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甄嬛传》之15/谈周宁海、小允子说不出口的爱情

文/Rosy

前文写了〈《后宫甄嬛传》观后感(十四)太监宫女们的故事:大家都是可怜人!〉这一篇,主要是对剧中那些饱受压迫的角色有所感慨,数不清的悲剧,构成了这样一座坟冢般堆垒起人们血泪的后宫。

倘若仅仅是个美貌不足、呆板有余、学识浅薄、毫无背景的女子入宫,进入形势如此严峻的地方,似乎没有什么出路,就连一个普通的宫人,也比来自宫外的小丫头们更具有生存的能力,也懂得如何在斗争之中采取怎样的突破方式。

或许丑恶的事件彰显了后宫相互利用的潜规则,以及机关算尽终有报的下场,无论是谁要心机,背后得有主子撑腰,偶尔还得学习一些小伎俩,免得无法识破他人陷阱,被人玩儿也心甘情愿,落下好处也不多。

因为有的时候,自己的主子没得选,只能尽量想法子避免悲惨的命运。

譬如跟着皇帝苏培盛,就算是天子的贴身大太监,只要一句话没说对,也许就马上丢了老命。

苏培盛活得辛苦,一方面要顾及太后的叮嘱,再者也得缓言相劝,不然皇上听了不舒服,谁都讨不得好去。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跟着帝王几十年的宦官,就算习惯了提心吊胆的日子,也得小心翼翼琢磨至尊的脾气,免得捋老虎须上去了。

我曾想过一个问题:为何苏培盛不替皇后当眼线,反而挑了甄嬛当主子来卖命?

因为皇后的阴狠,苏培盛早就在看眼里;对于皇上的无情,他也得防范。

苏培盛太了解皇帝,晓得华妃(年世兰)早就被太后母子算计,后宫女子各自派系势力倾轧,假使不能傍着大树好乘凉,说不准这个冷血的皇上哪天心血来潮,自己也没好果子吃。

故事开始时,苏培盛就对甄嬛比较友善,很大一部份的原因或许是崔槿汐,当然也是看风向球,皇上喜欢五分神似纯元皇后的甄嬛,自己帮衬着绝对没错,所以就算贵为皇后之尊,表面「贤德」无比,然而男人压根没兴趣,皇后也只得独守空闺、没有子嗣,但年轻貌美的甄嬛绝对有更多的机会怀上龙种。

押对宝后,苏培盛也得到了崔槿汐的真心,所以两相紧密结合之下,后宫一步步操控在甄嬛之手,实属必然。

一个太监除了挑选后宫具备优势、睿智、讨皇帝欢心的妃嫔当作盟友,个人认为苏培盛这样通透之人,早就看穿了天子与甄嬛两边的心思,自己也培养好小厦子这个聪明徒弟,加上至尊已经年老,总得为自己的将来打量。

跟甄嬛合作之外,与崔槿汐「对食」的苏公公,想必是有些无奈的,所以崔槿汐会私藏如下图这样的「调情」玩意儿,偶尔偷偷瞧瞧,其实也能够理解。

故事里面说,「碎玉轩的海棠花树下的麝香仁」会使得所有此处的女子流产或不孕,也是为崔槿汐后来的抉择写一个伏笔,她是碎玉轩的掌事宫女,长期待在碎玉轩工作,肯定受到影响,故而不愿出宫嫁娶,除了忧虑所托非人之外,看尽了后宫百态,应该也很难再相信别的男人了,毕竟天子夜夜与不同的后宫小主行欢作乐,诉说着多数男人对于三妻四妾的向往与追求。

倘若她真的生不出子嗣?

崔槿汐明白,与其去过那样痛苦的生活,眼看夫君变心或再娶,还不如寻一个对自己有情且不会背叛的人在一起。

无根之人,有根之情,崔槿汐与苏培盛的「对食」,从欺骗和讨好发端,经历了为甄嬛牺牲,到后来明了彼此感情为止,一名阉人可以那般专情,远比那个花心冷血的皇帝更难得,同时也不免惋惜。

想想:只要是个正常的家庭生养出的男孩,谁愿意送儿子去宫里当宦官?

