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甄嬛传》之12/甄嬛身边的好姊妹

文/Rosy

在《后宫甄嬛传》里面,甄嬛的爱情使人感到唏嘘,而她与身边之人的姊妹情也同样让人觉得相当动容。

什么是「好姊妹」?

能够为自己悉心着想、分享快乐、分担痛苦、共同应付难关、在困境中提供建言或行动支持,而且拥有比异性关系还要坚贞的情谊,那就是了。

可以说,除了沈眉庄这样的好姊妹之外,甄嬛身边纵然只有几名宫人,了不起还有两个亲妹妹,但是在这些人之中,毫无血缘关系的女子,反而真正为她付出了许多。

端妃齐月宾)与敬嫔(冯若昭)皆算不上「好姊妹」,前者和甄嬛有距离,后者和甄嬛有利害关系,顶多算是同盟关系,或者受挟制的共谋者。

其他后宫女子,方淳意太单纯且需要甄嬛的关照,安陵容是皇后的人马,回顾甄嬛的一生,陪伴自己最久的并非甄家的两个有血缘关系的妹妹,而是崔槿汐这位自始至终寸步不离的宫女。

崔槿汐遇事通透而愿意给予良心的建议,大概甄嬛所有的事情,她都清楚万分,甚至比甄嬛所爱着的果亲王允礼,还要了解得更深。

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在甄嬛天真地说出「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之后,立即提醒的那句话:「不求一心,但求用心。」

「用心」说来容易,事实上却是人与人交往或相处的时候,最难以办到的程度。

崔槿汐「用心」之人,只有甄嬛。

乍看之下,崔槿汐只是一个后宫的掌事宫女,地位低下,能管着的也就是那偏僻的碎玉轩,倘若以早年是「粗使宫女」且「海棠树下的麝香仁」事件来看,她曾经服侍的芳贵人小产又被送去冷宫,表示崔槿汐是个善于隐藏自己的宫人,且未必有帮助他人的好心肠。

按照明清时期的后宫规范,年过廿四、五岁之后,普通宫女便要被放出宫,大约可以猜测出来,故事开始的崔槿汐大约廿出头。

崔槿汐与甄嬛的初次见面,拥有很明显的尊卑之别。

那个时候,甄嬛仅仅是「莞常在」,虽说位份有些低,却仍是碎玉轩里面住着的两位「常在」之一。

电视剧并没有拍出崔槿汐与方淳意(淳儿,当时是「淳常在」,仅有十四岁)相处的情形,而后来可以看得出来,随着剧情逐渐演进,崔槿汐关心的只有甄嬛而已。

而甄嬛装病来避「宠」,若没有崔槿汐保持沉默就难以隐瞒,而甄嬛带着自己家里的两个婢女流朱、浣碧入宫,虽有按照后宫给一名常在的宫人(宫女两名,崔槿汐是碎玉轩的掌事宫女,不算在内)和四名太监(含首领太监一名),实际上愿意效劳于她的后宫之人,只有下图所示的三个罢了。

首先行礼以表效忠的,就是崔槿汐。

小宫女佩儿虽对流朱、浣碧有所不满,但向来听从崔槿汐的命令,也就跟着效忠。

太监小允子受过甄嬛的恩惠,其兄生病让甄嬛找了温太医的诊治,自然从此忠心不贰。

顺便一提,在后宫里面,掌事宫女的身分高于一般太监,如这两张图所示,小允子在她面前也得听从命令,头得埋得更低。

一般宫女也歧视太监,戏称他们为「无根之人」,看不起那些已失去当男人资格的阉人,所以宦官除了尽量往上爬,能够成为这些后宫「小主」个人的首领太监,否则没人看得起。

此时,甄嬛在碎玉轩的首领太监康禄海已经投效丽嫔,也就是华妃(年世兰)的手下。

另一名宫女并未在剧中出现第二幕,也未提及名字,从原着小说删减之后,也显得剧情流畅。

剧中的甄嬛与崔槿汐逐渐拉近距离,及至两人真正信赖对方,是在崔槿汐偶然陪伴她到桐花台闲逛之后。

可以说,甄嬛巧遇果郡王允礼的一切前因后果,崔槿汐都相当清楚,而且此事促成了甄嬛跟端妃(齐月宾)接触,在某种程度上,崔槿汐或许是有意为之。

毕竟清楚已故纯元皇后的宫中之人,除了崔槿汐之外,也就是端妃了。

原着小说讲得比较清晰,电视剧却不得不为了戏剧张力和主角而省略细节,颇为可惜。

换言之,崔槿汐曾经出言疑虑过冯若昭(可参照我写的那篇〈《后宫甄嬛传》观后感(十)最透澈的齐月宾(端妃)、最重亲情的冯若昭(敬妃)和不得不依附或听命于甄嬛的女人们〉),也就在于纯元皇后的缘故。

