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竹博覽會」掀低碳生活新浪潮!5大展區亮點竹構作品一次看

2024竹博览会暨世界竹论坛不仅仅是一场展览,更是一场对竹文化的重新认知与重视。此次博览会五大展区,分别位于新竹、南投、云林、嘉义、花莲,呈现了竹文化与产业的多元面向。 图/拾莳生活制作所提供

在台湾,竹材不只与常民生活密不可分,亦为当代低碳建筑最具潜力的绿色资源之一。2024年台湾首度以「竹」为主题的「2024竹博览会暨世界竹论坛」,近期已盛大登场。不只透过新竹、南投、云林、嘉义、花莲5大展区作品轮番上阵与在地对话,也借由竹材在设计结构的巧妙编排,创造与复合媒材共制的多重可能,并透过周边市集、展演等活动,让大众一次饱览竹材多元且创新的精彩诠释。

全球近4成碳排放来自建筑,如何朝永续之路迈进、打造零碳建筑已是当代共同拥抱的普世价值。原生于亚洲的竹材,轻巧坚韧、生长快速,同时具备负碳性、再生性与承重强度,在台湾更有多达89种竹材种类,从先民用以打造围篱的刺竹、可编织造纸的长枝竹、用于竹炭的孟宗竹,到台湾早年兴建传统房舍竹篙厝的桂竹或麻竹,都见证竹材与台湾息息相关的生活风景。

曾以全竹构建筑拿下世界建筑奖的Chiangmai Life Architects(CLA)建筑师事务所创办人Markus Roselieb曾说过,「竹子近似人类骨头,其具有管状外部结构,是一种柔韧而坚固的材料。」然而我们要如何透过研发寻求竹材的多元应用?或借由复合材料扩增竹材性能?现正展出的「2024竹博览会暨世界竹论坛」不只以5大展区打开大众对竹材的多重想像,同时借由在新竹与南投举办的「世界竹论坛」,亦邀请各方专家一同探讨国际减碳趋势中竹材的绿色经济、加工制造、创新应用等议题,共同思考下个世代的竹材走向。

接下来一起瞧瞧这次有哪些精彩必看的竹构作品和丰富的活动吧!

「2024竹博览会」亮点竹作品及精彩活动一次看

【新竹展区】地点:新竹阳明交大 西区落羽松湖畔小桥

设计者| 郭恩恺森林木人建筑工作室、作品|Bridge Cocoon桥茧

师法自然,以全竹效仿昆虫作茧依附共生的蜕变历程,设计团队首次尝试将全长圆竹以「蒸气弯曲」工艺技法,达成竹拱力学结构,并应用在具建筑尺度的实验性竹构造。主体结构由12组从小至大、有机渐变的序列螺旋竹拱,以6公尺之高的空间共构于现有钢构小桥,次结构则以中小管径的全竹搭接在螺旋拱,交织成稳定的菱格网,再以如油纸伞的防雨处理竹纸,创造出如薄壳茧蛹般的包覆与轻透感。

作品「桥茧」。 图/拾莳生活制作所提供

作品「桥茧」。 图/拾莳生活制作所提供

【新竹展区】地点:新竹阳明交大 工二馆前草坪

设计者| 曾令理 X 偶然设计、作品 | 蜷蜷亭

设计师曾令理首次使用竹材为材,建构出数位设计中的序列感,并在兼顾精准性与平滑性的前提下,体现出作品的当代性。造型上以连续的曲面打造出半室内凉亭,并蜷绕出一个室外的大座位平台区,同时亦结合带有透明度的农膜与手工细竹,共构出一个兼具遮阳与美感的作品。

作品「蜷蜷亭 」。 图/拾莳生活制作所提供

作品「蜷蜷亭 」。 图/拾莳生活制作所提供

【新竹展区】地点:新竹阳明交大 工一馆前草坪

设计者| 原型结构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X 萩生田秀之、作品 | 竹穹林

针对台湾的酷热,设计团队提出了可供人们通过遮阴的空间。设计上采用星形的平面造型,整体结构为多重交错拱圈,透过两种拱形曲率,由中央部的圆顶和内外暧昧的回廊构成整体空间,走廊空间则由从内至外的交错拱门构成,充份展现竹材的柔韧、可塑性与可弯性,与独特的空间体验。

