,二是讨好乌拉那拉一族,三是让被毁婚的「表妹」乌拉那拉‧青缨对于三阿哥弘时与皇后产生芥蒂,可谓一石多鸟的策略。

电视剧里面,为了强调女主角的伟大与慈爱,还把一些四阿哥与甄嬛的相处小细节特别强化,比如甄嬛对于皇帝生日(生辰万寿节)的强调,或者读书与待人接物的重点,都有一番见地。

或许剧中的四皇子颇为受用,如下图所示,在甄嬛的帮助下,四阿哥弘历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尽管有些情节颇为刻意,将女主角甄嬛变成了雍正一朝及后宫之中最具影响力的女子,然,能够如此细腻结合戏剧与历史,算是花了相当的心力,苦心造诣要制造一出好戏。

《甄嬛传》的电视剧,大约看第一集的时候曾让我想放弃,幸亏当初忍耐着看到入宫,才没有错过好戏,毕竟女主角本人以廿八岁来扮演十七妙龄少女是可以接受的,最使我恐慌的是「装嫩」的皇上,快转到廿一集有句台词是皇帝自称「本公子」,加上表演的猥琐与粗俗,不免对男主角怀有强烈偏见。

撇开走样了的天子,只看众女角与情节,可以发现令人动容的历史观主宰的历史大视角、大社会、众生相,在那紫禁城后宫里面四方的天空下,得以小见大观来感受繁华若云烟的大时代背景下,就算是草根人物或龙套配角,许多角色的设计皆颇见魅力。

取而代之的,还有那些辗转于皇朝斗争中的男女,以及因果般的报业,冤冤孽孽都诉说着人性和感情……

上图是甄嬛与她终于长大的小妹,甄玉娆。

我曾经在前文提过,如果要套用小说版的《甄嬛传》为历史故事,可以挑的帝王很多,个人觉得清朝以前的皇帝较适合。

不过,根据女配角的皇后(乌拉那拉)对照的前后两任皇后的存废,以及帝后之间的爱情故事,乾隆帝的两位皇后虽最为符合,但女主角的妹妹甄玉娆最后下场,就可能会终生大事所托非人了。

倘若是套用了乾隆帝的年代,许多史实搭配不上,甄玉娆唯一能挑选的夫君对象也就仅剩下雍正帝的五子弘昼,那个雍正帝的第五子,历史上最著名的荒唐王爷之一,除了喜好活出丧(办丧事)、吃祭品,这类看似韬光养晦的作为,恐怕也很难让心高气傲的甄玉娆看得上眼。

无论是小说或电视剧,甄玉娆皆是皇帝觊觎的对象,因为她比甄嬛的外貌还像那传说中的纯元皇后。

如果说皇上可以为了五分神似而「宠」甄嬛,那么九成九雷同的甄玉娆,可说是君王心之所系,而甄玉娆善于弹琴赏画的文艺气息,那份高傲英气的自负,必然会让天子心中万分觊觎,务必要得之。

一如所述,那讨厌的皇帝果然动了这样的念头,可惜年龄差距太大,而且甄玉娆早就遇见了爱新觉罗‧允禧,那个已经长大了的「慎贝勒」。

原着之中甄嬛还有个小妹叫甄玉姚,后来这个妹妹喜欢上摩格王子,跟着去了草原,幸亏改编内容删除此角,只要一想到甄嬛的妹妹要爱了同样猥琐的准噶尔摩格可汗,仿佛就有无知少女被糟蹋的恶感。

顺便一提,电视剧里面的甄玉娆比甄嬛小十一岁,甄嬛入宫那年十七,受「宠」当时十八还曾经跟皇上说起这个漂亮的小妹只有「七岁」,再回顾一下甄嬛回宫的年纪(年家倒台是在雍正三年,甄嬛怀胎两次起码过了两年,加上甘露寺修行三年),上图这位甄玉娆应该年仅十三、四岁。

一想到又是一个未成年的花朵要被摧残,对照一下皇上和甄嬛的年龄差距(雍正四十五岁即位,两人差廿八岁,遇上甄玉娆时,帝王最少有五十三、四啦),老牛想吃嫩草到这种地步,想来简直是祖孙配,天啊!