齐月宾和纯元皇后关系良好,崔槿汐自然晓得,所以她会对于冯若昭有些评论,意在提醒甄环之外,也是肯定了端妃的人格。

崔槿汐是个懂得感恩的女子,若非甄嬛有那五分相似的眉眼,以及同样的才情,或许当初她不会主动帮忙甄嬛。

不过,后来崔槿汐那样忠心,不得不说是后宫的常态。

主子败落,宫人们小命不保;主子荣宠,自己的将来也能有个好下场。

上图是崔槿汐用艾草蚊子镜头,两人正在讨论的就是正寻求联盟的冯若昭。

譬如「举扇不能却,燔艾取一块」这样的诗句,古人以扇子驱赶蚊子有点困难,进而用艾草来熏室内的蚊子,这种用艾草燃烧驱蚊在民间很常见。

从这样的细微之处,同样能看出崔槿汐对于甄嬛的关切之情,可以说电视剧里面,崔槿汐不但面貌姣好,谈吐洽当,为人细腻缜密,是个忠诚而不可或缺的好伙伴,贴心无比。

最令人感动之处,就是除了忠心赤忱之外,还有那份贴心与报恩之情。

甄嬛败落之时,不得不前往甘露寺修行,崔槿汐亦跟随左右,后来为求甄嬛能再度入宫,不惜牺牲自己的爱情去换,虽然最后阴差阳错地成为真爱,待皇上疑心六阿哥弘曕并非亲生皇子,还能为甄嬛力证无奸情,并自动请缨甘愿受慎刑司的七十二道刑罚,这样的付出绝对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除了崔槿汐,大概让人觉得最喜爱的好伙伴,也就是流朱了。

流朱长得娇俏可爱,性格相当活泼,也具有正义感,同时会做许多糕点,比起阴沉的浣碧更为讨喜。

对于甄嬛来说,流朱也是自己最亲近的友伴,这个婢女与其说是下人,不如视为甄嬛疼爱的妹妹,至少比起浣碧而言,甄嬛更喜欢她的直言无隐、不藏心思。

个人喜欢流朱,除了这个年轻女演员的外貌讨喜之外,还有那眼神之中的一点倔强,以及笑容的明朗可爱,相较之下,浣碧就显得虚伪矫情,让人看了便讨厌。

好比下图是甄嬛受「宠」之后,一众人等前往圆明园的碧桐书院避暑,虽说是暂居,但由于甄嬛刚得皇上的「宠」,内务府总管黄规全就跑来拍马屁,送了纳香的风轮前来(如下图)。

