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理杂志/叙利亚:战乱之地

撰文:安・巴纳德 Anne Barnard 摄影安卓雅布鲁斯 Andrea Bruce】

▲三年前,反政府示威者叙利亚引爆了一场争夺国家控制权战争。战争仍在持续中。在首都大马士革政府军从拍摄这张照片的山上砲轰叛军掌控的地区。在周遭战事的隆隆砲声中,城内居民等待着和平到来,并希望他们独特的文化得以留存。(图/《国家地理杂志中文版3月号提供)

在大马士革旧城区中心,倭马亚清真寺长方形天井中,裹着黑衣妇女坐在历经世代脚步来去而磨得光滑的奶油色地板上闲聊。头顶上方是一片相映的长方形蓝天。孩子们相互追逐,隐入阴凉角落鸽子在天井飞入又飞出,黑衣妇女总爱说牠们是受到这个地方神圣所吸引。

清真寺坚固的高墙建于古罗马时期,高墙内,融合了旧时庄严、悠闲与日常喧嚣的典型大马士革风情尚未受到干扰,尽管远方有隆隆的砲声传来,像是从饱受内战蹂躏、残破不堪的郊区捎来的战地讯息。然而,踏出清真寺高耸的大门,就会发现大马士革旧城区纵使外观大致保持完好,却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走过古老的「直街」后,伊利亚斯‧法兰西斯的送葬队伍也即将抵达目的地:札图恩希腊正教教堂。(图/《国家地理》杂志中文版3月号提供。)

在一条古罗马柱廊的遗迹下,54岁的穆罕默德‧阿里捧着一台他小心使用了25年的笨重拍立得相机帮一个家庭拍照,板着面孔的这家人逃离被战火摧残的阿勒坡,在这里得到了喘息的机会。他平常的客人――观光客、外国学生,以及穿着体面出游的家庭――早已不复见。市中心有带着枪的男人巡视街道;他们属于日益壮大街坊民兵部队,有的居民信任他们,也有人惧怕他们。面对着未知、担忧着最坏情况、经济陷入困境的旧城区居民只能守在古老的城墙内;原本就为防御而建的这些城墙,如今再次扮演起这个角色,只不过目前还是象征性的。城墙外的军事检查哨则形成了另一道屏障,将叛军隔绝在由政府掌控的大马士革市中心之外。

在建于法国殖民时期的大道上、繁忙的菜市场里、多半都空荡荡的夜店中,弥漫着一股在暂时安全的泡泡中等待什么的气氛。大马士革闹区遭迫击砲轰炸的频率愈来愈高,政府说叛军要为此负责。(在城里听到的砲击大多是对外发射的――大马士革城外有多处地方已落入叛军掌握一年以上,因此才有政府砲轰自己首都郊区的奇观。)曾经,卡西翁山是大马士革灯光闪烁的夜间背景,情侣会到这里微风轻拂的高处,在俯瞰城区的咖啡馆享用水果盘。如今,它成了政府军发动猛烈砲弹攻击的要塞。

很多事情都不复存在了。但数百年来,大马士革独特的文化在阿拉伯世界一直被视为精致与文明的指标,现在也为解救叙利亚带来了一丝希望。叙利亚的国界殖民者专断划分的结果,现代历史又纷争不断,所以对许多叙利亚人来说,大马士革是最能体现某种共同国族观念的地方。伊斯兰教逊尼派教徒什叶派教徒、基督徒犹太教徒已经在这里共同进行贸易、工作和居住了好几个世纪,虽然不是没有发生过冲突,但他们对城市生活与事务有着共同的热爱。(现在仅存少数犹太教徒;大多数犹太教徒在以色列建国之后就因遭到政府猜忌而离开。)后来,在公元1970年之后,来自海岸山区、长期受迫害的伊斯兰教什叶派分支阿拉维信徒,受到来自同一个教派的总统巴夏尔‧阿塞德家族统治所带来的新契机所吸引,一波波涌入大马士革。

▲在战斗前线,一名叙利亚安全部队军官在断垣残壁的塔达门郊区巡逻。有时他会听见叛军成员在仅仅几条街外的阵地喊叫。他担心家人的安全,所以要求不公开姓名,仅用阿布‧阿克桑姆这个化名。(图/《国家地理》杂志中文版3月号提供)

【本文完整内容请见《国家地理》杂志中文版2014年3月号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