反过来说,这些「公公」多数出身不佳,或者不得不为家人付出自己当一个男人的权利,成为宫中人人轻贱的对象,一辈子抬不起头来,或让人折腾打骂不算,还得战战兢兢面对许多小主后妃,还有帝王的情绪,可以说是活得相当痛苦。

更何况,身上少了重要器官的人,哪还有能力去爱谁呢?

比起幸运的苏培盛,回顾一下周宁海这个小配角,我竟然也感到些许同情。

可能很多人对这个太监的印象,就在于他隐匿心思的神情、偶然露出的凶光、瘸腿走动的残缺之躯,还有杀人俐落残忍的手段。

被周宁海灭口或他企图杀的人可多了:福子沈眉庄方淳意、刘畚、甄嬛……

这个天天为华妃(年世兰)助纣为虐的杀人帮凶,说起话来是那样虚伪,奉承起主子的口吻甚至还有些恶心,或许多数人看他这样一名内宦,怎么瞧都不顺眼。

可是,周宁海身上拥有许多剧情未能表露出的秘密,仿佛使得这样一个普通的太监,也变得有些使人疑惑起来。

周宁海是怎么瘸的?

一般挑选贫家子弟入宫,外貌与四肢康健应该是首选,落了残疾的状况,也很难担任首领太监。

看他的行动,瘸着条腿还能俐落杀人,似乎是受过相当的训练,否则无论是拖着宫女福子,用一计手刀将人打晕;无声接近沈眉庄这种武官的女儿,一腿行动不方便,还差点能成功完成任务;或者能够在假山的乱石间逮获偷听的方淳意,并且将之迅速溺毙,说来都不容易,狠心绝情之外,还需要迅捷有力的身手。

那么,周宁海这个人,大有可能来自于军旅,或者就是年羹尧曾经的手下,亦或家丁。

就算时常对着华妃(年世兰)逢迎拍马,但是话说多了,好像周宁海讲的真是他的心底话似的。

乔颂芝与之一搭一唱,也不像是外人,总是得以句句剀切说到华妃的心坎上,颇具默契。

感觉这三人的关系并不一般,乔颂芝从小就服侍年世兰,言行间更强调是替年羹尧说话做事,而倘若周宁海并非年家所倚重的人马,想必也不会派到华妃身边,还能够直接来接洽那些要跟年家买官鬻爵的大清官员。

或许是我想得多了。

在后宫里面的奴才,或者是乔颂芝这样的奴婢,都需要生存的保障,年家军权在握,华妃(年世兰)极端受宠,不投靠她、尽量拍马屁、讲些违心之论的废话之外,似乎还有些什么别的理由。

因为,下图是个带有些许玄机的镜头

就算身为翊坤宫的首领太监,自己还是个身有残缺的阉人,那么,何以周宁海可以登门入室,在华妃(年世兰)仅身着贴身单衣、正在梳妆的时候,正经八百侍候于一旁?

就算是重要的侍从,或者是少了男性特征的内宦,于情于理,周宁海都不应该在华妃衣装不整时登堂入室,也不得观看或近身服侍女性主子,因为那是个严守礼教大防的年代。

除非是熟到不能再熟、亲到不能再亲的「家人」。

但这样的推测或许也会被推翻,且转念一想,既然内务府大总管可以由异姓的「亲戚」黄规全来担任,可是却没有任何太监得以这般亲近华妃,那么周宁海肯定不是普通的「亲戚」这般简单,更有可能是贴身保镳,或者从小就保护年家小姐的暗卫或极亲密的伙伴了。

个人这般推测,也是基于后宫那般危险,而年羹尧本人又远在西北边疆打仗,就算皇帝与太后不敢真的对华妃(年世兰)本人怎样,可是身处于这样充斥着居心叵测的女人堆中,保护好唯一的年家妹子,肯定是年大将军必然的考量。

试着回顾一下:为什么华妃出事之后,皇后(乌拉那拉‧宜修)第一个要「严审」的人,得强调「特别是周宁海」?

