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甄嬛传》之6/让人又恨又爱华妃一党

文/Rosy

要说《后宫甄嬛传》里面让人感到又恨又爱的女性角色,大概就是华妃(年世兰)了。

年世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套用一句她的对手之一敬嫔(冯若昭)对年世兰的评论为「要想做狐狸,好歹得想办法把尾巴藏好」的女人,总是能够预先将自己的计谋一步步算计好,但也有得意忘形的毛病,总是「可惜呢,一旦得意,这尾巴就露出来了」。

电视剧中,年世兰是年羹尧的妹妹,父兄姪儿皆身居高位,入宫后封为华妃,也是老宫女眼中「汉军旗的翘楚」且「就是满蒙八旗放在一块儿,都不及华妃娘娘凤仪万千」。

女人难为女人,这是后宫的常态。

下图是我做的表列,将年世兰在全剧中所犯的严重事件,大概弄出简单的重点:

「华」者,花也,美人并非如花那样远隔云端,剧中的年世兰被塑造得相当真实,性格凶悍、妒火强烈得让所有后宫女子一开始都相当畏惧她。

华妃既然那样美艳,还是六宫嫔妃最受「盛宠」的女子,然而位份却未能达到贵妃或皇贵妃的地步,其原因只有一个:华妃无子嗣

看过上面的列表,不免让人怀疑:这样一个在女主角甄嬛眼中「倾国倾城」的美女,又为何会变得如此狠毒?

很简单,身处于后宫之中,自己生不出孩子,家族又具备军事与政治方面的实力,为了对付不断进入后宫分「宠」或争「宠」的许多女人,华妃不得不采取许多步骤来固「宠」,运用美貌手段来保有君王的宠爱。

皇后(乌拉那拉‧宜修)是后宫之主,也是华妃最大的对手。

为了对抗皇后,年世兰必须拉拢许多后宫女子来帮助自己,在她的集团之中,有见机行事来投奔的,也有倚靠势力而归附的,还有忠心耿耿长年跟随的,这些女人加入年世兰的集团,说到底也不过就是为了求得一己的生存而已。

年世兰天性高傲跋扈,身为华妃,与她同列妃位齐妃投靠了皇后一党,所以只要有了机会,风华正茂的华妃就会在口头上奚落讽刺,嘲弄两个位份与自己相当或更高的女子。

特别是已经服侍皇帝近廿年的齐妃,还有年逾四十岁的皇后,两名年老色衰的后妃,便常常要看华妃的脸色。

华妃性格外放,嘴上最是不饶人,譬如讥诮他人,就连一杯茶也能说事。

华妃用去年的旧茶讽刺皇后年老,也讽刺齐妃与其子三阿哥弘时喝不到新茶,嘲弄三阿哥弘时不受宠,而讥笑齐妃根本干瘪得无法引起皇帝的兴趣,并且炫耀自己极度得宠。

嫔妃们的言行举止,说来也太累了,在后宫行为受限不说,连每个女子说话都要句句带刀,真是女人多了是非多。

或许也可以说,华妃一党看似风光无限,其实仍比皇后一派势弱,尚且不如甄嬛受「宠」。

这些女人多数位份不高,顶多有个嫔位的丽嫔,还有个贵人位份的曹琴默,从头至尾,乔颂芝与余莺儿能够达到的地位,就仅仅是低阶的答应罢了。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我在前文所说过的:满汉间的族群矛盾。

同皇后亲近些的妃嫔,除了容易控制之外,还得是满军旗的,换言之,除了甄嬛以外,年世兰的哥哥年羹尧从包衣奴才的出身成为一时炙手可热的年大将军,满军旗的世族自然颇为忌惮。

故事中,年世兰和其兄年羹尧性格相近,能承受她那脾气的妃嫔绝对不多,而且华妃没有子嗣,想跟着她在后宫受皇上「宠」,就得看脸色行事,当其一党的成员并不轻松。

人人爱看皇帝的行房档,不过这本记录除了皇帝可以翻阅之外,也就仅有「摄六宫事」的华妃与皇后可以览观了。

所谓的「宠」,讲得难听点,也就是帝王日夜跟谁睡的问题。

要说讨厌,最讨厌的就是皇帝,一切悲剧皆源自于他,华妃会变得如此性格扭曲,泰半都是受到了天子的影响。

「宠」说来简单,可是要让皇帝一下朝便记着自己,绝对需要好手段。

「饮食男女」总是套在一起,所以这些后宫女子最常思索的无聊事,就是如何把这位至尊弄来自己居住的宫殿用餐。

皇上晚上要谁侍寝,通常要视他晚膳跟谁一起享用;平常的时间,早膳能看得出天子从哪张床上醒来,午膳决定了帝王午睡要找谁陪;吃吃喝喝的背后,女人们的耀武扬威,或者能不能天天好吃好喝,都得衡量着皇帝喜欢怎样的食物与美人。

口腹之欲连结着房事色欲,这样的后宫似乎相当乏味?