这种风轮是用黄铜打造,上面装饰着蝙蝠,象征福气可随着转动而来自四方。

古代没有电风扇,女人在夏天还得把自己包得紧紧的,难免无法忍受燠热的气候,这时就会使用人工的手动风扇,也就是流朱正在把玩的那玩意儿。

人力风扇还有个装置,底下可以装冰块,中层能够摆放一些干燥花或鲜花,只要转动辘轳一般的把手就能使室内吹拂香氛。

这东西我曾在北京看过,相当有意思,没想到会在此剧再度瞧见。

下图就是流朱在电视剧中的手艺,看起来颇有模样,后来全给来访的方淳意(淳儿,淳常在)吃完了。

流朱最可爱之处,就在于她永远把甄嬛的事情放在第一位。

当佩儿对生病的甄嬛有所抱怨时,第一个冲上前去责难的就是她,为主子说话或辩驳的也往往是她。

私底下,甄嬛当她是个好妹妹,两人在水边嬉戏玩闹的一幕,并未发生于真正的亲妹浣碧或甄玉娆身上,这是很特别之处。

流朱的优点,除了清楚自己的身分,完全不对任何宫中男子(皇帝、果郡王允礼)假以辞色,而且事事以甄嬛所需要的为优先,始终没有忤逆或背叛,总是仗义行事,谨守分际。

当甄嬛获宠承恩后,在水边偶遇年轻俊俏的果郡王,这时流朱马上奔上前,一把推开允礼。

下图是小姑娘瞪着十七爷的表情,相信那风流倜傥的王爷,大概从未见过有任何女子会如此排斥自己,而他戏弄流朱几句,反而遭到不少白眼。

果郡王之所以有那样多的情债(孟静娴、浣碧、叶澜依、采苹等人),他习惯性就要对着姑娘露出笑容,还不时说上几句,难免会勾动那些怀春女子的芳心。

不过,此剧唯有流朱一个,就算听了王爷的头衔也不改态度,同时还表现出更为警惕的神色。

因为流朱虽说是个小姑娘,性格大胆活泼,却是个懂事的好女孩,至少是个挺真的女孩子,纵然有时候爱发牢骚耍脾气,但绝对不过份,也从不让甄嬛为难。

流朱的名言是:「我竟不知,这世上还有牛不喝水强按头的道理。」

她就是那股牛脾气,有时倔强得可爱,却只听甄嬛的话,无论何时,都能主动为甄嬛着想,支持这个亦主亦如姊姊的女子。

在这后宫里面,唯有她晓得分寸,从不在人前拍马,人后说闲话,顶多是跟浣碧或甄嬛打打闹闹罢了。

甄嬛与果郡王允礼之间的事情,或者皇帝和甄嬛的初遇,流朱都在现场,甚至于当年温实初向甄环求亲,她同样目睹。

但是,流朱从未有过虚荣心,没有想去攀附权贵的企图,也始终对甄嬛的说法言听计从,绝无二话。

倘若要说甄嬛身边真切关切自己的好姊妹,可能崔槿汐是有些距离,流朱就确实是个体贴善良的好妹妹了。

就像上图,甄嬛正为了安陵容受「宠」而感觉非常郁闷,毕竟那时她的心还在皇帝身上,没料到天子一听了安陵容的歌声,转过头就「宠」了那个表面上的「安妹妹」。

甄嬛无论伤心也好,快乐也罢,当初最常陪伴身边安慰的好妹妹,也就只有流朱了。

流朱具有为人奴婢的忠诚,更多的则是深厚的姊妹情谊,每当甄嬛受委屈,就想冲出去教训对方,为了救自己的主子,不惜付出一切,是一个兼具好友与奴仆双重身分的特殊存在。

电视剧的改编,使得流朱比小说中那个大大咧咧的傻女孩更惹人心疼,不仅演员挑得好,也弥补了原着的缺陷,使得我喜欢上这样一个可人意的小姑娘。

改编为电视剧之后,流朱的性格与想法不再那样单薄无力,同时也少了小说之内的肤浅,令人感觉非常清新脱俗,还加强了那股对于主仆之外的姊妹之情。

流朱总是关注着甄嬛身边的事,只要有后宫妃嫔耍花招,她也立即帮忙说话,或者仔细动脑,想出谁是幕后出卖主子的背叛者。

这一幕,流朱大睁的眼中含着泪水,因为她发现了,浣碧竟然联合华妃(年世兰)与曹琴默等人,共同陷害了从小一起长大的甄嬛。

甄嬛想必比流朱更心寒:因为浣碧是她的亲妹妹,亲人的背叛,比起毫无关系的外人陷害自己,显得更为无耻。

两个女演员都表现得相当好,从那眼角的泪光,到面庞紧绷的线条,此剧女角一个个都非常出色。

无论是流朱与甄嬛赏荷,或者初会十七爷那时流朱给王爷脸色,或者出事时流朱捎给甄嬛的警惕眼神,都是让人感受出这个女子关怀甄嬛的真实感情

而在甄嬛病重且被禁足时,只有流朱敢大胆对抗拔刀的侍卫,乃至于为了救助甄嬛,不顾性命往刀口上撞,那份心意谁也做不到,而她也不免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为代价。

最叫人怜惜的是流朱!