作品「竹穹林」。 图/拾莳生活制作所提供

作品「竹穹林」。 图/拾莳生活制作所提供

【新竹展区】地点:新竹阳明交大 第三招待所前松树林

设计者| 境衍设计室内装修公司、作品 | 浮林

此作在设计上采用悬浮的结构系统,利用竹材自重轻的特性,与钢索形成拉张的结构,将伴随基地上的风轻微晃动。在造型上则保留竹材原有形态呈现简约秩序,亦与基地松木林相互呼应。同时也结合简易的棚顶与座椅,形成校园入口处的暂留空间,让观者可以自由穿梭其间或坐下来感受环境的动态变化。

作品「浮林」。 图/拾莳生活制作所提供

作品「浮林」。 图/拾莳生活制作所提供

【新竹展区】地点:新竹阳明交大 西区滞洪池水泥平台

设计者| LEAD事务所、作品 | 竹旋幻居

这是个实验性学术研究的设计成果,最初由峇里岛Orin Hardi创办的「PT Bamboo Pure」竹建设公司,依据香港LEAD事务所主持建筑师Kristof Crolla高仕棠的设计,在当地制作完成后,再经拆解,并由台湾合作团队艺创木构重建而成。而这座位于湖畔的竹子凉亭,现场展出时观者将可透过手机AR应用程式,透过混合实境(AR)技术,亲自感受水边凉亭的不同建筑形式,亦可切换情境、家具,以更沉浸的方式体验竹建筑的各种可能。

作品「竹旋幻居」。 图/拾莳生活制作所提供

作品「竹旋幻居」。 图/拾莳生活制作所提供

整体新竹展区以国际商展、户外竹构作品为主,展出于国立阳明交通大学光复校区,其中商展区域汇聚国内外竹「科学」、「技术」和「知识」的创新产品,并邀请到来自日本的竹虎 (株)山岸竹材店展示竹制电动车《竹踪行者》、愿透过世界竹论坛与会人士及台湾竹产业伙伴共襄盛举,以促进国际合作交流,扩大台湾竹产业在未来发展之影响力。而邻近的将军村「竹城心村」市集活动于4月20日至4月21日举办,结合竹、木及各种自然媒材创作、绿活饮食等30家特色摊商及丰富的手作体验。

「2024竹博览会暨世界竹论坛」为台湾首度以「竹」为主题的博览会。 图/台湾竹会提供

新竹展区国际商展将于国立阳明交通大学光复校区之大礼堂展出。 图/台湾竹会提供

将军村「竹城心村」市集活动预计于4月20日-4月21日举办。 图/台湾竹会提供

【云林展区】地点:云林斗六糖厂

设计|诸野竹木构专门有限公司、作品 | 羽翼之亭

荒置的生产区因受到大树围绕,基地位置已成为鸟类休憩与嬉戏的场所,为此,该作发挥竹材高韧性及可弯曲加工特性,延续既有火车亭的空间记忆,以三铰拱结构仿拟鸟类拍翅飞翔的意象,展现轻巧且动态的型态与材料构造,同时也透过渐变隧道式空间,与行人路径、车道边界与大榕树,区隔出休憩、行走、嬉戏的三种场域。

作品「羽翼之亭」。 图/拾莳生活制作所提供

作品「羽翼之亭」。 图/拾莳生活制作所提供

【云林展区】地点:云林斗六糖厂

设计|自然心地、作品 | 边竹

斗六糖厂曾是工厂与住家共存之场所,隐含生产与生活的边界,此作从「边界」概念出发,发展出造型看似「门户」的竹构,并透过内部竹拱和外侧竹篱交织而成的穹顶空间,以及可坐躺倚靠的土椅,让人们在此建立与竹土等自然材质的连结。

作品「边竹」。 图/拾莳生活制作所提供

作品「边竹」。 图/拾莳生活制作所提供

云林展区的活动,也将于石壁竹创森园区举办。以在地素材为基础,融合环境美学的理念,「竹林疗育工作坊」、「竹林疗愈市集」、「萤光露营」、「石壁竹创森自导式体验」,及「竹疗愈展览」等活动以竹林为疗愈空间,提供丰富的竹林疗愈体验。

石壁竹创森园区-森林疗愈导览。 图/云林县政府提供

搭乘竹构主题列车饱览「嘉义展区」精彩作品!