想必,周宁海绝对不是一般人,或许看着年世兰长大,或者是远亲,亦或是家奴,而且跟了华妃许久。

但仍无法解释,为何能够让周宁海那样接近华妃,做出所有剧中太监们不得被允许的行为:在华妃仅着一袭单衣的时候,却还能这般亲近于她?

原着小说里面没有写,不代表导演不能就这个角色加以发挥,并且让编剧带给观众加以揣测。

周宁海为何要那般拾起华妃的纱巾?

周宁海为什么会用那样的眼神,带着渴望又畏惧的表情,看着他的主子年世兰?

可以说,周宁海那样武功高强的人,随手便足以致人死命的帮凶,还是华妃在翊坤宫的首领太监,看着他卑微地跪在那里抬头望着华妃的模样,仿佛有着满心压抑的情绪,还抹着满头汗给华妃解释暗杀失败的结果,却有着这样奇特的漏网镜头。

无论是在任何段落里面,观众绝对不会看到,有这样一个太监,以那样的眼神望着自己的主子。

皇后身边的宦官江福海曾经如此么?

甄嬛宫里服侍的小允子又何尝能够这样?

没有一个「公公」能碰触主子的贴身之物,曾经有浣碧帮果郡王用手绢拂去肩上落花的镜头,有甄嬛掏出丝巾给皇帝用完餐点擦手的镜头,也有皇后捏着绢纱给天子拭汗的镜头,因为那些都表示了女子对于所倾心仰慕对象的一种关爱。

为什么华妃可以容忍周宁海出格的作为?或者周宁海怎有那样的表情?

我想答案很简单了:周宁海爱慕华妃,而且年世兰心中很清楚,却无法接受,也对此人怀有些许怜悯。

怜悯来自于不平等的两边,所以年世兰在上,周宁海为她牺牲奉献,可以死而后已,完全不同于真实对等的感情。

因为周宁海早就没了机会,身为一名阉官,失去了男性机能,仅能仰望而无法亲近。

转念再想:

为什么华妃不怪罪周宁海供出自己的罪行?

华妃望着周宁海的眼神,或者提起周宁海受刑的时刻,怎地表情又带有些许怜悯和感动?

华妃这么说,岂止是勇于承担罪责,或者是为周宁海开脱?

顺便赞美一下女演员蒋欣的演技,这里眼眶泛红、隐隐有泪光,听说配音此角的就是她自己,演得非常有感情。

年世兰同情周宁海,可怜他,但也关心他,所以会特别说了这几句台词,还有了这样的特写镜头,个人认为是表露了一桩暗藏于电视剧中的单恋故事。

太监们的恋爱故事,说来是一场场悲剧,好比永远无法在肉体上满足崔槿汐的苏培盛,或者是周宁海对华妃的恋慕,这些后宫宦官就算失去了重要的男性机能,心却还是能够有所关爱。

无根之人,有根之情,或许可以套用那句牡丹亭的台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周宁海最终仍受不住酷刑而招供,不能说是他软弱,而是在皇后有意的拷打之下,「死人嘴里都能问出话来」的慎刑司于两天不眠不休的严刑逼供中达成目的,周宁海能忍上两天,已经很了不起了。

另外还有一位太监的恋情,个人觉得也可以谈谈。

那就是小允子。

初见小允子的时候,他跟着碎玉轩的首领太监康禄海一起低头跪接甄嬛入住,就连我也分辨不出他是哪个。

后来,康禄海与小印子那几个背主忘恩的家伙走了,只留下了唯一的「公公」小允子。

然而这位小太监仍习惯性低着头,多数时候不会在镜头前露脸,这种卑躬屈膝的模样,太约也是后宫宦官的常态。

真正让人记住小允子的时刻,也是他决心跟随甄嬛并且效忠的时刻。

小允子的哥哥也是太监,在四执库的职位未可知,但要两兄弟都在后宫里面当差,想必家境非常糟糕,或许是个贫穷的大家庭,为了弟妹不得不牺牲兄弟俩而入宫,或者孤苦无依且从小被人贩子转卖到京城,这些都很可能是原着小说或电视剧没能表现出来的背后真相。

