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最贵新股”万润新能市值跌至募资额一半,大股东竟还要减持

泡财经获悉,2022年A股最贵新股万润新能(688275.SH),现在不仅跌破了发行价、跌破了每股净资产,甚至公司市值跌到远低于其上市募资额。

上市两年,万润新能上演了真正的“价值毁灭”。

2022年9月29日在科创板挂牌上市的万润新能,是典型的“三高”新股。即定价高,万润新能发行定价高达299.88元/股,属于2022年年最贵新股;募资高,万润新能计划募资13亿,最终募资64亿,超募50亿元;市盈率高,万润新能IPO市盈率达75.25倍,是行业的近四倍。

2024年8月14日收盘,万润新能总市值32.56亿元,大约为其当初募资总额的50.88%。

这种情况下,今年8月2日晚间,万润新能发布减持公告,股东量科高投计划减持不超过2,520,000股,减持期间为减持计划公告之日起十五个交易日之后的三个月内。

1、有蹊跷?上市后业绩“变脸”,核心人员离职不断

发行价格畸高,然而万润新能是一家上市后业绩变脸的公司。

万润新能主营磷酸铁锂、磷酸铁等锂电池材料。

2020年到2022年,万润新能业绩增速十分迅猛。这三年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9.21%、890.36%和171.90%。

然而,上市第二年,公司业绩变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21.74亿元,同比减少1.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04亿元,上年同期为9.59亿元。

2024年,万润新能业绩持续恶化: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1.55亿元,同比下降62.73%,归母净利润-1.30亿元,亏损同比扩大284.95%。

蹊跷的是,上市以后,万润新能核心成员不断离职。尤以负责监督董事、经理等管理人员有无违反法律、法规的监事离职非常频繁。

2023年10月30日晚间,公司公告李一钦申请辞去公司第二届监事会监事职务;

2024年4月29日晚间,公司公告陈明申请辞去公司第二届监事会监事职务;

2024年5月20日晚间,公司公告原核心技术人员李锦女士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职务;

2024年7月24日晚间,公司公告吴峰申请辞去公司第二届监事会监事职务。

令人疑惑的是,以上四人辞职后均不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可谓“事了拂衣去”。

在人民法院案例库入选案例《陕西某置业公司诉张某某、朱某某损害公司利益责任纠纷案——公司监事未尽勤勉义务且实际参与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的,应对公司损害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裁判要旨明确指出:“根据公司法第53条的规定,监事负有检查公司财务及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的行为进行监督的职权,当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损害公司的利益时,监事应当要求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予以纠正等。在明知公司法定代表人实施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时,同时作为公司的财务人员的监事,不仅未予制止,还按照法定代表人的要求执行了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的,应当认定其未尽到监事的勤勉义务,与该法定代表人对公司的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2、上市前业绩“高增”无真实现金流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万润新能上市前业绩高增疑点不少。

2020年到2022年,万润新能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9.21%、890.36%和171.90%。

然而,2020年,万润新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0.93亿元,2021年和2022年则为-3.66亿元和-25.51亿元?

这说明万润新能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收入小于现金支出,即企业的经营活动不能自给自足。

正常的企业生产经营中,怎么会出现越增长越缺钱?企业越蒸蒸日上,现金越紧张呢?

2023年,万润新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15.58亿元。

可见公司长期处于“失血”状态。

此外,上市前万润新能源应收票据中的商业承兑汇票上升幅度非常迅猛。

2019年至2021年的商业承兑汇票金额分别为0万元、28167.66万元、50000万元。

一般来说商业承兑汇票的风险较大,企业之间对于收取商业承兑汇票也非常谨慎,但万润新能源却在报告期内大肆收取商业承兑汇票,或许是故意放宽客户信用标准来拔高业绩。

而上市以后,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末,万润新能应收票据中“商业承兑票据”又均变成了“0”。

也就是说,2020年和2021年,万润新能“突击”大收商业承兑汇票,很可能仅仅是为了上市目的。

公司近年应收账款亦增长迅猛。

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万润新能应收账款分别为1.74亿元、2.26亿元、5.54亿元和22.01亿元。

2023年,公司应收账款骤降至11.46亿元。

也就是说,在公司业绩迅猛增长的这几年里,大量营收只是纸面数据,以应收账款的形式存在。那么,万润新能上市后迅速业绩暴雷或许并不奇怪。

(本文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等)

本文首发于泡财经风口解读专题,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