非也。

下图并非是年世兰洗手做羹汤的成果,而是她那远胜御膳房的翊坤宫小厨房所做出的成品。

皇上与华妃如同一般的夫妻那样,菜色虽不多,每一道都别出心裁,色香味俱全,可以说皆来自于一个女人对于夫君最细密的深情。

年世兰深深爱着皇帝,每天三餐都在观察他爱吃什么,膳食的摆放及布菜的远近顺序,说明了这位妃子的细腻和体贴。

皇后见到皇帝爱吃的东西,或者多吃了一口,便要展现「贤德」来用满人祖宗「食不过三」的习惯,不让皇上多享用美食;华妃则反其道而行,天子爱吃什么就尽量给什么,完全满足了皇上的需求。

美食与美色相当。

皇后步入中年,总是让华妃嘲弄她人老珠黄,于是「贤德」地找年轻漂亮的妃嫔,努力送上皇帝的床;年世兰最恨有人分自己的「宠」,关注自己的外貌,重视准备的吃食,必得将自己打扮得齐整艳丽,然后私底下狠狠对付其他想争「宠」的女人。

华妃的名言是:「做衣如做人,一定要花团锦簇、轰轰烈烈才好。」

她自诩为后宫之中的芍药,永远盛开得犹如牡丹,但具备更鲜丽的颜色,无论是妆扮或手段,必然要凌驾所有的女人之上,就连皇后的风头也要争抢。

华妃的敌人,就是这整座后宫。

皇上宠幸的妃嫔不多,在甄嬛出现之前,后宫一个月大概谁都轮不上那「宠」一天,而刚开始位登大宝,帝王忙着处理前朝的政务跟西北的战事,顾不上宫里仅有的七名后妃,顶多为了安慰小产的欣常在,而偶尔去造访一晚。

哪个女人敢说,自己能忍受的了自己的爱人宿夜于他人处?

年世兰极爱皇帝,每天耐不住寂寞,又妒恨其他女子跟自己争「宠」,因此天子睡在谁那里,谁就是她的敌人。

除了那些妃频遭她记恨,年世兰年约廿许,服侍了皇上几年,更怕身边有人胆敢挖墙脚来争「宠」。

华妃知道天子身为至尊,天生就花心,很容易就会对样貌清秀的女子动情,而皇后特别针对这一点,将年轻的宫女福子赐给年世兰,果然就引起了皇帝的关注。

宫女福子这个龙套,模样没有年世兰好看,不过胜在青春无敌,帝王多看了两眼,就着那十七岁的小姑娘多调笑个两句,华妃又担心这是皇后安在自己身边的眼线结果隔几日便寻个由头,借口福子梳疼了自己的头发,让翊坤宫的首领太监宁海给把人拖了出去。

太监周宁海一贯懂得主子的心,手脚俐落地杀死了福子,然后将可怜的宫女扔在水井中,最终成为后宫明显谋杀的一桩悬案。

皇上怎会不清楚华妃的狠辣手段呢?

他不说,皇后没证据,知情者自然也不敢多说,一条生命就此消失,而皇帝关切那些谋杀案之中的几件,也不过就是「满军八旗的女儿」这样的理由罢了。

争风吃醋,天子的解释就是「若非她们对朕有情」使得后宫女人嫉妒生事,事情多了他不管,皇后想管的理由顶多同样是争权夺利,后宫内丑恶的事件前后,自是显得分外龌龊。

而嫉妒的女人不少,就算加入了华妃一党,丽嫔同样喜欢挑拨生事。

在甄嬛(当时受封为「莞贵人」)出现之前,最受「宠」的是同样位列贵人的沈眉庄

由于太后喜欢沈眉庄的沉稳风度,皇上也看重沈眉庄的机智,想要借由她来牵制后宫的各方势力,便让沈眉庄学习六宫管理之事,遂使沈眉庄自此成为华妃最大的眼中钉。

年世兰拥有年家的势力,支撑着她在后宫的地位,然而沈眉庄入宫未满一年,数月间颇受帝王宠幸,还分了自己在后宫的权力,于是多次设计陷害她,却不料没能解决沈眉庄,这厢天子又心血来潮,看上了沈眉庄的好姊妹:甄嬛。