当流朱脖子冒血躺在冰冷的石板路上那一刻,仍然要小允子他们去请太医来医治甄嬛,看到此处,真的为这个重情重义的女子一掬慨然之泪。

既然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流朱能为甄嬛如此,那么有血缘关系的妹妹们呢?

对于甄玉娆这个小妹,原着小说描写得太浅薄,不但看不出深厚的姊妹关系,也不像电视剧里面的那般可爱,甚至是让人肃然起敬。

就如我在〈《后宫甄嬛传》观后感(十一)不幸且不符历史的太后、皇子、皇孙皇女们、乾隆帝和幸运的玉娆与爱新觉罗‧允禧夫妻〉里面曾描述的,慎郡王允禧之所以要支持甄嬛,很大原因在于姻亲关系。

或许,剧中的允禧是有自己的政治企图与摄政考量,然而甄玉娆对于夫君的影响,肯定也稳定了甄嬛与这位妹夫的联盟。

电视剧里面的甄玉娆,能够尽量为甄嬛着想,就在于她努力借由与允禧的婚姻,尽量帮忙甄嬛解决难题,也算是报答长姊当初许她一个美满婚姻的恩惠。

在七十三集的时候,准噶尔摩格可汗要求甄嬛这个「熹贵妃」外嫁,犹如王昭君一般和亲,不过那是皇上借机审视果郡王允礼的烟幕弹,实际上却借此禁足甄嬛,故意放了假消息出去。

那一幕场景,讨论此事并准备想法子解救甄嬛的仅有三人:果郡王允礼,慎贝勒允禧,以及甄嬛的小妹甄玉娆。

甄玉隐(浣碧)呢?她没有出现,更使人感觉这个同父异母妹妹的冷血无情。

不得不说,讲到感情,就连叶澜依也懂得回馈,明了该给恩人报恩。

叶澜依素爱独来独往,从不为自己的荣华而献媚于皇上,也不虚伪地和嫔妃们交好,为自己心爱的人可以付出一切,敢爱敢恨!

而遇上了甄嬛之后呢?

她初时以为甄嬛伤害了王爷,找机会就要拔刀杀人,或者放猫吓人,结果发现十七爷爱着甄嬛,又百般维护,甚至为了报仇而主动设计皇帝,是个敢做敢当的血性女子。

似乎,甄嬛身边围绕着一群有情人,不管是体贴相随的崔槿汐,或者如舍命护主的流朱,亦或是深情的果郡王允礼,好姊姊沈眉庄,或者是爱慕且守护如初的温太医……

反过来说,亲姊妹的背叛远比外人来得更可恶,如安陵容那样的姊妹只是「权宜」,像冯若昭那般的姊妹则是「利害」,而齐月宾只能算是「情势所逼」的姊妹,说来大家各有所图也无妨,只有一个人始终对不起甄嬛,那就是浣碧了。

当初阅读原着小说时,听见浣碧的名字,想到的则是唐朝马载的《岐阳逢曲阳故人话旧诗》:「积愁何计遣?满酌浣相思。」然,浣碧却非常让人失望。

下图精心打扮想勾引皇上的浣碧,想的是自己飞上枝头做凤凰,太过于自私自利,而且自不量力。

最傻的浣碧,最伤人的姊妹,或许可以套用崔槿汐评论曹琴默的一句名言来表示:「放不下荣华富贵的人,就永远成不了大气候。」

可惜,浣碧笃信她自己领悟出来的后宫行事之道:「在这宫里,有利用价值的人才能活下去,好好做一个可利用的人,安于被利用,才能利用别人。」

甄嬛多次庇护浣碧,此女却利用自己的亲姊,几度让甄嬛差点死于他人之手,是个人认为最差劲也最看不起的女子!