那么,小允子会偷偷在守夜时一个人跪在阴冷的走廊下哭泣,或者为了甄嬛请温实初这样的太医过去诊治一个微贱的内宦,兄弟俩自然感激在心头。

所以小允子在效忠时对甄嬛说了:「奴才兄弟受常在(莞常在)这等恩惠,一定尽心侍奉。今生报不完的,将来死了变个大青牛,驮着小主成菩萨去!」

在小允子的眼中,或许一开始,甄嬛只是他所崇敬跪拜的「菩萨」,后来却仿佛又有些不同了。

因为甄嬛还仅有十七岁,故事中青春貌美,可以说是后宫里一朵无法攀折的高岭之花。

当时的甄嬛善良、温柔、贴心、聪慧,还没有受到后宫那股污浊气息的沾染,而且对待自己的贴身婢女和宫女一样优容,又怎么不会教人喜欢呢?

更何况,小允子是个阉人,还具备这样卑贱的身分,受了那样大的恩惠,这样的感恩之情,又怎么不会变调?

无论如何,小允子的内心是个男人,就算身体少了命根子,他还勉强算是个男人。

他爱慕甄嬛,也在情理之中,而这般表现爱情的片段,小说中没有,只有电视剧可以暧昧而隐讳地呈现,同样如此牵动着我的心。

而他的心事被揭开,却没有几个人注意,最初发现的是与他最亲近的宫女佩儿

在新年前夕,皇宫正在歌舞乐曲中大宴皇亲国戚与后宫妃嫔,而为了避「宠」而躲在碎玉轩的甄嬛,正与几名宫人一同剪窗花,这时甄嬛剪的是「和合二仙」,显示她心中仍期盼能够遇上自己欢喜的男子,也还在做着最初的少女恋爱之梦。

四名宫女和甄嬛聊到了剪人像,于是,佩儿就将自己所窥见的秘密说了出口。

为什么小允子翦了甄嬛的小像,却要「藏」进自己的袖中?

为什么旁边这些女人们(甄嬛、崔槿汐、浣碧、流朱、佩儿)手上都拿着剪刀,小允子手中却没有?

为什么好像只有佩儿一个人看见小允子剪了甄嬛的小像?

为什么崔槿汐突然要甄嬛在除夕之夜一同剪纸

答案很简单,明明可以大大方方将自己的独特手艺现之于人前,或许能够讨甄嬛的欢心,为何小允子不愿意让别人晓得此事?

一则因为崔槿汐早就从佩儿处知道,小允子或许对甄嬛有别样的心思,二是既然要拉拢小允子,还不如借由揭发这样可能的仰慕之情,彻底探测小允子可否信赖

崔槿汐不是个心思简单之人,按照她的引导,果然事情便循着这个聪明宫女的设计走了下去。

小允子早就私底下剪好了那只小像,又怕被甄嬛发觉,只能贴身放在袖里,除了随时可以拿出来看,还有不愿意让甄嬛得知的满腔情意

不知有没有人和我一样注意到:无论何时,只要能待在甄嬛身边,小允子都是最后一个离开的?

可惜,电视剧只拍到这个太监的背影,还有他惯常的卑微姿态。

小允子是一个可悲的宦官,当不成完整的男人,又身陷在这样的后宫,还能怎么办呢?

请看下图小允子的表情,那样珍而视之的态度,显示了小允子暗藏的情意。

小允子为什么后来会帮助甄嬛到那种地步?

剪纸小像为何可以那么形似,像得让允礼多年来爱不释手?

剪纸如同绘画,须得付出感情来造就艺术本质,还要能体察细微处的特殊,才能将一个人的样貌表现得彻底而细腻。

在这方面,果郡王允礼绘制沈眉庄、敬妃、胧月公主的图面不说,单看他能够不看模特儿而迳自给甄嬛用毛笔画人像,对照小允子掏出袖内剪纸小像一幕,也就在情在理。

电视剧强化了原着的缺陷,也补足了小说没讲的道不尽的相思,情意那样深得可以持续十年不变的允礼,没有把甄嬛画像放在身边,随身之物到了最后还要「还君双泪垂」的,不也是仅有这枚小像和他的「长相守」么?