更糟糕的是,甄嬛受宠的程度犹在沈眉庄之上,华妃的敌人在选秀之后倍增。

感受到许多年轻美女的威胁,就算年世兰仍旧「圣眷正隆」,可是皇上「宠」得太过,加上丽嫔在一边加油添醋,华妃深感愤怒。

丽嫔抱怨皇帝只宠莞贵人,多方讨好华妃,肯定也是为了自己的存活所致。

丽嫔只会动那张嘴,不过她手下有曾经跟过甄嬛的几名太监,华妃手边不缺可利用的人马,这时她又看上了已经失宠且来投奔的余莺儿。

同仇敌忾之下,华妃一党运作起来,共同对付着甄嬛与沈眉庄。

余莺儿最受「宠」的时候,仅仅是个答应,勉强有了个「妙音娘子」的封号,会唱点昆曲来显摆,是个庸俗的普通女子。

也就是这样一个没有真才实学的女人,耍了点小聪明,一路从普通的倚梅园宫女,跃升为答应,最嚣张时坐着皇帝赏的一乘冬日辇轿,跑到沈眉庄主仆面前自吹自垒。

余莺儿的肤浅,在于她最喜欢仗势欺人,先后惹了方淳意(淳儿,后来的「淳贵人」),又害得欣常在被罚入慎刑司,后宫中恨她的人绝对不少,而太后更是不待见这个出身低贱的女子。

华妃让余莺儿利用自己的婢女和丽嫔的太监,偷偷给甄嬛下药,结果害人不成,余莺儿因此被打入冷宫赐死,而丽嫔后来也为此被甄嬛报复,受到良心折磨而发疯。

不过,尽管这些谋害甄嬛及沈眉庄的事情都和年世兰有关,余莺儿不敢透露分毫,而皇后也处置不了华妃。

尽管,皇帝很清楚一切事件的原委,仍碍于年羹尧,继续无声容忍下去。

后宫之所以变得如此黑暗污秽,全都源自于天子的纵容与推波助澜,女人为了爱不择手段,使得后宫的女人更是活得不容易。

族群问题同样无解。

皇帝一个月不过「宠」了富察贵人两次,沈眉庄同样两次,华妃三次,就这么七个晚上跟三个不同女人睡过了,导致后宫产生许多谋杀事件。

富察贵人运气好些,她仅仅被华妃罚去研墨,磨墨一个时辰不会丢了性命,但背后的因素却显得分外复杂。

除了富察贵人是皇后的派系之外,年世兰忌惮满军旗的后宫妃嫔,可也不得不顾及皇上,她可以尽情谋害沈眉庄与甄嬛两个汉军旗的女子,却很难对满军旗的后宫妃嫔下手。

因为帝王必然会重视满军旗的人,当初既然连一个小小满人宫女的死都要差人查办,那么一位出身不低的富察氏,了不起就戏弄或威吓一回,华妃还能如何撼动满军旗遍布的后宫?