小说里面,由于甄嬛是主角且以第一人称的视野来说,许多事情说得不是非常清楚,因此甄玉娆的故事我仅仅有丁点印象,还得回头去翻原着。

假使故事没有改编为雍正时期,那么甄玉娆的年龄与皇帝大约差十八、九岁,算是勉强可以接受的范围,可是差了快四十岁左右?

个人无法接受,画面的协调感可能观众也无法承受,无论是祖孙或父女一般的年龄差距,怎么瞧,是个正常人都该选择此时正当十九、廿岁的慎贝勒。

为何那么执着的皇上终于放弃?

当然,没有「自觉」的天子一会儿送玉珮,一下子想拉手,看来看去都亵渎了小姑娘,此事自然要感谢甄嬛的阻挠;再者,甄玉娆早有了心上人,一身傲气更胜其姊,严厉拒绝当皇帝的小妾,婉言说了十几分钟,好不容易遏止了这位年老的至尊又想纳妾的决心。

为什么我一见男主角就讨厌?

不是外貌,也非年龄,而是那永远不会满足的欲望,使得皇上总要假藉旧爱之名行「搜集美人」之实,无论是甄嬛或安陵容皆如此酿成了一个个悲剧;一名上位者不会在乎他人的想法和心情,要怎样便怎样,就如那不知感恩的摩格一般毫无人格且卑鄙无耻,这样的君王不成大反派也很难了。

上下两张图,是甄嬛给果郡王允礼所生的龙凤胎。

这两个小婴孩挺乖,在镜头前不哭不闹,让我想起了好友所生的小娃娃;虽说不喜欢小孩,但难得看到这么安静的温馨镜头,不免也为剧中的王爷感到开心。

仿佛能回忆起,在大雨的夜里,有情人轻轻的笑,想那第四十八集的快乐,仿佛是很久很久以前。

不过爱情的结晶不是一个,不是一个顽皮的男婴,也不是个哭闹的女婴,在那粉红色的襁褓之中,好像有两个温馨的梦。

电视剧与小说多数是编来让人做梦的。

某些人在同一个地方遇上了,认识了,结交了,相爱了或仇恨了,就中更有痴儿女。

遇上「一心人」以前,甄嬛姊妹唯一的生活目标可能是让爹娘过上好日子,因此甄嬛入宫了,甄玉娆跟着父母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

每个人跌再多跟斗皆无所谓,尽管后宫是个可怕的地方,尽管甄嬛做到的不算最好,可她还是有担当的好姊姊,也是个好母亲,只希望通过努力让家人子女幸福,让他们的后半辈子能舒舒泰泰。

或许对照胧月公主的事情,面对与爱人的出轨产物,甄嬛到底自私了一回。

当然很多女人对丈夫隐瞒了许多事,可能都事出有因,甄嬛为了复仇而残酷,无疑怎么看都是出于那份心意,终于相信子女会幸福,她也就放心了。

而谈到历史上的爱新觉罗‧允禧,绝对是个比爱新觉罗‧允礼(果郡王、果亲王)还更让人惊艳的人物。

爱新觉罗‧允禧乃康熙帝第廿一子,这个王爷同样出身汉人之子,为熙嫔陈氏所生,电视剧里面配合了他真实年龄,雍正即位时,他刚满十二岁,尚未被封为「贝勒」,剧中提早了大约七年,而甄玉娆嫁给他时,也还没有成为「慎郡王」,这封号同样被提早了。

这位「慎贝勒」大约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爱新觉罗‧允禧,根据《清史稿》记载的内容,说:「慎靖郡王允禧……雍正八年二月,封贝子。五月,谕以允禧立志向上,进贝勒。十三年十一月,高宗即位,进慎郡王。允禧诗清秀,尤工画,远希董源,近接文征明,自署紫琼道人。乾隆二十三年五月,薨,予谥。」

历史上的允禧有一位嫡福晋钮祜禄氏,但却还有三位侧福晋,所以电视剧里面的甄玉娆或者可以套用甄嬛成为第三个「钮祜禄」姊妹,然而「允禧心中只有我」这句台词,可就显得相当讽刺了。