浣碧是个人最讨厌的一个角色,不仅傻,而且蠢,更是无情无义。

浣碧是甄嬛的异母妹妹,两人眉眼相似,不过浣碧的母亲是罪臣之后,甄远道不敢让妻子知道,也无法让外遇生下的私生女曝光,只能交由懂事的长女带入宫中,打算让长女甄嬛借由入宫之便,顺便帮这个私生女长点见识,也好借着长女得宠的好处来抬高浣碧身分,成了甄家的养女。

甄远道与甄嬛如此为浣碧着想,浣碧却是个傻得要命的女子,有时没能力还心高气傲,仗势发点小脾气,看得让人讨厌,而且对于她在许多事件的发生上,更是教人无比反感。

浣碧曾多次背叛甄嬛,自私自利,大致上犯过最可恨的四大错误有:

(一)多次企图色诱皇帝。

浣碧品貌不及甄嬛,却常常在宫中特意打扮,以奴婢来说就是以下犯上,以姊妹而言就是背叛,又无视尊卑和身分,只想自己凭着美色出头,不顾姐妹情谊,忘了自己的罪臣之女出身,非常不知好歹。

当初流朱有这样的非分之想么?浣碧可实在过分!

(二)多次口头与行为犯错。

浣碧没有大脑,常常心直口快就乱说话,譬如看到安陵容受宠,便对安陵容态度恶劣,说些刺激人的话,后来安陵容那般敌视甄嬛,且投靠皇后来对付甄嬛,浣碧有口无心的愚蠢做法不能说不是雪上加霜。

设想,一个婢女就敢挑衅别的主子,安陵容难道不会记恨于心,甚至认为是甄嬛所指使?浣碧的蠢,就在于搞不清自己的身分!

无论在哪个朝代,一个女子最重要的就是出身和嫁娶,既然出身没办法改变,或者可以说,甄远道没有法子光明正大给浣碧一个身分,甄嬛在后宫的起落掌握的是前朝父亲官位的发展,浣碧就应该明白:检点自己最要紧!

浣碧有么?她连自己该说甚么都搞不清楚,常常逞口舌之能,好比在皇帝面前表现,真是蠢到家了。

就连华妃的婢女颂芝都做得比她高明,也比浣碧更懂事,懂得为主子牺牲来谋求主子的地位安稳(可惜华妃还是失败了,主要是年世兰的出身问题,身为年羹尧兄妹的人,最后都没好下场)!

前面说了,浣碧的蠢,就在于搞不清自己的身分。

身分,是旧社会最重要的生存依据,浣碧既然没办法往上爬,就该认清楚自己该帮着谁。

于情于理,浣碧都很蠢,蠢得言行皆无分寸,甚至蠢得看不清自己该怎么活下去。

因此我说她最傻,傻女人是很容易常常犯错的,可以说,浣碧最让人无法原谅的两大错处,更使我看她不起,好比下图的马蹄糕所引发的木薯粉事件,使人觉得这样居心叵测的做法,除了伤害姊妹之情,简直就是要置甄嬛于死地。

(三)多次错误举动与自私作为。

浣碧总是罔顾出身,既然名义上是服侍甄嬛的婢女,就算真实上是甄嬛的亲妹妹,却不该老是恃宠而骄,竟然胆敢穿上皇帝赏给安陵容的丝光锦在外头招摇,非常不体谅其姊甄嬛的苦心和难处。

后来不想继续留在宫中,必然是考量到没人会继续护着自己,只能跟着甄嬛出宫修行,心头却又非常不甘,因此常常抱怨。

戏中拍到槿汐,一到寺中的破落住所就开始打扫清洁,柴火等重务是崔槿汐在忙,好比冬日洗衣,也是甄嬛跟槿汐在忙,弄得两女一手冻疮。

浣碧那时跑哪儿去了?

观众可能不会注意,但甄嬛非常疼爱浣碧,拿了温太医给的药,第一个就往浣碧手上去涂抹,这傻姑娘却没半点感激。

浣碧明明知道果郡王喜欢甄嬛,总是有意无意劝甄嬛要与王爷保持距离,自己倒偷偷想着一些接近王爷的法子,一下子要贴身掺扶,一下子又问侍妾的事情,单看种种愚蠢行为,就更使我看她不起。

就算浣碧跟着甄嬛到了甘露寺,浣碧却还出言顶撞静白等人,不像槿汐总是沉默而温情地为甄嬛着想,亦不如流朱那样忠诚而死心塌地,遇上困难,她不会冲第一线,自私起来,此女根本就笨得不会想到甄嬛的后果,却只会想到自己!