剪纸的难度,在于神似而能模拟出人物的神态,既然能让果郡王一眼就瞧出小像是甄嬛的,那「宜嗔宜喜」的表情,相信只有自己心系之人,方能借由仔细的观察与欣赏得出。

那么,为何小允子会说了下面这些话?

小允子暗恋甄嬛,喜欢那个初入碎玉轩就帮助他的美好女子,所以当甄嬛想要这只剪纸小像的时候,小允子是很舍不得的。

因为这只剪纸小像,诉说的是他的感情,既然无法得到心中仰慕的女人,倘若能留个念想在身边,或许也是一种安慰。

「更好的」是一种推托之辞,甄嬛没听出来,崔槿汐却明白了。

因此,崔槿汐顺势说了一句话来安抚小允子,她说:「宫中有这样的习俗,在除夕之夜,若是把心爱的东西挂到树枝上,而且挂得愈高愈好,便可以祈福。」

或许很多观众听不懂这样的暗示,崔槿汐的真实意思是告诉小允子:我晓得了你的感情,我会让你「心爱的」日后「愈高愈好」,大家都是竭尽心力帮着甄嬛往上爬,你只需要为她「祈福」,也就会是自己的福气了。

小允子为什么谁的小像都不剪,图案不剪,什么也不说,就剪了那样一只甄嬛小像?

诸多情意留在心底,藏在袖内,揣在怀中,全都是说不得的爱情。

这时,崔槿汐懂得,可能佩儿瞧出一些端倪,不过这两个宫中女子什么都不会明讲,只有甄嬛当年还不太清楚,为何恩情能够持续让小允子奉献自己给她一辈子。

而上图崔槿汐说完话之后,小允子那特意垂眸的微笑,掩藏住自己的心思,也成就了最后甄嬛的命运:一路往上爬到最高处,虽说就如下图的画面那样,高处不胜寒。

在甄玉隐(浣碧)借由掉出果郡王允礼怀中的剪纸小像嫁给他之后,小允子便知晓王爷是甄嬛心底最爱之人,他可以帮甄嬛隐瞒果郡王一双子女的真相,犯下那样几近杀头的死罪杀了皇帝的手下,事实上为的是谁?

从小处看出真情,由细节瞧出真相。

小允子为何要剪甄嬛的小像,还要偷偷藏在袖子里面?

若非佩儿告诉甄嬛,或许他还会把自己的一点情意继续暗藏起来?

为何崔槿汐知道小允子具备高强武艺,除了可以扮鬼吓坏了丽嫔,还能帮着甄嬛抓出内奸?难道后宫到处是懂得武学的绝世高手?亦或,周宁海与小允子都无师自通,或各有师承?

又是个简单却无解的答案,原着没有写,电视剧没有拍,却是相当清楚的逻辑推论:小允子的武功,无论是怎么练成的,都有崔槿汐的功劳及利用在里面,想必崔槿汐与小允子私底下是沟通并多方为甄嬛设想过了的。

那么小允子日后为甄嬛做了许多事情,好比施展武功抓住余莺儿派来毒害甄嬛的花穗及小印子,甄嬛回宫后继续效命,或者帮甄嬛除去夏刈,就说得通了。

那个永远藏身于甄嬛身后几步远、永远低着头乖乖办事的太监,诉说着《后宫甄嬛传》不为人知的一段单恋故事。

甄嬛也许不幸,失去了自己的爱人允礼,但她身边也有可歌可泣的许多小故事。

那个为了甄嬛而与多名侍卫扭打挣扎的小允子,或者撞上刀口死去的流朱,亦或是费尽心思的崔槿汐,都由于感念甄嬛,而付出了自己所能献出的真情实意。

甄嬛是否真的「心愿得偿」?