华妃一党最重要的军师,就是曹琴默。

年世兰不是个蠢女人,但曹琴默更聪明,华妃一党里面,多少女子都承受过皇帝的雨露恩泽,可是却没有半个能怀得上龙胎,就算如此,曹琴默仍然有惊无险生下了温宜公主

「狗」或许是一种难听的说法,不过「不会叫的狗会咬人」这样的概念,放在她身上也说得过去。

曹琴默长相普通,自认为难以受到皇上的重视,「宠」同样少得可怜,然而她即便诡计多端,生了女儿之后,皇帝也仅仅给了个贵人的位份。

曹贵人的聪明机智,体现在许多事件上,好比她所设计的谋杀手段,就明显高过于华妃。

例如年世兰嫉妒沈眉庄,对付人的动作就显得粗糙,竟然在自家的翊坤宫附近,派了太监周宁海企图推她入水,险些将之溺死于千鲤池,这样的手法很容易就被看破手脚。

换作曹琴默,却能把害人的过程酝酿得无比复杂,要有连环计策,还得一环套一环,使人完全摸不清到底是怎么运作的。

又譬如甄嬛让太监小允子装鬼来吓人,曹琴默一下子就窥出端倪,躲在房内不出门,而华妃本就不信邪,更对鬼神之说全然否定,差点让精神失常的丽嫔抖出自己从前干下的谋杀案。

电视剧中,女主角甄嬛给年世兰的评论是:「华妃深受天恩,又心性果毅……行事果敢,能掌事用人的,便称为果毅。」

皇帝宠爱甄嬛,出乎年世兰的意料之外,多次设计也难以扳倒对手,夜夜独眠的华妃怨恨难当。

最凄惨的一夜,是皇帝虽然躺在自己身边,半夜下了一场雷雨,竟然就此离开她的床,急急忙忙跑去甄嬛那儿搂着美人安慰去了。

独守空闺的华妃,那眼中含着的泪光,那嘴角抿起的杀意,女演员蒋欣将这样复杂的情绪表现在脸上,还有那嚣张跋扈的作派,刻画得真是深刻。

而甄嬛的「宠」,连带使得跟她一起住在碎玉轩的方淳意也一同受「宠」。

小说里面的淳儿十三岁入宫,而甄嬛是十五岁入宫,电视剧改编后,台词出现小小错误,称两人年岁上差两岁,实际上改编的甄嬛变为十七,淳儿增加为十四岁。

无论如何,一想像那猥琐的皇上搂抱这样一朵鲜嫩的幼苗,就觉得完全是一种摧残,恶心得要命。

不过,对于年世兰而言,方淳意十六岁受恩宠,从常在升任为淳贵人,这就是一种严重的威胁了。

前面说过,年世兰虽为权倾六宫的华妃,可是她手底下的帮手位份皆低,很多时刻根本不济事。

而甄嬛和沈眉庄对她而言,已经颇具威胁,更糟糕的是,就连方淳意这样傻气的小女孩也能成为贵人,使得甄嬛的实力大增。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这样的碎玉轩,从此成为翊坤宫的头号竞争对手。

最糟糕的一点,就是华妃需要银钱,她在后宫卖官的收贿事件竟然被方淳意看个现行,只有下手杀死这个小姑娘,找了太监周宁海将可爱的淳儿溺死在荷花池中。

华妃漂亮,她把宠妃的傲气与凶悍演绎得淋漓尽致,眼神表情好到位,具备一股艳媚之外的魄力。

从演员的角度上来看,华妃是最美的,说话的感觉,穿衣服的姿态,真的如芍药一般妖娆,真的很喜妃这位女演员,表情娇艳又矫情,一颦一笑皆带着吸引人的味道。

纵然她心狠毒辣,为的却只是想要独占皇帝的目光。可哪个女人敢说,能忍受的了自己的爱人,宿夜于别处?

恨皇帝的无情,怪只怪她身为年氏,一开始便已注定了自己的结局,还有不得不对身边之人用尽狠心,并且为了在后宫能得着皇帝的宠爱,不断进行非法贿络的举措。

而她设计陷害沈眉庄的手法,出自曹琴默的献计。

曹琴默的心计之复杂,就在于整出戏的细腻,从她指点华妃在沈眉庄身边安上眼线,指使宫女和几名太医一起欺骗沈眉庄,让沈眉庄以为自己怀孕开始,这个局可以说完美至极。

首先,「假孕事件」需要以假乱真,沈眉庄根本不晓得自己被设计,一步步朝着既定的情境走下去,搞得每个人都以为她是为了想要争「宠」,所以伪称自身有孕。

毕竟,后宫女子最要紧的一件事,便是尽早怀上子嗣。

有了子嗣,才能保有自己的地位和将来。

就算再受皇帝的「宠」,倘若未能怀上龙种,哪个后宫女子都无法确保自己后半生无虞,所以每个人都急,华妃急,甄嬛急,当然,承宠一年多的沈眉庄也急。

皇上的子嗣不多,也不过就三子一女,齐妃那样愚蠢的中年女子得以「母凭子贵」受封妃位,就是因为她生下了三阿哥弘时。

入宫有「宠」的女人那样多,女人的美好年华又如此短暂,能不能怀上龙胎,是人人都一再思考的问题。

可惜,曹琴默的计策如此完美,却独独漏了一个环节。

知道真相的太医刘畚跑了,因为年世兰灭口失败,整个计策开始崩溃。

太医刘畚为了华妃许给的五千两好处,诈骗沈眉庄与皇帝关于怀胎一事,还下药使得她产生假孕的症候,结果造成沈眉庄无端被诬陷要争「宠」,让皇帝一怒之下被降了位份为答应,并且为此遭到禁足。

关心则乱,甄嬛受制于华妃,也无法帮助沈眉庄,只得满心焦急。

同样焦急的还有华妃。

她亟力命人追杀刘畚,还要努力获得皇上的「宠」,这时只能回头去威胁曹琴默这个军师,让她想法子弥补失败的计策。

曹琴默的悲剧,在于她缺乏美貌,也没有身家,除了跟着华妃当年家为靠山,她也没有其他的办法了。

每次看到下面这一幕,我便不禁有些同情曹琴默,她费尽心机,也不过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女儿温宜公主的未来,所以她能忍受年世兰的折辱,愿意跪倒在华妃身后,哭泣着乞求为华妃效力。

为什么我会如此喜欢《后宫甄嬛传》的故事?