好比第四十八集唤起了我对于小说的记忆,浣碧早就知道果郡王的感情,还老是痴心妄想,人家根本都看不上她,这傻妞老是要贴过去,长姊甄嬛发高烧在大雪的山路半途病着累着,浣碧一个人跑去清凉台又为何那么久不回去?为何要跟阿晋私下问那些王爷的妾侍话题?

重点是:浣碧真的爱王爷么?

浣碧常常发小脾气,真当甄嬛或王爷瞧不出来,为何还是要那样表现?

很简单,浣碧看多了王宫中的尔虞我诈,知道不能当皇帝的女人,长姊甄嬛那样聪明的女人都被多次陷害,数度让皇后和安陵容等人整垮,浣碧终于发现更好的去处,那就是没有妻妾的果郡王,她心存非分之想,因此特别跟王爷说了:「只要有喜欢的人,当妾也愿意。」此话还要挑了机会在甄嬛面前强调。居心何在?

王爷故意装傻听不懂,要把浣碧嫁给贴身小厮阿晋,就是表明了态度:果郡王同样看不上浣碧这样的女人。

(四)多次谋害甄嬛。

浣碧多次伤害甄嬛,比起那些在后宫为了求生存或争宠的女人来说,更让人觉得无法原谅!

好比浣碧去找曹贵人,在沈眉庄被禁足的时候,与曹琴默合作,差点让华妃(年世兰)抓个正着,甄嬛却仍旧大度原谅了她。

浣碧有小聪明,碍于出身,肯定是对甄嬛有些妒忌的,无论是美貌或才情,甄嬛都在浣碧之上。

浣碧诱惑皇帝失败,不是她比安陵容长得丑,而是她连穿个衣服也要红配绿,看着俗气,皇帝也表明对她看不上眼。

浣碧为何要当华妃的眼线去陷害与自己从小一同长大的甄嬛?

我想这个原因非常耐人寻味。

想要利用美貌,无奈没有才情;企图背叛主子,可惜计策浅薄;再三想抢甄嬛的对象,从皇上到王爷,多次手段使人不齿!

浣碧此女,早年勾引天子不成,就死皮赖脸的追着果郡王允礼,朝秦暮楚说的就是这种女人了。

等到甄嬛不得已回宫之后,好色的皇帝突然发觉,浣碧刻意模仿甄嬛,为的是想吸引王爷,天子却弄错了这个女子的企图,以为是想讨自己喜欢所以顺水推舟要纳妾。

这时,皇上已经对「熹贵妃」甄嬛有了感情,想把甄嬛之妹当作另一个替代对象,那个「禧」字说明了一切,就如我在〈《后宫甄嬛传》观后感(十一)不幸且不符历史的太后、皇子、皇孙皇女们、乾隆帝和幸运的玉娆与爱新觉罗‧允禧夫妻〉陈述的,这位帝王有搜罗女人的癖好。

可惜,这时浣碧早就看清了后宫的可怕,连忙婉言拒绝。

接下来,就是个人认为最可恶的设计:浣碧故意用酒弄湿果郡王允礼的衣裳,然后悄悄弄掉了王爷怀中的荷包,让甄嬛的剪纸小像被皇上发现。

这样的作法,假如漏了点口风不说,岂非置长姊甄嬛于最危险的境地?

就是她的自作聪明,在帝王的心里埋下最初的疑心种子,甚至可以说,十七爷是被她种种作为设计而活得痛苦,最后也因此而死。

这与同样深爱着果郡王,却为了心爱之人的安危而压抑自己感情,并一直默默付出着的甄嬛,或和叶澜依对甄嬛所做的种种相比,又是多么自私而卑鄙?

想想她言语举止中,不曾对亲姊有过一点真诚的感激和歉意,一直是那么不满足地为着自己耍花招,一次次陷害与谋私,真是讨厌至极。

假使十七爷酒醉粗心,也算无可厚非,但按照上面镜头的截图,小像被众人发现确实是浣碧故意耍的手段,不然那只荷包也不会落在她脚边了。

更可恶的是浣碧刻意出声引起皇帝的注意,自己跳出去认了之后,饶是叶澜依,后来也对此作为十分不屑。

就如我先前在〈《后宫甄嬛传》观后感(五)爱新觉罗‧允礼从果郡王变为果亲王的悲哀〉文中所述,按照那些「家书」的口吻,果郡王清楚此女的自作聪明,而且因此厌弃她,只是碍于甄嬛的请托,不得不给了浣碧管家之权。