如果来到「嘉义展区」,不妨试试首次启航的竹构主题列车,将可沿途停靠嘉义、梨园寮、水社寮、十字路、奋起湖等车站,让大众得以近距离欣赏到精彩的竹构作品。

【嘉义展区】地点:梨园寮车站

设计|华志联合设计制作、作品 | 萤河月台

如何以竹材构筑一处有如「月之台」的等候场所?设计团队先利用竹构搭建一处停留场所,再以呈现蜂斗叶脉的维管束由下而上开展,创造簇群而生且轻盈明亮的特性。此外,上方天幕则以剖竹后的孟宗竹片在叠合加强结构下,呈现开展且自由弯曲的交叉伞拱,再运用桂竹片的叠合,形成连续编织构面,并辅以农膜构造贴附于天幕上方,创造既可筛落阳光又能遮风避雨的微型歇脚场域。

梨园寮车站及竹构作品「萤河月台」。 图/原间摄影工作室提供

作品「萤河月台」。 图/林铁处提供

【嘉义展区】地点:水社寮车站

设计|丁尺建筑师事务所+和光接物、作品 | 林-铁-编界

基地位于水社寮车站,铁路划过山林,也像是一道人与自然的共存边界。为此设计团队借由竹工艺中常见的「轮口编织法」找出构筑秩序,并将两种线性元素以竹材编织成一片悬臂于山坡上的构造物,企图以自然线性(天然竹林)与人造线性(铁路)两种路数模糊人造与自然,同时也借由构造物的引导,让人重新观察并亲近山坡的竹林风景。

【嘉义展区】地点:水社寮车站

设计|Atelier Neo.E 易新设计、作品 | 无门之门。入山门

作为产业聚落的水社寮车站是林铁较早开始有人烟出现之地,同时人们也是经由林铁的出现,才逐渐开启自然之门。为了打造一个连结现在与过去的入口,设计团队挑战以竹材制成一座具有弯曲面的八螺旋结构,同时在主结构上采用创新工法透过以epoxy胶接合的「集束竹」打造出,可以呼应独立山螺旋意象的精彩之作。

作品「无门之门。入山门」。 图/台湾竹会提供

作品「无门之门。入山门」。 图/台湾竹会提供

【嘉义展区】地点:十字路车站

设计|本事空间制作所、作品 | CROSS X

此地过去为部落古道的交汇点,亦为通往阿里山的中途站,目前也是阿里山林业铁路实质上的终点站和通往阿里山的转乘点。设计团队将此作设想为游客可以短暂歇脚之地。在设计上为呼应基地特性,先从竹子的构筑上寻找关于十字的概念,并以台湾独有「包管竹工法」延伸出由一个重复单元所形成的竹桁架,再于上方包覆一层半透光的膜,形构出轻巧但仍保有竹意象的凉亭,让大众无论晴雨,皆能在此感受如竹林般的光影变化。

作品「CROSS X」。 图/本事空间制作所提供

【花莲展区】地点:花莲县富里乡罗山展售中心后方草皮区

在花莲展区「竹间天地」,艺术家们以竹编动物艺术品展示了台湾独特的自然风光,每一件作品都是对大自然的致敬和对生命的赋予。陈水南老师的大冠鹫、刘哲安老师的台北树蛙,以及其他作品,无不展现了竹编艺术的深厚底蕴和技艺精湛。目前展期虽然已经结束,竹编作品仍旧会展至整体展会展期结束,欢迎大家有机会还是能前往欣赏喔!

陈水南老师作品-台湾狐蝠。 图/台湾竹会

【南投展区】地点:国立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设计馆、草鞋墩雅舍广场

以工艺中心为据点的南投展区,透过贴近常民生活的竹工艺品,来传达竹工艺的细腻。此外,在搭接当代设计议题的创新话语,更有由工艺中心促成云林科技大学设计学院与法国巴黎布勒设计学院双方学生共同以竹为题的设计工作交流创作成果。以及由工艺中心团队、东京大学笕康明研究室与阳明交通大学应用艺术所李建佑研究室,共同从光、空气、声音、动作的自然现象,结合科技元素介入竹材自然特质表现的共创作品。整体展区核心从用之美到艺术的生活价值,呈现台湾工艺从工艺1.0逐步走向工艺4.0的脉络路径,于4/16-4/28 期间以 「匠心对话」 、「 国际合创 」及「科技跨域」 三大主题精彩展现台湾整体竹工艺风貌。邻近的草鞋墩雅舍广场,亦将周末举办「竹好市」市集,让来访者可以亲身体验竹的各种形式,不仅期望促进当地产业推广,也能加深民众对竹的理解与认识,为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竹迹+」特展,借由不同的竹艺创作探索竹工艺的历史、当代与未来。图/国立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

「竹迹+」特展。图/国立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

「竹迹+」特展。图/国立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

草鞋墩雅舍广场-竹装置作品「竹乱编墙」。图/农业部林业及自然保育署南投分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