小说作者与编剧的思虑周详,将女人心事细腻剖析,无论是卑躬屈膝,是虚与尾蛇,是嚣张猖狂,是天真无知,亦或是无路可逃,女人们在后宫的天空虽说无比狭隘,却在斗争的过程中益发显得引人入胜。

后宫之事瞬息万变,不是害怕或躲避便能够应对的,惟有「恩宠」二字最为重要。

华妃与曹琴默商讨对付莞贵人(甄嬛)的办法,令人印象非常深刻,剧中所有的女配角都演得很好,丝丝扣人心弦。

只要一入宫门,那「深似海」的争斗,生死祸福有时没得选,却得操纵在他人手上。

不是操纵于各党派之手,为华妃或皇后所控制,就是勉强独善其身,像是满身病痛的端妃那样,或是如沈眉庄和甄嬛那般,尽量在诸多他人的恶意中,满是防备地战战兢兢活着。

然,皇上冷眼旁观女人们的生死,不是太过于残忍冷血么?

自己的女人想要就要,不要就不要,他也配懂爱情?

中国古代的宫廷对于一个女人来说,真是最可怕的地方。

后宫里面的女人,活着就是血与泪的累积,她们狠毒也好,懦弱也罢,争一时的意气就是条死路,忍一时的愤怒都是为了复仇,其实看来看去,哪个女子都不过是可怜人。

曹琴默没有甄嬛那样的才情,没有华妃那般的美貌,顶多会打一些络子,却拥有格外缜密的头脑与同样狠辣的性格。

女人们的凶狠,多半是为了所爱,与其说曹琴默为了女儿温宜公主而变得犹如恶鬼,不如说年世兰也为了帝王和自己流产失去的男婴,而成为那样一个只会怨憎后宫女子的蛇蝎女子。

年世兰永远懂得利用别人,她不是最有智慧的女子,却晓得谁可以作为马前卒。

亲王帮助华妃,在温宜公主的周岁宫宴上刁难甄嬛,并非事前便已有勾串,而是前朝总不免对后宫有所盘算。

电视剧里面,敦亲王想要利用年羹尧的势力来造反,不断挑衅皇帝,又挑唆其情绪,逼得甄嬛几乎下不了台,乍看之下是偶发事件,实际上应该视为长久以来的恶意。

皇上的心思,或者一时兴起,背后都诉说着许多无言的谋略,无声无息产生于后宫女子的身上。

年世兰明了那样的盘算,不过是为了拉拢人心,她与年羹尧拥有一样的性格,想必两人也都忠于皇帝,并没有意在颠覆天下的企图。

这样的「人情」就算卖了,相信华妃也不敢买,大家顺水推舟,不过就是为了各得其利,各取所需。

剧情强化了每个人的私欲和价值观,看似胜过了普世价值观,然而身为女子,发现这些女人或为了家人,或为了子女,或为了爱人,或为了权谋,观赏时很容易得到共鸣。

华妃爱其兄,曹琴默爱其女,敦亲王为了另一兄弟而仇恨帝王,人人心中各自不同的感情,走到后来却有了不同的结果。

我一直觉得年世兰的心态之所以扭曲,问题在皇帝身上。

曹琴默一角,有来由的母女之爱,与那随之产生的恨,感受曹贵人受强迫而压抑自己的真心,一朵微笑、一句话、一个眼神……都可引来剧情方向性的转折,女人心事是苦涩难当的。

实在不该说,曹琴默仅仅是个忝不知耻、趋炎附势的女人,导演既然把华妃一党的每个女人塑造得理性、悲情,来对照甄嬛一开始的诗书乐舞全才和那本来善良柔软的心,又把与之背道而驰的尖酸、自私、残忍给了年世兰,成为不同性格的最好对照。