爱新觉罗‧允禧是清代画家、书法家、诗人,字谦斋,号紫琼,亦作紫噊,别号紫琼崖道人(因得端溪岩石,宝爱特甚,遂以自号)、春浮居士等,特别擅长书画,无论是山水、花卉都达到「笔致超逸,画风清淡」的高评价,甚至被品评为「本朝宗藩第一」。

允禧的《花间堂诗钞》、《紫琼崖诗钞》我没读过,但见过一幅他的山水画,他还能写一手好字,史载「诗清秀,尤工画」,与他相提并论的都是有名的文艺界才子如「文征明」和「钱谦益」这样的名人,更特别的就是「扬州八怪」郑板桥为他的至交好友。

郑燮性格奇特且为官清廉,能与之交往,必然得具备相当的才华,好比乾隆时期的纪昀(纪晓岚)就是其中之一,历史上说,允禧初识郑燮时年仅十五岁,郑板桥当时却已卅三岁,可称为很难得的忘年之交。

历史上没有记载两兄弟感情如何,但和果郡王允礼不同的是,爱新觉罗‧允禧因为年幼而无法参与「九王夺嫡」且淡泊名利,无心政治,专注于笔墨丹青的文人雅事,所以乾隆帝非常欣赏这位皇叔,列其诗「国朝诗别裁之首,以代钱谦益者」,认为他是当代最好的诗人。

可惜,允禧这样的天才竟然无后,生了二子四女均早夭,故而乾隆帝就在乾隆廿四年把他的第六子永瑢过继给这位皇叔,而非电视剧里面,把果亲王允礼的名义上唯一儿子元彻(历史上无此人)过继给他。

上面这位就是前面介绍过的、电视剧中被扭曲、丑化为疑忌甄嬛、被延长寿命复活的反角,皇帝的五弟,恒亲王。

当然,看过上面的历史介绍,同样被扭曲而丑化的,还有剧中那位允禧。

为何我要这么说?

因为这两个关键人物都无心政治,所以就是扭曲,至于跟后宫串谋议储,那根本也是不可能的绝对丑化。

电视剧里面的允禧,与自己的十七哥允礼亲善,娶了甄嬛的小妹甄玉娆,从此跟甄嬛同一战线,成为无坚不摧的姻亲。

在皇上终于被害得驾崩这一段,当满目的白幡架起,人人白衣素缟为大行皇帝服丧,这时蛰伏许久的恒亲王跳了出来,发难要确认储君并称「主少国疑」,因为被废为庶人、已成年、被电视剧延长寿命的三阿哥弘时,正在恒亲王的王府中。

所有的人都以为,成为「熹贵妃」并「统摄六宫」的甄嬛会立自己的亲生儿子六阿哥弘曕为皇帝,没想到结果却非如此。

这时,「慎郡王」允禧也跳了出来,替甄嬛铺排让六阿哥上位的舖垫,一下子说「世祖(清世祖顺治皇帝)有多尔衮」,转个头又强调「圣祖(清圣祖康熙皇帝)有鳌拜」,表面上说要支持甄嬛的小儿子弘曕,实际上却把自己当作辅佐「幼主」的摄政王

这一段的对白写得极好,却绝对不是真正的爱新觉罗‧允禧会说出口的话。

鳌拜是谁?康熙帝少年时期就百般想要除去的权臣,权大位高,是皇帝成长后的眼中钉。

多尔衮又是谁?顺治帝饱受流言困扰、孝庄皇太后下嫁摄政王等传言的掌权者,死后让愤恨他的顺治皇帝掘墓、鞭尸、削首,即使仅摄政七年,还有定鼎中原的不朽功业。

电视剧中的允禧这种读了许多书的文人,怎么可能不晓得这两段历史?难道他自贬为权臣或摄政王?若非如此,或许是想讽刺恒亲王意图胁制甄嬛与弘曕,可允禧又为何要借此刺激恒亲王?

