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过去了,我还是没办法忘了他……

文 | 米粒妈

在阔别20多年后,《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终于全面重映了。

两年前的北京国际电影节,这八部电影以IMAX格式展映过一次,但因为场次太少,抢票堪比春运,废柴的米粒妈甚至找了两个朋友帮忙,结果一张票都没抢上,遗憾错失。

这次终于等来了全面重映的消息,属实是哈迷过大年了。米粒妈当然一定要全勤,这也算是一种“童年补完计划”。

因为这不仅仅是重映,更是一次与童年记忆的重逢,那些熟悉的画面、动人的旋律、以及那些深深刻画在心中的角色,仿佛让我穿越回了那个初识魔法的夏天。

这次重映也有各式各样的观影团,有直接看八部连映的“铁腚”观影团,48小时沉浸式体验魔法世界。

但米粒妈已然是受不了这种强度了,选择了更适合大龄少女体质的2+2+2+2养生马拉松,当然,战线拉得这么长,也是想在霍格沃茨里待得久些,再久些。

我永远忘不了,无数只猫头鹰把霍格沃茨的录取通知书像雪片一般撒满女贞路的那个场景。

童年时的我们谁没有幻想过,某天一只猫头鹰穿越风雪来到你的窗前,丢给你一个信封,然后你来到对角巷,采买开学需要的一应物品:三套黑色素面工作袍、一顶素面尖顶帽、各种魔法理论书籍、魔杖、一口坩埚、望远镜等等,你还可以携带一只宠物,猫头鹰,或是猫。

对了,一定要记得,一年级新生不准自带飞天扫帚。

电影中,那些贩卖千奇百怪物件的小店,看起来永远湿漉漉的面包石路面,还有商店橱窗里琳琅满目的魔法物品,给了我们对于魔法世界的最初想象。

而当霍格沃茨特快列车缓缓驶入,汽笛声响起的那一刻,我激动得就像是自己也站在九又四分之三站台上。

在海格的小船上看到璀璨夺目的霍格沃茨展现在眼前时,巍峨的城堡悬浮在夜空中,湖面上倒映着星光与城堡的轮廓,远处山峦叠嶂,云雾缭绕。

那一刻,我们也像哈利一样,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与向往,心中那份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渴望被彻底点燃。霍格沃茨不仅仅是一座学校,它是梦想开始的地方,是对所有小巫师而言最神圣的存在。

很多人都把这个系列当做纯纯的儿童文学来看待,也对,也不全对。

前三部的基调总体来说都还是欢快的。

无论是初始魔法世界,还是铁三角一起冒险,都还是经典的友情无坚不摧,勇气战胜一切。

他们一起揭露奇洛教授的阴谋,闯过了凶恶的三头犬看守的活板门。

勇敢的骑士罗恩在巫师棋上冲锋陷阵,哪怕是牺牲自己也在所不辞;聪明的赫敏把各种咒语牢记于心,总能在关键时刻化解危机;哈利出色的飞行技巧和非凡的坚毅,最终成功阻止了伏地魔的复活。

也一起识破了蛇怪的秘密,无意间摧毁了作为魂器的汤姆里德尔的日记本,还贡献了世界名梗“多比免费了!”(Dobby is free)

这些剧情大都是轻松又欢乐。

但从第四部《火焰杯》开始,剧情急转直下,主角团逐渐长大,进入了青春期,他们开始有了爱情的萌芽、力量的困惑,也有别扭之后仍然会为对方着想的友情。

最重要的,是让我们直面了死亡。

这也就意味着,那种被小心呵护的童年结束了,而成年人世界的大门,向我们敞开了。

獾院的优秀学生塞德里克的死亡,让我们第一次直面黑魔法的残酷与黑暗,也是所有人的意难平。

他正直勇敢又才华横溢,有着獾院忠诚善良的底色,别忘了,塞德里克可是三强争霸赛中,被火焰杯选中的真正参赛者。

在其他选手都想尽办法,主动或被动得知比赛项目的时候,他没有。他就是那么堂堂正正的,用自己的聪明与学识化解一个个危机四伏的比赛项目。

当时哈利因为名字出现在火焰杯里,被所有人误解,在同学们嘲笑和起哄他的时候,塞德里克主动向哈利道歉。

作者罗琳给了他一切美好的品质,然后又亲手摧毁了他。

塞德里克死于一场与他完全无关的阴谋,死亡就这么以一种卑鄙的形式,猝不及防地闯进了我们的世界。

那也许也是我们在童年时代的文学作品中,第一次直面死亡。

从那之后,魔法世界开始展露出更多现实的黑暗和残酷。

小天狼星跌落在帷幔之后,邓布利多喝下毒药,斯内普临死前一直盯着哈利的眼睛,卢平与唐克斯至死都没有放开的手,还有弗雷德死后,乔治照的每一面镜子,都成了厄里斯魔镜……