本剧的女性,从主角到配角,人人都有自己的不得已,也各有自己的所爱,在争权夺利的背后,争宠与妒恨之间,诉说的不过是每个人的无奈命运啊。

上图是一岁多的温宜公主,华妃将这个女婴从曹琴默处夺来,说是帮忙照料,实际又是一个利用孩子争「宠」的手法。

年世兰无子,不孕始终是她最痛苦的心病,她思来想去,自己除了美貌便没有了吸引皇上的资本,可是来了个同样美丽的甄嬛,她也只有使出这样下作的手段。

既然不是亲生母女,那么,就无法真心去爱别人的孩子。

华妃夺人女儿,温宜公主却在换了环境之后,天天半夜哭闹,吵得年世兰根本睡不着。

于是,厌烦的华妃便让人取出自己吃的安神药,喂给无辜又可怜的温宜公主,这样的举措失了分寸,说来十分残忍。

更夸张的是,年世兰竟然利用这个小女婴,设计木薯粉事件,让公主不停吐奶,企图使皇帝怀疑甄嬛给小公主下毒。

或许吐奶几回不会要了温宜公主的命,然而,曹琴默肯定是晓得这个阴谋的,而且为了将女儿重归怀抱,曹琴默还将计就计,逼得华妃最后还是得将小孩还给她这个母亲。

每当看到这一段,就不觉有些愤怒,因为曹琴默的爱女之心是如此丑陋,而年世兰欠缺同情心亦是这般可耻。

究竟是得「宠」重要,给自己出一口气重要,还是自己的血肉至亲重要?

华妃没了儿子,早年怀孕时,喝了端妃(齐月宾)端来的安胎药而意外落胎,怀疑是端妃给自己下药所致,愤怒的年世兰立即报复回去,强给对方灌下导致永远不孕的红花汤。

而这回强迫曹琴默将女儿交给自己,以伤害幼儿肠胃的木薯粉给温宜公主服用,不可不说是一种恶毒的计策,公主不过一、两岁的无辜女婴,谁又能如此冷血去加害她?

故事中,长久记恨端妃(齐月宾)的华妃,每当想起自己失去的胎儿,便气愤难当。

某天晚上,年世兰情绪一起,便要发泄满腔愤怒,于是带人冲去端妃的住处(延庆殿),平日不让端妃在生病时请太医,使一个身居妃位的端妃,身边仅有吉祥一名宫女服侍,还故意要自己的同宗大太监、内务府总管黄规全,平日只提供发馊的食物给端妃,心血来潮又对这主仆二人动辄出手殴打,当华妃命手下首领太监周宁海踢打那无辜的宫女时,吉祥给狠狠踹了一脚,却只能忍着不作声,这样苟活于后宫的端妃,实在非常悲哀。

皇帝真不知道端妃的处境么?

非也,而年世兰留端妃一条命,不过就是为了继续折磨人罢了,不愿让端妃死得太痛快。

年世兰之狠,在于对敌人绝不松手,对自己的手下也不放松。

曹琴默身为华妃一党,却对曹琴默丝毫没有同情心或同理心,动辄打骂不说,还如此看待一名无辜稚女,用成人服用的安神药强给女婴灌下。

此外,年世兰在皇上面前疼爱温宜公主,私下却没有半点怜惜,大热天让颂芝抱着小娃娃在大太阳底下曝晒,大半夜根本不管公主哭闹,其行径算得上相当可恶。

稚子何辜,身为亲母的曹琴默,又怎么不恨华妃呢?

年老色衰的宫中女子,就怕青春美貌轻易流逝,或者帝王的「宠」被分到别人身上,无论是华妃或曹琴默皆如此。

皇上纵容年世兰夺走曹琴默的女儿,为了得回自己的温宜公主,曹琴默忍气吞声,让华妃折腾那样一个小女婴,然后私底下跑去找皇帝告状,她所使用的手法,就是给这位天子花点时间剥莲子

皇帝与曹琴默的对话,个人觉得寓意深远,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场景。

皇上说:「莲子的心已无,但你怜子之苦却是良苦,朕早起听老太监们嚼闲话,说万历朝有位景妃,最喜欢利用亲子争宠,甚至不惜让怀中小儿发热,引皇帝注意,你怎么看?」

曹贵人回话:「臣妾若是万历帝,必定杀死景妃以正宫闱,十月怀胎一朝临产之苦,非为人母不能体会,景妃她身为人母却害其子,除非不是生母,景妃若不是有难言之隐,那么便是连为人都不配了,怎还配活着。」