有点讽刺地说,为了感念纯元皇后之恩与甄嬛之情,崔槿汐帮着甄嬛成为了下一任帝王的「圣母皇太后」,逼死了皇后乌拉那拉‧宜修,为甄嬛防备了身边的所有敌人,完成了自己的愿望。

而暗恋着甄嬛的小允子,帮甄嬛扫除了往上爬的许多障碍,安于当一个背后的影子,最后满身罪恶,成为了首领太监,继续为「圣母皇太后」,鞠躬尽瘁。

这部宫廷剧确实别出心裁,将原着小说的爱情与复仇转化了,特别是甄嬛的觉醒和反击,给人很痛快的感觉,也纠正了好人就要处处忍让,处处吃亏受冤的旧观念,然后把这样的主角也染上不同的颜色,成为那人性黑暗中带着微光的「熹」贵妃,最终完全改变了自己。

或许,电视剧末尾出人意料,竟有宫廷剧的结局是皇上被妃嫔治理得服服帖帖,惨死于绿帽子和背叛的阴影之下。

这看似是一种剧情的创新,可能过于荒谬小说情节,表面上看来诡谲恐怖的后宫,仍不免有些多情人的难忘小故事。

就像卫临继承了温实初的心愿,接替太医院院判,帮助甄嬛在皇帝病入膏肓那时保持沉默;或者如小厦子也延续了苏培盛的意志,漠视帝王的死亡,而跟着师傅继续在后宫生存下去;人与人之间,那些师徒之间,除了信赖,还有报恩与各自的抉择。

我曾不免思考,是否苏培盛与崔槿汐的真爱,在甄嬛成为「圣母皇太后」之后,会对他转变为新的杀机?

想来应该不会,因为彼此知道的太多,依赖度也太深,所以完全没有需要解决这个老太监的问题。

或许观众会有困惑,最后苏培盛到哪里去了?

以下是三种可能:

1、被甄嬛暗杀,因为他知道的太多了。

2、回家养老,安享天年。

3、给皇帝陪葬,毕竟宦官殉葬也不是少数了,历朝历代皆有这样的事情。

但,甄嬛不是那样的人。

上述三种情况,答案只有一个:苏培盛回去养老。

苏培盛曾告知甄嬛关于果亲王允礼家书之事,而当熹贵妃荣升「圣母皇太后」,或者在丧礼上他跳出来对抗恒亲王的举动,也说明苏培盛为了爱情,可以背叛那绝情的旧主之外,已经完全拜伏于甄嬛之下,他们为了崔槿汐,绝对不会交恶,只会妥协。

既然有崔槿汐继续扶持「圣母皇太后」,而甄嬛也需要防备其他新的对手:乾隆帝、新任富察皇后、娴妃(乌拉那拉‧青樱),甚至是留心齐月宾(皇贵太妃,原因请参照〈

《后宫甄嬛传》观后感(十)最透澈的齐月宾(端妃)、最重亲情的冯若昭(敬妃)和不得不依附或听命于甄嬛的女人们 〉的最后几段),她还需要崔槿汐守候在自己身边。

可以说,太后有孙竹息与芳若姑姑(可参照〈 《后宫甄嬛传》观后感(十一)不幸且不符历史的太后、皇子、皇孙皇女们、乾隆帝和幸运的玉娆与爱新觉罗‧允禧夫妻 〉的描述),对照而言,甄嬛最后的安寝,能够没有后顾之忧,除了小允子能帮忙,也就是最大的功臣崔槿汐之所以存在的缘故了。

最后感叹一句:能得着「一心人」的苏培盛,真是个松柏一样的人物,「无花无果」又如何?至少还是幸福的结局呀!

※本文经原作者授权,未经允许请勿随意转载。本文作者部落格:http://betablog.udn.com/rosylovesyou/6460333。本文原标题:《后宫甄嬛传》观后感(十五)无根之人,有根之情,从苏培盛与崔槿汐「对食」,谈周宁海、小允子说不出口的爱情,因本报标题有字数限制,略加修正。

●作者Rosy,水瓶座,新北市。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