前文也说过,浣碧算计所有人,好比让皇帝指婚,还有十七爷王府里的采苹入宫为瑛贵人,全都是釜底抽薪之计,如此手段,想必也会在婚后借着当家权力来恶整另一个侧福晋孟静娴,那么允礼后来对孟静娴更为关怀体贴,除了有孕之外,肯定也与浣碧背后动的手脚脱不了干系。

或许会有观众反对本人这番评论,特别是针对下面这个镜头而言。

可是浣碧真的承认自己的错误了么?

只要看过她出嫁的场面,那自得意满的微笑,还有那属于胜利者的表情,虽说女演员掌握得很好,但是这却比原着小说里面的那个浣碧还更惹人厌。

这就是那自以为是的可憎笑容。

最不可原谅的,则是电视剧之中,个人认为浣碧犯的最后一个可怕错误:枉顾姊妹之情,第四度想要害死长姊。

在甄嬛被皇帝设计,故意放出风声要让甄嬛和亲准噶尔那时,甄嬛被软禁于圆明园的碧桐书院,要和亲的消息恍若为真。

每个人都知道,已经成为「熹贵妃」的甄嬛,就算被送去准噶尔和亲,她也会为了皇上的颜面而不得不自裁,否则后宫妃嫔委身他人,便是天朝之辱,帝王同样会面上无光。

下图是允禧与甄玉娆夫妻和十七爷一同商议如何救人,人人都关切此事,允礼更是心急如焚,唯有浣碧不见人影。

因为此女正绸缪着要劝果郡王漠视此事,让甄嬛被送出去和亲,使长姊可能就此死在准噶尔,或者命丧皇帝的计谋之中。

浣碧身为亲妹,却硬要阻止王爷出兵相救,其内心之险恶,表面尚称是要保全心爱的男人,实话说来还是劝他弃甄嬛于不顾。

她用的是自己的命来当作理由。

先不谈爱情,而要说说亲情。

就如我上面讲过的,浣碧占尽好处,甄嬛一点也不欠这个妹妹,就算当初浣碧跟着一起去甘露寺带发修行,一则是甄家败落走投无路,再者其他妃嫔如冯若昭或欣贵人,也未必会如甄嬛那样善待并容忍自己,挂着奴婢之名入宫,单看佩儿在欣贵人那里天天被祺贵人(瓜尔佳‧文鸢,可参照〈《后宫甄嬛传》观后感(七)皇后一党:最坏的皇后、最蠢的齐妃、最小心眼的瓜尔佳‧文鸢、最厉害的太后〉描述)虐打,就得以看出后果如何了。

至于早就失宠的沈眉庄,她也并不喜欢浣碧,除了跟着甄嬛,浣碧没有别的路走。

浣碧也清楚:果郡王允礼爱着甄嬛,跟着甄嬛,绝对还有机会接近王爷。

果然,浣碧机关算尽,就是没算尽十七爷的爱情会持续多年不变。

她和王爷之间的关系,绝对可以套用皇上与皇后(乌拉那拉‧宜修)的婚姻,相敬如宾,正因为太了解自己所娶的女人满腹心机。

阻止十七爷去带兵救甄嬛的浣碧,那搂着果郡王允礼的双臂,还有其中包含的怨怼眼神,不是对着王爷,而是他心中的真爱--自己的长姊甄嬛--而出手。

虽说成为夫妻,也借由甄嬛的付出而得到「钮祜禄氏」这个在大清时期最高贵的上三旗地位,还能在果郡王家中管事掌权,孟静娴这个情敌也死了,浣碧看似什么都有了,却永远得不着王爷的心。

这位女演员或许是故意要如此表演,电视剧中的浣碧每次出场都摆着一张苦瓜脸,憋着下垂的嘴角,让人感觉喜欢不起来,即便这位女演员长得很清秀,却每每用演技令人心生反感。

个人觉得她很无耻的另一点,在于斗不过孟静娴,竟然入宫跟甄嬛告状,认为自己无法亲近王爷并怀上孩子,得长姊出面「帮忙」。

谁能帮这样的「忙」?