皇上又说:「你一向温顺寡言,难得这么激愤。」

曹琴默很是虚伪:「臣妾失言了,只是臣妾也身为人母,一时有感而发。」

皇上最后说:「怜子之心,不仅母亲有,父亲也有,难为你剥了这么久,你既细心,又有耐心,华妃到底没有生养过,你自己的孩子自己带回去带吧。」

事实上,万历帝根本就没有这位「景妃」,电视剧胡诌了此人,是用以代称明朝孝宁太皇太后郑氏(也称为「郑贵妃」),明神宗朱翊钧的皇贵妃、宠妃,福恭王朱常洵的母亲,南明明安宗的祖母,此女用自己的儿子争「宠」,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以「莲心」来比喻「怜子之心」,除了是暗示皇上爱吃莲子却得剔除苦涩的莲心(曹贵人的怜子之心)外,更是希望至尊不要纵容年世兰对温宜公主毫无怜爱之心的残忍做派。

皇帝最终还是发了话,让曹琴默去华妃那儿领回自己的女儿,不过却从此对这个后宫女子的深沉心思起了杀意。

而曹琴默在年家倒台的时候,不仅首先跳出来背叛,还一迳要求皇上杀死年世兰,这种背叛旧主的作风,手段阴狠不下于曾经的华妃。

万历皇帝的郑贵妃利用孩子争宠,甚至让其高烧发热,可以说简直没有人性。

年世兰利用曹琴默的女儿温宜公主,让小女婴食用木薯粉而吐奶,曹琴默却默许之,事后借着这个事件倒打华妃一耙,若说年世兰对别人的女儿那般残忍也就罢了,一个亲娘可以狠心到交出自己的女儿,还到帝王面前用这可怜的小女孩争「宠」,平日放任年世兰虐待幼儿,不都是为了一己之私么?

君王虽冷心冷情,也是公主的亲生父亲,自然有怜爱儿女之情。

曹琴默犯了皇上的忌讳,天子表面上许了她得回女儿,暗地里盘算的却是改日必要曹贵人的命。

「如欲取之,必先与之」是帝王的算计,扳倒了年家,皇上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杀了曹琴默。

年世兰从华妃被降级为年答应,一切尊荣化为乌有,曹琴默忙着打落水狗,非嚷着要了年世兰的小命。

皇帝什么反应都没有,对于那恶毒的言语,或者背叛的告发,不动声色和皇太后达成协议:曹琴默心狠手辣,必须悄悄除去,让太医院给她偷偷下毒,使她如得病一般死去。

曹琴默丝毫没有察觉皇上的心思,在获封为「襄嫔」的同时,太后已经出手了,不知情的曹琴默乐不可支,根本不晓得自己已是砧板上的下场,最后中毒而亡。

曹琴默算计了一辈子,最终不免让别人给算计,这样的下场,着实使人唏嘘。

皇帝的阴狠,从华妃一党的下场就能看得出来,人人都身在天子的阴谋下,就算年世兰那样的家世地位,也不免着了道。

在后宫里面,女人不可以犯错,否则便是给人了断自己的口实,年世兰就是如此失势。

年世兰低估了皇帝看待甄嬛的态度,因为甄嬛怀孕,又受到帝王极度的恩宠,华妃嫉妒之下,便在帝后銮驾前往祭天祈雨的时刻,命令甄嬛到翊坤宫罚跪,想要借机羞辱甄嬛。

结果,怀孕三个月多的甄嬛因此流产,皇帝子嗣本就少得可怜,就此迁怒了华妃。

年世兰完全不知晓自己从头就被皇上算计了,太后母子计划着扳倒年家,将她的位份抬得愈高,也不过是为了使她最后跌得愈重。

在甄嬛受宠的时候,年世兰跑去太后那而告状,还准备了大礼送给太后,太后自然深谙后宫争「宠」的道理,打太极一般应付回去。

年世兰当时身为华妃,生不出孩子,再高的恩宠没了,但绝对会不时得着一点小惠

太后也就是略施小惠,四两拨千金说了几句安抚的话,便化解了一场争执。

前面曾说,电视剧中的太后与隆科多有染,所以为此憎恨隆科多的算计和利用。

隆科多的姊姊是康熙皇帝的「孝懿仁皇后」,隆科多为了帮助其姊在后宫的地位,将太后乌雅氏送入后宫去帮助没有子嗣的先皇后,而这位先皇后曾送给太后一支金簪,太后自然不喜欢此物,干脆就借花献佛,将金簪转赠给毫不知情的年世兰。

年世兰得了太后的金簪,满心以为太后疼爱自己,真相却完全与自己的想法相悖。

皇上与太后的心机之深,算计着年家和年世兰,大概谁都始料未及。

为了安抚年世兰,帝王使出各种手段,譬如故意诱导年世兰,骗当时已身为华妃的她,意欲加封为皇贵妃。

这样的手段颇为简单,也就是故意弄一套皇贵妃的服制送去年世兰那儿,让她满心以为就算没有子嗣,还是得以获得圣宠。

一套衣裳或珠宝,哪算得上什么恩宠呢?