重点来了,就是上面这一句,他要让甄嬛上位。

岂料,甄嬛扶持的却是四阿哥弘历,教在场众人一阵惊愕,或许也使得电视机前的观众跌破了眼镜。

无论是不是历史,电视剧既然套用了雍正时代,那么也就必然不会违反正确史实,变出一个弘曕争皇位的场面。

个人觉得饰演四阿哥弘历(后来的乾隆皇帝)的这位演员相当不错,有兴趣的人可以仔细对照截图或影片,画面中的弘历眼珠子转来转去,每当允禧或恒亲王动嘴皮子,弘历的表情就特别耐人寻味。

故事看到这,真觉得无奈了。

甄嬛将皇位交给乾隆帝弘历,并非在故弄玄虚,而是想让人明白,环境改变人,新的皇帝要面临同样斗争激烈的后宫,以及前朝官员争权倾轧的人世百态。

那人性呢?

剧中看似六阿哥弘曕唾手可得的皇权却失去了,其实是甄嬛帮着儿子得到了真正的幸福,也预防那些王孙如恒亲王或慎郡王专权的问题,早已成年的弘历自然会启用自己手中的新一批人马。

新皇帝登上皇位,镜头转向那金灿灿的龙椅,还有进入紫禁城的百官朝拜,跪迎天子。

这熟悉的情景,对应的是第一集的那个中年帝王,无论如何,前后呼应着的,都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新气象。

甄嬛对着新的皇上保证,自己的儿子会过继给已死去的果亲王允礼,还希望能让新帝晋封,人人皆以为这位圣母皇太后另有所图,岂不知是得到了她所想要的未来。

什么是最重要的?是爱情?权利?复仇?还是地位?

在这现实又残酷的后宫,甄嬛宁可自己的儿子走出去,不需要再重复许多争斗,让他好好把握清闲的时光,做一些十七爷当年想要过的生活,就如那句:「诗万卷,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

似乎可以想像弘曕快乐成长的生活:北国塞上胡笛起,长空万里雪纷飞,江南四时风光好,万里行路千百回;或归去笑王侯,或葬剑为江湖,或添香有红袖,或回首当年风云处,结庐忆煮酒。也许,还可以来个醉卧美人膝?

倘若要拍续集,我要是编剧,就给弘曕写篇快活人生的故事;可叹的是,原着人物的下场,没一个比我设想的快活。

回到主题,甄嬛终于成为了「圣母皇太后」,从原来受封「熹贵妃」的永寿宫,移往当年太后所居住的「寿康宫」,名义上她是皇帝的嫡母。

新皇帝或许不明白弘曕被过继给果亲王后嗣的前因后果,就算猜得出来也不会做什么,毕竟他已经展开了新的计划。

皇后封了,当年那位皇后的族女乌拉那拉氏也成为娴妃。

乌拉那拉‧青缨非常聪明,懂得见风转舵,本来是乌拉那拉‧宜修曾经的考量与弃子,却在见到甄嬛的时候马上表态:只尊甄嬛这位「皇太后」,当年那位曾经想要捧她的亲戚,早就被遗忘在过去了。

这就是后宫的女人,尊贵,势利,现实。

一想到那被禁足于「景仁宫」的皇后乌拉那拉‧宜修,不免感觉悲哀。

或者,也为甄嬛的复仇结束,感到有些战栗与松了口气。

但是在清凉台或者凌云峰上,她与果郡王允礼看似真的很幸福,甄嬛一生的幸福大概都留在那段时光了吧。

听着片尾曲的时候,不免想起种种女主角拚命活着的苦涩镜头,身在后宫,哪天没有背负责任,能轻松下来就好了,莫等将来空遗憾,就像那些皇子皇孙一个个争权夺利的凄凉下场,懂得珍惜的人就能过得更满足。

也许最后一幕过后的甄嬛一觉醒来,接着就得面对充斥着新一波后宫斗争的现实,但也没有谁能料想会如何,就算能宁静一刻也好,至少她的小妹与儿女都能跳脱后宫之外了。

(待续)

※本文经原作者授权,未经允许请勿随意转载。本文作者部落格:http://betablog.udn.com/rosylovesyou/6463035。本文原标题:《后宫甄嬛传》观后感(十一)不幸且不符历史的太后、皇子、皇孙皇女们、乾隆帝和幸运的玉娆与爱新觉罗‧允禧夫妻,因本报标题有字数限制,略加修正。

●作者Rosy,水瓶座,新北市。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