浣碧此举,又置自己的亲姊于何地?

我还想到了一个问题:为何孟静娴当初怀孕,要特别跑去跟甄嬛炫耀?

可能性一:借由怀胎,讽刺甄嬛,其妹根本不得王爷眷顾。

可能性二:晓得甄嬛是王爷心中所爱,故意跑来示威。

从孟静娴帮弘曕喂食甜汤的行为来看,很有可能的答案是二,而能够泄漏这种私密真相的,也就只有浣碧了。

浣碧有可能借此对孟静娴表态,或者十七爷贴身的剪纸小像又露了馅,毕竟允礼的枕边人有两个,想弄到他的贴身之物并非不能,而假若是浣碧存心如此,让孟静娴从旁得知了什么,虽说孟氏不可能泄漏此事危及允礼,但浣碧的居心却是更为可恶。

吃长姊,喝长姊,穿长姊,用长姊,出了事情找长姊,利用长姊得到了地位,抢到了长姊的男人,害得长姊没完,还想怎么样呢?

甄嬛对浣碧,绝对是「仁至义尽」。

将自己最爱的男人让给妹妹,让同父异母的妹妹得以摆脱罪臣后代的困扰,使她风光出嫁之外,还嘱托王爷要让妹妹在身分与持家上皆无后顾之忧,可说是面面俱到。

甚至,王爷在雁鸣关带兵三年来守护边境安宁,一回京城入宫之后,想到的不是跟皇帝复命,而是先去看甄嬛,以慰相思之情。

甄嬛是怎么做的呢?

好姊姊的立即反应,就是马上差人通知浣碧,让妹妹带着孟静娴的遗腹子元彻进宫,那么就算十七爷再怎么讨厌浣碧,也会因为故人之情和亲儿子的缘故,不得不对浣碧好一些了。

这也就是浣碧那般无耻地说着的「成全」。

小说里面的浣碧得着了王爷怜惜,电视剧中的浣碧只能忍受着王爷的厌憎。

从甄嬛回宫,她与果郡王就注定不可能了,王爷早晚要娶,甄嬛早晚得伤心,与其这样,不如先采取主动权,甄嬛想借由亲妹来早日斩断两人的情丝,浣碧借由长姊来讨好处,也未尝对这姊妹俩不是件好事,然而浣碧太傻,这段情丝任谁也斩不断,终究是枉然。

或许甄嬛与浣碧都是可怜人,但我个人绝不会同情她。

浣碧不懂得感恩,不珍惜亲情,太过于自私自利,太习惯于为自己打算,一想到后来浣碧借机当了王爷的妾,再思及此女为王爷的荒谬殉情戏码,更觉得浣碧蠢到极点!

王爷不爱浣碧,所以浣碧最后能得到的,也不过就是名义上的夫妻之名,那在清朝荣耀的满族姓氏,以及共同埋葬关外坟冢的结局。

此女一生,没有子嗣,没有爱情,不问亲情,只在乎自己,活得非常窝囊。

浣碧也不懂爱,凡事就想着自己,委实过分自私得紧。一个完全不懂得爱的女子,要为不爱自己的男人殉情,岂不是傻得可悲么?

因此我说浣碧傻,有心也罢,有情也好,从生到死,此女真傻啊。

有时不免想起甄嬛对十七爷说的那句:「王爷情深,怎奈嬛儿福薄。」

甄嬛真的「福薄」么?

有允礼这样的人守护着,那份心灵的「长相守」,比起埋骨一堆的最后挣扎,能够尽量保全爱情的结晶,让自己最后一份心意能付诸实现,还有崔槿汐这样的人陪伴身边,应该也算是有「福」吧。

就如叶澜依曾经预言的,「熹贵妃的福气在后头」的结局,可以说,或许也是允礼在死前所期盼着的。(待续)

※本文经原作者授权,未经允许请勿随意转载。本文作者部落格:http://betablog.udn.com/rosylovesyou/6466796。本文原标题:《后宫甄嬛传》观后感(十二)甄嬛身边的好姊妹(崔槿汐、流朱)和最差劲的妹妹甄玉隐(浣碧),因本报标题有字数限制,略加修正。

●作者Rosy,水瓶座,新北市。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