要表现「宠」一个女人,皇帝花了些心思,圣眷优荣的表征,还可以表现在贡物之上。

每年波斯国都会给当时的大清帝国纳贡,献上后宫女子最喜欢使用的「螺子黛」,顾名思义,这是最高档的古代眉笔,美女想要画个远山黛,就得用这舶来品。

这样的好东西,或许整座皇宫能拿到手的女人很少,这一年也就三斛螺子黛,一斛在皇后手上,一斛赏了甄嬛,而最后这一斛装在小小金盒里面的,则理所当然给了华妃。

年世兰所获得的恩宠,自然是后宫之最,或许其他女人都得使用品质较差的铜黛画眉,让她觉得自己最受皇上的「宠」。

往往在女人色厉内芢的斗争或手段残忍的对抗底下,诉说的是各式各样的不同心思,而皇帝与太后对于年世兰的恩赐,表达的则是不得不对年羹尧之妹妥协的问题。

华妃的螺子黛,或太后赏赐华妃的金步摇,对于年世兰来说,自然比不上谁也没能使用的欢宜香。

皇帝告诉她,整个后宫没有别的女人能够使用这样的香,里面还放了只有皇帝可以使用的龙涎香佐味,只要点燃起来,年世兰可以拥有只属于皇家那至尊无上的荣耀。

不知收敛的华妃,平日威摄六宫,就连皇后也颇为礼遇,谁都要给年家面子,谁也要忌惮年羹尧与年世兰的锋芒。

然而,一切不过是镜花水月,因为这样的欢宜香,里面却含有最可怕的麝香,每天点燃这样的香气,其实便是让皇帝无后顾之忧,使华妃永远不会有孩子。

华妃也蛮可怜的,真心爱皇上,以为那欢宜香是她专宠。哪知道自己以为的恩宠,事实上不过是帝王的最终算计?

终于,西北的战争打完了,年羹尧的利用价值也没有了,皇帝终于能放开手对付年家。

年羹尧一路被降级,兵权被夺,功劳被废,年家一党落入了地狱,只要是和年羹尧有关系的人,在朝官员杀的杀,抄家的抄家,文字狱方兴未艾,写一首诗也要被牵连入罪,死了都要被枭首菜市口十年。

华妃风华了一时,年家无比惨烈的结局。

年羹尧死后,年世兰也跟着丢了妃位,这一段与历史不符,史实中的年妃在年羹尧失势前便已去世,不过电视剧更动了先后顺序,只为配合小说之中华妃最终的悲惨结局。

整座后宫里面,或许晓得年世兰天天燃烧欢宜香自绝子嗣的人很少,但是太医院所有的太医都明白,也没有人敢声张。

甚至于在年家落败后,皇帝怕自己落了个「兔死狗烹」的恶名,便没有对年世兰落下最后一刀,打算留她一命。

表面上,撇清对于年家打这算盘的狠毒,表现「念情念旧」的态度,真相却是那么不堪,华妃那样跋扈,可是,她不过是皇上牵制年羹尧的一枚棋子,皇上宁可折损自己的皇嗣,也不让她有孩子。

皇上谁都算计,也谁都不相信。

年世兰很可怜,一辈子活在自己虚构的爱情里,直到死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深深爱着的男人,事实上藉了端妃(齐月宾)的手害了她,更是杀害自己孩子的真正凶手。

但是,活在自己虚构的爱情里不好吗?至少比沈眉庄和甄嬛幸福,沈眉庄小小年纪,不过风华正茂的十九岁便看透了皇帝,所以余生了无生气;而甄嬛活在厌恶及复仇里,比起来似乎年世兰更活得有滋有味一些,尽管最后每个女人都明显是个后宫的悲剧。

年世兰的价值观的先天不足,决定了自始自终只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说不清道不明的纠缠,更是皇位、江山、诈术……乃至一切繁华,成为点缀二人无聊纠葛的美丽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