最后的大战之中,所有人留下的老师和学生都抱着必死的决心,背水一战似的守卫着魔法世界里的乌托邦,米粒妈每次看到麦格校长使出“石礅出动”咒语的情节都会泪目。

这些场景就像是罗琳亲手造了一个梦,然后又摧枯拉朽地摧毁它,再在废墟之上,开出灿烂的花。

然而电影之外,这些角色的扮演者也正不断地离开我们。

2002年,扮演前两部邓布利多的演员就已经去世了。

然后是弗农姨夫、巴蒂克劳奇、斯内普教授、奥利凡德、马尔福母亲、海格、邓布利多,还有上个月刚刚去世的麦格教授……

从此以后,霍格沃茨再无校长。

他们的离去,让每一个哈迷心碎,却也让我们在失去中学会:虽然那些长久以来陪伴着我们的人,终有一天会离开,但他们留下的爱与那些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会一直存在于我们心中。

在“哈利·波特”20周年采访中,带我们进入魔法世界的海格的扮演者考特拉尼说:“50年后我将不在这里,但海格会永远在这里。”

是啊,只要我们走进电影院,海格永远会提着一站灯,带着满满的爱意,守候在霍格沃茨门口迎接我们。

时常觉得长大以后,我的想象力匮乏了许多。

小时候,只要捧起书本,一个恢弘的魔法世界自会在我脑海中徐徐展现。

漂浮着南瓜灯的大礼堂,海格从森林里拖回的圣诞树,还有浓稠鼻涕一样的复方汤剂……

我总是会好奇,每次放假之前的学院杯晚宴上,各色的布丁究竟好不好吃。

而且,小时候的善恶观也很纯粹。

斯内普教授阴沉的脸,油腻的头发,总是针对三人组各种扣分和挑刺的行为,让年幼的我们真的对他深恶痛绝了好一阵子。

但长大了之后,却完全理解了他对哈利复杂而深沉的感情。

哈利是大难不死的男孩,身上流着霸凌过自己的情敌的血,却也拥有着和自己最爱的女孩一模一样的双眼。

斯内普既想报复詹姆对他的欺辱,又想保护莉莉的儿子免受伤害,这种矛盾的情感让他在哈利面前表现得既冷酷又温柔,既严厉又慈爱。

而且,当了母亲之后,才懂得韦斯莱夫人的含金量有多高。

她热情,有责任心,她的爱能让一大家子人紧紧凝聚在一起,即使日子过得紧巴巴,成员们却始终正直善良、相亲相爱。

我甚至开始代入弗农姨夫和佩妮姨妈的角度,发现他们的做法也有自己的考量。

某天家门口突然被丢过来一个婴儿,还是多年不联系的很讨厌的妹妹的孩子,生气和恐惧的情绪也是必然的。

佩妮姨妈既对哈利不满和反感,又对他怀有恐惧和担忧;同时,她的嫉妒心理也让她对哈利产生了扭曲的爱和复杂的亲情。

然而,在关键时刻,她也表现出对哈利的关心和保护,这些复杂的感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佩妮姨妈对哈利独特的态度和行为。

你看,我们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去重温这系列作品,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而且越来越懂得这世界真的不是非黑即白。

也许成年之后的我们,不再幻想能接到猫头鹰的来信,但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哈利·波特”从来不是虚构的故事。

就像哈利的灵魂游走到国王十字车站,看到当时已经死去的邓布利多对他说:“当然是发生在你脑海中的事,哈利,但为什么那就意味着它不是真实的呢?”

我相信这是罗姨写给我们的一封情书,只要你曾在脑海中游历过霍格沃茨,那么这个魔法世界就一定会存在于我们的心中,永远不会消失。

罗琳在采访中曾说过“我的书从头到尾都在反对什么?偏执、暴力、权力斗争。”

是啊,它教给我们的友谊和善良是真实的,爱与勇气也是真实的,它们藏在每一个对抗平凡生活的选择之中,这就够了。

当九又四分之三站台的霍格沃茨特快专列汽笛声又响起,让我们穿上魔法袍,带上魔杖上学去。

个人简介:@米粒妈频道(欢迎关注),米粒妈,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专注于学习干货、教育经验分享,5-12岁孩子的教育和升学,英文、数学、科学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0~5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