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37家公司或将“出清” 深圳公布商业保理退出、非正常经营名单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周妙妙 深圳报道
时隔近两年,深圳再次公布商业保理出清进展。
5月30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获悉,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发布两份公告称,1269家商业保理公司退出商业保理行业、另有2268家“非正常经营类”商业保理公司。
也即,深圳此次公布3537家商业保理公司或将自商业保理行业出清。
具体包括,2022年7月至2024年4月期间,深圳有1269家商业保理公司通过注销、吊销、除名、变更名称和(或)经营范围退出商业保理行业。
同时,结合日常监管、专项排查、清理规范相关工作情况,深圳公布2268家深圳非正常经营类商业保理公司。
自原银保监会“205号文”发布,监管部门开展商业保理行业清理规范以来,商业保理行业逐渐进入了合规发展新阶段。
作为国内最大的商业保理集聚地,近年来,深圳加强对商业保理行业的监管力度。例如,在全国率先制定商业保理公司非现场监管报表,构建FACES(脸谱)监管评价体系;率先提出“失联”、“空壳”认定标准,并被借鉴推广到全国;率先启动商业保理企业现场检查,清理“僵尸企业”等。
“通过监管部门开展的一系列现场及非现场监管工作,行业的合规经营程度有了显著的提高。”深圳商业保理协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最明显的便是,“空壳”、“失联”企业被持续压降。记者曾从深圳商业保理协会了解到,截至2023年9月末,深圳市商业保理企业共3043家,占全国51%;相较2018年高峰期的8289家,累计压降了5246家,实现行业退出率63.3%;预测到2023年底深圳商业保理企业数量或降至3000以内。
一位商业保理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深圳在有序开展“空壳”、“失联”公司清理工作时不搞“一刀切”,维持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例如,合理设置“失联”和“空壳”等经营异常的非正常经营类企业的认定标准;针对公告名单有异议的商业保理公司,也可在1个月内主动与注册地所在区金融工作部门取得联系,说明情况并按照要求提供相关资料等。
因此,即便行业处于严监管阶段,但深圳商业保理行业依然具备活力。记者从2023年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深圳有活跃业务记录的商业保理公司资产总额超1500亿。近三年来,深圳商业保理业年均业务规模超6000亿元,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累计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近4万亿元的融资。
优质的营商环境下,深圳商业保理创新走在全国前列,取得了诸多全国首笔、首单类的创新业务成果。
如,全国首单商业保理资产境外转让业务、全国首单绿色工程尾款ABS、全国首单绿色供应链ABCP、全国首单农业企业结构调整型资产支持票据、助力发行市场首单乡村振兴ABN+CRMA产品、发布行业首份ESG报告、首单获国际评级保理ABN项目、行业首创将供应链金融与现代人力资源服务结合等。